跳转到内容

用户讨论:110.26.170.26/存档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王英榤的快速删除通知

您好,有编者认为您创建的页面王英榤内容不当,符合快速删除条件,该页面很快会由管理员进行复核并决定是否保留。
维基百科非常欢迎您的编辑,但请先看看编辑帮助维基百科不是什么,以免犯了常见的错误

如果您想查看已删除页面的页面内容,您可访问已删除内容查询。如果您认为删除不当,请到存废复核请求处提出申请,多谢合作!
帮助:互助客栈 · 删除指导 · 存废复核请求 · IRC聊天频道--虫虫飞♡♡→♡℃留言 2019年1月14日 (一) 08:13 (UTC)

2019年1月

请勿于维基百科创建不恰当页面,无疑此举有违方针。如阁下希望获得更多关于创建新条目的信息,请参阅如何创建新页面。如阁下仍需进行测试,请使用沙盒。敬希合作。--虫虫飞♡♡→♡℃留言 2019年1月14日 (一) 08:14 (UTC)

如果这是一个共享IP地址且您没有做出这些编辑,请考虑注册一个用户,以避免收到不相关的通知。
李远哲 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File:Yuan T. Lee 1-1.jpg
李远哲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摄于1986年10月21日)
出生 (1936-11-19) 1936年11月19日87岁)
日治台湾新竹州新竹市
国籍 大日本帝国(1936年–1945年)
 中华民国(1945年至今)
 美国(1974年–1994年)
母校新竹中学
国立台湾大学(学士)
国立清华大学(硕士)
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博士)
知名于物理化学交叉分子束方法
奖项诺贝尔化学奖(1986年)
美国国家科学奖章(1986年)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物理学化学科学教育
机构芝加哥大学
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哈佛大学
中央研究院
名古屋大学
冲绳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
博士导师布鲁斯·马汉英语Bruce H. Mahan
代表台湾出席APEC会议的李远哲(左上第一位)

李远哲(英语:Yuan-Tseh Lee,1936年11月19日),籍贯台湾新竹,台湾新竹市出生及成长,化学家、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荣休教授。[1][2][3] 1986年与达德利·赫施巴赫约翰·查尔斯·波拉尼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也是第一位出生及成长于台湾诺贝尔奖得主。[4][5]

李远哲是中央研究院院士日本学士院名誉会员。[3][6] 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94-2006年),国际科学理事会会长(2011-2016年)、名古屋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会长。[3]—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123.192.85.146对话)于2020年1月11日 (六) 08:51 (UTC)加入。

  1. ^ Yuan T. Lee | College of Chemistry. chemistry.berkeley.edu. [2019-03-10]. 
  2. ^ Nobel Laureate Yuan T. Lee to speak on campus a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exploring Nobel-caliber research | College of Chemistry. chemistry.berkeley.edu. [2019-03-10]. 
  3. ^ 3.0 3.1 3.2 Lee, Yuan Tseh, 1936-. history.aip.org. [2019-03-10]. 
  4. ^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86. NobelPrize.org. [2019-03-10] (美国英语). 
  5. ^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86. NobelPrize.org. [2019-03-10] (美国英语). 
  6.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