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专题:太平洋台风季/条目/优良条目
系列页面 |
太平洋台风季专题有11篇优良条目,值得其他条目参考,如下(排名按热带气旋生成先后顺序):
原创条目(8)
[编辑]热带风暴思雅是当年太平洋台风季中的第22个热带气旋,也是当年首个登陆日本的热带气旋。它起源于1999年9月在马里亚纳群岛东部的一个对流区,系统在向西北行进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并在13日于增强为热带风暴,并在次日于九州的宫崎县南部登陆,随后转向东北移动并转化为温带气旋。思雅在其生命史后期为日本带来了大雨和大风天气,在日本的九州到东北地方均出现大雨天气,思雅在日本造成了7人死亡,另有11人受伤,1人失踪。部分地区在风暴影响下出现城市内涝或积水,全日本有超过三千幢房屋入水,另有31幢建筑不同程度受损。此外,风暴导致日本海陆空交通出现问题,部分班机、列车取消、渡轮、接驳船等停驶。在长野县松本市的上高地,有超过1,300名游客受风暴影响而被迫滞留。风暴在日本共造成了21亿日元(约合1988万美元)的损失。此外,数日后的台风巴特在熊本县北部登陆,同样给日本造成了严重损失,并导致31人丧生,1,218人受伤。
台风百合为2001年太平洋台风季第十六个被命名的风暴,其发展过程与路径相当奇特诡谲、活跃期特别长久,乃该风季十分致命的风暴之一。该系统于2001年9月5日在琉球群岛南方海面形成,初期受锋面影响而往东北行进并吹袭冲绳本岛,其后往西移动且与台风丹娜丝发生藤原效应,期间又受副热带高压脊与华北地区的中层大陆高压所形成之鞍型场影响,期间数回强度反复增强与减弱、移速迟缓乃至原地滞留、三度急转弯吹袭琉球群岛、四次超过90度大转弯,造成当地2人罹难或失踪。9月13日晚间起,中层大陆高压的所挟带之引导气流占有主导地位,纳莉因而往西南方向缓慢行进,并于9月16日晚间开始吹袭且滞留台湾本岛长达49小时又20分钟,为当地带来强降雨而导致九一七水灾,为台北都会区造成继2000年象神之后最严重的淹水灾害,同时亦刷新各地测站雨量纪录,共造成94人罹难、10人失踪、经济损失高达300亿新台币。自台湾出海后进入台湾海峡南部、南中国海北部一带,受副热带高压势力影响而往西行,直扑华南地区并在当地引致零星灾害,有3人罹难与3人失踪,经济损失达6000亿人民币。纳莉最终深入内陆而受地形影响,9月21日在广西消散。
强热带风暴佩娃为2013年太平洋飓风季第九个被命名的风暴,以及2013年太平洋台风季第十三个风暴,是2013年太平洋台风季首个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从中北太平洋进入西北太平洋的风暴,更是自热带风暴奥梅卡以来首个中太平洋风暴。“佩娃”以热带风暴的强度进入西北太平洋海域,进入西北太平洋海域后虽一度增强,但不久后因移到不利其发展的风切变环境而开始减弱,此风暴并无造成显著破坏或死亡。
热带风暴乌娜拉为2013年太平洋飓风季第十个被命名的风暴,以及2013年太平洋台风季第十四个风暴,是2013年太平洋台风季继强热带风暴佩娃后,第二个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从中北太平洋进入西北太平洋的风暴,而“乌娜拉”自形成至消散并无造成显著破坏或死亡。
台风天兔为2013年太平洋台风季中第17个被命名的风暴,是当年西北太平洋风季中颇为引人注目的热带气旋,其强度相当猛烈,所有官方气象部门均评定其中心风力达每小时200公里或以上。天兔的爆发性增强成为其最大特征,引起国际关注,被形容为“怪兽风暴”、“暴力兔”、“魔兔”等;同时其路径亦对华南沿岸构成重大威胁,使闽粤地区,尤其是汕头、汕尾及珠江口一带严阵以待。
台风红霞为2015年太平洋台风季第6个被命名的风暴。“红霞”一名是由朝鲜所提供,是指日落时红色的天空。根据数位台风网资料显示,红霞于5月4日被给予国际编号与命名,是史上第二早被日本气象厅升格为热带风暴的第6号热带气旋,仅次于1971年热带风暴贝贝的5月3日升格纪录。而红霞在5月9日傍晚被香港天文台升格为该部门之超强台风,连同2月的台风海高斯和3月至4月的台风美沙克,这意味着2015年风季是2009年香港天文台采用新热带气旋分级制,新增“强台风”及“超强台风”以来,首个于5月或之前出现3个超强台风的风季;红霞亦是年内第2个达到日本气象厅之“猛烈的”评级和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之“超级台风”分级的热带气旋。红霞的路径符合“转向型”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沿副热带高压脊西行逼近菲律宾吕宋,之后绕过该高压脊西侧和改向东北直冲,掠过琉球群岛及日本;但红霞在转向后的移速飙升至每小时90公里,是其西行速度的大约5倍,只消30小时便由台湾东南面海域直达日本本州,速度之快在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中非常罕有。
台风尼伯特为2016年太平洋台风季第1个被命名的风暴。“尼伯特”一名是由密克罗尼西亚提供,是科斯雷著名的战士。尼伯特在2016年7月2日才生成、翌晨获得命名,是自1998年热带风暴妮蔻儿以来,该区域最晚出现的全年首个获命名热带气旋。寂静大半年的西北太平洋积聚极大能量,让尼伯特不断吸收,从而导致其强度爆发,终使其成为该年第1个同时达到日本气象厅台风分级之“猛烈”程度、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及香港天文台之“超强台风”、台湾中央气象局之“强烈台风”和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之“超级台风”强度的热带气旋,属最少近60年以来最强全年首个获命名风暴。此外尼伯特也刷新上一年台风苏迪勒的纪录,成为中国福建省经济损失最严重的风灾,但此纪录维持2个半月即再遭台风莫兰蒂打破。
热带风暴玫瑰是一个短命和弱的热带气旋,在7月20日从国际换日线西面的斜压系统转化而成,初期曾被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评为副热带气旋,之后才正式转化为热带系统并被命名为玫瑰,并向北移动,然后才在副熱帶高压脊引导下向西移动,并受奥鹿的流出而减弱,最终并入奥鹿的环流当中。
翻译条目(3)
[编辑]台风伊莎是1997年太平洋台风季期间发生的11场超级台风中的第一场。本季第二场热带气旋,伊莎在4月12日从加罗林群岛附近的季候风槽的扰动内形成。它起初飘忽不定地移动,在达到热带风暴标准后,受风暴以北的副热带高压脊影响转向西移动。伊莎逐渐增强,而在4月20日,据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指出,台风达到最高1分钟风速每小时270公里;日本气象厅报告指出其最高10分钟风速为每小时155公里。在转向北移动后,它加速到向东北移动,并在4月24日与较大的温带气旋合并。在风暴早期,伊莎在波纳佩岛导致轻微的降雨和中等程度的风速。后来,来自台风的一道停滞的雨带在关岛降下大量降水,时値关岛的旱季。关岛国家气象局负责区域的损失总额达100万(1997年美元,相当于2024年的190万美元),大部分来自农作物的损失。没有死亡的报告。
2009年9月越南热带低压是2009年太平洋台风季的一个热带低压,此热带低压在9月上旬为越南沔中地区带来强烈的降雨并造成当地淹水。早于9月1日,一道广阔低压区于北部湾形成,受到良好的发展环境的影响,逐渐发展。9月4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告。受到南中国海高风切变的影响,导致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翌日撤销针对它所发布的警告。9月4日,热带低压曾一度登陆越南岘港市,但数小时后再度出海,进入南中国海中部,朝向西沙群岛一带。在9月8日,由于热带风暴彩虹的前身扰动也于南中国海形成为一热带低压,其强度因而迅速下减,翌日更与彩虹的云系结合成一个系统。尽管此热带低压并未直接登陆陆地,但其外部环流的影响也使得越南沔中地区的降雨量达到430毫米。强烈的降雨造成越南沔中多处淹水,并造成有6人死亡、3人失踪。此热带低压造成越南沔中地区多处房屋受损及农业灾害。据越南官方统计资料显示,广南省的损失估计约为252万美元。
热带风暴艾涛是自2004年台风蝎虎以来影响日本并造成最多人死亡的热带气旋。在2009年8月8日从低气压区形成,系统逐渐增强为热带风暴。它沿着副热带高压脊的边缘,采取转向型的路径移动,艾涛继续增强,并靠近日本。8月11日,气旋达到风力时速75公里(10分钟持续)、气压992百帕(毫巴)的最高强度,仅达弱热带风暴的标准。此后不久,艾涛开始减弱。风切变增加导致中心没有对流,该系统最终在8月13日减弱为热带低压。艾涛的残留维持了将近三天,在8月16日早上消散。虽然艾涛并未登陆,但它的外围雨带在日本造成暴雨,雨量最高达到326.5毫米。这些降雨导致危及性命的洪灾和泥石流,特别在兵库县。风暴期间有28人遇难,受影响地区的损失达71亿日圆(折合约8750万美元)。据火灾与灾害管理局指出,共有5,602个家庭被洪水淹没,183个家庭被毁。在风暴之后,从东京部署了600名日本士兵,协助清理工作。
另有7个前优良条目,分别是强热带风暴史特拉、2006年强热带风暴碧利斯、2006年台风艾云尼、2006年台风桑美、2006年台风象神、2014年台风浣熊、2016年台风南修,由于品质无符合标准,而皆未能通过重审;此外热带风暴艾涛对日本的影响则被并入于2009年热带风暴艾涛,以上8个条目已先后丧失优良条目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