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蒂雷纳子爵亨利·德·拉图尔多韦涅

典范条目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蒂雷纳子爵亨利·德·拉图尔多韦涅
蒂雷纳的肖像画,由菲利普·德·尚佩涅绘制
昵称蒂雷纳
出生(1611-09-11)1611年9月11日
 法兰西王国色当亲王国色当城堡
逝世1675年7月27日(1675岁—07—27)(63岁)
 神圣罗马帝国符腾堡公国萨斯巴赫
效命
军种
服役年份1625年—1675年
军衔法国大元帅
参与战争
参见列表:
签名

蒂雷纳子爵亨利·德·拉图尔多韦涅(法语:Henri de la Tour d'Auvergne, Vicomte de Turenne;1611年9月11日—1675年7月27日)是17世纪的法国大元帅,通称蒂雷纳杜伦尼Turenne[ty.ʁɛn])。他在漫长的军事生涯中不断精进,被广泛地评为划时代的战略与机动战大师,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拿破仑评价道:“在我生前或死后的所有将军中,蒂雷纳是最伟大的”[1][2]

蒂雷纳在三十年战争中成为一名杰出的战地指挥官,在多个战区都表现出色。他先在卡萨莱战役都灵围城战取得胜利,之后在德意志地区指挥了多场会战与机动战役,包括1645年与孔代亲王协作的对敌作战、1646年迫使巴伐利亚停战的机动作战、1648年控制南德意志地区的楚斯马斯豪森战役

三十年战争结束后,法国爆发投石党之乱,蒂雷纳先后在双方服役,与孔代亲王多次交手最终取胜。法西战争初期,蒂雷纳指挥法军先在法国东北部逼退西军,后在阿拉斯战役击溃孔代所部。战争后期,蒂雷纳在沙丘战役击溃低地地区的西班牙部队。1660年,路易十四封他为法国大元帅,1667年遗产战争期间,他再次入侵西属尼德兰

1672年法荷战争爆发,蒂雷纳出任法军主要部队司令,占领了荷兰大部分地区,但因荷军决堤无法夺取阿姆斯特丹。他随后入侵神圣罗马帝国,进攻至威悉河迫使勃兰登堡-普鲁士退出战争。1674年,他前往阿尔萨斯地区,以劣势兵力向联军发动攻击,指挥一系列战略机动与会战。之后,他面对拉依蒙多·蒙特库科利指挥的奥地利精锐,始终占尽优势直到在萨斯巴赫战役意外身亡。

早年

[编辑]

蒂雷纳子爵亨利·德·拉图尔多韦涅于1611年9月11日在法兰西王国色当亲王国色当城堡出生[3],该地是拉图尔多韦涅家族的私产[3]。蒂雷纳的家庭是一个加尔文教派贵族,家族主枝可追溯到12世纪的拉图尔领主。蒂雷纳的父亲布永公爵亨利·德拉图尔·多韦涅是色当亲王国的统治者,母亲是荷兰共和国执政沉默者威廉的女儿拿骚的伊丽莎白[4][5]。他的父母诞下了7位子女,蒂雷纳名列最末,是家中次子[4][6]。父亲亨利是出色的军人、外交家,也是法国新教徒派系的领导人[3],母亲伊丽莎白身为大贵族之后,在家学上也十分出色[3]。蒂雷纳在童年时差点夭折,身体十分脆弱与娇贵,被认为无法应对严酷的军旅生涯[7][5]。1625年,身体素质有长足进步的蒂雷纳加入舅舅拿骚的毛里茨的部队[8],在隔年被任命为营长[9]。1630年,蒂雷纳离开荷兰回到法国,担任步兵团长[9]。接下来几年,他同时在法荷两军中服役,在1634年的拉莫特围城战后晋升准将[10]

三十年战争

[编辑]

法国介入战争

[编辑]

法国在三十年战争中金援荷兰瑞典,认为这是削弱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帝国的好机会,减轻外国势力对法国国土的威胁。1634年,瑞典失去德意志南部,德意志新教邦国萨克森与帝国初步和谈,瑞典在德意志地区的势力大幅削弱[11][12]。荷兰的处境也愈发不利,西班牙即将收拢部队打击该国[13]。1635年4月5日,法国首席大臣黎塞留决定宣战[14][15],蒂雷纳所属的部队在8月支援伯恩哈德,解除帝国军对美因茨的围困[16]。然而随着法军供应链的中断,有三分之二的人当了逃兵,在9月仓促撤退至梅斯[17]。蒂雷纳出色地指挥后卫部队,在一次伏击中重创帝国军[18]。帝国军司令马蒂亚斯·加拉塞接着从北方入侵,双方在穆瓦延维克附近对峙,但帝国军最终因补给原因,在雪中穿过萨韦尔讷撤退[17]。1636年夏,蒂雷纳率军攻占萨韦尔讷,在突袭间身受重伤[19][18]。同年秋季,加拉塞穿过贝尔福阿尔萨斯进入弗朗什-孔泰[20],蒂雷纳率军在瑞塞击败敌军,接着在茹安维尔附近将其驱往莱茵河[19][21]。1637年,蒂雷纳转战皮卡第地区,夺下朗德勒西、索布、莫伯日等地,掳获至少2,000名敌军[21][22]。1638年蒂雷纳前往协助伯恩哈德围攻布赖萨赫,在八个月的围攻中三次击败解围部队,布赖萨赫于12月9日投降[23][22][24]

蒂雷纳于1639年转调意大利战场,在亨利·德·洛林麾下服役[23][25]。1640年春,10,000名法军与20,000名西军在卡萨莱附近相遇,战况对法军十分不利,蒂雷纳随即下令集中骑兵部队,使西军因无法确定法军人数陷入犹疑,作战意志逐渐崩溃,被进攻后失序逃离战场[26]。蒂雷纳持续追击敌军至深夜,西军战死、被俘多达4,800人,还有大量士兵溺死在波河[26]。法军接着向都灵进攻,在9月7日迫使该城投降[26]。蒂雷纳随后短暂成为驻意大利法军司令,然后被调往西班牙作战[27]。1642年5月,叛党领袖托马索亲王加入法军,被任命为法国-萨伏依联军统帅[28]。蒂雷纳被指派为实际指挥,他率军围攻亚历克山德里亚,诱使特里诺要塞的守军前来解围此地,然后突然转攻特里诺[29]。1643年5月16日,蒂雷纳晋升元帅[29][30]

与孔代协同作战

[编辑]

1644年,蒂雷纳被任命为上莱茵地区的法军司令,这支部队刚退回阿尔萨斯,在上一场战斗损失大部分军官、士兵,以及所有火炮与辎重[31][32]。蒂雷纳于5月在布赖萨赫渡过莱茵河,向多瑙河源头移动[33],在黑林山发现敌军骑兵后,蒂雷纳下令部队立刻发动奇袭,将400名巴伐利亚士兵与众多军官俘虏[34][35]梅西元帅统帅的巴伐利亚军于7月开始围攻弗赖堡,已经撤回莱茵河左岸的蒂雷纳再次经布赖萨赫渡过莱茵河,准备奇袭敌军解除围困[34][32]。他试图占领乌弗豪森附近的山丘,但进攻部队因为旗手惊慌失措而陷入混乱,撤下已被占领的山丘[36][37]。蒂雷纳放弃救援要塞中的驻军,等待孔代的增援部队抵达[38][39]

孔代亲王弗赖堡战役冲锋

孔代于8月2日抵达营地,带来6,000名步兵与4,000名骑兵[32]。他接管指挥权后,在弗赖堡西南的克罗青根集结部队,计划以正面强攻突破敌军堡垒化的山岭阵线[40]。蒂雷纳提议威吓巴伐利亚军与符腾堡的交通线,迫使其撤军,但孔代坚持正面进攻[41][42]。8月3日下午5时,孔代发动正面强攻,损失惨重但未能攻破主要防御工事,而蒂雷纳绕右侧山谷的进攻也因敌军早有准备而失败[43][44]。8月5日,法军的正面强攻再次失利[45][46]。孔代终于接受下属的建议,在8月9日派遣蒂雷纳绕过巴伐利亚的阵地,迫使梅西撤出战场,回到其位于符腾堡的基地[47][48]这场战斗导致帝国军在莱茵河中游的势力崩溃,蒂雷纳向北推进到下普法尔茨,占领巴登、施派尔菲利普斯堡美因茨等城,打通一条通往德意志地区的可行路线[49]。之后蒂雷纳得知洛林军打算围攻巴哈拉赫,他在该城附近布置了一个大型营地,使洛林相信有庞大的法军在周围,解除围困撤回摩泽尔河对岸[50]。他继续攻占克罗伊茨纳赫要塞,控制布赖萨赫科布伦茨之间的重要阵地,封锁洛林军和巴伐利亚军之间的联系[50]

蒂雷纳于1645年3月26日经施派尔渡过莱茵河,向普福尔茨海姆移动[51][52]。4月6日,他在马尔巴赫附近渡过内卡河,接着向施韦比施哈尔前进,以阻止梅西向南进入施瓦本[51]。眼见蒂雷纳即将切断交通线,梅西只能向东朝丁克尔斯比尔撤退[53]。蒂雷纳接着转移到陶伯河上的梅尔根特海姆,与盟友黑森伯国建立联系[54][53]。5月5日凌晨2时,蒂雷纳接到巴伐利亚军抵达的消息,下令素质不佳的步兵移动到右翼斜坡上的森林后方,骑兵则集中在左翼[54][55],但这条命令被右翼司令罗森将军错误地执行,他将步兵部署右翼斜坡上的森林前方,处于难以防守与撤退的位置上[56][57]。当巴伐利亚军开始推进时,蒂雷纳率领左翼骑兵向河谷冲锋,击溃敌军的骑兵与第一条战线[54],但敌军另一翼的部队在轻松击溃森林前的法军步兵后,调转方向威胁蒂雷纳的侧翼,导致他的进攻部队也陷入混乱[58][59]。蒂雷纳几乎孤身突围,在三个骑兵团的掩护下撤至黑森边境[54][60]。他抵达卡塞尔后立刻重建部队,几天后向正被巴伐利亚军包围的基希海恩推进,迫使敌军撤回弗兰肯[61]

阿勒海姆战役中的两军交锋

7月5日,蒂雷纳在拉登堡与孔代率领的生力军会合,再次交出最高指挥权[62][63]。他们在温普芬渡过内卡河,向罗滕堡前进[64]。巴伐利亚军撤退至福伊希特旺根,接着撤到丁克尔斯比尔后方,在该地留下一支驻军后,撤至后方数公里的树林中[64]。法军与巴伐利亚军发生冲突后,梅西继续撤退到讷德林根附近[64]。8月3日下午5时,孔代亲王发动正面进攻,阿勒海姆前的土地控制权不断易手,梅西在指挥时中弹身亡,中路陷入僵局[65][66]。法军右翼则被敌军击败,右翼司令格拉蒙被俘[65]。蒂雷纳扭转了局面,率领骑兵攻击巴伐利亚军右翼,让最后一批生力军黑森军击溃敌军炮兵,从侧翼攻击阿勒海姆[67][68]。巴伐利亚步兵在混乱中被切断,向蒂雷纳投降[69][67]。巴伐利亚军撤退至多瑙沃特,法军占领讷德林根丁克尔斯比尔[67][70]。孔代在海尔布隆病倒,交还指挥权后回国[67]。蒂雷纳未得到增援人员,导致当10月初敌军增援抵达时,他别无选择只能撤退至菲利普斯堡[71][67]。同年冬季,他趁敌军无暇顾及时,率军在严寒中急行近200公里到特里尔,攻占该地与上韦瑟尔。之后法军在莱茵河摩泽尔河进入冬季营地,蒂雷纳回到巴黎[72]

南德意志机动战

[编辑]

蒂雷纳在巴黎宫廷停留数周后,于1646年4月回到美因茨的法军基地[73]。他计划渡过莱茵河,与正在黑森下萨克森作战的瑞典军队会合,法军将经过拿骚进军,瑞军将经过黑森进军,最终双方合并展开机动作战[74]。然而当蒂雷纳开始行动时,法国首席大臣马萨林突然叫停,因巴伐利亚选侯马克西米利安提出只要法军不越过莱茵河,巴伐利亚就不会加入帝国阵营[73][75]。尽管蒂雷纳对此不满,但只能服从命令。巴伐利亚不久后就背弃与法国的协议,加入帝国军队共同迎击瑞军[74]。蒂雷纳得知消息后,自作主张率大部队离开美因茨,急行军至韦瑟尔渡过莱茵河,与瑞军将领卡尔·弗兰格尔的部队会合[76][77]。此时法瑞联军部署在弗里德堡[注 1],帝国军队则部署在尼达河后方的伊尔本施塔特附近[79]。法瑞联军兵力为7,000名步兵、10,000名骑兵与60门火炮,帝国军兵力为10,000步兵、14,000名骑兵与50门火炮[78][74]

驻德瑞军总司令卡尔·弗兰格尔陆军元帅。他被西奥多·道奇视为是一位“高于平均”的将领,与蒂雷纳的配合是马尔伯勒公爵欧根亲王的先行者

蒂雷纳计划绕过帝国军的左翼,从法兰克福南边的路线抵达海尔布隆,迫使帝国军后撤或切断他们与美因内卡多瑙等河流的联系[79]。法瑞联军于6月中旬开始行动,迅速地从帝国军的右翼移动至左翼,经法兰克福的城区博纳梅斯绕过帝国军[80][79]。联军接着穿过尼达河,占领位于尼德河左岸的温德克肯,几乎挡住帝国军前往美因河的道路[79]。帝国军将领利奥波德·威廉大公赶忙追击,大胆地进入黑森科隆地带,试图迫使法瑞联军向北移动,解放被入侵的领土[81]。蒂雷纳猜到他的意图后,迅速推进至阿沙芬堡,渡过美因河向南移动[81]。联军此时转换成两列纵队,穿过弗兰肯向南横扫[82]。联军抵达莱希河后夺下赖恩,但由于缺乏攻城炮,他们直到大公抵达前都未能夺下奥格斯堡[82][83]

蒂雷纳认为大公接下来将占领乌尔姆图宾根海尔布隆,威胁法瑞联军的右翼,迫使联军撤出劳英根回到弗兰肯[83]。蒂雷纳率军于11月5日从劳英根移动至梅明根,隔天移动到基希海姆的帝国军营地前,留下2,000名骑兵与帝国军对峙后,在11月7日越过敌军左翼抵达兰茨贝格[84]。他将大公的部队与巴伐利亚完全切断后,指挥3,000名骑兵直扑慕尼黑,大公别无选择只能移动至里根斯堡,让巴伐利亚孤军奋战[84]。法瑞联军在莱希河右翼停留三周,接着回到梅明根的冬季营地。1647年3月14日,双方签订《乌尔姆停战协议》,巴伐利亚结束与帝国皇帝斐迪南三世的盟约,海尔布隆转交给法国,梅明根于伯林根转交给瑞典,法瑞联军结束在巴伐利亚的军事行动[85][86]

这场战役被后世许多军人与战史学者称赞,法瑞联军在兵力与补给都劣于帝国军的情况下,两次智胜敌军[84]拿破仑在阅读这场战役时仅找到蒂雷纳的一个小错误[87],他毫无保留地称赞蒂雷纳的主动、大胆、判断力和机动技巧[88],评价蒂雷纳向尼达河进军的行动是“充满胆识和智慧”[81],而迫使大公从梅明根与兰茨贝格之间撤出的行动是“展现巨大的胆量、智慧与天才,并取得伟大的成功,应该被所有军人研究”[89][90]

战争末期

[编辑]

巴伐利亚退出战争后,帝国军的处境变得举步维艰,法瑞联军取得优势[91]。然而当蒂雷纳准备进攻虚弱的帝国军时,马萨林因担心西班牙与荷兰的休战将允许帝国军转移到荷兰南部[92],将其派遣至低地作战[91][93]。蒂雷纳率军前往新战场的途中,罗森将军指挥的德意志骑兵因为欠饷发生叛乱,脱离大部队重新回到莱茵河右岸[80][88]。蒂雷纳率领部队跟随他们,在埃特林根逮补罗森并劝降部分人员,剩余部队则在陶伯河谷被剿灭或驱散[94][92]。他接着派遣部分骑兵至荷兰,大部队则待在卢森堡牵制帝国军[95][91]

1647年9月7日,巴伐利亚撕毁《乌尔姆停战协议》,再次与帝国军共同作战[96]。蒂雷纳随即从低地地区迅速进军,在1648年1月抵达黑森大公国,但由于瑞典军尚未做好作战准备,他先撤退至斯特拉斯堡[97]。2月15日,蒂雷纳率领6,000人在美因茨渡过莱茵河,向东进军至美因河北岸与瑞典军会合[98]。两军合并后渡过美因河向南推进,进入弗兰肯并占领多瑙沃特。法瑞两军此时爆发了分歧,法军撤回陶伯河流域,瑞军则移动至上普法尔茨[98][99],但随后瑞军司令弗兰格尔服软,两军再次联合旨在摧毁巴伐利亚,并沿着多瑙河入侵奥地利[98]。此时帝国军司令彼得·梅兰德率领帝国与巴伐利亚联军向西移动至乌尔姆奥格斯堡之间,而法瑞联军则于5月16日在劳英根渡过多瑙河,向南去切断梅兰德与巴伐利亚的联系[100][101]。梅兰德得知联军渡过多瑙河后,率领部队向东前往奥格斯堡,准备渡过莱希河逃到巴伐利亚[101]

5月17日上午7时,联军骑兵对帝国军后卫部队发动进攻[102][86]蒙特库科利将军指挥的后卫部队在楚斯马斯豪森坚守一个小时后,撤退至赫普芬里德继续抵抗[101][103]。然而法军骑兵经南边迂回包抄,切断他与大部队的联系,迫使梅兰德率领护卫队回来救援,在战斗中意外身亡[101][86]。帝国军继续向东撤退,赶在联军抵达前渡过施穆特河,在夜间抵达奥格斯堡[101]。5月下旬,帝国军新任司令格罗茨菲尔德得知联军渡过莱希河后,率军撤往英戈尔施塔特,将巴伐利亚南部抛弃给联军,帝国军在撤退途中瓦解,有效兵力降至5,000人[104][105]。格罗茨菲尔德随后被逮补,巴伐利亚选侯马克西米利安逃往萨尔茨堡[105][106]。蒂雷纳与弗兰格尔率军入侵巴伐利亚南部,除了慕尼黑以外的地区都被掠夺,巴伐利亚再次停战[107]。1648年10月,法国与神圣罗马帝国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三十年战争结束[108][109]

投石党之乱

[编辑]

叛军将领

[编辑]

1648年8月25日,法国首席大臣马萨林逮补反对新税制的代表人物布卢赛尔,巴黎市民爆发暴乱[110]。新王路易十四与宫廷在隔年1月6日撤出巴黎孔代亲王接管部队开始平叛[111][112]。蒂雷纳获令从德意志班师回朝,共同对付投石党人[111]。不过由于蒂雷纳的哥哥弗雷德里克参与叛乱,他的指挥权被拔除,只能逃往尚在荷兰控制下的斯特奈[113][114]。1649年3月11日,双方在吕埃签署和约,宫廷取得胜利[114][115]。孔代的势力在平叛后迅速扩大,他因此在1650年1月18日被马萨林逮补[116][117]。蒂雷纳因此事再次倒戈,逃往低地并加入西班牙军[118][119]。西属尼德兰总督利奥波德·威廉大公资助蒂雷纳一笔款项,让他得以召集与维持一支部队与西班牙军队协同作战[120]。蒂雷纳于该年6月越过西属尼德兰与法国的边境,进入到皮卡第地区,夺下勒卡特莱拉卡佩勒勒泰勒等地,迫使法军撤退至兰斯[120]。蒂雷纳随后指挥一支大型侦查部队向菲姆推进,击败当地的法军骑兵并俘虏500人[121][122]。西军因为与奥尔良公爵的谈判无果,向东北撤退进入冬季营地,留下蒂雷纳的8,000人待在蒙福孔附近[121]。12月15日,他的部队与舒瓦瑟尔元帅相遇,他临时征召的部队素质不佳且兵微将寡[123],第一时间未能突破法军第二战线,对法军的骑兵也无可奈何[123]。他在失利后逃到斯特奈,在隔年决定重新回到法国军队[118][124]

王军统帅

[编辑]

1652年,蒂雷纳与奥坎古元帅分别率领9,000人,与恢复自由之身的孔代亲王作战[125]。同年4月,孔代在布莱诺袭击奥坎古的部队,击败敌军后迅速进军布里亚尔,试图赶在蒂雷纳知晓前击败他,但蒂雷纳已得知情况,在奥祖埃尔与布莱诺之间部署战线[125]。双方在短暂交手后各自撤退,蒂雷纳撤至日安,孔代撤至沙蒂永[126][125]。蒂雷纳接着移动至欧塞尔,发动一系列快速行军,切断叛军将领塔瓦讷伯爵的部队与巴黎的联系,让他移动至埃唐普[127]。5月上旬,蒂雷纳进行夜间行军后,在埃唐普郊外击败叛军,杀伤三千人[128][129]。蒂雷纳继续围攻埃唐普,但洛林公爵突然转换阵营,率领部队前去解围[129]。蒂雷纳只能放弃围攻,急行军渡过塞纳河,在6月1日抵达洛林公爵的营地,迫使其回到洛林[130][131]

圣安托万城郊之战

蒂雷纳移动到马恩河畔拉尼,以阻断增援孔代亲王的生力军,接着在埃皮奈建桥[132]。孔代发现蒂雷纳的行动后,立刻撤离圣克卢朝巴黎城内前进,但被城中驻军禁止进入,只能从塞纳河右岸绕过巴黎,向沙朗通勒蓬前进[132]。然而当孔代开始行动时,蒂雷纳向其发起进攻,同时封锁通往万塞讷的道路,孔代的部队被逼进死角[133]。蒂雷纳在7月2日开始收网,孔代的部队全被挤在圣安托万城郊大街附近的城墙底下,尽管孔代做了一切努力,蒂雷纳的部队仍在稳步推进[134][133]。然而此时蒙庞西耶女公爵下令打开城门,并调动守城火炮向蒂雷纳轰击,让孔代的部队撤入城中[133]。不久后,孔代离开巴黎城向北移动,与西班牙帝国洛林公爵组成联盟[135][136]。随后西班牙军入侵皮卡第、洛林军香槟,让马萨林打算撤至勃艮第里昂,但蒂雷纳说服他如果撤出将会陷入不利,并保证他可以阻止入侵者[135]。孔代与洛林在阿布隆会合,利用人数优势迫使蒂雷纳进入守势,后者移动到圣乔治新城后方的森林,在此地袭击并驱逐洛林军[135]。孔代试图以20,000人包围蒂雷纳8,000人的部队,但无法阻止后者于10月4日抵达科贝伊[137][138]。孔代与洛林撤往埃纳河,蒂雷纳接着转向洛林公国,夺下数座城市,投石党之乱被平定[139][140]

法西战争

[编辑]

法国东北部机动战

[编辑]
孔代亲王曾先后为法西两国作战,拥有“非凡的胆识、充沛的精力、出色的军事能力”

1653年6月,叛军仍控制着香槟勃艮第吉耶讷与数座东北部要塞城市[140]。蒂雷纳决定趁孔代亲王洛林公爵的部队分散于两侧时,从中间进军占领波尔西安堡勒泰勒,打乱西班牙从低地进入法国北部的计划[140]。同年7月,利奥波德·威廉大公率领30,000名野战部队进入皮卡第,在拉卡佩勒集结后迅速推进到丰索姆[141]马萨林组建战争委员会并提出两种作战方案,其一为分散部队,分别驻守边境要塞与威吓敌军补给;其二为移动到瓦兹河后,集中所有部队封锁路线[142]。与这两种方案不同的是,蒂雷纳出于考量法军仅有12,000人[141][137],建议集中所有野战部队,避免与敌军主力部队决战,而是不断地在其附近机动,威吓其交通线与补给线[143],假设敌军最后被迫分兵,则可以进攻其中一部[141]

蒂雷纳的方案被认可后,他率军渡过瓦兹河,迫近正在瓦兹河与索姆河之间移动的孔代部队,在吉斯卡尔挡住敌军通往阿姆的路线[141]。孔代于是转向进攻拉费尔,但蒂雷纳赶在他之前抵达,并夺下孔代接下来的目标佩罗讷科尔比[144]。之后蒂雷纳从佩罗讷移动到巴波姆,阻击一支大型西班牙补给队,所有物资都被法军俘获[144]。尽管孔代想要尽快将蒂雷纳拖入决战,尝试一切方法接近法军,但这场被誉为“费边对决汉尼拔”的机动战未能迫使法军进行会战,蒂雷纳安然地移动到佩罗讷以北的圣康坦山[144][145]。孔代接着迂回跨过索姆河,突然出现在法军右翼,迫使蒂雷纳向东撤退至比尔附近平原[146]。蒂雷纳停下后迅速建筑防御工事,孔代只能放弃在此决战的想法[146]。孔代接着试图进攻吉斯,但洛林军与西班牙军都不同意他的方案,迫使西班牙政府晋升他为大元帅并给予他最高指挥权[146]

眼见在皮卡第地区的作战已经失败,孔代移动到香槟地区,派出许多小部队进攻法军,掩护正在进攻罗克鲁瓦的部队[147][148]。蒂雷纳并未救援罗克鲁瓦,而是前去围攻莫松[149]。之后法军再夺圣默努,双方结束作战进入冬季营地[147]

阿拉斯与瓦朗谢讷战役

[编辑]
西班牙军在围攻阿拉斯期间的部署,蒂雷纳选择进攻距离孔代最远的阵地

1654年,蒂雷纳在香槟部署15,000人,掩护正在围攻斯特奈的攻城部队[150][151]。另一方面,孔代亲王利奥波德·威廉大公率领30,000人从低地进入法国,绕过法军侦查后于7月3日抵达阿拉斯城下[150][152]。西班牙军绕着城市建筑保护围攻环线[注 2][153],避免攻城作战被解围部队干涉[154]。7月中旬,马萨林旬命令蒂雷纳离开默兹河,解除阿拉斯西军的包围[155]。蒂雷纳在7月19日占领阿拉斯以东的蒙希勒普勒,切断敌军与杜埃布尚瓦朗谢讷的联系,然后在斯卡尔普河科热勒河间部署阵地[155]。8月17日,先前围攻斯特奈的法军部队也抵达阿拉斯附近[156]。8月24日夜晚,法军跨过斯卡尔普河,趁着月黑风高于凌晨2点抵达敌军阵线[157]。蒂雷纳指挥的中路部队率先突入西军阵地,随后两翼也击退敌军,控制一半的西军阵地[157]。孔代因为距离遥远,直到上午5点才得知情况,跨过斯卡尔普河到达城市的另一端,击溃拉费尔泰元帅的部队[158][159]。之后蒂雷纳率军抵达,孔代在持续数小时的战斗后不得不撤出该地,率领残部撤往康布雷[158][160]

1655年夏,法军驻扎于吉斯拉昂,西军则驻扎于朗德勒西蒙斯附近,双方势均力敌皆为25,000人[161]。蒂雷纳于6月中旬率军进攻朗德勒西,在7月13日攻下目标。之后,他沿着桑布尔河推进到蒂安,迫使西军撤退至斯海尔德河以北,建立数条强大防线阻止法军前进[161]。随军的路易十四想要强攻,但蒂雷纳说服他通过侧翼机动来绕过防线。蒂雷纳首先渡过桑布尔河,经巴韦布尚前进,在畔讷维尔渡过斯海尔德河,然后派遣支队迂回敌军右翼,同时发动正面进攻[162]。然而迂回的支队表现不佳,让西班牙军撤退至图尔奈[162][163]。8月下旬,法军攻下孔代城与圣吉兰,在11月进入冬季营地[162]

1656年西班牙宫廷将利奥波德·威廉大公撤除尼德兰总督职务,约翰·约瑟夫接任该职,孔代亲王也失去最高指挥权[162]。6月14日,蒂雷纳开始在斯海尔德河上的瓦朗谢讷周围建筑围攻环线,他的部队部署于河流右岸,拉费尔泰的部队则部署于河流左岸[164]。孔代得知情报后在布尚开闸放水干扰围城法军,然后率军从杜埃推进至瓦朗谢讷以南[165]。蒂雷纳推测西班牙军将进攻拉费尔泰的部队,并提议派遣一半部队至其阵地,但拉费尔泰出于嫉妒拒绝他的建议,并拆除先前建立的防御工事[166][167]。7月16日清晨,城内驻军开闸放水,位于左岸的拉费尔泰与蒂雷纳失去联系[167][168]孔代亲王接着发动奇袭,击溃法军左岸的部队并俘虏拉费尔泰[167][169]。蒂雷纳因为河水无法介入,只能率领右岸的部队撤往勒凯努瓦附近,摆出接受会战的阵势,准备迎击孔代的追兵[167]。西班牙军看到法军的部署后选择撤退,转而进攻孔代、康布雷朗斯贝蒂讷等城[170]。蒂雷纳在此期间仍不断地在敌军周围机动,直到孔代与约翰·约瑟夫撤往莫伯日,才进入索姆河后的冬季营地[170]

蒂雷纳在瓦朗谢讷战役后的行动被许多战史学者称赞。卡尔·冯·克劳塞维茨认为蒂雷纳的退却是此类军事行动最出色的行动之一,在地形选择与勇气上都十分出色[168]西奥多·道奇则表示,“这些值得称赞的行动只能大略叙述,真是令人遗憾”[170]

敦刻尔克与沙丘战役

[编辑]

1657年5月,蒂雷纳在亚眠集中部队,准备沿着海岸进攻敦刻尔克,但因为增援部队尚未抵达只能放弃[171]。他更改计划后,派遣拉费尔泰率领15,000人前往西属尼德兰边境,牵制孔代亲王的部队,自己则率领25,000人向利斯河前进,作势要前往大西洋海岸,吸引住奥地利的约翰·约瑟夫的注意,然后突然转向康布雷,在5月29日抵达后封锁该城[171][172]。与此同时,西班牙请求孔代离开卢森堡前去保卫低地,于是他绕过拉费尔泰的部队后前往蒙斯,接着在5月29日抵达瓦朗谢讷[171]。孔代继续向康布雷进军,并因为向导的错误,意外地躲过蒂雷纳的阻击,在夜间猛攻后突破法军对康布雷的封锁[173][174]。蒂雷纳只能沿着斯海尔德河右岸向上游行军,抵达勒卡特莱圣康坦,然后派遣部队前去围攻蒙梅迪[173]。之后,西班牙军在卢森堡集结,准备入侵法国直取巴黎[175]。蒂雷纳发现后三天内急行军120公里,占领圣韦南并解围阿德尔,迫使敌军撤退至格拉沃利讷敦刻尔克,然后攻占马尔迪克[176][177]

蒂雷纳子爵在沙丘战役率军冲锋

1658年4月,蒂雷纳在亚眠集中部队,率领8,000人前往圣韦南,剩余3,000人则前往加来。5月上旬,他得知敦刻尔克附近的要塞防备不足,于是转向直攻敦刻尔克[178]。尽管该城周围已经被河水淹没,法军工兵仍迅速修复运河与桥梁,将该地区的河水清空[179][180]。此时西班牙军仍驻扎在布鲁塞尔,因为他们不信蒂雷纳能够在突破三座要塞前抵达敦刻尔克,更不信他有办法在当地维持粮食补给[180]。当他们得知敦刻尔克已被包围时震惊不已,在6月12日急行军抵达法军附近[181]。蒂雷纳得知敌军抵达后,留下6,000人继续包围敦刻尔克,率领15,000人靠近敌军[182],在6月13日袭击敌军前锋,击毙德奥坎古侯爵[183][184]。蒂雷纳接着垂直海岸线部署部队,将步兵集中于中路,骑兵部署于两翼,留下一支骑兵支队作为预备队[182][185]。西班牙军则将步兵部署于第一线中路与右翼,两个骑兵列阵居后,左翼则为孔代指挥的四个步兵列阵[182][185]。6月14日蒂雷纳发动进攻,法军中的英格兰步兵朝海滩上的西军右翼推进,法军左翼骑兵则趁着退潮迂回敌军右翼,法军中路步兵也击溃西军中路,西军右翼同时被三个方向的法军进攻,最终完全崩溃[186]。而在西军左翼,孔代下令骑兵向法军冲锋,几乎冲垮法军右翼的防线,但在法军增援抵达后也被打垮,向弗尔讷撤退[187]。这场会战被克劳塞维茨视为是史上最佳的平行会战之一[注 3],法军损失非常轻微,而西军则有至少4,000人被俘[188][187]

6月24日敦刻尔克投降后,法军继续攻占贝尔格弗尔讷迪克斯迈德[189]。蒂雷纳接着计划前往尼乌波特奥斯坦德,彻底将西班牙军击溃,但马萨林因为路易十四生病下令暂时停止前进[189]。马萨林在国王康复后解除停止命令,但拉费尔泰取代蒂雷纳成为主力,后者的职责降至掩护法军攻城部队[189]。之后拉费尔泰表现不佳返回法国,蒂雷纳在埃丹迪克斯迈德集中部队,沿着利斯河斯卡尔普河移动后占领奥德纳尔德,接着在利斯河击溃利涅亲王的部队,最后在9月26日占领伊珀尔[189]。他还未经围攻攻占了梅嫩格拉蒙尼诺弗,征服大部分西属尼德兰[190][191]。1659年11月7日,法兰西王国西班牙王国签署《比利牛斯条约》,法西战争结束[192]

军事改革及遗产战争

[编辑]

1660年4月4日,蒂雷纳被路易十四任命为法国大元帅,凌驾于所有法国元帅之上。据说路易十四本想任命蒂雷纳为更加尊贵的法兰西王室统帅,但因为后者身为新教徒不愿意皈依天主教,只能让该头衔空悬[193][194]。1661年3月9日,他的好友首席大臣儒勒·马萨林去世[195]。之后,蒂雷纳因为军事经验与声望成为路易十四的顾问,在这职务上,他积极参与外交与治军事宜[196][197]。前法军参谋长马克西姆·魏刚认为蒂雷纳的治军取得积极的效果,在重组军队、建立士气、强化训练上都发挥了关键作用[198]。在外交上,他在谈判桌上游刃有余,展现高超的外交能力,增强法国的战略优势[199]。此外,蒂雷纳原为1664年欧洲联军对奥斯曼作战的总司令人选,并在隔年的第二次英荷战争被计划成为荷军总司令,而柯尔贝尔甚至设想蒂雷纳所在的布永家族取代奥兰治家族成为荷兰执政,但被蒂雷纳拒绝[200]。1666年,蒂雷纳之妻夏洛特·德·科蒙去世[201]

1667年,路易十四宣称其妻子玛丽-泰蕾莎公主有权继承西班牙帝国的部分领土,在遭到拒绝后对西班牙宣战[202]。同年5月24日,蒂雷纳指挥主力军团越过国界向西属尼德兰进攻,两翼被奥蒙元帅指挥左翼军团及克雷基元帅指挥右翼军团掩护[202][203]。开战之初,法军已连夺数城,在8月10日抵达里尔城下,然后在8月28日攻下城市[204]。之后,一支西班牙解围部队抵达城市附近,但被法军击溃,超过1,500人被俘[205]荷兰英格兰瑞典惧怕于法军的强大,组成三国联盟施压法国与西班牙和解[204]。1668年5月2日,法西两国签订《亚琛条约》,法国得到奥德纳尔德图尔奈里尔等城[206]。蒂雷纳反对和谈,认为他可以在该年攻下西属尼德兰全境[207][206]

蒂雷纳曾与荷兰大使范·博伊宁谈话,两位加尔文教派信徒聊到彼此对宗教的看法,后者提到如果他认为只有一种真正的教派,他应该要成为天主教徒,但他相信前往天堂的道路不只一条。蒂雷纳回复:“如果我的想法与你一样,我应该很快将成为天主教徒,我们不是该走最稳妥的路吗[208]?”这件谈话被认为是蒂雷纳改宗的契机之一,他在1668年10月23日改宗[209][210]

法荷战争

[编辑]

入侵荷兰

[编辑]

1670年路易十四开始为接下来的战争创造有利条件,法国外交官先说服瑞典放弃盟邦荷兰,接着支持与议会不和的英王查理二世,瓦解“三国联盟[211],然后让丹麦特里尔美因茨保持中立,科隆明斯特加入法国阵营[212][213]。蒂雷纳拟定对荷作战的整体战略,计划在科隆与明斯特建立补给基地,无视沿途的要塞与城市,直接进攻阿姆斯特丹孔代亲王赞同他的作战方案,但路易十四卢福瓦侯爵都反对该方案[214]。1672年,蒂雷纳指挥50,000人的主战部队从沙勒罗瓦前往默兹河,然后沿着左岸向北进军;孔代则率领另一支部队从色当前往默兹河,然后沿着右岸向北进军;卢森堡公爵则率领部队前往威斯特伐利亚,与科隆和明斯特部队会合[215]

1672年5月上旬法军开始进攻,蒂雷纳接令后迅速推进,在维塞与孔代部队会合,然后跨过默兹河抵达右岸,在下莱茵攻占莱茵贝格、奥索伊、布里克、韦瑟尔雷斯等城[215][216]。法军接着在埃默里希渡过莱茵河,占领阿纳姆瓦解艾泽尔河防线,迫使荷军撤退至乌得勒支[217][218]。蒂雷纳此时已经扫除进军阿姆斯特丹的所有障碍,其部队前锋已经距离该城仅有数英里,他决心要说服路易十四立即率领全军向阿姆斯特丹推进,但被路易十四与卢福瓦侯爵驳回[217],与原先蒂雷纳计划的内容不同的是,卢福瓦选择将军队分成多股部队,围攻占领区域内的要塞[219]。7月10日蒂雷纳占领奈梅亨,接着攻占克雷沃克尔[218][220]。之后神圣罗马帝国向法国宣战,派遣24,000名勃兰登堡军与19,000名帝国军干涉战局[221][222]。蒂雷纳抽调兵力将部队增加至17,000人后,从韦瑟尔沿利珀河威斯特伐利亚前进,迫使敌军向南转移至富尔达,然后继续沿着莱茵河右岸向科布伦茨移动,让敌军只能在美因河以南渡过莱茵河[223][190]。联军在莱茵河上游的渡河行动失败后,于隔年1月撤退至利普施塔特[224]。之后蒂雷纳无视卢福瓦的命令渡过莱茵河,穿过威斯特伐利亚占领赫斯特,接着渡过威悉河进入勃兰登堡侯国,迫使勃兰登堡选帝侯弗里德里希·威廉在6月6日签署《福瑟姆条约》,退出对法战争[225][226]

防御东部国境

[编辑]

1673年,神圣罗马帝国元帅拉依蒙多·蒙特库科利率军从波希米亚莱茵河推进,计划在波恩渡河后与奥兰治亲王威廉会合[227]。蒂雷纳试图主动进攻波希米亚林山,直接打断联军的作战部署。但卢福瓦侯爵对此方案非常反对,他命令蒂雷纳驻防在阿尔萨斯,防御帝国军对阿尔萨斯的入侵与阻止帝国军与荷军会合。这两个完全矛盾的作战命令让蒂雷纳相当不解[227],他向路易十四要求减少作战限制,但仅获得在美因河流域作战的许可,且要消极作战不得罪中立国家[227]。这些命令让蒂雷纳缚手缚脚,既要保卫右翼的阿尔萨斯,还要阻止帝国军在左翼的波恩与荷兰会合,但固执己见的卢福瓦坚持他的命令[228][229]。同年9月,蒂雷纳渡过美因河抵达梅尔根特海姆,观察蒙特库科利的动向[230]。双方接下来在美因河流域不断地机动与反机动,蒙特库科利在10月渡过美因河向科布伦茨移动,然后在该地渡过莱茵河与荷军会合,于11月12日攻下波恩[229][231]

蒂雷纳在辛斯海姆战役下达命令

1674年初反法联盟势力扩大,法国转入守势,卢福瓦侯爵命令蒂雷纳防守阿尔萨斯与莱茵河中部地带[232][233]。他在萨韦尔讷部署12,000人,观察驻扎在沃尔姆斯附近的帝国军[234]。6月14日,蒂雷纳率领部队在菲利普斯堡渡过莱茵河,向敌军营地推进[235][234],试图阻止帝国军与布农维尔的援军会合[236]。6月16日,蒂雷纳在辛斯海姆附近的高地与帝国军相遇,蒂雷纳夺下城市与桥梁后,组成创新的步骑混合阵形,亲率骑兵向高地上的敌军冲锋[237][238]。法军取得全面胜利后,帝国军撤往海尔布隆,经内卡河后方前往海德堡,法军则撤回莱茵河左岸[235][239]。7月3日,蒂雷纳再次经菲利普斯堡渡过莱茵河,朝着拉登堡前进,帝国军匆忙撤往法兰克福,士气大损[240][241]。蒂雷纳在长达十几天的坚壁清野后,在7月底撤回莱茵河左岸[233][241]。8月下旬,帝国军经美因茨渡过莱茵河,在9月6日抵达施派尔[242]。蒂雷纳未理会卢福瓦的撤退命令,在兰道维桑堡集中部队挡住敌军,迫使其停留在已被重创的普法尔茨地区[242][243]。9月20日,帝国军撤回莱茵河右岸[242]。然而帝国军司令布农维尔转而占领中立城市斯特拉斯堡,打通直攻阿尔萨斯的路线[242]。10月初蒂雷纳移动到拉旺策诺,然后在10月3日转移到莫尔塞姆,将恩赛姆的帝国军大营与斯特拉斯堡分隔[242]。10月4日早晨,法军渡过布吕什河抵达恩赛姆,与帝国军争夺帝国军左翼的林地,帝国军最终在夜晚撤出战场[244][245]。法军接着撤退到阿赫奈姆,然后又前往马尔勒奈姆。10月14日,勃兰登堡选帝侯弗里德里希·威廉率领20,000人与布农维尔会师[246][247]

蒂雷纳在冬季战役率军前进

蒂雷纳计划穿过孚日山脉前往洛林,让帝国军认为法军将停下来修整过冬,而实际上他打算沿孚日山脉的西面坡上行,然后经贝尔福攻入上阿尔萨斯,迫使联军撤出[247]。之后,他加固萨韦尔讷阿格诺两地的防御,并在连接上下阿尔萨斯的山口处部署阵地,将敌军限制在上阿尔萨斯。11月下旬,帝国军进入冬季营地,蒂雷纳开始行动。法军共1.5万名步兵与1.3万名骑兵在孚日山脉西侧缓慢地上行,直到12月27日抵达贝尔福地区[248][249]。进军期间,蒂雷纳屡屡派出分遣队出击,在各路段吸引帝国军的注意,防止敌军集中部署到一处[250]。12月29日,蒂雷纳率先遣部队袭击米卢斯周遭的敌军骑兵,然后在次日俘虏一支900人的步兵团[250]。联军匆忙地在科尔马蒂尔凯姆之间的路格尔巴赫集结,准备迎敌。1675年1月5日,蒂雷纳率部抵达敌军阵地前,留下主力佯攻敌军中军与左翼,亲率部队穿过左侧的山地,占领蒂尔凯姆威胁敌军右翼[251]。帝国军赶忙向其进攻,直到晚上都未能夺下,于是经施莱特施塔特撤往斯特拉斯堡,然后渡过莱茵河回到帝国领地过冬[250]

蒂雷纳在1674年至1675年初的战略行动被卡尔·冯·克劳塞维茨赞赏,后者提到蒂雷纳的兵力时常只有帝国军的三分之二甚至一半,但倚靠着小型会战与地形选择,他让敌军不敢直接向他进攻,守住大半的阿尔萨斯。然后到冬季时迂回帝国军,迫使敌军撤出阿尔萨斯[252]

最后的战役

[编辑]

1675年,神圣罗马皇帝利奥波德一世派遣帝国元帅拉依蒙多·蒙特库科利担任莱茵军团司令,该军团由1.2万名步兵与1.4万名骑兵组成,是奥地利的精锐部队[253]。5月初,蒙特库科利率部赶赴斯特拉斯堡,在5月16日抵达斯特拉斯堡附近的奥伯基希,等待剩余部队抵达[253]。蒂雷纳随后率部抵达塞莱斯塔,防止敌军经斯特拉斯堡渡河[254]。蒙特库科利因此率主力进军菲利普斯堡,在此处渡过莱茵河抵达西岸,试图将法军引向北方,让位于奥芬堡的帝国军得以进攻斯特拉斯堡对岸的凯尔[254]。6月4日,蒙特库科利撤回莱茵河东岸。6月7日,蒂雷纳经奥腾海姆渡过莱茵河,嵌入奥芬堡凯尔间,防止帝国军进攻后者[254]。之后,蒙特库科利撤回奥芬堡,前往许特河的一侧威胁法军的浮桥,试图迫使法军撤走。然而在蒂雷纳转移浮桥位置后,蒙特库科利再次撤回奥芬堡,然后撤到伦希河与莱茵河交汇处[255]。7月5日,蒂雷纳前往弗赖施泰特,阻断蒙特库科利与斯特拉斯堡间的联系,与帝国军对峙了十多天[256]

7月22日,蒂雷纳进行迂回作战,绕过帝国军队的左翼发动奇袭,双方胶着对抗两天,直到7月25日法军占领加姆斯胡斯特村,蒙特库科利向东撤退[257][255]。7月27日,两军在萨斯巴赫相遇并相互炮击。下午2时,蒂雷纳中弹身殒[258][257]。7月29日晚法军向西撤退,在8月3日撤回阿尔萨斯[259]。这场战局被后世许多军人与战史学者视为机动战的典范,但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对此提出质疑。他提到蒙特库科利作为这场战局的进攻方,在拥有兵力优势下却表现得如此犹豫不决,从6月11日在金齐希河相遇,到7月27日蒂雷纳阵亡期间,他从未对蒂雷纳取得过优势,而既然蒙特库科利的表现与一位优秀统帅应有的表现不符,可以说此战局很大地被神化了[260]

军事才能与评价

[编辑]
蒂雷纳子爵全身像

蒂雷纳子爵被历史学者评价为划时代的战略家与伟大的军事指挥官[261][262][2],特别是精于机动战和敏锐判断战场态势的能力[261]。他的战术及战略思想比同时代的名将进步,几乎使用了工业革命前的所有陆地作战技法,在崇尚围城作战的时代采用机动战对敌[263][2]。许多学者提及蒂雷纳在作战中的稳健与纠错能力,更有人认为他几乎从未犯错[264][265]。在战略上,有学者认为他是完美的战略家[266],在威胁敌军交通线及实施内线作战上前无古人,但由于他曾数次错过决战机会,在整体上远不及拿破仑[266]。然而拿破仑与多位学者则认为,蒂雷纳从未得到军队的全权指挥权,他始终深受高层的掣肘,被迫放弃许多可能的作战机会[267][268]。普籍学者克劳塞维茨夸张地称没有任何一位军事将领比蒂雷纳还受限制[268],而拿破仑更说到:“我认为他远比弗里德里希大帝出色,如果是他当普鲁士国王,他将不会犯下弗里德里希曾犯的错,而会取得更辉煌的战果。他指挥大规模部队的能力将如同他指挥小规模部队一样出色[264]。”

拿破仑曾研究蒂雷纳的军事生涯,认为他可能是除其本人以外史上最伟大的将领[1][2],提到他从未犯下错误,自己设身处地也会做出相同的指挥决策[264]。他还认为如果蒂雷纳穿越来到1809年的瓦格拉姆之战,他将立即理解作战情形,自己将在他的协助下征服世界[264]。此外,拿破仑认为蒂雷纳于1646年、1648年、1672年及1673年战役中的行军与机动战,足以与亚历山大大帝汉尼拔等人相提并论[264]

军事历史学者常将蒂雷纳与其他著名军事家对比。英籍学者莫里斯认为蒂雷纳在机动作战方面是古今最能与拿破仑比拟的将领[262],并认为英国名将马尔伯勒公爵在作战指挥上承袭蒂雷纳,但在纯战略上不如后者[269]。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认为蒂雷纳是时代的佼佼者,其远比弗里德里希大帝优秀[270]。普籍学者克劳塞维茨认为蒂雷纳相比拿破仑显得过于谨慎,其虽然将他时代的战争艺术运用到极致,但仍无法与19世纪相比[271]。美籍学者道奇认为蒂雷纳虽然具有极高的军事才能,但高层的干涉让他无法独立地进行大型作战,使其无法与亚历山大大帝拿破仑一世等人相提并论[267]

作战层面外,蒂雷纳在行政和统兵上也有独到之处,有部分学者认为他是法国军改的主导者[196],而法国将军魏刚认为如果当时有人纪录蒂雷纳的指挥与治军思想,可能会出现新一门作战学派[272]。性格上,蒂雷纳相当简朴与真诚,在作战指挥上专注而理性,常与士兵在第一线同甘共苦,注重麾下部队的损失情况[273][274]。另外,蒂雷纳也以谦逊、亲和、慷慨、爱好学习、努力著称,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写道:“蒂雷纳没有恶习,但如果他有,他的美德会更增长。他的人生是一首对人类的赞美诗[275]。”法国哲学家拉布吕耶尔在其作品《人物论》中将蒂雷纳视作宏伟者的标竿[276]。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写到:“蒂雷纳是唯一随着年龄与经验增长变得更加大胆的将领[261][277]。”

注解

[编辑]
  1. ^ 黑森大公国的要塞城市,位于法兰克福以北20公里[78]
  2. ^ 保护围攻环线(德语:Kontravallationslinie)是围攻部队围绕围攻环线(德语:Zirkumvallationslinie)构筑的工事,以保护围攻环线内的部队
  3. ^ 平行会战(德语:Parallelschlacht),也称正面会战(德语:Frontalschlacht),指双方正面相对且兵力与部署基本相同的会战

注脚

[编辑]
  1. ^ 1.0 1.1 科尔森(2016年),第36页
  2. ^ 2.0 2.1 2.2 2.3 Weygand(1930年),第250页
  3. ^ 3.0 3.1 3.2 3.3 Longueville(1907年),第5页
  4. ^ 4.0 4.1 Weygand(1930年),第9页
  5. ^ 5.0 5.1 Morris(1891年),第18页
  6. ^ Childs(2011年),第76页
  7. ^ Dodge(1895年),第440页
  8. ^ Childs(2011年),第77页
  9. ^ 9.0 9.1 Longueville(1907年),第9页
  10. ^ Weygand(1930年),第21页
  11. ^ 威尔逊(2020年),第529页
  12. ^ 伦德(2019年),第151页
  13. ^ 威尔逊(2020年),第533页
  14. ^ 威尔逊(2020年),第530页
  15. ^ Dodge(1895年),第439页
  16. ^ 威尔逊(2020年),第539页
  17. ^ 17.0 17.1 威尔逊(2020年),第540页
  18. ^ 18.0 18.1 Longueville(1907年),第21页
  19. ^ 19.0 19.1 Dodge(1895年),第441页
  20. ^ 威尔逊(2020年),第542页
  21. ^ 21.0 21.1 Longueville(1907年),第22页
  22. ^ 22.0 22.1 Dodge(1895年),第442页
  23. ^ 23.0 23.1 Weygand(1930年),第24页
  24. ^ 威尔逊(2020年),第586页
  25. ^ Longueville(1907年),第27页
  26. ^ 26.0 26.1 26.2 Longueville(1907年),第28页
  27. ^ Weygand(1930年),第28页
  28. ^ 威尔逊(2020年),第623页
  29. ^ 29.0 29.1 Dodge(1895年),第443页
  30. ^ Longueville(1907年),第34页
  31. ^ Dodge(1895年),第445页
  32. ^ 32.0 32.1 32.2 威尔逊(2020年),第650页
  33. ^ Dodge(1895年),第446页
  34. ^ 34.0 34.1 Dodge(1895年),第447页
  35. ^ Longueville(1907年),第62页
  36. ^ Dodge(1895年),第448页
  37. ^ Longueville(1907年),第64页
  38. ^ Dodge(1895年),第449页
  39. ^ Weygand(1930年),第40页
  40. ^ 威尔逊(2020年),第650-651页
  41. ^ 威尔逊(2020年),第651页
  42. ^ Guthrie(2003年),第204页
  43. ^ Dodge(1895年),第461页
  44. ^ 威尔逊(2020年),第653页
  45. ^ 威尔逊(2020年),第653-654页
  46. ^ Guthrie(2003年),第211-212页
  47. ^ Longueville(1907年),第74页
  48. ^ 威尔逊(2020年),第654页
  49. ^ 威尔逊(2020年),第655页
  50. ^ 50.0 50.1 Longueville(1907年),第78页
  51. ^ 51.0 51.1 Dodge(1895年),第469页
  52. ^ Guthrie(2003年),第214页
  53. ^ 53.0 53.1 Dodge(1895年),第470页
  54. ^ 54.0 54.1 54.2 54.3 威尔逊(2020年),第669页
  55. ^ Longueville(1907年),第82页
  56. ^ Dodge(1895年),第472页
  57. ^ 克劳塞维茨(2019年),第211页
  58. ^ Dodge(1895年),第473页
  59. ^ Guthrie(2003年),第216页
  60. ^ Longueville(1907年),第84页
  61. ^ Dodge(1895年),第474-475页
  62. ^ Guthrie(2003年),第217页
  63. ^ Weygand(1930年),第42页
  64. ^ 64.0 64.1 64.2 Dodge(1895年),第476页
  65. ^ 65.0 65.1 威尔逊(2020年),第672页
  66. ^ Dodge(1895年),第480页
  67. ^ 67.0 67.1 67.2 67.3 67.4 威尔逊(2020年),第674页
  68. ^ Guthrie(2003年),第223页
  69. ^ Dodge(1895年),第483页
  70. ^ 克劳塞维茨(2019年),第213页
  71. ^ Longueville(1907年),第96页
  72. ^ Dodge(1895年),第486页
  73. ^ 73.0 73.1 Weygand(1930年),第43页
  74. ^ 74.0 74.1 74.2 Dodge(1895年),第498页
  75. ^ Longueville(1907年),第100页
  76. ^ Weygand(1930年),第43-45页
  77. ^ 克劳塞维茨(2019年),第214页
  78. ^ 78.0 78.1 Longueville(1907年),第101页
  79. ^ 79.0 79.1 79.2 79.3 Dodge(1895年),第499页
  80. ^ 80.0 80.1 克劳塞维茨(2019年),第215页
  81. ^ 81.0 81.1 81.2 Dodge(1895年),第500页
  82. ^ 82.0 82.1 威尔逊(2020年),第682页
  83. ^ 83.0 83.1 Dodge(1895年),第501页
  84. ^ 84.0 84.1 84.2 Dodge(1895年),第502-503页
  85. ^ 威尔逊(2020年),第683-684页
  86. ^ 86.0 86.1 86.2 伦德(2019年),第161页
  87. ^ Morris(1891年),第21页
  88. ^ 88.0 88.1 Weygand(1930年),第46页
  89. ^ Dodge(1895年),第503页
  90. ^ Longueville(1907年),第113页
  91. ^ 91.0 91.1 91.2 Dodge(1895年),第504页
  92. ^ 92.0 92.1 威尔逊(2020年),第692页
  93. ^ Longueville(1907年),第114页
  94. ^ Dodge(1895年),第505页
  95. ^ Longueville(1907年),第120页
  96. ^ 威尔逊(2020年),第694页
  97. ^ Dodge(1895年),第506页
  98. ^ 98.0 98.1 98.2 威尔逊(2020年),第707页
  99. ^ Dodge(1895年),第508页
  100. ^ Longueville(1907年),第122页
  101. ^ 101.0 101.1 101.2 101.3 101.4 威尔逊(2020年),第708页
  102. ^ Dodge(1895年),第509页
  103. ^ Guthrie(2003年),第243页
  104. ^ 伦德(2019年),第162页
  105. ^ 105.0 105.1 威尔逊(2020年),第710页
  106. ^ Longueville(1907年),第123页
  107. ^ 威尔逊(2020年),第711页
  108. ^ Weygand(1930年),第50页
  109. ^ 威尔逊(2020年),第714页
  110. ^ 列维(2012年),第99页
  111. ^ 111.0 111.1 列维(2012年),第102页
  112. ^ Weygand(1930年),第55页
  113. ^ Longueville 1907,第132页.
  114. ^ 114.0 114.1 列维(2012年),第104页
  115. ^ Weygand(1930年),第56页
  116. ^ 列维(2012年),第107页
  117. ^ Dodge(1895年),第520页
  118. ^ 118.0 118.1 列维(2012年),第109页
  119. ^ Longueville(1907年),第134页
  120. ^ 120.0 120.1 Dodge(1895年),第521页
  121. ^ 121.0 121.1 Dodge(1895年),第522页
  122. ^ Longueville(1907年),第141页
  123. ^ 123.0 123.1 Dodge(1895年),第523页
  124. ^ Nolan(2008年),第478页
  125. ^ 125.0 125.1 125.2 Dodge(1895年),第524页
  126. ^ Longueville(1907年),第163页
  127. ^ Dodge(1895年),第526页
  128. ^ Longueville(1907年),第171页
  129. ^ 129.0 129.1 Dodge(1895年),第527页
  130. ^ Dodge(1895年),第528页
  131. ^ Longueville & 1907,第179页
  132. ^ 132.0 132.1 Dodge(1895年),第529页
  133. ^ 133.0 133.1 133.2 列维(2012年),第124页
  134. ^ Dodge(1895年),第531页
  135. ^ 135.0 135.1 135.2 Dodge(1895年),第532页
  136. ^ Morris(1891年),第23页
  137. ^ 137.0 137.1 克劳塞维茨(2019年),第216页
  138. ^ Dodge(1895年),第533页
  139. ^ Longueville(1907年),第207-209页
  140. ^ 140.0 140.1 140.2 Dodge(1895年),第534页
  141. ^ 141.0 141.1 141.2 141.3 Dodge(1895年),第535页
  142. ^ Longueville(1907年),第212页
  143. ^ Longueville(1907年),第213-214页
  144. ^ 144.0 144.1 144.2 Dodge(1895年),第536页
  145. ^ Longueville(1907年),第215页
  146. ^ 146.0 146.1 146.2 Dodge(1895年),第537页
  147. ^ 147.0 147.1 Dodge(1895年),第538页
  148. ^ Longueville(1907年),第219页
  149. ^ 克劳塞维茨(2019年),第170页
  150. ^ 150.0 150.1 Dodge(1895年),第540页
  151. ^ Weygand(1930年),第72页
  152. ^ Longueville(1907年),第223页
  153. ^ 克劳塞维茨(2019年),第217页
  154. ^ Dodge(1895年),第541页
  155. ^ 155.0 155.1 Dodge(1895年),第542页
  156. ^ Longueville(1907年),第226页
  157. ^ 157.0 157.1 Dodge(1895年),第544页
  158. ^ 158.0 158.1 Dodge(1895年),第545页
  159. ^ 克劳塞维茨(2019年),第218页
  160. ^ Weygand(1930年),第76页
  161. ^ 161.0 161.1 Dodge(1895年),第546页
  162. ^ 162.0 162.1 162.2 162.3 Dodge(1895年),第547页
  163. ^ Longueville(1907年),第241页
  164. ^ Dodge(1895年),第548页
  165. ^ Dodge(1895年),第549页
  166. ^ Longueville(1907年),第246页
  167. ^ 167.0 167.1 167.2 167.3 Dodge(1895年),第550页
  168. ^ 168.0 168.1 克劳塞维茨(2019年),第221页
  169. ^ Weygand(1930年),第78页
  170. ^ 170.0 170.1 170.2 Dodge(1895年),第551页
  171. ^ 171.0 171.1 171.2 Dodge(1895年),第554页
  172. ^ Longueville(1907年),第253页
  173. ^ 173.0 173.1 Dodge(1895年),第555页
  174. ^ Morris(1891年),第24页
  175. ^ Dodge(1895年),第556页
  176. ^ Longueville(1907年),第257页
  177. ^ Dodge(1895年),第557页
  178. ^ Dodge(1895年),第559页
  179. ^ Longueville(1907年),第258页
  180. ^ 180.0 180.1 Dodge(1895年),第560页
  181. ^ Dodge(1895年),第561页
  182. ^ 182.0 182.1 182.2 克劳塞维茨(2019年),第222页
  183. ^ Dodge(1895年),第562页
  184. ^ Weygand(1930年),第84页
  185. ^ 185.0 185.1 Dodge(1895年),第563页
  186. ^ Dodge(1895年),第564页
  187. ^ 187.0 187.1 Dodge(1895年),第565页
  188. ^ 克劳塞维茨(2019年),第222-223页
  189. ^ 189.0 189.1 189.2 189.3 Dodge(1895年),第566页
  190. ^ 190.0 190.1 克劳塞维茨(2019年),第223页
  191. ^ Weygand(1930年),第92页
  192. ^ Weygand(1930年),第94页
  193. ^ Weygend(1830年),第94页
  194. ^ Nolan(2008年),第381页
  195. ^ Weygend(1830年),第98页
  196. ^ 196.0 196.1 Morris(1891年),第26页
  197. ^ Weygend(1830年),第109页
  198. ^ Weygend(1830年),第116页
  199. ^ Weygend(1830年),第127页
  200. ^ Weygend(1830年),第122-123页
  201. ^ Longueville(1907年),第278页
  202. ^ 202.0 202.1 Lynn(203年),第105-106页
  203. ^ Weygend(1830年),第153-154页
  204. ^ 204.0 204.1 Lynn(203年),第108页
  205. ^ Longueville(1907年),第281页
  206. ^ 206.0 206.1 Lynn(203年),第109页
  207. ^ Weygend(1830年),第163页
  208. ^ Weygend(1830年),第166页
  209. ^ Longueville(1907年),第287页
  210. ^ Weygend(1830年),第181页
  211. ^ Lynn(2013年),第109页
  212. ^ Dodge(1895年),第584页
  213. ^ 卡斯滕(2018年),第227页
  214. ^ Dodge(1895年),第585页
  215. ^ 215.0 215.1 Lynn(2013年),第113页
  216. ^ 克劳塞维茨(2019年),第225-226页
  217. ^ 217.0 217.1 Dodge(1895年),第587页
  218. ^ 218.0 218.1 Lynn(2013年),第115页
  219. ^ Dodge(1895年),第588页
  220. ^ 克劳塞维茨(2019年),第228页
  221. ^ Lynn(2013年),第117页
  222. ^ Dodge(1895年),第589页
  223. ^ Dodge 1895,第590页.
  224. ^ Dodge 1895,第591页.
  225. ^ Lynn(2013年),第118页
  226. ^ 克劳塞维茨(2019年),第226页
  227. ^ 227.0 227.1 227.2 Dodge(1895年),第593页
  228. ^ Dodge(1895年),第594页
  229. ^ 229.0 229.1 Lynn(2013年),第121页
  230. ^ Dodge(1895年),第595页
  231. ^ 卡斯滕(2018年),第230页
  232. ^ Dodge(1895年),第603-607页
  233. ^ 233.0 233.1 Longueville(1907年),第330页
  234. ^ 234.0 234.1 Dodge(1895年),第607页
  235. ^ 235.0 235.1 克劳塞维茨(2019年),第240页
  236. ^ Lynn(2013年),第128页
  237. ^ Lynn(2013年),第128-129页
  238. ^ Dodge(1895年),第611页
  239. ^ Lynn(2013年),第129页
  240. ^ Dodge(1895年),第615页
  241. ^ 241.0 241.1 克劳塞维茨(2019年),第241页
  242. ^ 242.0 242.1 242.2 242.3 242.4 Lynn(2013年),第131页
  243. ^ Dodge(1895年),第616页
  244. ^ Dodge(1895年),第625页
  245. ^ Lynn(2013年),第132页
  246. ^ Longueville(1907年),第337页
  247. ^ 247.0 247.1 克劳塞维茨(2019年),第244-245页
  248. ^ Dodge(1895年),第626-627页
  249. ^ Weygend(1930年),第226页
  250. ^ 250.0 250.1 250.2 克劳塞维茨(2019年),第247-249页
  251. ^ Lynn(2013年),第135页
  252. ^ 克劳塞维茨(2019年),第260页
  253. ^ 253.0 253.1 克劳塞维茨(2019年),第261-262页
  254. ^ 254.0 254.1 254.2 Lynn(2013年),第140页
  255. ^ 255.0 255.1 Lynn(2013年),第141页
  256. ^ 克劳塞维茨(2019年),第267页
  257. ^ 257.0 257.1 克劳塞维茨(2019年),第270页
  258. ^ Lynn(1997年),第300页
  259. ^ Lynn(2013年),第142页
  260. ^ 克劳塞维茨(2019年),第271-284页
  261. ^ 261.0 261.1 261.2 Dodge(1895年),第641页
  262. ^ 262.0 262.1 Morris(1891年),第117页
  263. ^ Dodge(1895年),第617、641页
  264. ^ 264.0 264.1 264.2 264.3 264.4 Luvaas(2001年),第35-37页
  265. ^ Dodge(1895年),第617页
  266. ^ 266.0 266.1 Morris(1891年),第33-34页
  267. ^ 267.0 267.1 Dodge(1895年),第567页
  268. ^ 268.0 268.1 克劳塞维茨(2019年),第220页
  269. ^ Morris(1891年),第37、67页
  270. ^ Luvaas(2001年),第37页
  271. ^ 克劳塞维茨(2019年),第253、285页
  272. ^ Weygand(1930年),第251页
  273. ^ Morris(1891年),第35页
  274. ^ Weygand(1930年),第252页
  275. ^ Weygand(1930年),第249页
  276. ^ Weygand(1930年),第254页
  277. ^ Luvaas(2001年),第64页

参考文献

[编辑]
  • (英文)Childs, John. Roberts, Andrew , 编. Great Commanders of the Early Modern World. Quercus. 2011. ISBN 978-1780873183. 
  • (英文)Dodge, Theodore Ayrault. Gustavus Adolphus; a history of the art of war and of the most famous campaign of Turenne, Condé, Eugene and Marlborough. Mifflin and company. 1895. 
  • (英文)Guthrie, William P. The Later Thirty Years War From the Battle of Wittstock to the Treaty of Westphalia. Bloomsbury Academic. 2003. ISBN 978-0313324086. 
  • (英文)Luvaas, Jay. Napoleon On the Art of War. Simon and Schuster. 2001. ISBN 978-0684872711. 
  • (英文)Longueville, Thomas. Marshal Turenne. Longmans, Green. 1907. 
  • (英文)Lynn, John A. The Wars of Louis XIV 1667-1714. Taylor & Francis. 2013. ISBN 978-1317899518. 
  • (英文)Lynn, John A. Giant of the Grand Siècle The French Army, 1610-1715.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ISBN 978-0521032483. 
  • (英文)Morris, William O'Connor. Great commanders of modern times and The campaign of 1815. W.H. Allen. 1891. 
  • (英文)Nolan, Cathal J. (编). Wars of the Age of Louis XIV, 1650-1715. ABC-CLIO. 2008. ISBN 978-0313359200. 
  • (英文)Weygand, Maxime. Turenne, Marshal of France. Houghton Mifflin. 1930. 
  • (中文)布鲁诺·科尔森 (编). 拿破仑论战争.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2007701. 
  • (中文)F.L.卡斯滕 (编).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法国的优势地位.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8. ISBN 978-7520325912. 
  • (中文)亨里克·O.伦德. 决胜波罗的海 瑞典帝国百年战史.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9. ISBN 978-7513927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