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創造者
外觀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13年12月14日) |
造市者,或稱市場創造者(英語:Market Maker),是指在證券市場上,由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的獨立證券經營法人作為特許交易商,不斷向公眾投資者報出某些特定證券的買賣價格(即雙向報價),並在該價位上接受公眾投資者的買賣要求,以其自有資金和證券與投資者進行證券交易。(與一般投資者不同,造市商獲豁免可同時對同一股票發出買入及賣出指示。)買賣雙方不需等待交易對手出現,只要有造市者出面承擔交易對手方即可達成交易,造市者從雙方賺取買賣價差而從中獲利。
造市者制度(香港稱「市場莊家」制度)的市場也稱報價驅動市場。造市者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市場稱作「專家」(Specialist),在香港證券市場被稱作「莊家」。在台灣稱為「造市者」。
與「報價驅動」的造市者制度相對的是「訂單驅動」的競價交易制度,客戶訂單通過代理商與其他客戶訂單直接交易,具體有連續競價交易制度和集合交易制度等。
法規
[編輯]中國
[編輯]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實施意見》(國辦發〔2012〕37號)明確表明,禁止一切民營造市者行為,所有該類場所均為非法。 但依據2021年7月15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 關於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 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第五章第十五條,「研究...在科創板引入造市者制度。」,意味著中國大陸在金融制度的進一步開放。
美國
[編輯]美國法律和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和全國證券交易商協會(NASD)規定了造市者的義務:
- 持續達到特定的保存交易記錄和履行財務責任的標準
- 不間斷地主持買、賣雙方的市場,並在最佳價格時按限額規定執行交易指令
- 發布有效的買、賣兩種報價(充當流動性提供者,解決交投量不足的問題)
- 在證券交易完成後90秒內報告交易情況,以便向公眾公布
著名造市者列表
[編輯]造市者代碼 | 造市者 |
---|---|
GSCO | 高盛(Goldman Sachs & Co) |
MLCO | 美林(Merrill Lynch, Inc.) |
MSCO | 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 & Co. Inc.) |
SALB | 所羅門兄弟(Salomon Brothers) |
SBSH | 史密斯·巴尼·希爾森(Smith Barney Shearson, Inc.) |
HRZG | 赫爾佐格·海恩·哥達爾德經紀行(Herzog, Heine, Geduld, Inc.) |
MASH | 邁耶和施韋策公司(Mayer & Schweitzer, Inc.) |
SLKC | 斯皮爾·利茲·凱洛格(Spear, Leeds & Kellogg Capital Markets) |
NITE | 騎士交易集團(Knight Trading Group, Inc) |
優點
[編輯]- 強大的定價功能:造市者能夠長期跟蹤證券價格的變化,憑藉專業知識對證券的市場公允價格作出判斷,提供最有參考的報價。
- 增強市場的流動性:採用造市者制度以後,投資者可以在直接與造市者進行交易,不需要等待或者尋找對手方。
- 推動市場不熟悉的證券的推介,降低新股發行成本:投資新興產業的股票往往需要普通投資者幾乎不具備的專業知識,很難對股票進行準確的估價;造市者的雙向報價為市場交易提供了市價的參考。
- 推動大宗交易的達成:造市者本身適合成為機構投資者進行大宗交易的交易對手。
不足
[編輯]- 造市者制度下交易成本高
- 對造市者的做事行為較難進行有效的監管
分類
[編輯]- 壟斷造市者制度
- 競爭性造市者制度
- 含競價交易的混合交易制度
著名造市者制度市場舉例
[編輯]- 納斯達克市場:納斯達克市場的造市者制度最著名和完善:要成為納斯達克的造市者的證券商必須首先在全美證券商協會登記註冊,規定每隻證券至少要有兩家造市者,而實際上目前平均每隻證券有10餘家的造市者,某些交易活躍的證券有40家以上的造市者。
- 中國大陸的銀行間債券市場和外匯交易市場
- 香港的股票期權市場及恆指期權市場
- 台灣的證券交易所股票造市制度專區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櫃檯買賣市場
參考文獻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 納斯達克與多造市者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NASDAQ的造市者制度
- 引入造市者制度增強新三板吸引力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造市者定價理論綜述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詢價交易與造市者制度: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新舉措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