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明納
可明納(Criminon)是一個罪犯再教育計畫,與及毒品、藥物戒治計劃,早期翻譯爲無犯罪,使用L·羅恩·賀伯特發明的技術。國際可明納,是一個非營利機構,創立於2000年,是那可拿的監獄版本,為生活與教育改善協會(ABLE)公共推廣計劃的一部分,負責管理可明納計畫的許可證,受權個別的組織在各監獄施行。
批評者則指出可明納並沒有醫學、哲學根據,戒治方法更有可能危害健康,獨立調查報告指出,成功率也遠比可明納宣稱的低。
計畫內容
[編輯]可明納有以下爭議性的單元,課程材料與山達基教會的相同,全是羅恩·賀伯特作品:
可明納起源是沒有那可拿單元的函授課程,犯人把課程要求的書面答案寄回可明納,若答案得到志願者檢閱,課程材料得到捐贈,計劃可以免費提供。犯人可以私人參加,因此監獄官方往往並沒有紀錄,也有監獄邀請可明納導師定期授課。若是包含那可拿單元,每個受刑人花費一萬五千美元。[1]
快樂之道提倡真實是相對的,這些相對哲學現今被稱為詭辯,早在二千多年前已被蘇格拉底和他的弟子否定。[2]
快樂之道注重樹立好榜樣,但賀伯特違背了多項自己的指引,他有重婚紀錄[3]。根據英國大使館的調查,賀伯特開設了一所模擬大學,給自己不受到任何承認的博士學位[4]。美國軍官協會指控他是多枚紫心勳章的騙子[5]。1978年,山達基教會的國際「 白雪行動」被揭露,是當時美國有史已來最大的國內間諜事件,罪行包括在聯邦檢察官辦公室和國內稅收服務進行滲透、竊聽、竊取文件。 十一名山達基高層主管被判罪二至六年(包括緩刑),賀伯特妻子也在其中,在加拿大被定罪的還未算在內。賀伯特本人被官方稱為「未被起訴的同謀者」,至死躲起來,沒有在公眾露面。同年,賀伯特在法國的缺席審訊中被判作弊有罪,監禁四年,罰款三萬五千,他至死也是法國逃犯。[6]
可明納的溝通單元,是與教會和那可拿的一系列訓練常式相同,旁人會感覺到怪異,其中誘牛常式甚至於鬧上法庭,學員控告那可拿助長口頭性侵。[7]
根據英國報章監護人[8],學習技術在美國少用,只有在賀伯特管理學院及山達基教會學校,他們全都沒有被區域或國家認可。
英國社會學家羅·伊瓦利斯評論說,學習技術是灌輸山達基的一個關鍵因素,用以協助把握教義緩慢的人。其基本原則是,不理解或不同意一篇文章的意義,不是由於文章的錯誤-比如它是荒謬的-而是因為讀者不理解一個詞或概念。讀者學習懷疑自己的判斷;學習在羅恩賀伯特的寫作中找一點意義,毫無疑問他的作品大部分是神化的; 或學習默許接受一半難以理解的聲明,希望日後一切都會明確化。極端乏味的「清字」,進一步停頓或抑制個人的關鍵思想,並使讀者準備接受,賀伯特的學說本質是有意義的。[9]
醫學專家指出,那可拿計劃是可以致死的。亞利桑那州立監獄健康管理員理察·普拉特在訪問中說:「我擔懮這些療法,特別是桑拿,可以殺人。」[10]
第二次機會
[編輯]在可明納起源地的北美洲,「第二次機會」是唯一包含那可拿計劃的受許可公司。那可拿是全程住宿式的毒品與藥物康復計劃,因此第二次機會中心替地方政府看守犯人,是盈利機構。
里克·平特里是老資格的山達基人,試圖在美國監獄開設可明納中心失敗。但於1995年,在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亞州的恩塞納達市,在州監獄裏開設成功,後來擴展至蒂華納市監獄。這兩所中心終於因為政策改變,失去犯人或資金而關閉了。[11][12]
恩塞納達中心當時是受到大力推廣的模範中心,曾有六十位美國女子立法者參觀。其中代表新墨西哥州的安娜·克魯克,找到資金及修改法例成功,使第二次機會得以在阿布奎基市試辦,2006年開放。[11]
阿布奎基市的第二次機會,因為財政困難,違反多項協議,被市長下令於2009年1月31日關閉。[13]第二次機會花了公款150萬美元[14],關閉時欠下稅局、州、市政府67萬2千美元。[15]
中華民國無犯罪促進會
[編輯]1999年,台北監獄挑選表現優良的受刑人,實驗那可拿毒品藥物復健服計畫,經過兩年觀察,成功率宣稱為95%,但該計劃中斷了。
2000年,「新生活教育中心」在台北成立,是那可拿和可明納在台灣的特許機構。該中心於2003年搬家至花蓮,在花蓮監獄開設可明納計劃。在2008年,中心改名為「那可拿育成顧問社」,而可明納計劃,則由新成立的「可明納台灣辦事處」在花蓮看守所推行,在台灣稱為無犯罪計畫。2009年,「中華民國無犯罪促進會」成立,代替可明納台灣辦事處。[16]
無犯罪計畫於2010年9月在泰源技能訓練所開設,所長巫滿盈指出,他在花蓮看守所做觀察勒戒的業務時,無犯罪計畫在花蓮看守所執行一年多的時間,成功率約99.5%。[17]
2010年12月,無犯罪計畫在新店戒治所開設。[18]
再犯率的爭論
[編輯]新墨西哥KRQE電視台調查發現,第二次機會宣稱的的成功率,遠高於真實的。第二次機會宣稱10%畢業生重犯,而電視台得到的第二次機會內部資料顯視,重犯率接近32%。重犯包括六名第二次機會的教員,罪行包括販毒、監獄走私。[19] 新墨西哥大學研究結果,畢業後100日內,8.6% 犯新罪,22.9% 違反保釋。[14] 新墨西哥車里縣官員陳述,13名犯人接受計劃,三人畢業,其中兩人後來再犯入獄。[20]
阿方索帕·雷德斯醫生有另外的研究,他宣稱該計劃的重犯率低於10%。可是根據「阿布奎基期刊」,雷德斯醫生是山達基人,[21](在1991年成為清新者[22])他也是那可拿諮詢委員。[23] 曾經考究第二次機會,新墨西哥大學的犯罪學家保羅·卡介苗,懷疑雷德斯的宣稱:「 他們需要丟棄這個墨西哥研究,從沒有計劃有這些好成勣。」[23]而花蓮看守所的再犯率只有0.5%。
爭議性事件
[編輯]可明納被批評促進山達基對精神病學的敵意。2005年在一所加州監獄,一本可明納的訓令手冊,指令監督鼓勵受刑者停吃所有精神藥物,手冊內陳述:「多數監獄有精神醫生每日給受刑者更改神誌的藥物,使他們鎮靜、不惹麻煩。」可明納說這手冊是舊版,但新版仍然勸告受刑者,若是他們顯得憤怒,可能有些是吃了精神藥物,有奇怪的副作用。 [24] 史蒂芬·肯特教授說:「山達基的目標是殲滅精神病學,以山達基的療法來代替,可明納是完成這個目標的眾多山達基機構之一。」[24]
曾經參觀墨西哥恩塞納達監獄的「第二次機會」,內華達州共和黨眾議員沙倫·安高於2003年贊助立法,在內華達州監獄開設示範計劃。但因為沒有支持而失敗。[25] 2010年美國參議院選舉,在爭取共和黨提名時,對手攻擊她過去對第二次機會的支持,電視廣告描寫犯人受到誘人的女按摩師照料。畫外音稱:「職業政治家,參議員候選人沙倫·安高贊助了一項法案,將納稅人的錢用來給囚犯按摩。」[26] 安高贏得提名後,再因為第二次機會被民主黨對手攻擊,廣告上說:「這就是沙倫·安高。首先,一個山達基計劃給囚犯按摩。現在她想擺脫醫療保險和社會保障。下一步是什麼?」 [27] 安高終於落選。
外部連結
[編輯]參考
[編輯]- ^ Vogel, Ed. Scientology rehab: Guinn's office not interested. Las Vegas Review-Journal. February 15, 2003.
- ^ Sahakian, William S.; Mabel Lewis Sahakian. Ideas of the great philosophers. Barnes & Noble Publishing. 1993: p.28 [2010-12-19]. ISBN 9781566192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1).
What is true for you is true for you.
- ^ Don Lattin. Scientology Founder's Family Life Far From What He Preached (山達基創立者的家庭生活遠不如他的傳道).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2001-02-12 [2010-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1).
- ^ Kennedy, Dominic. Secret mission to expose L. Ron Hubbard as a fake [秘密任務揭露羅恩賀伯特是假的]. The Times (UK). 2009-08-06 [2010-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06).
- ^ Scott, Latayne C. Decorated in shame [授勳恥辱]. Millarity Officers Association of America. 2010-02-01: p.71 [2010-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7-25).
- ^ Morgan, Lucy. Abroad: Critics public and private keep pressure on Scientology. St. Petersburg Times. 1999-03-29 [2007-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30).
- ^ Florida Man Demands $29K Narconon Refund (佛羅里達州男子要求那可拿退款2萬9千). Court House News. 2009-03-09 [2010-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09).
- ^ Dawar, Anil. Will Smith funds school teaching Scientology creator's study method. Guardian. 2008-05-19 [2010-1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12).
- ^ Wallis, Roy. The Road to Total Freedom: A Sociological Analysis of Scientology. London: Heinemann. : 231–232. ISBN 0435829165.
- ^ Tewksbury, Drew. SCIENTOLOGY AND THE STATE: NARCONON’S INFLUENCE IN THE PRISON SYSTEM (PDF).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2008: p.4 [2010-12-19].[永久失效連結]
- ^ 11.0 11.1 Etter, Lauren. Program for prisoners draws fire over Scientology.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January 19, 2007.
- ^ Sánchez, Enrique García. U.S. officials to visit Mexico prison to get look at drug program. San Diego Union-Tribune. November 21, 2002 [2010-1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28).
- ^ Bohman, Dave. City pulls plug on Second Chance. KRQE News. December 28, 2008 [June 26,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11).
- ^ 14.0 14.1 Herzenberg, Michael. Study questions drug-treatment results. KRQE News. November 18, 2008 [June 27,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5-01).
- ^ Records: Second Chance Owes $672K: City, State, IRS Among Unpaid. Albuquerque Journal. March 20, 2009 [June 26,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08).
- ^ 田德財. 推反毒 全國無犯罪促進會成立. 更生日報. 2009-03-23 [2010-02-09].[失效連結]
- ^ 無犯罪促進會在泰源開訓. 東方報. 2010-09-03 [2010-12-19].[失效連結]
- ^ 中華民國無犯罪促進會第二期電子報. 2010-12-13 [2010-1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6).
- ^ Herzenberg, Michael. Rehab center carries low success rate. KRQE News. July 21, 2008 [2010-1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11).
- ^ Johnson, Sharna. Commissioners decline to pursue rehabilitation program. Clovis News Journal. October 7, 2008 [2010-1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17).
- ^ Proctor, Jeff. Scientology Base Denied By Officials. Albuquerque Journal. [June 27,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29).
- ^ Scientology Service Completions. Source (Church of Scientology Flag Service Organization). February 1991, (74).
- ^ 23.0 23.1 Garcia, David Alire. Taking Chances. Santa Fe Reporter. March 28, 2007 [July 3,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4).
- ^ 24.0 24.1 Scientologists Reach Behind Bars. Los Angeles Times. 2005-05-29.
- ^ Vogel, Ed. Quest for anti-drug program dies. Las Vegas Review-Journal. February 18, 2003.
- ^ Pearce, Ed. Adwatch: Spas, Massages and Politics. KOLO TV. June 2, 2010 [2010-1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17).
- ^ Robison, Mark. Fact checker: To prove ads wrong, Angle must offer a plan. Reno Gazette-Journal. June 20,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