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輕度颱風南瑪都 (2017年)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輕度颱風南瑪都
Severe Tropical Storm Nanmadol(英文)
南瑪都在東海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發展出「雲捲風眼」,並逐漸變成一「針眼」。
南瑪都在東海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發展出「雲捲風眼」,並逐漸變成一「針眼」。
路徑圖
輕度颱風南瑪都的路徑圖
輕度颱風南瑪都的路徑圖
概況
形成日期2017年7月1日
轉化日期2017年7月5日
消散日期2017年7月9日
最低氣壓985 hPa
瞬間最大陣風150 km/h
影響
財產損失12億美元
死傷人數20死3傷、19人失蹤
影響地區臺灣日本美國阿拉斯加
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部分

輕度颱風南瑪都(英語:Severe Tropical Storm Nanmadol,國際編號:1703,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052017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Emong)為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第3個被命名的風暴。「南瑪都」(Nan Madol,國際音標:[nanˈmadol])一名由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所提供,為波納佩島上的一個著名遺跡南馬都爾[1][2]

南瑪都在西菲律賓海發展英語Tropical cyclogenesis熱帶性低氣壓後採取西北路徑以時速約35公里直撲臺灣東部並增強為熱帶風暴。南瑪都其後改為以東北路徑穿越八重山群島並進入東海,且進一步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且發展出風眼結構,於7月4日受西風帶影響而加速至每小時約50公里高速橫掃日本,是繼2003年強烈熱帶風暴蓮花後14年以來第一個登陸愛媛縣的熱帶氣旋[3],並在當地造成洪水、劇烈風勢和山崩,截至11日有30死亡,19人失蹤。南瑪都穿越日本後重返西北太平洋並受斜壓和冷空氣影響,於晚間至翌日轉化為溫帶氣旋,最後進入白令海,並侵襲阿留申群島。

發展過程

[編輯]

兩股低壓區接連在2017年6月中旬及下旬於西北太平洋生成,當中前者發展為熱帶性低氣壓並影響日本,而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在30日上午9時對位於關島西北方的後者給予熱帶擾動編號97W[4]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半小時後對此低壓區形成熱帶氣旋的機會跳過評為「低」[注 1]而直接評為「中」[6][注 2],且在翌日(7月1日)下午2時提升至「高」,同時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7],與此同時日本氣象廳把該系統升為熱帶性低氣壓[8],再於晚上9時半發佈烈風警告[9],表示一日內或增強為熱帶風暴,臺灣中央氣象局亦於晚間11時將其升為熱帶性低氣壓,並表示「且有增強為輕度颱風的趨勢」[10][11]。此時南瑪都的對流雲帶不斷捲入中心,組成一個較為廣闊的低層環流中心,使其確實位置當時難以辨認[12]

受惠於海水炎熱垂直風切[注 3]微弱,以及有熱帶對流層上部槽[注 13]強化高空輻散[注 14]的良好環境下,香港天文台在2日清晨4時45分表示「一個熱帶氣旋似乎在形成中」[27],後於早上6時45分也把此系統升格為熱帶性低氣壓[28],再於5小時後升為熱帶風暴[29],此前日本氣象廳和臺灣中央氣象局已接連於早上8時正和早上8時55分作出同等升格,日本氣象廳給予國際編號1703,並命名為南瑪都[30][31][注 15];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要到上午11時才把南瑪都升級為熱帶性低氣壓[12],給予熱帶氣旋編號05W[注 16];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在6小時後再於下午5時升為熱帶風暴[32]。當日各官方機構預測南瑪都會進入東海並以熱帶風暴強度在日本九州登陸[33],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和某些數值預報運算結果顯示南瑪都會增強為颱風[34][35]。此外各機構預測的登陸地點亦有差別,當中日本氣象廳的預測路徑顯示南瑪都在山口縣一帶海域近距離掠過後於島根縣登陸,為各機構之中最北者[33]。其後南瑪都進入西風帶,而南面則與熱帶對流層上部槽連接,為此系統帶來極佳的高空輻散,令該系統中心處形成一「雲捲風眼[34],其8級風範圍從上午的80公里增大至100公里[36][37]

從臺灣中央氣象局的都卜勒雷達回波圖可見,南瑪都在3日於午夜12時10分在石垣島登陸[38],旋即進入東海並改向東北前進[36]。隨後南瑪都組成中心密集雲團區[注 17],而「針眼」亦於衛星雲圖上顯現[34],促使日本氣象廳在當日凌晨2時50分把南瑪都升為強烈熱帶風暴[40],而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和香港天文台則先後於4日早上8時半和9時跟隨升格[41][42];而各官方機構於中午時分在登陸地點上向南調整[33]。受西風帶影響,該系統進一步加速至每小時55公里並改向東北東移動,日本氣象廳宣布南瑪都於4日上午7時在長崎市附近登陸[43]。登陸後南瑪都受到地形影響,再加上垂直風切加強,導致此系統明顯減弱[44]。南瑪都在11時和下午4時分別於愛媛縣宇和島市和歌山縣田邊市再度登陸[45][46],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在下午5時7分率先把南瑪降為熱帶風暴[41],香港天文台於下午6時45分跟隨[47]。伴隨西風帶而來的冷空氣隨即滲入此系統,破壞其暖心結構而令其開始轉化過程[44]。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在晚上8時22分表示南瑪都轉化為溫帶氣旋,並對其停止編號[41];日本氣象廳和臺灣中央氣象局亦分別在5日上午8時50分及上午11時整,作出相同表示[48][49];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5日上午5時把南瑪都降為熱帶性低氣壓,並對其發佈最後警報[50];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5日清晨5時把南瑪都降為熱帶性低氣壓,並對其發佈最後警報[50]。南瑪都的殘餘溫帶系統其後逐漸改回正東北路徑,中心附近最高持續風速於6日上午6時再度發展出8級風風力,晚間改向北北東移動,翌日(7日)再改向西北移動,且減弱至熱帶性低氣壓強度,隨即將進入白令海之際逆時針轉向,朝著國際換日線方向行進,路徑在中午改向東北,下午再改向南移,到夜間改向正東方向移動,並再度發展出8級風風力,最終在9日完全消散[51]

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在2018年5月1日發佈的「2017年熱帶氣旋最佳路徑數據」中,把南瑪都的強度從每秒25米(每小時90公里)上調至每秒28米(每小時100公里),並把南瑪都的中心氣壓下調至985百帕斯卡[52],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也把它的中心最大風速從60節上調至65節。

影響

[編輯]

臺灣

[編輯]

氣象局在7月1日晚間指出位於菲律賓東北東方海面的熱帶性低氣壓正快速朝著臺灣到琉球群島間行進中,且有增強為輕度颱風的趨勢,該系統最快於隔日增強為輕度颱風,一旦增強為輕度颱風則或發布海上颱風警報,並密切觀察[11]。氣象局在2日上午把該熱帶性低氣壓升格為輕度颱風後召開記者說明會,表示目前南瑪都可能擦過臺灣東部海域,預計當日下午起東半部風浪加大,晚上至翌日上午將為北部、東北部挾帶短暫陣雨。若未來南瑪都路徑較偏向臺灣,將不排除發布海上颱風警報,若路徑較為偏東、離臺灣較遠,則不會發布警報[53][54]。氣象局接受中央通訊社電話採訪時表示預估南瑪都將「擦邊」通過臺灣東部海域,發布警報機率不高,但東臺灣沿海一帶仍需提防長浪[55]。南瑪都在3日凌晨穿越石垣島時最接近臺灣,在當地200公里外掠過。當日上午臺灣高溫悶熱,氣溫達攝氏32-34度,而午後則有局部大雨,氣象局提醒要留意午後的天氣變化,外出時要攜帶雨具備用,並提防短時強降雨及雷擊、強陣風等劇烈的天氣現象,山區及溪邊活動要特別注意安全。另外臺灣北部至東北部有8-11級強陣風,近海雖然無明顯強風,但北部、東半部(含蘭嶼、綠島)沿海及馬祖海域有長浪發生的機率,海上作業或海邊活動須特別注意安全[36][37]

日本

[編輯]
當地發布之最高颱風警報:暴風警報

南瑪都在3日子夜12時10分登陸石垣島,當地吹起8級風,地面觀測站測得最低氣壓992百帕斯卡[38]。隨後南瑪都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並向本州推進,氣象廳呼籲民眾注意土石流、淹水、河川水位上升及強風等災害,並發佈疏散警報[56]。南瑪都於4日上午8時在長崎市附近登陸[43],當地雲仙岳測站測得高達23.2米每秒的持續風速,在室戶岬的陣風更達45米每秒[57][58]。南瑪都隨後在下午1時和下午5時分別於愛媛縣宇和島市和歌山縣田邊市再度登陸[45][46]。九州在早上測得一小時45.5毫米的雨量[56]。日本氣象協會表示由於南瑪都環流相對較小,一旦接近就會帶來急降雨及強風,呼籲民眾要留意急劇的天氣變化。[56]

截至5日,南瑪都造成3人受傷,熊本有6.2萬戶停電,長崎亦有6400戶停電,九州新幹線一度停駛,部分班機停飛。[59]

南瑪都過境以後,7月4日晚間到5日上午在中國地方西部的島根縣,5日下午在九州北部的福岡縣大分縣相繼降下豪雨,並引發洪水山體滑坡等災害[60][61][62]。有氣象學家表示,通常情況下颱風過境會造成梅雨鋒面向太平洋方向移動,侵襲地區天氣放晴;但由於南瑪都登陸後威力急遽減弱而導致梅雨鋒面南移緩慢,最終在九州北部附近停滯不動。由於颱風帶來大量的濕氣,從而在鋒面所在處形成線狀降雨帶,降下豪雨。[63][64][65]

日本九州自風暴南瑪都侵襲後,連日豪雨成災,增加至21人死亡,至今最少20人失蹤,警方與自衛隊繼續搜救失蹤者。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表示,政府正積極檢視受災情況,一旦界定今次豪雨為特大災害,中央政府將提高對災區的資金援助。[66]

註釋

[編輯]
  1. ^ 當有2種以上全球預報模式表示某低壓區將於未來48小時內發展為熱帶氣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將該系統之熱帶氣旋形成機會評級為「低」。除非環境異常優良,否則該系統在24小時內發展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甚微。[5]
  2. ^ 當有3種以上全球預報模式表示一低壓區將於未來48小時內發展為熱帶氣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將該系統之熱帶氣旋形成機會評級為「中」。一般而言,即使發展機會增大,系統過了24小時之後發展成熱帶氣旋的機會才較高;但如果環境良好,系統亦可以在24小時內形成熱帶氣旋。[5]
  3. ^ 「垂直風切」是指比較一垂直高度中的風速及風向差。[13]由於強烈的垂直風切會干擾對流,使熱帶氣旋的結構受破壞、甚至系統高低層分離,熱帶氣旋必須在垂直風切較弱的環境才可順利發展。
  4. ^ 「西風帶」是位於副熱帶高壓與副極地低壓之間(大致在南北緯30至60度之間)的行星風帶。從副熱帶高壓流向副極地低壓的氣流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之下,偏轉成西風(北半球為西南風,南半球為西北風),因此西風為盛行風。[14][15]
  5. ^ 「斜壓」是指等壓面與等溫面(等密度面)出現交角的現象,而且兩者隨高度而傾斜。例如於中緯度,由於受太陽照射差異使南北溫差大,西風帶的氣壓槽一般即隨高度向西傾斜,而溫度槽脊則向東傾斜,造成等壓面和等溫面不平行的情況。[16]
  6. ^ 「輻散」是指空氣由一個中心向四周散開,通常只有氣旋式輻散,形成原因和輻合的機制相若,只是一般是在高壓系統發生。高空也能有高壓,所以高空也能有輻散,高空輻散足夠又有水氣時就可能降雨,形成原因和輻合相若。[17][18]
  7. ^ 「氣壓梯度」是指在一水平距離中的氣壓變化程度。在地面天氣圖上,等壓線間的疏密正好反映著氣壓梯度的大小:當等壓線疏時,表示該區氣壓梯小,等壓線密集,則氣壓梯大。氣壓梯度力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力」,這其實是由於水平氣壓差而產生的空氣加速度(即單位質量所受的力),推動空氣從高壓流向低壓而產生。風力和氣壓梯度的大小成正比:氣壓梯度越大,空氣從高壓流向低壓的速度(即風速)亦愈大。而氣壓梯度力作用的方向,往往與等壓線呈垂直。不過在實際大氣中的空氣運動還有地轉偏向力、地形摩擦力及離心力等作用,因此情況往往複雜得多。而基於氣壓梯度力,亦可簡單解釋至熱帶氣旋中心的極強風速,即由於其氣壓梯度於近中心處甚大所致。[19][20]
  8. ^ 「赤道東風帶」位於3000米以上高空,空氣由副熱帶高壓流向赤道附近之低壓,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之下形成偏東風。此乃地球三股行星風系之一,有導引熱帶氣旋向西移動的作用,一般該熱帶氣旋採以每小時20公里左右行進。[21]
  9. ^ 東風帶[注 8]中有時會出現一些低壓波動,在天氣圖或氣流圖中以倒V字低壓槽表示,乃「東風波」。其由東向西傳播,槽前有輻散現象,槽後則有輻合;因此東風波左方受下沉氣流影響天氣晴朗,右方則因輻合上升而出現對流性的不穩定天氣。有大約一成的熱帶氣旋就是在東風波之擾動中生成。[22]
  10. ^ 「低壓槽」指狹長狀的低壓,或從低壓中心向高壓處伸展而等壓線呈V字形的地方。槽後方氣流下沉,槽前方氣流上升而有輻合運動,有利對流及雨帶的發展。槽線活動的觀測在熱帶氣旋預測上有廣範的應用,例如西風帶中的長波槽(東亞大槽位於東經120-150度)將推動熱帶氣旋轉往東北方向行進,而東風波[注 9]、熱帶對流層上部槽(英語:TUTT)所帶來的高空輻散會有利熱帶氣旋發展等等。[23]
  11. ^ 「輻合」是指空氣匯聚的現象,其中又可分為「氣旋式輻合」和「切變式輻合」兩種:在地面,空氣在地轉偏向力氣壓梯度力[注 7]、地形摩擦力以及離心力之共同作用下,以逆時針通過等壓線,呈螺旋式向低壓中心推進,形成風。若低壓中心有閉合等壓線(例如熱帶氣旋),則因角動量守恆,離心力加大,而進一步平衡氣壓梯度力,於是產生旋風。同時空氣被迫抬升,空氣上升後地面氣壓便會進一步下降,此即「氣旋式輻合」。而「切變式輻合」則是兩種不同風向的氣流輻合,而使空氣因壓迫抬升,這種切變式的輻合通常出現於鋒面或低壓槽[注 10],和前者輻合的分別只是氣旋式的風向變化比較不明顯。[17][18]
  12. ^ 高空西風帶[注 4]繞副極地低壓的等壓線移動,當副極地低氣壓出現冷心斜壓[注 5]槽時,即為「西風槽」。槽中有強正渦平流,槽前有輻散[注 6]運動常伴隨低空溫帶氣旋的發展,槽後輻合[注 11]則伴隨地面反氣旋之增強。西風槽東移時亦使副熱帶高壓東退,西風帶中的長波槽(東亞大槽位於東經120至150度)將推動熱帶氣旋轉往東北方向行進。[24][25]
  13. ^ 「熱帶對流層上部槽」是一條位於熱帶高空(約200百帕面)的槽線,其可經由中緯度西風槽[注 12]振幅延大而伸展到熱帶而成,亦可為高層反氣旋南側之高空東風倒槽。其將帶來強烈垂直風切而影響熱帶氣旋或熱帶擾動的發展,但亦有情況是因帶來良好的高空輻散而助長熱帶氣旋加強。在環境許可下,其會發展成擁有完整環流的高空冷心低壓,並有可能發展至地面而誘生出低層之擾動發展。[26]
  14. ^ 「輻散」是指空氣由一個中心向四周散開,通常只有氣旋式輻散,形成原因和輻合的機制相若,只是一般是在高壓系統發生。高空也能有高壓,所以高空也能有輻散,高空輻散足夠又有水氣時就可能降雨,形成原因和輻合相若。[17][18]
  15. ^ 作為世界氣象組織指定的西北太平洋區域專責氣象中心日本氣象廳負責西北太平洋區域內(包括南海、東海)的熱帶氣旋正式編號與命名工作:每當該機構把一個熱帶性低氣壓升為熱帶風暴時,該機構亦會依照在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上通過的名稱表作出命名,同時給予4位數字的國際編號。前兩位為當年公元紀年最後兩位數(2017),後兩位代表南瑪都是當年被日本氣象廳3個升為熱帶風暴熱帶氣旋
  16. ^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會為所有於其責任範圍內被該機構評定為熱帶氣旋的系統作出編號,由兩位數及一個英文字母組成。英文字母表示該熱帶氣旋形成的區域,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東海)以W表示;而兩位數字則指熱帶氣旋於當年在英文字母所表示的區域內形成次序,換言之「05W」即指南瑪都是年內第5個於西北太平洋區域內形成的熱帶氣旋。此編號系統每年重新開始。
  17. ^ 「中心密集雲團區」是達強烈熱帶風暴級別之熱帶氣旋所擁有的一種特徵,在衛星雲圖上所見為一渾圓,集中及具有組織的密集雲區在中心附近旋轉,通常為積雨雲或塔狀積雲,會引致中心附近有雷暴發生。中心密集雲層區之下應有相當明顯而成熟的螺旋雲帶,同時伸展到雲帶之外;當熱帶氣旋進一步增強至颱風程度時,風眼也會開始在此處的中心區域形成。[39]

參考資料

[編輯]
  1. ^ 香港天文台. 熱帶氣旋名稱的意義. [2017年7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8月2日). 米克羅尼西亞波納佩島(Pohnpei)一個著名廢墟,有太平洋威尼斯之稱。 (繁體中文)
  2. ^ 颱風百問——颱風是怎麼命名?.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2017年7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11月4日). 著名廢墟 (繁體中文)
  3. ^ デジタル台風:台風上陸・通過データベース(完全版). デジタル台風. [2017年7月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10月13日). (日語)
  4. ^ 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 05W File. [2017年7月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3月19日). (英文)
  5. ^ 5.0 5.1 Digital Typhoon. デジタル台風:JTWC衛星写真のLOWの意味は?. 2011年3月17日 [2017年7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5月12日). (日語)
  6. ^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Significant Tropical Weather Advisory for the Western and South Pacific Oceans. 2017年6月30日 [2017-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1). (英文)
  7. ^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Significant Tropical Weather Advisory for the Western and South Pacific Oceans. 2017年7月1日 [2017-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2). (英文)
  8. ^ Marine Weather Warning for GMDSS Metarea XI 2017-07-01T06:00:00Z. WIS Portal – GISC Tokyo. 日本氣象廳. 2017年7月1日 [2017-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6). 
  9. ^ 日本氣象廳. Tropical Cyclone Information. 2017年7月1日 [2017-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1). (英文)
  10. ^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地面天氣圖 中華民國 106 年 7 月 01 日 20 時. 2017年7月1日 [2017年7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3月19日). (繁體中文)
  11. ^ 11.0 11.1 自由時報. 菲海面今晚生成熱帶低壓! 最快明天增強為輕颱. 2017年7月1日 [2017年7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7月5日). (繁體中文)
  12. ^ 12.0 12.1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Prognostic Reasoning For Tropical Depression 05W (Five) Nr 1. 2017年7月2日 [2017-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3). (英文)
  13. ^ 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 HKCOC熱帶氣旋字典——風字:風切變. [2015年8月1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8月23日). (繁體中文)
  14. ^ 中華百科全書. 自然科學類:西風帶. [2015年5月3日]. [失效連結](繁體中文)
  15. ^ 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 HKCOC熱帶氣旋字典——西字:西風帶. [2015年5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8月22日). (繁體中文)
  16. ^ 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 HKCOC熱帶氣旋字典——斜字:斜壓. [2015年5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5月18日). (繁體中文)
  17. ^ 17.0 17.1 17.2 香港天文台. 氣象小常識:輻合和輻散. [2015年5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7月5日). (繁體中文)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HKOfu」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18. ^ 18.0 18.1 18.2 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 HKCOC熱帶氣旋字典——輻字:輻散和輻合. [2015年5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8月22日). (繁體中文)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fu」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19.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大氣流動的方向. [2015年5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6月20日). (繁體中文)
  20. ^ 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 HKCOC熱帶氣旋字典——氣字:氣壓梯度力. [2015年5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8月23日). (繁體中文)
  21. ^ 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 HKCOC熱帶氣旋字典——東字:東風帶. 2015-08-18 [2015-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8-22). (繁體中文)
  22. ^ 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 HKCOC熱帶氣旋字典——東字:東風波. [2015-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8-22). (繁體中文)
  23. ^ 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 HKCOC熱帶氣旋字典——槽字:槽線. [2015-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8-21). (繁體中文)
  24. ^ 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 HKCOC熱帶氣旋字典——西字:西風槽. [2015年5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8月22日). (繁體中文)
  25. ^ 香港地下天文台. 氣象‧人‧語:高空擾動. [2015年5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5月18日). (繁體中文)
  26. ^ 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 HKCOC熱帶氣旋字典——熱字:熱帶對流層上部槽. [2015年8月1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9月9日). (繁體中文)
  27. ^ 香港天文台. 天氣稿第41號-本港地區天氣預報. 2017年7月2日 [2017年7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8月4日). (繁體中文)
  28. ^ 香港天文台. 天氣稿第60號-本港地區天氣預報. 2017年7月2日 [2017年7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8月4日). (繁體中文)
  29. ^ 香港天文台. 天氣稿第123號-本港地區天氣預報. 2017年7月2日 [2017年7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8月4日). (繁體中文)
  30. ^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中央氣象局地面天氣圖 中華民國 106 年 7 月 02 日 08 時. 2017年7月2日 [2017年7月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3月19日). (繁體中文)
  31. ^ 日本氣象廳. Tropical Cyclone Information. 2017年7月2日 [2017-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2). (英文)
  32. ^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Prognostic Reasoning For Tropical Storm Nanmadol Nr 2. 2017年7月2日 [2017-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3). (英文)
  33. ^ 33.0 33.1 33.2 Integrated Multi-Agency Tropical Cyclone Forecast - Forecast Log. typhoon2000. [2017年7月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7月6日). (英文)
  34. ^ 34.0 34.1 34.2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Prognostic Reasoning For Tropical Storm Nanmadol Nr 6. 2017年7月3日 [2017-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3). (英文)
  35. ^ 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 熱帶風暴南瑪都正逐漸增強. 2017年7月2日 [2017年7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7月12日). (繁體中文)
  36. ^ 36.0 36.1 36.2 輕颱南瑪都遠離 外圍環流影響 北部雷陣雨範圍擴大. 臺灣好新聞. 2017年7月3日 [2017年7月1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7月17日). (繁體中文)
  37. ^ 37.0 37.1 颱風「南瑪都」擴大!2日晚到3日最接近台灣 19縣市發豪雨特報. ETNEWS新聞雲. 2017年7月2日 [2020年10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7月19日). (繁體中文)
  38. ^ 38.0 38.1 NOWnews 今日新聞》. 輕颱南瑪都遠離 吳德榮:轉向日本. 2017年7月3日 [2017年7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7月5日). (繁體中文)
  39. ^ 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 HKCOC熱帶氣旋字典——中字:中心密集雲層區. [2015年4月2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1月14日). (繁體中文)
  40. ^ 日本氣象廳. Tropical Cyclone Information. 2017年7月3日 [2017年7月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3月19日). (日語)
  41. ^ 41.0 41.1 41.2 國家氣象中心. 颱風快訊. 2017年7月4日 [2017-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21). (簡體中文)
  42. ^ 香港天文台. 天氣稿第77號-本港地區天氣預報. 2017年7月3日 [2017年7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3月19日). (繁體中文)
  43. ^ 43.0 43.1 日本氣象廳. 平成29年 台風第3号に関する情報 第33号. 2017年7月4日 [2017年7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7月4日). (日語)
  44. ^ 44.0 44.1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Prognostic Reasoning For Tropical Storm Nanmadol Nr 7. 2017年7月3日 [2017-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3). (英文)
  45. ^ 45.0 45.1 日本氣象廳. 平成29年 台風第3号に関する情報 第39号. 2017年7月4日 [2017年7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7月4日). (日語)
  46. ^ 46.0 46.1 日本氣象廳. 平成29年 台風第3号に関する情報 第47号. 2017年7月4日 [2017年7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7月4日). (日語)
  47. ^ 香港天文台. 天氣稿第199號-本港地區天氣預報. 2017年7月4日 [2017年7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3月19日). (繁體中文)
  48. ^ 日本氣象廳. Tropical Cyclone Information. 2017年7月5日 [2017-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2). (英文)
  49. ^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中央氣象局地面天氣圖 中華民國 106 年 7 月 05 日 08 時. 2017年7月5日 [2017年7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3月19日). (繁體中文)
  50. ^ 50.0 50.1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Tropical Cyclone Warning For Tropical Depression 05W (Nanmadol) Nr 12. 2017年7月5日 [2017-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7). (英文)
  51. ^ Meow; Supportstorm. File:Nanmadol 2017 track.png. 維基共享資源. 2017年7月2日 [2017年7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3月19日). (英文)
  52. ^ 中國國家氣象中心. 2017年熱帶氣旋最佳路徑數據. 2018-05-01 [2018-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16). 
  53. ^ 自由時報. 第3號颱風「南瑪都」形成 不排除發佈海上警報. 2017年7月2日 [2017年7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7月5日). (繁體中文)
  54. ^ 中國時報. 輕颱南瑪都上午8時生成 氣象局:不排除發海警. 2017年7月2日 [2017年7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7月5日). (繁體中文)
  55. ^ 中央通訊社. 颱風南瑪都形成 估擦邊球通過東部海域. 2017年7月2日 [2017年7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7月5日). (繁體中文)
  56. ^ 56.0 56.1 56.2 香港《蘋果日報》. 【遊日注意】颱風「南瑪都」登陸長崎 今晚將影響東京. 2017年7月4日 [2017年7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7月5日). (繁體中文)
  57. ^ 雲仙岳 2017年7月(日ごとの値) 主な要素. 日本氣象廳. [2017年7月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3月19日). (日語)
  58. ^ 室戸岬 2017年7月(日ごとの値) 主な要素. 日本氣象廳. [2017年7月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3月19日). (日語)
  59. ^ 臺灣《蘋果日報》. 【遊日注意】颱風南瑪都登陸長崎 今晚影響東京. 2017年7月4日 [2017年7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7月5日). (繁體中文)
  60. ^ 日本農業新聞. 田畑に土砂、浸水 農家ぼうぜん 台風3号通過 梅雨前線活発. 2017年7月6日 [2017年7月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10月20日). (日語)
  61. ^ NHK News Web. 島根県に大雨の特別警報. 2017年7月5日 [2017年7月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7月6日). (日語)
  62. ^ NHK News Web. 記録的な豪雨 福岡県と大分県に大雨特別警報. 2017年7月6日 [2017年7月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7月8日). (日語)
  63. ^ 産経ニュース. 台風通過後に「線状降水帯」が出現、島根県の特別警報で気象庁会見. 2017年7月5日 [2017年7月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7月7日). (日語)
  64. ^ Yomiuri Online. 直前通過の台風小型、梅雨前線動かず…九州豪雨. 2017年7月6日 [2017年7月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7月6日). (日語)
  65. ^ Yomiuri Online. 積乱雲が帯状に集まる「線状降水帯」豪雨原因に. 2017年7月5日 [2017年7月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7月6日). (日語)
  66. ^ 頭條日報 日本九州水災增至21死逾20失蹤 2017年7月10日(繁體中文). [2017年9月1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9月14日). 

參見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