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乳人結節
外觀
擠乳人結節 | |
---|---|
又稱 | Milkmaid blisters |
分類和外部資源 | |
醫學專科 | 傳染病科 |
ICD-9-CM | 051.1、051.9 |
擠乳人結節(Milker's nodules)為一種人畜共通性的皮膚病,主要因為接觸受副牛痘病毒的牛隻而傳染[1]:393[2]。病灶形態類似接觸傳染性化膿性皮膚炎。
病原體
[編輯]擠乳人結節是由副牛痘病毒屬所引起的一類人畜共通性皮膚病。副牛痘病毒屬於雙股DNA病毒,常出現於小牛的乳房、軀體,及四肢。直接或間接接觸到病灶都有感染風險[3]。
描述
[編輯]擠乳人結節的潛伏期約5至15天,發病後病程可依序分為六個階段紅斑丘疹期(erythematous maculopapular)、靶狀病灶期(targetoid)、滲液性膿皰丘疹期(oozing papulopustular)、乾痂結節期(dry crusted nodular)、乳頭狀期(papillomatous),及消退期(regressing)。每期的時長約1周左右[3]。
可能的併發症包含續發性細菌感染、淋巴管炎,以及全身性多型性紅斑,特別易發於免疫缺失患者[3]。
預防
[編輯]有些證據表示感染過的患者會對此疾病產生免疫力,因此一般來說此疾病發生於最近接觸牛群的人們。但有一些文獻表示感染後獲得的免疫力無法維持終身,因此必須儘量識別受感染的牛隻,並做好接觸防護[3]。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James, William D.; Berger, Timothy G.; et al. Andrews' Diseases of the Skin: clinical Dermatology. Saunders Elsevier. 2006. ISBN 978-0-7216-2921-6.
- ^ Rapini, Ronald P.; Bolognia, Jean L.; Jorizzo, Joseph L. Dermatology: 2-Volume Set. St. Louis: Mosby. 2007. ISBN 978-1-4160-2999-1.
- ^ 3.0 3.1 3.2 3.3 Jayasree, Puravoor; Kaliyadan, Feroze; Abraham, Ranjima. Milker’s Nodule. JAMA Dermatology. 2019-10-23 [2019-10-28]. doi:10.1001/jamadermatol.2019.324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2)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