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李湛陽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湛陽(1872年—1920年)[1] ,字覲楓雲南昭通府魯甸廳[2][3],清朝及中華民國商界領袖、軍事及政治人物[4]

生平

[編輯]

李湛陽是清朝光緒甲午科副貢,日本東京宏文學院師範班畢業。光祿寺署正銜文生,廣東候補道。歷署廣東勸業道、巡警道,歷充蜀商總董,廣東商務局及將弁學堂總辦,新軍統領,廣東兵備處、禁菸局總辦,四川巡防軍統領,資政院議員,日本博覽會考查商務,北洋河間陸軍校閱隨同觀操。[4] 其中,他任四川巡防軍統領是因為武昌起義爆發後,1911年10月13日端方率軍至重慶,恰遇廣東巡警道李湛陽回重慶省親,因為李湛陽和端方為舊交,端方遂任命李湛陽為新巡防軍統領,負責招募新兵組建防軍三營。楊庶堪等革命黨人因多與李湛陽相熟,遂乘機使革命黨人混入巡防軍內部。[5] 同年11月上旬,中國同盟會總部派革命軍總指揮夏之時到重慶,李湛陽、楊庶堪當即率巡防軍起義,光復重慶。[6]

李湛陽被眾人推舉為都督,但他堅決拒絕。後來夏之時部入城,革命黨人在朝天觀集會,共有兩三千人與會。重慶府知府鈕傳善未到會。因鈕傳善和李湛陽是兒女親家,革命黨人向楚朱之洪遂偕李湛陽前往督飭鈕傳善與會,鈕傳善同巴縣知縣跪地剪辮投降。此後蜀軍政府成立,李湛陽擔任蜀軍政府財政部長。[7]

中華民國成立後,他任四川財政司長,政事堂存記道尹參政院參政兼內國公債局協理,1914年被全國商會聯合會選舉為約法會議議員[4]。民國4年1月27日授上大夫。

其間,孫中山領導二次革命時,陳其美上海組織討袁軍,李湛陽捐助三萬銀元,此後不時接濟。孫中山遂書寫橫幅「高瞻遠矚」贈與李湛陽。在護國戰爭中,1916年3月,護國軍同北洋軍在四川瀘州納溪一線激戰,北洋軍張敬堯扣押了李氏川江輪船公司「蜀通」、「蜀亨」輪,企圖使用兩輪船為前線增兵。李湛陽遂連夜指揮工人拆毀兩輪船的主機和舵輪,以不讓張敬堯使用。[6]

民國九年庚申(1920),李湛陽在太平門寓所(今市中區郵局巷)去世,其喪事亦備極奢費。葬儀中「頂馬」已至通遠門,而其靈柩尚未出舍。一時重慶各方人士紛紛為之戴孝,以致各商店白布銷售一空,均告缺貨[8]

家庭

[編輯]
  • 父:李耀廷(李湛陽是李耀廷的次子,李耀廷共一女二子,不分男女排序)
  • 姐:(姓名不詳)
  • 弟:李龢陽(李耀廷的三子)
  • 堂兄弟:李燮陽(李耀廷的侄子)

參考文獻

[編輯]
  1. ^ 《約法會議紀錄》作年四十三歲,按1915年43歲,則生於約1872年
  2. ^ 「李湛陽,現年三十一歲,係雲南昭通府魯甸廳人,由副榜於……就近入東京宏文學院速成師範班畢業……奉旨著發往廣東補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 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 7》
  3. ^ 〈八月二十五日通稟〉「敬稟者:竊此次賑務,先後由恩安縣方令左綸撥來積穀三百五十五市石,每石照買價四兩二錢合算,該昭平銀一千五百二十三兩八錢零二厘,大關廳朱丞毓崧撥來社、積兩谷共四百二十京石,每石照歷屆市價八錢合算,該關平銀三百四十八兩,均各如數移還歸款,以備採買在案。惟魯甸廳經前任羅悴雲撥出積穀六百三十五京石,即付魯城河紳收用。查當日買價,雖僅去錢五百餘串,而地方較苦,卑局若有餘銀,原可照現時價值多還多買,無如局款不敷,只剩存該廳平糶錢二百串,外無法設。幸得李紳正榮誼篤桑梓,慨捐銀四百兩為買谷還倉之用,始由卑局收付魯平銀四百兩,連前存錢二百串,核與大關京石谷價有增無減,遂一併移交接任許悴祖瑞經收,請隨時價賤再買還倉,亦在案。伏查李紳前捐棉衣千件,合銀五百兩,外捐現銀五百兩,曾經稟奉批示。嗣伊在重慶勸募,復倡捐銀四百兩;及該廳雹災,另捐賑銀二百兩;茲又捐買積穀銀四百兩。計共五次捐銀二千兩,並在川中代募賑捐至萬餘金之多。似此好義行仁,樂善不倦,洵為合屬所難能。除由卑局照章移獎該紳長子光祿寺署正銜文生李湛陽及次子李龢陽,分別匯冊請敘外,其在籍藍翎五品銜分省前先補用知縣李正榮,合無仰叩憲恩,以賑務勸捐出力,隨摺奏保。從優獎敘之處,由自逾格鴻施。所有籌還兩廳一縣積穀,及李紳樂捐巨款並募多金,邀請獎敘緣由,是否有當。伏乞批示飭遵。」《中國荒政書集成第十冊》
  4. ^ 4.0 4.1 4.2 《約法會議紀錄》第131頁
  5. ^ 《四川近代史》第546頁
  6. ^ 6.0 6.1 《辛亥革命中的昭通人(四)》
  7. ^ 《中國企業家列傳 第6卷》第9頁
  8. ^ 《重慶市中區文史資料第4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