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高等教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法國的高等教育體系(法語:Études supérieures en France)比較特殊,有很多專業的課程都開設在大學之外的院校。

所有通過高中畢業會考持有也是文憑的畢業生都有進入大學第一階段學習的權利[1]。 98 %的普通業士、90 %的技術業士和45 %的職業業士都選擇在高中畢業後繼續接受高等教育

2012年法國對每個大學生的平均公共支出為11739歐元(比2011年增長了0.9 %)[2]。在2005至2010年間,每個大學生的平均支出增長率(+ 15 %)高於經合組織國家的平均水平( + 8 %)。但這個數據並不能完全體現實際情況,因為某些大學的數字是10942歐元,而在另外一些院校同樣的開支可以達到20000歐元。法國的高等教育支出每年都在增長,在三十年間增長了50 %[2]

法國的模式可以看作是一個雙向開關。一方面,面向所有人開放的大學(醫學除外)和通過競賽篩選最優秀學生的大學校(大學則在入學之後的幾年學習過程中進行篩選)提供高等教育服務。另一方面,公立科學技術機構和有著教學和研究職能的大學共同進行學術研究任務。這種特殊的法國模式的複雜性並不容易使外面的人馬上理解。據經合組織的數據,2014年,44,7 %的年齡在25到34歲之間的法國人接受過高等教育,高於德國(28 %)[3]

歷史[編輯]

LMD 改革[編輯]

博士 (3)
碩士(2)
本科(3)
LMD
博士 (3)
高等深入研究文憑/專業高等研究文憑 (1)
碩士(1)
本科 (1)
一般大學學習文憑 (2)
舊制度

法國有兩種碩士研究生學位,分別繼承自改革前的專業高等研究文憑和深入研究文憑(Bac+5級別)。

  • 職業碩士,畢業後直接就業(前身是高等專業研究文憑)
  • 研究碩士,畢業後繼續博士研究(高等深入研究文憑

整體體系[編輯]


學位、學分[編輯]

法國的大學教育(不包括醫學等專業)分成三個階段[4]

  • 第一階段(3年):向所有持有業士文憑的人開放,畢業後獲得本科文憑(包括雙學位)[5]
  • 第二階段(2年):申請人可能需要通過考試或基於學業成績檔案的篩選[6],畢業後獲得碩士文憑。
  • 第三階段(3年):畢業後獲得博士文憑。

畢業生也可以同時獲得一個大學學位。法國共有四種學位:業士、學士、碩士、博士[7]

獲得的學位和歐洲學分系統為歐盟各國統一的系統,可以互認。

文憑類型[編輯]

高級技師文憑 BTS[編輯]

高級技師文憑一般需要在高中學習兩年取得,專業方向一般為工業或服務業。這種文憑在就業市場中非常受歡迎,並且畢業後還可以選擇進入大學、工程師學校或商校繼續接受高等教育。然而一般只有職業高中提供這種課程。因為高中缺少持有國家頒發的大學文憑的教師,這種文憑並沒有得到大部分人的歡迎。

大學技術學士文憑 BUT[編輯]

大學技術學院是大學的一個學院,學生可以通過三年的學習獲得大學技術學士文憑(工業或服務業)(從2021年起替代原兩年制的大學技術文憑)。這種教育理論與實踐並重,一般都需要實習才能畢業。畢業後可以直接就業,也可以選擇進入大學、工程師學校或著高商繼續學習。

一般的大學文憑[編輯]

  • 本科文憑
  • 碩士文憑
  • 博士文憑

這些文憑包括了所有專業(科學、文學、法律、經濟、語言、藝術、管理、社會科學等)。

定製課程[編輯]

法國國立工藝學院的大型院校提供跨專業的高等研究文憑。

專業分類[編輯]

藝術[編輯]

藝術包括了造型藝術建築工業設計音樂表演平面設計、視聽。藝術學習需要根據專業需要到專門的學校學習。

表演藝術[編輯]

提供表演藝術課程的學校:

  • 大學(學士、碩士)
  • 國立學校
  • 國立戲劇學院
平面設計[編輯]

提供平面設計課程的學校:

  • 大學(職業學士、碩士)
  • 私立學校(學士、碩士)
  • 高中(高級技師文憑)
視聽與電影[編輯]

提供視聽與電影課程的學校:

  • 大學
  • 公立學校
  • 私立學校
音樂[編輯]
建築[編輯]

法國的建築學教育由本土的二十所公立建築學校和巴黎的一所私立建築學校提供。

設計[編輯]

提供設計課程的學校:

  • 公立學校(碩士)
  • 私立學校(學士、碩士)
  • 高中(高級技師文憑)

商業與管理[編輯]

大學、高中和大學技術學院都提供商業或管理專業的課程。然而最受歡迎的學校是高商。高中畢業生可以直接進入高商學習或著在大學預科班學習兩年後通過入學考試進入高商。

法律[編輯]

提供法律課程的學校:

  • 主要是大學(法學院)
  • 私立學校

教育[編輯]

大學提供教育專業的課程,畢業後可獲得教育碩士。國家教育系統的教師需要通過考試。

四所高等師範學校培養的是大學教師。

行業[編輯]

文學和語言[編輯]

大學或高等師範學校(在大學預科班學習通過考試後)都有文學語言專業。文憑分為現代文學與古典文學。而語言類的專業則有很多選擇。例如語言類的本科文憑有外國語言文明專業和應用外語專業。

醫療衛生[編輯]

醫學、藥學、口腔醫學和助產士的學習都在大學中進行。學生需要在第一年的公共課程的學習後通過選拔考試才能進入自己的專業。醫學專業的學習最少需要九年,藥學和口腔醫學則最少為六年,助產士為五年。

獸醫學專業的學生需要在大學預科班、大學、高中或者大學技術學院進行前兩年的學校,然後通過選拔考試進入獸醫學校完成剩餘五年的學習。

海洋與濱海科學[編輯]

這各領域包括了很多專業:海洋生物學、生態學、環境、海洋化學、法律、經濟、地理、地球科學、歷史、海洋物理、工程。

人類與社會科學[編輯]

人文社會科學包括了一下專業:哲學、歷史地理學、語言學、考古學、心理學、神學、人類學、經濟學、社會學等。大部分學生都有能保證一般文化常識和法語基礎一般業士文憑。前兩年的學習為人文社會科學的公共課程,到了第三年可以選擇專業方向(一般學士或職業學士文憑)。本科畢業後學生可以選擇在大學繼續碩士研究生的學習或者進入高等政治學校等專門學校學習。

科學和技術[編輯]

政治學[編輯]

法國國內共有六所高等政治學院:普羅旺斯艾克斯、波爾多、格勒諾布爾、里昂、巴黎、雷恩、斯特拉斯堡、聖日爾曼昂萊、土魯斯。學校的教學研究領域是當代政治問題。「政治」一詞在學校中有著更廣泛的意涵,包括了社會、國際和經濟問題。學生在至少五年的學習後可以獲得文憑和碩士學位。入學一般需要考試或基於學業成績檔案的選拔。一些大學也設有政治學本科與碩士專業,這些大學課程可能也需要經過篩選(比如里昂二大、里昂三大、巴黎一大、巴黎四大)。

院校類型[編輯]

工商會開設的學校[編輯]

法國工商會下屬的學校受經濟、財政工業部監督。

高等教育部主管的公立機構[編輯]

法國高等教育部主管的公立機構有兩種類型:

  • 法國公立科學、文化和專業機構,分為如下幾種類型
    • 80所大學和2所國立理工學院
    • 不屬於大學的獨立學院
    • 4所高等師範學院
    • 5所在海外的法國學校
    • 大型院校
    • 其他掛靠在法國公立科學、文化和專業機構的機構
  • 公共管理機構 EPA[8]
    • 國立高等工程師學校和4所國立工程師學校(共5所)
    • 8所高等政治學院(共10所)
    • 巴黎企業管理學院
    • 10所獨立公立管理機構(工程師學校及其他機構)

其他部門主管的公立院校[編輯]

  • 高中(大學校預科班、高級技師文憑)
  • 農業部主管的大型院校
  • 環境部主管的工程師學校(國立路橋學校)
  • 經濟部主管的工程師學校(礦業電信)
  • 國防部主管的工程師學校(巴黎綜合理工學校)
  • 裝備部主管的工程師學校(明航學校)
  • 司法部主管的院校(國立法官學校)
  • 文化部主管的院校(建築學校、藝術學校)
  • 衛生部主管的院校(護理學校)

私立院校[編輯]

私立院校主要包括宗教學校、受公共預算資助的工程師學校和商校。

學生[編輯]

法國高等教育註冊學生數量(本土及海外領土)
[9]
1990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大學 1,159,937 1,392,531 1,425,665 1,424,536 1,421,719 1,399,177 1,363,750 1,404,376
  一般專業與醫學類專業 1,085,609 1,277,066 1,311,943 1,312,141 1,309,122 1,285,408 1,247,527 1,223,717
    大學工程師教育[N 1]. 10,545 25,240 24,855 25,759 25,606 25,983 26,414 20,429
  大學技術學院 IUT 74,328 115,465 113,722 112,395 112,597 113,769 116,223 118,115
  大學師範學院 ESPE 62,544
大型院校 15,536 16,872 18,655 25,603 25,944 25,776 29,726 31,121
大學師範學院合計[N 2] 89,062 85,808 83,622 81,565 74,161 70,100 64,037
高級技師文憑[N 3] 199,333 235,459 234,195 230,275 230,403 228,329 230,877 234,164
  教育部屬公立學校 108,262 151,085 151,023 149,688 149,849 147,948 147,305 147,592
  其他部署公立學校 9,343 13,556 12,881 12,482 12,202 11,826 11,543 11,079
  私立 81,728 70,818 70,291 68,105 68,352 68,555 72,029 75,493
大學校預科班 64,427 72,015 72,053 73,147 74,790 76,160 78,072 80,003
  教育部屬公立學校 52,572 59,431 59,160 60,407 61,938 62,904 64,157 66,021
  其他部署公立學校 1,419 1,694 1,715 1,772 1,708 1,677 1,680 1,694
  私立學校 10,436 10,890 11,178 10,968 11,144 11,579 12,235 12,288
大學外會計教育 5,587 7,682 7,643 7,788 7,499 7,430 7,871 8,377
  教育部屬公立學校 3,951 4,680 4,875 4,909 4,979 4,910 5,151 5,280
  私立學校 1,636 3,002 2,768 2,879 2,520 2,520 2,720 3,097
入學考試預備課程 3,965 3,323 3,271 3,309 3,058 3,162 3,835 4,066
技術大學 3,157 6,603 6,974 6,962 7,375 7,604 7,931 8,248
國立大學理工學校院 8,250 12,392 12,794 12,514 12,478 12,445 7,743 6,763
工程師教育[N 1] 57,653 102,407 105,007 107,219 108,057 108,846 108,773 114,427
  大學 10,545 25,240 24,855 25,759 25,606 25,983 26,414 20,429
  技術大學 UT 1,689 4,075 4,321 4,511 4,838 5,118 5,450 5,795
  國立大學理工學院 INP 5,091 9,252 9,600 9,494 9,532 9,483 5,989 4,992
  教育部屬公立學校 15,461 24,128 22,550 23,525 23,431 22,342 24,290 33,644
  其他部署公立學校 10,865 14,577 17,270 17,178 17,458 18,420 17,357 16,922
  私立學校 14,002 25,135 26,411 26,752 27,192 27,500 29,273 32,645
商業學校 46,128 74,680 80,619 83,176 88,437 87,333 95,835 100,609
私立大學 19,971 19,644 18,058 19,820 21,306 21,024 22,225 23,219
初級師範學校 16,500
國立高等師範學院 2,675 3,044 3,104 3,122 3,191 3,658 3,680 4,122
司法管理學校 7,328 11,001 10,858 10,750 10,477 10,425 8,617 7,707
高等文化藝術學校[N 4] 41,988 60,366 61,444 62,864 64,598 64,531 61,834 61,617
社會輔助醫療學校[N 5] 74,435 111,191 119,456 124,201 131,654 131,100 134,407 134,407
其他學校與課程[N 6] 7,515 28,716 29,322 30,653 30,692 33,255 34,072 38,242
合計[N 7] 1,717,060 2,208,421 2,256,150 2,269,797 2,283,267 2,253,832 2,231,495 2,231,745
1960年後法國高等教育註冊學生數量(以千計)(本土及海外領土)
[9]
1960[N 8] 1970[N 8] 1980 1990 2000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大學(不包括大學技術學院和大學師範學院) 214.7 637.0 804.4 1,085.6 1,277.5 1,311.9 1,312.1 1,309.1 1,285.4 1,247.5 1,223.7
大學技術學院 24.2 53.7 74.3 119.2 113.7 112.4 112.6 113.8 116.2 118.1
高級技師證書 [N 9]8.0 [N 9]26.8 67.9 199.3 238.9 234.2 230.3 230.4 228.3 230.9 234.2
大學校預科班[N 10] [N 9]21.0 [N 9]32.6 40.1 64.4 70.3 72.1 73.1 74.8 76.2 78.1 80.0
其他院校與課程 [N 9]66.0 [N 9]130.0 215 293.4 454.3 524.2 541.8 556.4 550.2 558.8 575.7
合計 309.7 850.6 1,181.1 1,717.1 2,160.3 2,256.2 2,269.8 2,283.3 2,253.8 2,231.5 2,231.7

每名學生每年的公共財政支出[編輯]

對大學生的支出遠低於大學預科班和高級技師文憑學生的支出。這種情況使法國就業、收入和社會和諧理事會認為大學時法國高等教育機構中輸出貧窮最多的機構[10]

2012年法國政府對每個大學生的平均支出
大學[N 11] 高級技師證書 大學校預科班 總計
10942€ 13505€ 15015€ 11739€

法國的支出比經合組織國家的平均水平稍高一些。

2012年經合組織國家財政對每個大學生的平均支出
義大利 法國 比利時 英國 日本 瑞典 加拿大 美國 經合組織平均水平
9579.8$PPA[11] 15067.1$PPA[11] 15179$PPA[11] 15862.3$PPA[11] 16014.8$PPA[11] 19562.1$PPA[11] $PPA[11] 25575.9$PPA[11] 13528.2$PPA[11]

助學金[編輯]

2012至2013學年度,共有654772名學生接受基於社會地位與收入的助學金,其中465690名為在大學註冊的大學生[12]

助學金分為七個等級。副0級的學生可以免交註冊費(占享受助學金學生總人數的15 %),享受第七級助學金的學生每年可以領到4019歐元(占享受助學金學生總人數的20 %)[13]

可持續發展教育[編輯]

2009年的格勒納勒(第一)法律規定:「高等教育機構需要從2009年開學開始起草一份「綠色發展計劃」。大學和大學校可以設立以歌給予可持續發展的認證」。大學校會議、法國可持續發展學生聯盟和大學校長會議三個組織聯合發布了綠色院校計劃綱要[14]

綱要按照法國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明確了九個關鍵點:

  1. 可持續的消費和生產
  2. 知識型社會(教育、教學、研究、發展)
  3. 治理
  4. 環境變化與能源
  5. 可持續交通
  6. 生物多樣性與自然資源的保護和管理
  7. 公共衛生、風險防範和管理
  8. 人口、移民、社會融合
  9. 可持續發站與世界貧窮的國際挑戰

注釋[編輯]

  1. ^ 1.0 1.1 Y compris les formations d'ingénieurs en partenariat.
  2. ^ En 2008-2009, les IUFM sont intégrés dans une université de rattachement, à l'exception de ceux de Guadeloupe, de Guyane et de Martinique.
  3. ^ Y compris post-BTS et DSAA en 1990-1991.
  4. ^ Y compris écoles supérieures d'architecture, de journalisme et de communication.
  5. ^ Données provisoires en 2008-2009 pour les formations paramédicales et sociales, données de 2007-2008 en 2008-2009, estimation pour les données de la santé en 2001-2002.
  6. ^ Groupe non homogène (écoles vétérinaires, autres écoles dépendant d』autres ministères…).
  7. ^ Sans double compte des formations d'ingénieurs dépendantes des universités, des INP, des universités de technologie et des IUFM intégrés dans une université.
  8. ^ 8.0 8.1 Données France métropolitaine pour 1960-1961 et 1970-1971.
  9. ^ 9.0 9.1 9.2 9.3 9.4 9.5 Estimation.
  10. ^ Les effectifs d』étudiants en diplôme d』études comptables et financières ont été comptés en CPGE avant 1990 et avec les autres établissements et formations ensuite.
  11. ^ Y compris les dépenses des IUT.

參考資料[編輯]

  1. ^ Art. L612-3
  2. ^ 2.0 2.1 Olivier Lefebvre; Jean-Pierre Dalous; Martine Jeljoul. Ministère de l』Éducation nationale, de l'Enseignement supérieur et de la Recherche , 編. la dépense d'éducation pour l'enseignement supérieur. la dépense d'éducation pour l'enseignement supérieur : 47 indicateurs (Paris: L'état de l'Enseignement supérieur et de la Recherche en France). 2014: 12–13 [2015-05-20]. ISBN 978-2-11-099375-5. ISSN 1962-254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2) (法語). 
  3. ^ Non, la France n'est pas allergique aux réformes !. Alternatives Economiques. 2017-08-25 [2017-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8) (法語). 
  4. ^ Article L612-1
  5. ^ Article L612-2 et suivants
  6. ^ Article L612-5 et suivant
  7. ^ Décret n° 2002-481 du 8 avril 2002 relatif aux grades et titres universitaires et aux diplômes nationaux
  8. ^ Etablissements publics à caractère administratifs. Ministère de l'enseignement supérieur et de la recherche. [2019-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29). 
  9. ^ 9.0 9.1 Vitry, Daniel. Repères et références statistiques sur les enseignements, la formation et la recherche (PDF). 2009-09: 165 (6.1 Les effectifs du supérieur : évolution) [2019-04-21]. ISSN 1635-908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1-10-05). 
  10. ^ La France en transition 1993-2005, rapport no 7, Documentation française, 2006.
  11.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以購買力平價計算.
  12. ^ Olivier Lefebvre; Laurence Dauphin; Patricia Ganem. oui. l'aide sociale aux étudiants. L'état de l'Enseignement supérieur et de la Recherche en France (Ministère de l』Éducation nationale, de l'Enseignement supérieur et de la Recherche). 2014: 16–17 [2019-04-19]. ISBN 978-2-11-099375-5. ISSN 1962-254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8) (法語). 
  13. ^ Benoît Floc'h. Les grandes écoles opposées aux quotas de boursiers. Le Monde. 2010-01-04 [2019-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0). 
  14. ^ Le plan vert des établissements d'enseignement supérieur (PDF). [2019-04-1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8-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