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敏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寫真週報》1940年4月3日號中的王克敏

王克敏(1876年5月4日—1945年12月25日),字叔魯浙江杭州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銀行家、外交官,日本扶持政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首腦之一。

生平[編輯]

清朝、北京政府[編輯]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舉人。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被清朝官派往日本。歷任浙江留日官費生經理員、留日浙江學生監督、駐日公使館參贊。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出任留日學生副監督。翌年歸國,先後在度支部外務部任職。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在直隸總督楊士驤手下負責外交事務。宣統二年(1910年),任直隸交涉使。[1][2]

民國二年(1913年),王克敏外遊法國,歸國後任中法實業銀行董事。民國六年(1917年)7月,任中國銀行總裁。同年11月,任王士珍臨時內閣的財政總長,兼任中國銀行總裁、鹽務署督辦。民國7年(1918年)辭任。同年12月,南北政府舉辦和平善後會議,王克敏為北京政府代表之一。民國九年(1920年)以後,歷任中法實業銀行總裁、天津保商銀行總理、中國銀行總裁。[1][2]

民國十二年(1923年)7月,王克敏就任高凌霨內閣財政總長。不久,在奉系領導人張作霖的反對下,王克敏僅任職一周便被迫辭職。10月,辭任中國銀行總裁。同年11月,直系曹錕大總統統為解決金佛郎案,任命和該案關係密切的王克敏為財政總長。次年7月,時任財政總長的王克敏與國務總理孫寶琦因「金佛郎案」發生矛盾,王克敏受到大總統曹錕袒護,導致孫寶琦辭職。民國十三年(1924年)10月,馮玉祥等人發動了甲子兵變,拘禁大總統曹錕,王克敏也因而失勢。後來,王克敏復歸公職,投靠昔日政敵張作霖,出任關稅自主委員會委員。[3][2]

國民政府[編輯]

民國十七年(1928年)6月,北伐軍擊敗張作霖,發佈通緝令捉拿王克敏,王克敏逃往大連。後來,在張學良庇護下,出任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公署參議兼財務處處長。經張學良斡旋,民國十八年(1929年)11月通緝令被解除。[4][2]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後,歷任東北政務委員會委員、北平政務委員會財務整理委員會副委員長、行政院駐平政務整理員會財務處主任、華北戰區救濟委員會常務委員、天津特別市市長、代理行政院駐平政務整理委員會委員長、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冀察政務委員會經濟委員會主席。[5][2]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編輯]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同年10月,日本北支那方面軍特務部長喜多誠一在北平物色了王克敏、王揖唐等人,開始組織親日傀儡政權。同年12月14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北平成立,王克敏任行政委員會委員長兼議政委員會常務委員兼行政部總長,成為該政府事實上的最高首腦。翌年,王克敏開始和在南京建立中華民國維新政府梁鴻志就雙方合併事宜進行交涉。同年3月28日軍統局北平站站長陳恭澍謀組刺殺王克敏未遂,王克敏僅受傷[6]。同年9月22日,中華民國政府聯合委員會在北平設立,成為臨時政府與維新政府的聯合機關。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6月,王克敏開始同汪精衛交涉雙方合併事宜,達成妥協。[7][2]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3月,汪精衛的南京國民政府成立,王克敏的臨時政府、梁鴻志的維新政府均併入。南京國民政府下的原臨時政府統治區設立華北政務委員會,王克敏任委員長兼內政總署督辦。不久,王克敏與興亞院華北連絡部部長森岡皋(喜多誠一的後任)、汪精衛對立,同年6月被迫辭任。[8][2]

此後,王克敏任南京國民政府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6月,再度出任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長。此後歷任中央政治委員會當然委員、延聘委員,最高國防會議委員,全國經濟委員會副委員長,物資調查委員會委員長。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2月,王克敏因病辭去所有職務。8月,日本投降。12月6日,王克敏因漢奸罪在北平被捕,25日在獄中死去,終年73歲。一般認為他是自殺,但也有說法認為是病死[9]

家族[編輯]

軼事[編輯]

  • 留歐雕刻家王如玖曾為其雕像。
  • 喜愛收藏,在琉璃廠開了「鑒古齋」古玩店。

注釋[編輯]

  1. ^ 1.0 1.1 王(2002)、453頁。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徐主編(2007)、100頁。
  3. ^ 王(2002)、453-454頁。
  4. ^ 王(2002)、454頁。
  5. ^ 王(2002)、454-455頁。
  6. ^ 呂昭隆. 暗殺劉少奇 軍情局首度解密. 中時電子報 (臺北: 中國時報). 2015-10-26 [2015-10-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26). 
  7. ^ 王(2002)、455-456頁。
  8. ^ 王(2002)、456-457頁。
  9. ^ 徐(2007)、100頁主張自殺說。王(2002)、457頁以及余(2006)、1480頁主張病死說。

參考文獻[編輯]

  中國北京政府
前任:
梁啓超
財政總長
1917年12月 - 1918年3月
繼任:
曹汝霖
前任:
張英華
財政總長(署理)
1923年7月 - 8月
繼任:
張弧
前任:
張弧
財政總長(署理)
1923年11月 - 1924年10月
繼任:
王正廷
  中國國民政府
前任:
張廷諤
天津特別市長
1935年6月
繼任:
商震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前任:
(創設)
行政委員會委員長
1937年12月 - 1940年3月
繼任:
(廢止)
  南京國民政府(汪精衛政權
前任:
(創設)
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長
1940年3月 - 6月
繼任:
王揖唐
前任:
(創設)
華北政務委員會
內務總署督辦
1940年3月 - 6月
繼任:
王揖唐
前任:
朱深
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長
1943年7月 - 1945年2月
繼任:
王蔭泰
前任:
王謨
華北政務委員會
教育總署督辦
1944年7月 - 1945年2月
繼任:
文元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