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祆神樓

座標37°02′03″N 111°55′28″E / 37.03417°N 111.92444°E / 37.03417; 111.92444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37°02′03″N 111°55′28″E / 37.03417°N 111.92444°E / 37.03417; 111.92444

祆神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地址山西省晉中市介休市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168
認定時間1996年11月20日

祆神樓位於中國山西省晉中介休市城內,是一座門樓,樂樓與過街樓相結合的樓閣式建築,1996年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祆神樓為中國目前唯一僅存的祆教建築,作為三結義廟前的樂樓,同時也作為過街樓。[1]

歷史

[編輯]

根據祆神樓所在的三結義廟內清代《重修三結義廟碑記》碑刻記載:「三結義廟初非為三結義廟也,蓋宋文潞公特為襖神建……明嘉靖十一年(1532)更改為三結義廟也。」清嘉慶重修《介休縣誌》卷三載也題記祆神廟:"三結義廟在東關文潞公祠之右,舊為元(玄)神樓,萬曆年間知縣王宗正改建。」

民國時期的祆神樓

祆神樓始建於北宋慶曆八年(1048 年),為名相文彥博征貝州王則凱旋後在其家鄉所建。明朝萬曆年間知縣王宗正改建其為三結義廟。三結義廟在清朝康熙年間初毀於火。現存大殿和樂樓均為康熙初新建的。樂樓正脊寶瓶下康熙六年(1667年)題記和大殿琉璃脊內墨書「康熙六年」為證。樂樓後方獻亭為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新建。[2]

祆神樓地處偏僻的外城東北隅,距介休東面外城東關的城門僅三十米。解放前夕,閻錫山守城軍隊將過街的祆神樓作為守城的第二道防線,也改作碉堡使用,期間遭到嚴重破壞。1951年,文化部,文物局組織了山西省古建築調查團來介休考察時,祆神樓已經傾斜歪扭,損壞情況相當嚴重。1957年5月,山西省人民委員會將祆神樓公布為山西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革前,介休博物館申報,山西省曾撥款搶修排險,但最終無法校正排險,只簡單支頂。此時祆神樓牆柱大部分斷折,木裝修全部破壞。戲樓西側二重檐已經塌毀,過街樓四根經柱歪扭,樓體失去平衡向西南方向傾斜。1972年,戲樓北面二重檐連同戲台前三間抱廈及抱廈東西八字影壁塌毀。1979年,介休發生五級地震,祆神樓戲樓西側二重檐塌毀。1985年,祆神樓過街樓整體成功頂升1.5米,解決了過街樓由於路面升高導致台明及柱礎已經降到路面以下的問題。1987年,祆神樓修繕工程竣工,1988年-1989年兩年內,又完成了祆神樓中軸線上三結義廟獻殿和大殿的落架大修工程。二者和祆神樓一樣,正負零提高了1.5米。[2]

建築

[編輯]
祆神樓過街部分

樂樓(祆神樓)由戲樓、山門、過街樓三部分組成。其平面呈凸字形,總深度約20米,戲樓前突出的抱廈及過街樓的面闊,進深均為三間。戲樓較寬部分面闊五間,進深四間,帶周圍廊。樓下層是大門,上層是戲樓。因此,明清改建的祆神樓有兩個作用,是三結義廟的山門和樂樓,同時又是順城關大街街心的點綴。無論樂樓還是過街樓均為上下兩層,但加上一,二層間的樂樓和上層的重檐共達四層高。陳明達在1951年介休調查報告中寫道「這樣的建築在藝術上達到了極高的成就,在古代建築遺物中是不可多得的,絕對不能因為它時代較晚而忽視了它。」[2]

祆教特徵

[編輯]
祆神樓戲台上方的異獸木雕-「駝神」和上方的「牛神」或「犬神」

中山大學的姜伯勤教授在其《中國祆教藝術史研究》一書中判斷祆神樓曾經為祆教的祠廟,其上的木雕裝飾構件和琉璃脊飾中有著明顯的西域祆教文化的遺痕「祆神樓北側頂層橫梁椽口,東西各有牛頭木雕像,西邊牛頭有耳、有牛角,東邊牛頭有角有耳 ... 在祆神樓下層檐枋斗拱上,在與上層檐枋斗拱『牛神』圖像相應的位置處,東西各有一駱駝式異獸頭像。」在其書中,姜伯勤將祆神樓上檐特殊的木雕異獸命之為「牛神」和「駝神」,認為此「牛神」和下檐的「駝神」皆為祆教中的勝利之神或稱軍神。木雕異獸是祆神樓創建者北宋文彥博在征貝州王則凱旋後,為感謝祆神的庇佑而修築的。其書中根據有二:一是在祆教經典《阿維斯陀》(Avesta/𐬎𐬞𐬀𐬯𐬙𐬀)中,勝利之神韋雷特拉格納有風、牡牛、馬、駱駝、牡野豬、青年、鷹、牡羊、黃羊、武士十種不同的化身,並且《阿維斯陀》中有描述對於勝利之神化身為美麗的公牛的讚頌。二是援引司馬光《涑水記聞》卷九之記載,文彥博以地道戰攻入貝州城後,王則試圖以火牛抵擋,後因火牛退走踐踏王則軍隊,致使文彥博最終獲勝。此為介休祆神樓高懸「神牛」之像的原因。姜伯勤認為此異獸和駱駝形異獸為祆教勝利之神或稱軍神的韋雷特拉格納(Verethragna)之化身。[3][4]

也有不同的觀點認為「牛神」木雕其實為「犬神」木雕,在祆教經典《阿維斯陀》中,狗與駱駝等益獸,為祆教信徒所十分珍視。祆教《阿維斯陀》 之《聞迪達德》(Vendidad) 第13章為《關於犬》,第9節為《對犬之讚美》。祆教有對犬進行神靈崇拜,讚頌犬之美德,通過嚴格的規定來保護犬。在民間,祆教的犬神可以用於護佑,驅邪,降福,祈雨。宋代在修建祆神樓時,首先考慮把能夠為百姓驅邪除魅,納吉降福的祆教「犬神」放在祆神樓的上檐位置,而將作為祆教勝利之神的「駝神」放在低於「犬神」的下檐。這種布局體現天下蒼生福祉高於一場征戰的勝利。[3]

參考文獻

[編輯]
  1. ^ 这里是山西之古堡名楼 | 介休祆神楼 谜一样的祆教谜一样的楼. 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 2018-11-09 [2024-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7-08). 
  2. ^ 2.0 2.1 2.2 方天戟,南麗江. 揭秘|三晋名楼祆神楼维修始末:从一堆劈柴中浴火重生. 文博山西. 2017-08-02 [2024-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7-07). 
  3. ^ 3.0 3.1 王偉; 張鐵梅. 介休祆神楼木雕“牛神”形象考辨——兼与姜伯勤先生商榷. 裝飾. 2014, (10): 82–84 [2024-07-07]. doi:10.16272/j.cnki.cn11-1392/j.2014.10.030. CNKI ZSHI2014100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9-09). 
  4. ^ 姜伯勤. 中国祆教艺术史研究. 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04. ISBN 978-7-108-02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