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倫堡號小巡洋艦 (1906年)
歷史 | |
---|---|
德意志帝國 | |
船名 | 紐倫堡號 |
艦名出處 | 紐倫堡 |
建造方 | 基爾帝國船廠 |
鋪設龍骨 | 1906年 |
下水日期 | 1906年8月28日 |
入役日期 | 1908年4月10日 |
結局 | 1914年12月8日沉沒於福克蘭群島海戰 |
技術數據 | |
船級 | 柯尼斯堡級小巡洋艦 |
排水量 | 3814噸(滿載) |
船長 | 115.30公尺 |
型寬 | 13.20公尺 |
吃水 | 5.29公尺 |
動力輸出 | 9800千瓦特 |
動力來源 | 雙軸,兩台三脹蒸汽機 |
船速 | 23.4節 |
續航力 | 4120海里以12節 |
乘員 | 412人 |
武器裝備 |
|
裝甲 |
紐倫堡號(德語:SMS Nürnberg[註 1])是德意志帝國所建造的四艘柯尼斯堡級小巡洋艦的二號艦,以巴伐利亞城市紐倫堡命名。它由基爾的帝國船廠承建,於1906年初開始龍骨架設、同年8月下水、至1908年4月投入艦隊使用。其艦炮包括有十門105毫米40倍徑速射炮、八門52毫米55倍徑速射炮和兩具450毫米水下魚雷發射管,最高速度為23.4節。
紐倫堡號在1910年進行海外部署之前曾短暫服役於公海艦隊,此後,它被分配至東亞分艦隊。當第一次世界大戰於1914年8月爆發時,它正從墨西哥海域返回位於青島的德國海軍基地。艦隻重新與海軍中將馬克西米連·馮·斯比麾下的分艦隊餘部會合,並橫渡太平洋,遭遇到了由海軍少將克里斯托夫·克拉多克率領的英國分艦隊。在隨後於11月1日爆發的科羅內爾海戰中,英國分艦隊被擊敗;紐倫堡號更終結了英國巡洋艦蒙默思號。一個月後,德國人企圖襲擊位於福克蘭群島的英國海軍基地;但他們面對的是由海軍中將多夫頓·斯特迪率領的更強大英國分艦隊,並有兩艘戰鬥巡洋艦駐港。斯特迪的艦隻追擊並摧毀了五艘德國巡洋艦中的四艘;其中紐倫堡號遭肯特號擊沉,造成嚴重傷亡。
建造
[編輯]紐倫堡號是為替代老舊的小巡洋艦閃電號而以「閃電替艦(Ersatz Blitz)」[註 3]為代號進行訂購,並於1906年1月16日在基爾的帝國船廠開始架設龍骨。它於同年8月28日下水,之後展開舾裝工作。在下水儀式上,由紐倫堡時任市長格奧爾格·馮·舒主持為艦隻命名。1908年4月10日,艦隻正式投入公海艦隊使用。[2][3]
紐倫堡號的全長為116.8公尺(383英尺2英寸),有13.3公尺(43英尺8英寸)的舷寬和5.24公尺(17英尺2英寸)的前吃水。在滿載情況下,艦隻的排水量可達3,902公噸(3,840長噸)。其推進系統由兩台三缸三脹式蒸汽機組成,通過十一台燃煤船用式水管鍋爐提供動力,額定功率為13,020匹指示馬力(9,709千瓦特)。它的最高速度達23.4節(43.3公里每小時),並可以12節(22公里每小時)的速度續航4,120海里(7,630公里)。艦隻的標準船員編制則為14名軍官及308名水兵。[4]
紐倫堡號的武器由十門單裝105毫米40倍徑速射炮組成。其中兩門並排布置在艏艛前方,六門設於艦舯、每邊各三門,以及兩門並排布置在艦艉。[5]這些炮支可提升至30°仰角,射程達12,700公尺(13,900碼)[6]。它們共提供1500發彈藥,其中每炮150發。艦隻還裝備有八門52毫米55倍徑速射炮和4000發彈藥。此外,艦隻同樣配備有兩具450公釐(17.7英寸)的魚雷管及五枚魚雷,均浸沒舷側的船體內。紐倫堡號受到厚達80公釐(3.1英寸)的裝甲甲板保護,司令塔的側面則有100公釐(3.9英寸)厚。[4]
服役歷史
[編輯]在德國水域隨公海艦隊短暫服役後,紐倫堡號於1910年被派往海外[7]。它被分配至帝國海軍設於青島的東亞基地,成為海軍中將馬克西米連·馮·斯比所率領的東亞分艦隊的一份子。在墨西哥革命期間,它曾被派駐至墨西哥海岸。而當萊比錫號輪替入駐後,紐倫堡回到了它在青島的大本營。[8]1914年夏天,紐倫堡再次穿越太平洋,以輪換墨西哥基地的萊比錫號[9]。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斯比計劃將艦隊帶回德國,路徑是首先橫跨太平洋、再繞過合恩角,繼而向北強行穿越大西洋[8]。1914年8月6日,紐倫堡號與東亞分艦隊的核心——大巡洋艦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瑙號在波納佩島會合[9]。斯比決定將他的部隊集中在北馬利安納群島內的帕甘島,這是太平洋中部位置最佳的德國領地。所有可用的煤船、供應船和客輪都被要求在那裡與東亞分艦隊會合。[10]8月11日,斯比抵達帕甘島;他在那裡得到了幾艘供應船的加入,以及埃姆登號和武裝商船埃特爾·弗雷德里希王子號[11]。
四艘巡洋艦隨後離開太平洋中部,駛向智利。期間於8月13日,埃姆登號艦長、海軍准將卡爾·馮·穆勒說服了斯比將他的艦隻脫離分艦隊,以進行破交戰。[12]8月20日,在抵達馬紹爾群島的埃內韋塔克環礁後,這些艦隻再次加煤[13]。9月6日,斯比將紐倫堡號和供應船泰坦尼亞號(Titania)分遣出去,以切斷英國設於范寧島的電纜系統。紐倫堡通過懸掛法國國旗而騙過了守軍,於9月7日成功摧毀基站,並在當天晚些時候至聖誕島重新加入分艦隊。[14][15]為了讓德軍最高指揮部知道他的行動,斯比於9月8日派遣紐倫堡至檀香山,通過中立國家發送消息[16]。斯比選擇該艦是因為英國人已經意識到它已經離開墨西哥海域,所以它出現在夏威夷並不會洩露整個東亞分艦隊的蹤跡[17]。它還受命與德國的代理商聯繫,指示對方在南美準備煤炭庫存共分艦隊使用[14]。紐倫堡號還帶回了協約國已占領德屬薩摩亞的消息[16]。
9月14日,斯比決定用他的兩艘大巡洋艦突襲阿庇亞的英軍基地;並派遣紐倫堡護送分艦隊的煤船前往集結地點[14]。在9月22日的巴比提戰役中,紐倫堡隨東亞分艦隊對該殖民地實施炮擊[18]。炮擊期間,法國炮艇熱心號被德國艦隻的炮火所摧毀。由於忌憚港灣內的水雷,斯比並未奪取貯存在港灣的煤炭。[19]至10月12日,分艦隊已抵達復活節島。在那裡,從美洲海域駛來的德勒斯登號和萊比錫號也加入了分艦隊。在該地區停留了一周後,這些艦隻啟程前往智利。[20]
科羅內爾海戰
[編輯]面對德國分艦隊,英國人在在南美洲沿岸顯得物力匱乏;在海軍少將克里斯托夫·克拉多克麾下,只有裝甲巡洋艦好望號和蒙默思號、輕巡洋艦格拉斯哥號以及武裝商船奧特朗托號。這支區艦隊還將得到老舊前無畏艦克諾伯斯號和裝甲巡洋艦防禦號的加強,但後者直至科羅內爾海戰後才到達。[21]克拉多克命令克諾伯斯號拖後駐守,他可能覺得該艦的慢速會妨礙他將德艦引入戰場[22]。10月26日傍晚,東亞分艦隊駛出馬斯阿富埃拉島,並向東推進。斯比了解到格拉斯哥號於31日出現在科羅內爾,於是轉向港口,意圖對其實施伏擊。[22]
斯比於11月1日下午來到科羅內爾,令他感到意外的是,與格拉斯哥號在一起的還有好望號、蒙默思號和奧特朗托號。克諾伯斯號連同英國煤船則仍然相距約300英里(480公里)。[23]在17:00,格拉斯哥號發現了德國人,克拉多克遂迅速組成戰列線:由好望號領頭,接下來是蒙默思號、格拉斯哥號,並由奧特朗托號殿後。斯比決定拖延與英國人的交戰直至太陽進一步降下,那時英國艦隻將會被陽光映襯出輪廓。紐倫堡號與德國分艦隊尚有一定的距離,它因搜查中立輪船而耽誤,至後續才加入行動。[24][25]在戰鬥的後期,紐倫堡號發現了已被擊至失效而正在飄搖的蒙默思號,並在相距大約550至900公尺(600至980碼)的範圍內用炮火將其摧毀[26]。
11月3日,紐倫堡號、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瑙號駛入智利的瓦爾帕萊索,以補充燃煤和其它物資。因受到國際法規定的每24小時只能同時有三艘軍艦處於任何中立港口的限制;另外兩艘巡洋艦,萊比錫號和德勒斯登號則必須返回馬斯阿富埃拉島。[24]在馬斯阿富埃拉島完成重新集結後,斯比決定襲擊南大西洋的英國航線。11月21日,東亞分艦隊進入聖昆汀灣加煤;船員們將煤炭堆在甲板上,以便艦隻足夠航行至聖埃倫娜港,在那裡,斯比安排了從蒙特維多駛出的煤船於12月5日與它們會合。[27]
福克蘭群島海戰
[編輯]在科羅內爾海戰之後,斯比決定攻擊福克蘭群島內斯坦利港的英軍基地。紐倫堡號和格奈森瑙號將負責攻擊海港、摧毀無線電台,並焚毀煤炭庫存,而艦隊餘部則負責隔離英國軍艦。[28]斯比受到了福克蘭群島不設防的錯誤印象所影響。英國人此時已派出更具威力的戰鬥巡洋艦無敵號和不屈號、以及四艘巡洋艦前往南美洲,它們由海軍中將多夫頓·斯特迪率領,目的正是要追蹤並擊敗斯比的分艦隊,以報科羅內爾海戰的一箭之仇。[29][30]
當紐倫堡號和格奈森瑙號於12月8日早些時候接近這些島嶼時,老舊的戰艦克諾伯斯號開火將其驅逐。德國人對於在海港內出現的軍艦感到驚訝,斯比決定撤退。[31]東亞分艦隊排出單列陣線以22節(41公里每小時)的速度行駛;紐倫堡是陣線中的第二艘艦,位居格奈森瑙號和沙恩霍斯特號之間[32]。斯特迪命令他的艦隻點火升汽並追擊德國人。他的戰鬥巡洋艦於12:50趕上並開火;斯比遂命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瑙號阻擊戰鬥巡洋艦,希望以此舉為小巡洋艦爭取時間逃離。作為回應,斯特迪派出他的輕巡洋艦去追尋紐倫堡號、德勒斯登號和萊比錫號。[33]
肯特號找出了紐倫堡號;紐倫堡號於約11,000公尺(12,000碼)的極限射程內開火。肯特號無法回火,直至雙方距離下降至6,400公尺(7,000碼)後,它才開始迅速發出齊射。紐倫堡號向左轉舵,以便其整個舷側都能投入戰鬥,肯特號亦隨之模仿。[34]兩艘艦以趨於靠攏的航線前進,使得他們之間的距離進一步下降至2,700公尺(3,000碼)。到那時,肯特號的炮彈如雨點般密集的砸落紐倫堡號,造成了嚴重的破壞。一場大火於18:02爆發,至18:25,艦隻在水中癱瘓並停止了射擊。肯特號暫時停火,但當注意到紐倫堡號的戰旗仍在飄揚時,又恢復了戰鬥。經過再五分鐘的炮擊,紐倫堡號降下了旗幟,而肯特號的船員準備放下救生艇去接載倖存者。[35]
在紐倫堡號於19:26傾覆並沉沒之前,僅12人被接起,其中5人於獲救後傷重身亡。全艦共計有327名官兵罹難[7],死者中還包含有斯比的其中一個兒子——奧托·馮·斯比[35]。在交戰過程中,紐倫堡號曾三十八次命中肯特號,但沒有造成重大傷害。一枚炮彈擊中了肯特號的其中一個彈藥艙,並引燃了裡面的裝藥推進劑,然而在火勢即將摧毀該艦之前,彈藥艙遭淹沒。[35]在德國畫家漢斯·博爾特的一幅名為《最後一人》(Der letzte Mann)的作品中,紐倫堡號沉沒事件得以重現,它描繪的是一名德國水兵在艦隻滑入浪底之際,仍然揮舞著帝國旗幟的情景。[36]
注釋
[編輯]- 腳註
- 引用
- ^ Gröner,第56頁.
- ^ Gröner,第104–105頁.
- ^ Hildebrand Röhr & Steinmetz,第168頁.
- ^ 4.0 4.1 Gröner,第104頁.
- ^ Gardiner & Gray,第157頁.
- ^ Gardiner & Gray,第140頁.
- ^ 7.0 7.1 Gröner,第105頁.
- ^ 8.0 8.1 Gray,第184頁.
- ^ 9.0 9.1 Halpern,第71頁.
- ^ Hough,第3–4頁.
- ^ Hough,第5頁.
- ^ Herwig,第155–156頁.
- ^ Hough,第33頁.
- ^ 14.0 14.1 14.2 Halpern,第88頁.
- ^ Gray,第185頁.
- ^ 16.0 16.1 Strachan,第471頁.
- ^ Bennett,第71–72頁.
- ^ Strachan,第472頁.
- ^ Halpern,第89頁.
- ^ Hawkins,第34頁.
- ^ Herwig,第156頁.
- ^ 22.0 22.1 Halpern,第92頁.
- ^ Halpern,第92–93頁.
- ^ 24.0 24.1 Halpern,第93頁.
- ^ Bennett,第89頁.
- ^ Bennett,第94頁.
- ^ Bennett,第103頁.
- ^ Halpern,第97頁.
- ^ Halpern,第131頁.
- ^ Halpern,第98–99頁.
- ^ Halpern,第98頁.
- ^ Bennett,第115頁.
- ^ Halpern,第99頁.
- ^ Bennett,第124頁.
- ^ 35.0 35.1 35.2 Bennett,第125頁.
- ^ Hildebrand Röhr & Steinmetz,第169頁.
參考資料
[編輯]- Bennett, Geoffrey. Naval Battles of the First World War. London: Pen & Sword Military Classics. 2005. ISBN 978-1-84415-300-8. OCLC 57750267.
- Gardiner, Robert; Gray, Randal (編).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906–1922.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4. ISBN 0-87021-907-3.
- Gray, J.A.C. Amerika Samoa, A History of American Samoa and its United States Naval Administration.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60. OCLC 498821.
- Gröner, Erich. German Warships: 1815–1945.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0. ISBN 0-87021-790-9.
- Halpern, Paul G. A Naval History of World War I.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5. ISBN 1-55750-352-4.
- Hawkins, Nigel. Starvation Blockade: The Naval Blockades of WWI.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2. ISBN 0-85052-908-5.
- Herwig, Holger. "Luxury" Fleet: The Imperial German Navy 1888–1918. Amherst, NY: Humanity Books. 1980. ISBN 978-1-57392-286-9.
- Hildebrand, Hans H.; Röhr, Albert; Steinmetz, Hans-Otto. Die Deutschen Kriegsschiffe (Volume 6). Ratingen, Germany: Mundus Verlag. 1993. ISBN 3-8364-9743-3.
- Hough, Richard. Falklands 1914: The Pursuit of Admiral Von Spee. Periscope Publishing Ltd. 1980. ISBN 978-1-904381-12-9.
- Strachan, Hew. The First World War: Volume 1: To Arm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ISBN 0-19-926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