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袁文才被平反後,他的家屬得到政府頒發的「烈屬光榮」牌。

袁文才(1898年10月—1930年2月24日),原名袁顯泉,小名選三,字文才以字行江西寧岡(現井岡山市茅坪人,中華民國時期地方豪強、土匪,中國工農紅軍早期領導人之一。

生平[編輯]

袁1921年考入永新禾川中學,不久加入當地土匪組織「馬刀會」,很快成為其領袖之一。1926年,馬刀會被國民政府招撫,改編成為寧岡縣保衛團,袁文才擔任團總。同年9月,在中國共產黨遊說下,袁率部暴動,配合國民革命軍北伐。袁擔任寧岡縣人民委員會常務軍事委員主管全縣的軍事工作;併兼任農民自衛軍總指揮。同年11月,袁加入中國共產黨。

國民革命軍北伐前後,袁文才和結拜弟兄王佐在湘贛交界地區發展。[1]1927年7月,袁文才等人攻占永新縣城,將中國共產黨在永新負責人王懷、劉珍賀子珍等人營救出獄,然後迅速撤回井岡山山區,多次打敗進剿的國軍。同年9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紅軍部隊一千人左右到達井岡山謀發展[2],在永新縣三灣鄉整編。10月6日,毛澤東向其贈送100支槍,並勸說袁加入其部隊。袁文才回贈1000元大洋,並表示接受改編。

1928年2月,袁文才部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第2團,袁文才任團長,在此期間,他還做媒撮合了毛澤東和賀子珍。4月28日,朱德率領的南昌起義軍餘部及湘南農軍在寧岡礱市與毛澤東在井岡山會師後,成立紅四軍,袁文才部編為第11師第32團,袁文才仍任團長。袁其後率部參加了新城龍源口黃洋界坳頭隴等戰鬥,成為紅四軍軍委委員。

1929年1月,井崗山因遭湘軍圍困而缺糧,朱毛二人乃率主力轉往贛南[3],由於此時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蘇維埃政權的組織問題決議案》中要求,「暴動前可以同他們(土匪)聯盟,暴動後則應解除其武裝並消滅其領袖」,導致井岡山當地大部分共產黨領導開始猜忌袁文才和王佐。為免衝突,毛澤東任命袁文才任紅四軍參謀長,隨軍出征。同年5月,袁文才在看到該文件後憤而出走,獨自返回井岡山,任中共寧岡縣委常務委員。

紅四軍離開井岡山後,政府軍對當地的進剿也逐漸停止,此時當地土籍和客籍兩族矛盾開始激化,袁作為客籍一員掌握當地武裝力量,槍殺了土籍的寧岡縣工農兵政府主席文庚宗,導致兩族矛盾不可調和。10月,土籍控制的中共湘贛邊區特委槍殺了與袁、王交好的特委組織部長宛希先,並向上級報告袁、王二人可能叛變。1930年,在中央特派員彭清泉主持下,邊區特委決定清除袁、王二人。

逝世[編輯]

1930年2月21日,袁、王抓住五縣團總羅克紹不殺,作為綁票要羅交出兵工廠,被湘贛特委書記朱昌楷認為是通敵,2月24日,袁、王二人及其所部在永新縣遭到湘贛特委指揮的部隊與彭德懷紅五軍第四縱隊伏擊,邊界特委書記朱昌楷親手槍殺了袁文才。同時殺掉了袁、王部「排長以上幹部40餘人,至於部下有1/3的人編入了紅五軍,其餘的人則遣送回家」。

身後[編輯]

開國中將張國華,永新縣人,1929年3月參加紅軍在王佐的紅四軍32團4連當戰士、司號員;1930年2月24日當晚張國華也在永新縣城,之後被編入了紅五軍。開國少將賴春風,當時年僅17歲,也被編入紅五軍,成為袁王部隊僅存的一位井岡山籍的開國將軍。紅五軍派出部隊搜剿袁王殘部與「反水」家屬,時任紅五軍第3縱隊第4大隊大隊長李聚奎在回憶錄中記載了這一過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袁文才被平反,追認為革命烈士

家庭[編輯]

父親袁昌坤,1922年去世。母親曾氏。 袁文才妻子謝梅香,1900年生。1949年後政府每個月撫恤謝梅香8元錢。1965年毛澤東上井岡山時接見了謝梅香。

  • 長女袁華香,1921年生。
  • 子袁耀烈,1926年生,初中畢業。1949年江西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攻佔後,袁耀烈去北京參加開國大典。在寧岡縣第四區當文書,後來做副區長、寧岡縣勞動人事局局長。
  • 次女袁白蓮,1929年生。

參考文獻[編輯]

  1. ^ 劉富蘭. 〈毛澤東性格的分析〉. 《明報月刊》 (香港). 1966年1月, 1 (1): 66. 在毛澤東之前他們已經先佔領了井岡山。 
  2. ^ 劉富蘭. 〈毛澤東性格的分析〉. 《明報月刊》 (香港). 1966年1月, 1 (1): 66. 他們(袁文才和王佐)竭誠表示歡迎,並尊毛為首領。 
  3. ^ 劉富蘭. 〈毛澤東性格的分析〉. 《明報月刊》 (香港). 1966年1月, 1 (1): 66. 而留彭德懷據守井崗山根據地。 
  4. ^ 袁文才、王佐:从绿林好汉到红军将领的井冈英杰--党史频道-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黨史學習教育官方網站. 2018-06-23 [2023-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3) (中文).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