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嘉陵江大橋
外觀
嘉陵江大橋 | |
---|---|
座標 | 29°34′06″N 106°32′51″E / 29.568395°N 106.547412°E, |
承載 | 建新南路 — 嘉陵橋路 |
跨越 | 嘉陵江 |
地點 | 中華人民共和國重慶市江北區、渝中區 |
設計參數 | |
橋型 | 鉚合鋼桁架雙懸臂橋 |
全長 | 600.56米 |
寬度 | 21.5米 |
歷史 | |
設計師 | 武漢大橋工程局設計處 |
施工單位 | 重慶城建局 部分民眾 |
開工日 | 1958年12月 |
開通日 | 1966年1月20日 |
地圖 | |
重慶嘉陵江大橋,又稱牛角沱嘉陵江大橋,是連接重慶市嘉陵江渝中區上清寺與江北區華新街的一座鉚合鋼桁架雙懸臂公路橋[1]。該橋於1958年開工,1966年正式通車,是重慶中心城區第一座跨江大橋[2]。
大橋於2009年列為第二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文物遺址年代定為1966年[3]。
重慶嘉陵江大橋 | |
---|---|
第二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 (直轄市級) | |
地址 | 嘉陵江渝中區上清寺與江北區華新街連接處 |
時代 | 1966年 |
編號 | 186 |
認定時間 | 2009年12月15日 |
歷史
[編輯]背景
[編輯]重慶由於其「四山環抱、兩江相擁」的特殊地形,交通不便,城市發展受到限制。
據《重慶市市政環衛建設志》記載,江北地區是重慶與四川東北部、陝西聯繫的重要通道。抗戰時,江北人口有10萬人左右,江北城、溉瀾溪、相國寺沿江一線有中小廠家140餘家。重慶市城建檔案館館長徐惦耕介紹,當時「大量人、財、物需要過江,嘉陵江成了阻礙城市發展的天塹,修建橋梁有了緊迫意義」。[4]
規劃
[編輯]1929年及抗戰時期,國民政府市政當局就有在嘉陵江上建橋的想法。1946年制定的《陪都十年建設計劃草案》中提出了在兩江之上修建大橋的規劃。橋梁專家茅以升受重慶市政府委託,為長江和嘉陵江上的橋梁做了初步設計。其中嘉陵江大橋擬建在曾家岩與陳家館之間,全長500米。
由於經費缺乏,兩座大橋未能開工。1948年,時任市長楊森決定先修建投資較小的嘉陵江大橋。1949年1月,重慶士紳在滄白路滄白堂為嘉陵江大橋舉行了奠基典禮。當時,嘉陵江大橋計劃從滄白路修到江北水府宮,長460米。但大橋仍未正式動工。
國共內戰結束後,江北地區發展迅速,修橋被提上日程。當時的《重慶市嘉陵江公路橋設計意見書》顯示,重慶首座城市大橋曾考慮選址在牛角沱或高家花園,綜合考慮後決定選址在牛角沱。[4]
建設
[編輯]1960年1月開工後10個月.因資金困難而停工,至1964年復工續建。
1966年1月20日,牛角沱嘉陵江大橋建成通車。
註釋
[編輯]- ^ 上游深阅读丨牛角沱嘉陵江大桥大修牵动人心 你可知道它风雨半世纪的故事 - 上游新闻·汇聚向上的力量. www.cqcb.com. [2024-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7-13).
- ^ 胡虹 劉敏. 有种重庆人的骄傲,叫“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多”. 人民網. 2022-05-16 [2024-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7-13).
- ^ 「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二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重慶市人民政府文件,渝府發(2009)118號,2009年12月15日
- ^ 4.0 4.1 重庆用了近8年时间建成中心城区首座跨江大桥. 人民網-黨史學習教育官網. 2021-06-22 [2024-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7-13).
這是一篇與文物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