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阿理文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阿理文
Ernst Ohlmer
膠海關稅務司
任期
1899年7月1日—1914年5月31日
繼任威禮士A. H. Wilzer
個人資料
出生1847年3月21日
漢諾威王國貝特爾恩
逝世1927年1月1日(1927歲—01—01)(79歲)
 德國普魯士邦希爾德斯海姆
國籍 德國

恩斯特·奧爾默(德語:Ernst Ohlmer,1847年3月21日—1927年1月1日),漢名阿理文,德國籍中國海關官員、膠海關首任稅務司。[1][2]

生平

[編輯]
阿理文在青島的住宅,前方平台上站立的兩人為阿理文夫婦
阿理文墓碑

1847年3月21日,阿理文出生於希爾德斯海姆附近的小村莊貝特爾恩,他的父親是一位餐館老闆,阿理文出生後不久他便帶著全家搬到了格羅瑙,阿理文便在那裡長大。他童年時對海事頗有興趣,結束學業後便成為了一名商船海員。在一次航行中,阿理文所在的船隻在中國近海遭遇海難,他抓住一塊木板,被海浪衝到了岸邊活了下來。此後他選擇留在中國,一邊學習中文,一邊以當攝影師為生。[3][4]

1868年5月1日,阿理文入職中國海關。1870年至1872年,阿理文在上海任職,期間他寫了一份關於鴉片貿易的備忘錄,這份備忘錄引起了時任中國海關總稅務司赫德的注意,於是在1872年8月,赫德任命阿理文做他的私人秘書並調至北京工作。1880年,阿理文回德度假,後前往廣州工作。1885年,阿理文回德,並在同年12月29日與普魯士陸軍中將赫爾曼·馮·漢內肯英語Hermann von Hanneken (chess player)的女兒露易絲結婚。隨後他回到中國,並於1887年就任粵海關稅務司。1887年至1898年,阿理文先後在北海佛山、北京、澳門宜昌等地海關任職。[3][4]

1898年3月6日,簽訂膠澳租借條約後,阿理文於1898年8月15日受赫德的指派赴青島籌辦設關,並草擬《青島設關徵稅辦法》。1899年4月17日,李鴻章與德國公使海靖在北京簽訂《青島設關徵稅辦法》。同年7月1日,膠海關正式對外辦公,阿理文任首任稅務司。1901年8月,膠海關遷入阿理文設計的新辦公樓。[3][5][6]

《青島設關徵稅辦法》保障了租借地自由港制度的發展,但在施行一段時間後,其弊端逐漸顯露並導致青島與內陸地區的貿易受到阻礙、華商利益受損,同時走私嚴重。越來越多的中國商人及部分德國商人要求修改徵稅辦法,阿理文亦於1903年公開表示支持修改徵稅辦法[7]。經過協商,德國公使穆默與赫德於1905年12月1日訂立了《青島關徵稅修改辦法》,稅制改革最終推動了青島口岸貿易的快速發展。[5]

晚年阿理文

1914年5月,阿理文退休,回到德國,居住於希爾德斯海姆[3][4]。1927年1月1日逝世,葬於希爾德斯海姆聖母公墓德語Marienfriedhof (Hildesheim)。其墓碑正面為德文碑文,中央刻有「盡瘁中華」四字,側面為中文碑文「阿理文之墓,君職司稅務,四十有六年,八十歲仙逝」。

業餘愛好

[編輯]
阿理文設計的膠海關辦公樓及洋員公寓,位於今蘭山路

阿理文在廈門、北京、青島工作期間曾拍攝了眾多照片,許多被保留了下來。其中包括他1872年拍攝的圓明園西洋樓被毀後的照片共12張,這批照片曾被學者滕固輯錄為《圓明園歐式宮殿殘跡》[註 1],於1933年10月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印行。2010年,這些照片曾在中華世紀壇展出。這些圓明園照片被認為是目前所知的圓明園西洋樓建築群的最早影像,在網絡上流傳甚廣。[8][9]

在北京工作期間,阿理文收藏了大量的中國古瓷器,這些瓷器在阿理文逝世後被捐贈給希爾德斯海姆的羅默-佩利采烏斯博物館德語Roemer- und Pelizaeus-Museum Hildesheim,這些瓷器至今仍為該館的重要藏品[3][4]

阿理文是一名業餘建築師。1901年建成、位於棧橋附近的舊膠海關辦公樓、洋員公寓驗貨倉庫為阿理文所設計[5]。此外阿理文還在匯泉灣畔為自己設計建造了稅務司住宅[註 2]。阿理文住宅保存至今,前海膠海關建築群則已被拆除。有說法稱東交民巷一帶部分義和團運動以前的使館建築也是阿理文的作品。[3]

可能受赫德的影響,阿理文對賽馬運動也頗有興趣。他曾設計北京西紳跑馬場的賽道,也曾建議膠澳總督府將匯泉灣畔的練兵場改為跑馬場(今匯泉廣場),並設計了青島跑馬場的跑馬道[10]

阿理文是一名「中國通」,在中國傳統文化方面有一定造詣。阿理文住宅建造紀念碑的中文碑文可能為阿理文親筆所書。

家庭

[編輯]

阿理文之妻露易絲·馮·漢內肯(Louise von Hanneken)1856年11月11日生於亞琛,為普魯士陸軍中將赫爾曼·馮·漢內肯之女,清軍軍事顧問漢納根為其親兄弟[註 3],與阿理文婚後無子嗣。1935年1月9日逝世於希爾德斯海姆,與阿理文合葬。[4]

注釋

[編輯]
  1. ^ 該書在青島海關博物館收藏有一本
  2. ^ 其設計圖現藏於青島海關博物館
  3. ^ 漢納根的岳父是英籍德裔大清海關官員德璀琳,但德璀琳與阿理文之間並無血緣關係

參考文獻

[編輯]
  1. ^ Geschichtliche Daten von Betheln. [2018-09-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4-12). 
  2. ^ 首任税务司阿理文相关藏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青島海關. 2017-04-26 [2018-09-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09). 
  3. ^ 3.0 3.1 3.2 3.3 3.4 3.5 阿理文与胶海关. 王棟. 青島日報. 2018-06-17 [2018-09-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09). 
  4. ^ 4.0 4.1 4.2 4.3 4.4 Ohlmer, Ernst (1847 – 1927), Seezolldirektor. Wilhelm Matzat. [2018-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31). 
  5. ^ 5.0 5.1 5.2 胶海关:见证城市沧桑巨变. 劉逸忱. 青島畫報. 2017-02-20 [2018-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29). 
  6. ^ 清政府在青岛设立胶海关. 青島早報網. [2009-11-06]. [永久失效連結]
  7. ^ 青島城市建設檔案館編. 《大鲍岛: 一个青岛本土社区的成长记录》. 濟南: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13. ISBN 9787547409138. 
  8. ^ Text zu Fotografien des zerstörten Sommerpalastes in Peking. Photography of China – Ernst Ohlmer. 2016-05-13 [2018-09-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6). 
  9. ^ 奥尔末的圆明园影像. 三聯生活周刊. 新浪新聞. 2010-08-05 [2018-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30). 
  10. ^ 青岛赛马热 是从一个100多年前的跑马场开始的. 新浪體育. 2017-11-29 [2018-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