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顧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顧鐸
大明陝西行太僕寺卿
籍貫山東青州府博興縣
出生弘治元年十月初五日
逝世卒年不詳
配偶娶安氏
出身
  • 正德十一年丙子科第十名舉人
  • 正德十二年丁丑科進士

顧鐸(1488年—16世紀?),字孔振,號南田,山東青州府博興縣西隅人,軍籍。明朝官員、進士出身。顧友之子。

生平

[編輯]

正德十一年(1516年),山東鄉試中第十名舉人。十二年(1517年),登丁丑科會試第五十四名,三甲一百三十名進士,兵部觀政,授浙江山陰縣知縣,擢升刑部河南司主事。嘉靖三年,大禮議事件中反對明世宗而下廷杖[1];嘉靖四年(1525年),升任刑部員外郎。嘉靖七年(1528年),任刑部郎中,出為河南汝寧府知府,後改任開封府知府。嘉靖十三年(1534年),由知府晉河南按察司副使、分巡信陽道。嘉靖十六年(1537年),升任陝西行太僕寺卿。嘉靖十七年,致仕辭職。

家族

[編輯]

曾祖顧俊。祖父顧玉,縣丞。父顧友。母王氏。慈侍下。弟顧瀾、顧鏜、顧存仁。

官銜
前任:
孫瓊
明朝浙江山陰縣知縣
正德十四年-十六年
繼任:
吳瀛

參考

[編輯]
  1. ^ (清)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卷50):「戊寅,帝朝罷,齊居文華殿,金獻民、徐文華倡言曰:「諸疏留中,必改孝宗為伯考,則太廟無考,正統有間矣。」何孟春曰:「憲宗朝尚書姚夔率百官伏哭文華門,爭慈懿皇太后葬禮,憲宗從之,此國朝故事也。」楊慎曰:「國家養士百五十年,仗節死義,正在今日。」王元正、張翀等遂遮留群臣於金水橋南,曰:「萬世瞻仰,在此一舉。今日有不力爭者,共擊之!」何孟春、金獻民、徐文華復相號召。於是秦金、趙鑒、趙璜、俞琳、朱希周、劉玉、王時中、張潤、汪舉、潘希曾、張九敘、吳琪、張瓚、陳沾、張縉、蘇民、余瓚、張仲賢、葛檜、袁宗儒凡二十有三人,賈詠、豐熙、張璧、舒芬、楊繼聰、姚淶、張衍慶、許成名、劉棟、張潮、崔桐、葉桂章、王三錫、余承勛、陸釴、王相、應良、金皋、林時、王思凡十有二人,黃待顯、唐升、賈繼之、楊易、楊淮、胡宗明、栗登、黨以平、何岩、馬朝卿、申良、鄭漳、顧可久、婁志德、徐嵩、張庠、高圭、安璽、王尚志、朱藻、黃一道、陳儒、陳廷鸞、高登、程旦、尹嗣忠、郭日休、李錄、周詔、戴亢、繆宗周、丘其仁、祖琚、張希尹、金中夫、丁律凡三十有六人,余才、汪必東、張(羽惠)、張懷、翁盤、李文中、張澯、張鏜、豐坊、仵瑜、丁汝夔、臧應奎凡十有二人,陶滋、賀縉、姚汝皋、劉淑相、葛潮、劉漳、楊儀、王德明、汪溱、黃加賓、李春芳、盧襄、華鑰、鄭曉、劉一正、郭持平、余禎、陳賞、李可登、劉從學凡二十人,相世芳、張峩、詹潮、胡璉、范祿、陳力、張大輪、葉應駿、白轍、許路、戴欽、張儉、劉士奇、祁敕、趙廷松、熊宇、何鰲、楊濂、劉仕、蕭樟、顧鐸、王國光、汪嘉會、殷承敘、陸銓、錢鐸、方一蘭凡二十有七人,趙儒、葉寬、張子衷、汪登、劉璣、江珊、金廷瑞、范鏓、龐淳、伍余福、張鳳來、張羽、車純、蔣珙、鄭鎦凡十有五人,毋德純、蔣同仁、王瑋、劉道、陳大綱、鍾雲瑞、王光濟、張徽、王天民、鄭重、杜鸞凡十有一人,俱赴左順門跪伏,有大呼高皇帝、孝宗皇帝者。帝聞之,命司禮監諭退,不去。金獻民曰:「輔臣尤宜力爭。」朱希周乃詣內閣告毛紀,紀與石瑤遂赴左順門跪伏。上復遣司禮太監諭之退,群臣仍伏不起,自辰迨午。帝怒,命司禮監錄諸姓名,收系諸為首者豐熙、張翀、余寬、黃待顯、陶滋、相世芳、毋德純等八人於獄。楊慎、王元正乃撼門大哭,一時群臣皆哭,聲震闕廷。上大怒,遂命逮系馬理等凡一百三十有四人於獄。何孟春等二十有一人,洪伊等六十有五人,姑令待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