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陈公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陈公培
出生(1901-05-25)1901年5月25日
 大清湖南省
逝世1968年3月7日(1968歲—03—07)(66歲)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
墓地八宝山革命公墓
政党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军种 中華民國陸軍
服役年份1926年-1945年
参与战争北伐战争
抗日战争

陈公培(1901年5月25日—1968年3月7日),原名善基,又名伯璋,曾用名无名吴明湖南长沙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5名党员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民主进步人士,政务院参事室参事、第二届至第四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

生平

[编辑]
青年时期的陈公培

陈公培早年于金陵大学肄业。1919年他在北京参加工读互助团。1920年6月,他在上海和陈独秀李汉俊等创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同年7月,他留法勤工俭学。1921年春,他和张申府赵世炎周恩来等共同组织旅法中共早期组织,10月他因参加占领里昂中法大学的斗争而被遣送回国。1921年底,他被中国共产党组织派到海南岛建立党组织。在海南,他创建琼海师范学校并任校长,创办报刊,举办巡回书报阅览社,以宣传马克思主义。1922年秋,经中共中央同意,他吸收了罗汉鲁易王文明徐成章徐天柄严凤仪王器民王大鹏等十多人加入中国共产党。[1][2]

1924年,他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在校期间他发起组织火星社,并曾参加两次东征。1926年7月,他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副主任。北伐军占领武汉后,他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政治部主任、武汉国民政府政治训练部宣传处长、武汉总工会宣传部长、武汉工人运动讲习所教员等职务。1927年,他以中共军事参谋团参谋及第20军特别随行人员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军在潮汕遭到失败后,他到上海,与中国共产党失去了联系。[1][2]1929年赴日留学,1930年回国后从事地下活动。

1933年,他受蒋光鼐蔡廷锴部邀请参加福建事变,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参议,是同中国工农红军之间联络谈判的代表,并同红军代表在江西瑞金签订了《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后来福建事变失败,他赴香港[1][2]转入地下工作,与多名中共地下党员保持接触和联系,与毛泽东有书信往来。

抗日战争时期,他积极参加抗日,曾任李默庵部西南干训处研究室主任及第32集团军参谋长。

抗战胜利后,寓居天津上海等地,供职于上海自然科学社,从事科学研究工作。[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曾任政务院参事室国务院参事室参事。他是第二届至第四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1][2]

1968年3月7日,他在北京病逝。享年67岁。[1][2]

著作

[编辑]

著有《回忆党的发起组织和赴法勤工俭学等情况》、《起义军在普宁》及《我在闽变中所作的主要工作——两到苏区》等。 译有《物观日本史》。《物观日本史》作者:佐野学(著)陈公培(译)出版社:神州国光社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陈公培(1901~1968). 海南史志网. [2012-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10). 
  2. ^ 2.0 2.1 2.2 2.3 2.4 2.5 陈公培. 政典网. [2012-02-23]. [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