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Fxqf/沙盒/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
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 محمد أنور السادات | |
---|---|
第三任 埃及总统 | |
任期 1970年10月15日—1981年10月6日 代理:1970年9月28日 – 1970年10月15日 | |
总理 | 列表 |
副总统 | |
前任 | 加麦尔·阿卜杜勒·纳赛尔 |
继任 | 苏菲·阿布·塔勒卜 (代理) |
埃及总理 | |
任期 1980年5月15日—1981年10月6日 | |
总统 | 本人 |
前任 | 穆斯塔法·哈利勒 |
继任 | 胡斯尼·穆巴拉克 |
任期 1973年3月26日—1974年9月25日 | |
总统 | 本人 |
前任 | 阿齐兹·西德基 |
继任 | 阿卜杜勒·阿齐兹·赫加齐 |
埃及副总统 | |
任期 1969年12月19日—1970年10月14日 | |
总统 | 加麦尔·阿卜杜勒·纳赛尔 |
前任 | 侯赛因·埃尔-莎菲 |
继任 | 阿里·萨布里 |
任期 1964年2月17日—1964年3月26日 | |
总统 | 加麦尔·阿卜杜勒·纳赛尔 |
前任 | 侯赛因·埃尔-莎菲 |
继任 | 扎卡里亚·毛希丁 |
埃及众议院议长 | |
任期 1960年7月21日—1969年1月20日 | |
总统 | 加麦尔·阿卜杜勒·纳赛尔 |
前任 | 阿卜杜勒·拉蒂夫·博格达迪 |
继任 | 穆哈默德·拉比·斯科基尔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埃及蘇丹國米努夫省 | 1918年12月25日
逝世 | 1981年10月6日 埃及开罗 | (62歲)
国籍 | 埃及人 |
政党 | 民族民主党 |
其他政党 | 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 |
配偶 | |
儿女 | 7个:2个和马迪, 5个和潔罕 |
母校 | 亚历山大大学 |
宗教信仰 | 逊尼派 |
签名 | |
军事背景 | |
效忠 | 埃及 |
服役 | 埃及陆军 |
服役时间 | 1938年–1952年 |
军衔 | 上校 |
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阿拉伯语:محمد أنور السادات,羅馬化:Muḥammad ʾAnwar as-Sādāt,埃及阿拉伯語:[muˈħæmmæd ˈʔɑnwɑɾ essæˈdæːt];1918年12月25日—1981年10月6日),埃及第三任总统,1970年10月15日就任,至1981年10月6日被原教旨主义军官刺杀为止。萨达特是在1952年埃及七月革命中推翻法鲁克王朝的“自由軍官”中的高级成员,以及纳赛尔总统的密友,他曾两次担任副总统,并于1970年接任总统。
在他担任总统的11年里,他改变了埃及的轨迹,背离了纳赛尔主义的许多政治和经济原则,重新建立了多黨制,并推出了开放经济政策。作为总统,他在1973年的贖罪日戰爭中率领埃及夺回了以色列自1967年六日战争以来占领的埃及西奈半岛,使他成为埃及的,并且一度成为阿拉伯世界的英雄。之后,他与以色列进行了谈判,最终达成了《埃及-以色列和平条约》;这使他和以色列总理梅纳赫姆·贝京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萨达特成为第一位穆斯林诺贝尔奖获得者。虽然对条约的反应——导致西奈归还埃及——在埃及人中普遍受到欢迎,[2]但该国穆斯林兄弟会和左派拒绝了该条约,他们认为萨达特放弃了确保巴勒斯坦国的努力。[2]除苏丹外,阿拉伯世界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强烈反对萨达特在没有与阿拉伯国家事先协商的情况下与以色列单独实现和平的努力。他拒绝在巴勒斯坦问题上与他们和解,导致埃及从1979年到1989年被阿拉伯联盟暂停资格。[3][4][5][6]和平条约也是导致他遇刺的主要因素之一;1981年10月6日,在开罗10月6日的游行中,由哈立德·伊斯兰布尔领导的武装分子用自动步枪向萨达特开火,杀死了萨达特。
早年生活和革命活动
[编辑]安瓦尔·萨达特1918年12月25日出生于埃及米努夫省Mit Abu El Kom一个贫穷的努比亚人家庭,他是13个兄弟姐妹。他的一个兄弟,阿泰夫·萨达特,后来成为一名飞行员,并在1973年10月的战争中丧生。他的父亲安瓦尔·穆罕默德·萨达特是上埃及人,他的母亲席特·艾尔·贝林的父亲是苏丹人。
1938年毕业于开罗皇家军事学院,被任命为信号兵。他以少尉的身份参军,并被派往苏丹(当时埃及和苏丹是一个国家)。在那里,他遇到了纳赛尔,以及其他几名下级军官,他们组成了秘密的自由军官,一个致力于将埃及和苏丹从英国统治以及王室腐败解放出来的运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被英国人囚禁,因为他努力寻求轴心国帮助驱逐占领的英国军队。安瓦尔·萨达特活跃在许多政治运动中,包括穆斯林兄弟会、法西斯青年埃及、埃及亲王宫铁卫队和秘密军事组织“自由军官”。萨达特和他的自由军官同伴一起参加了发动1952年7月23日推翻法鲁克国王的埃及革命。萨达特被指派通过无线电网络向埃及人民宣布革命的消息。
纳赛尔担任总统期间
[编辑]总统任期
[编辑]纠正性革命
[编辑]赎罪日战争
[编辑]与以色列的和平
[编辑]与伊朗穆罕默德·雷扎·沙赫·帕拉维的关系
[编辑]遇刺
[编辑]善后
[编辑]媒体对安瓦尔·萨达特的描述
[编辑]荣誉
[编辑]外国荣誉
[编辑]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Finklestone, Joseph, Anwar Sadat: Visionary Who Dared, 羅德里奇, 2013, ISBN 113519565X,
Significantly, Anwar Sadat did not mention aspects in his early life...It was in Mit Abul-Kum that Eqbal Afifi, the woman who was his wife for ten years and whom he left, was also born. Her family was of higher social standing than Anwar's, being of Turkish origin...
- ^ 2.0 2.1 Peace with Israel
- ^ Graham, Nick. Middle East Peace Talks: Israel, Palestinian Negotiations More Hopeless Than Ever. 赫芬顿邮报. 2010-08-21 [2011-01-02].
- ^ Vatikiotis, P. J. (1992). The History of Modern Egypt (4th edition ed.).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 443.
- ^ The Failure at Camp David – Part III Possibilities and pitfalls for further negotiations. Textus. [2011-02-02].
- ^ Egypt and Israel Sign Formal Treaty, Ending a State of War After 30 Years; Sadat and Begin Praise Carter's Role. 纽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