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常胜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常胜军当前版本,由蒙兀球留言 | 贡献编辑于2024年2月18日 (日) 09:00。这个网址是本页该版本的固定链接。

(差异) ←上一修订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修订→ (差异)
常勝軍
常胜军纪念碑,1866年竖立於上海
存在時期1860–1864年
國家或地區中國
效忠於 大清
功能突擊英语Shock tactics
規模5,000
參與戰役捻亂太平天國之亂
指挥官
著名指揮官

常胜军,初名洋槍隊,指中国清朝對抗太平天国后期,清官、商出资与等外國军官中國歐美南洋等士兵组成的傭兵武力,歷任隊長為華飛烈白聚文查爾斯·戈登李鸿章曾與这一武装攻占嘉定青浦昆山吴江姑苏常州溧阳吴兴等地,戰功彪炳,1864年5月,常勝軍與淮軍取下常州,有直指金陵(今南京)的態勢,常勝軍的聲望也達到最高峰,而後解散。

簡介

[编辑]

太平天国兩廣湖廣等省连战皆捷,並于1853年佔領金陵(今日江蘇南京),改稱天京並定都於此。1860年6月2日,即太平軍「忠王」李秀成佔領姑蘇當天,清朝苏松太道道尹吴熙出面,上海富商楊坊出資,美國人華飛烈募集100餘人,成立洋槍隊,自任隊長。以美國人白聚文法爾思德為副隊長,驻松江广富林。初為太平軍陸順德擊敗;洋槍隊於7月15日袭取松江,建立总部。同時300名洋槍隊配合清军参将李恆嵩部隊向青浦發起進攻,但在8月2日被忠王李秀成所部擊敗於青浦城下。洋槍隊死傷三分之一,華飛烈身受5傷。白聚文與法爾思德再募98名士兵補充,於8月9日與李恆嵩合隊再攻青浦,又敗,此役洋槍隊損失約100人,李恆嵩幾乎被俘,退回松江城,太平軍繳獲大量槍砲。8月12日,太平軍攻克松江。

1862年英將士迪佛立率军抵达,配合華飛烈和另一支小型法軍抵抗太平軍势力,1862年底夺回原本被太平軍佔領的嘉定青浦等地,同年也改名為常勝軍,聘用法國軍官勒伯勒東(Albert-Édouard Le Brethon de Caligny)為教官[1][2]華飛烈曾因乏餉,縱兵劫掠店舖、官署,搶得銀洋七千,黃金百兩。9月華飛烈在慈溪与太平军作战阵亡后,由法裔美籍的白聚文接任為第二任首領,白聚文向華飛烈的岳父楊坊,劫掠了四萬餘銀元江蘇巡撫李鴻章將白撤職,在士迪佛立建議下,改聘英軍工兵军官查爾斯·戈登為首領,以白人華人呂宋傭兵組成部隊,以镇压太平天国

1863年戈登在松江接任指揮,与華飛烈不同的是,戈登严禁常勝軍士兵劫掠,軍紀嚴明。戈登重整軍隊並支援常熟成功,很快得到士兵們的尊敬。李鸿章的淮军与常胜军队密切配合,在战场上频频得手。被解雇的白聚文憤而改投太平軍,但不久就不敵戈登,於是投降,最後白聚文被驅逐出境

戈登攻擊姑蘇,得知太平軍守将纳王郜永宽等与主帅谭绍光不和,有投降之意,便与李鸿章商量诱降郜永宽,李鴻章命程學啟郜永宽陽澄湖定下降約,由戈登居中做保人。郜永宽發動兵變,刺殺譚紹光,並提着譚紹光首级投降李鸿章。十月二十六日(1863年12月5日),郜永宽、伍贵文、汪安均等八名太平军降将到淮军营中见李鸿章,程学启率百余人突入午宴,将八名降将斬首,大喊:“八人反侧,已伏诛矣!”戈登對殺降一事不滿,痛罵程學啟不講道義,与之断交,又提着火枪要找李鸿章算帐,逼得李鸿章四处躲藏。由於找不到李鸿章,戈登發出了最後通牒,要求李鸿章下台,否则他就率“常胜军”进攻淮军。后他率军返回昆山,同時要求英國駐華公使卜魯斯(Frederick Bruce),希望英國政府能夠協助,迫使李鴻章辭官。李鸿章在给朝廷的《骈诛八降酋片》中说:“惟洋人性情反覆,罔知事体,如臣构昧,恐难驾驭合宜。设英公使与总理衙门过于争执,惟有请旨将臣严议治罪以折服其心。”曾国藩竟然称赞这种行径说:“此间近事,惟李少荃在苏州杀降王八人最快人意”,“殊为眼明手辣”。李鸿章急忙向英国人赫德(Robert Hart)和馬格里(Halliday MaCartney,郜永寬的女婿)求援,请他们代为调解;最後與戈登重修舊好[3]

常勝軍與淮軍聯攻金陵之前的最後一個堡壘常州,1864年太平軍守將陳坤書被俘,常勝軍達到光榮的巔峰,但基本上就沒甚麼作用了,李鴻章決定把常勝軍解散,於是向英國政府提出要求,英國於是將戈登外調,戈登要求中方給予退撫金,最後李鴻章以十八萬兩白銀將常勝軍解散,並請兩宮太后封戈登為提督,賞黃馬褂

相關條目

[编辑]

研究书目

[编辑]

參考文献

[编辑]
  1. ^ 士迪佛立(Charles W. Staveley,1817~1896)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2. ^ Sir Charles William Dunbar Stavele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
  3. ^ 雷颐. 杀降的“国情”与“公例”. 炎黄春秋. [2018-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