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淑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米粮库胡同北侧,是清朝官员陈宗蕃的私宅,后来成为许多名人的居所。

简介[编辑]

1923年,陈宗蕃在米粮库胡同东口内北侧置地十多亩,自行设计建造了一座中西合璧的花园式别墅“淑园”。该别墅西部是住宅,东部是花园,内有假山、网球场、喷水池、山池荷塘、花草树木。出淑园北墙的旁门,便是油漆作胡同1号院庄士敦住宅;淑园周边都是明朝二十四衙门的旧址以及明清两朝的王府。中华民国初年,政府为便利交通,将北京皇城墙陆续拆除,1927年又将部分皇城墙分段招商拆卖。当时米粮库胡同东口的一段皇城墙与淑园东墙相邻,于是,陈宗蕃出资购得该段皇城墙,保留至今[1]

据说在1930年代,辅仁大学校长陈垣北京大学教授傅斯年先后在米粮库1号的淑园居住。胡适主编《独立评论》时,其私宅在米粮库4号,将《独立评论》编辑部设在陈宗藩家。胡适和家人从1930年12月1日起在米粮库4号院居住,直到1937年6月18日启程到南京讨论国难,同年9月赴美国任大使。1930年代,米粮库是新文化人的聚居地。米粮库1号住有陈垣、傅斯年,3号住有梁思成林徽因,4号住有胡适。米粮库4号的胡适家与周作人的“苦雨斋”、林徽因的“太太的客厅”都是新文化人的文化沙龙和社交场所。这也是胡适在北京八处居所(其中五处是住宅)中居住最长的一处。胡适弟子兼秘书罗尔纲在《师门五年记》一文中曾详细描述了米粮库4号胡适家[2][1][3]

1937年,陈宗蕃在写完《燕都丛考》后,便将淑园出售给画家陈半丁。陈宗蕃则在出售了淑园之后迁居地安门内大街以东的慈慧胡同,距离米粮库胡同不远。当时陈半丁在朋友资助下,从陈宗蕃处购得米粮库4号的一座洋楼,因为院内有园五亩,故称“五亩之园”。陈半丁的学生回忆道,当时陈半丁的住所进门迎面是山子石,院内有松林,地上种有花草、白菜玉米萝卜等,红砖小楼是陈半丁起居及作画之所。1951年,陈半丁将米粮库胡同的这处院子卖掉,购买了南魏胡同新帘子胡同的两处住宅[1]

自1937年陈宗蕃将淑园出售给陈半丁后,淑园很可能是被一分为二。东部保留淑园的原貌。西部则重建了院落,以后西部成为大主教于斌的宅邸[1]

淑园东部即今米粮库胡同1号、3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设有世界医学实验托儿所,后来是联合医院(又称五四医院)。1958年大跃进时期,成为一家半导体研究所。后来变成电视机外壳厂。自1977年邓小平入住米粮库胡同之后,淑园东部拆迁腾空,成为某军事单位的办公地[1]

淑园西部于斌的宅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为中共中央社会部宿舍,李克农孔原同住一个院落,李克农是1950年迁入该院。据说他们住的就是胡适故居,院落较大,有一处四合院,一座二层小楼,还有一些平房。1960年代至1970年代,陈伯达也居住在淑园西部,当时陈伯达家院内有间玻璃大房子,内有个白色大浴缸。九一三事件后,陈伯达的政治生涯结束。1976年,陈伯达原先居住的院子包括围墙在内都被夷为平地,原址新建了建筑。1977年,复出后的邓小平迁居这处新建的建筑,即米粮库胡同11号(后改为米粮库胡同5号)。邓小平在此居住直到1997年逝世。其后邓小平的夫人卓琳继续居住在此,卓琳2009年逝世时,此处曾接受社会吊唁[1][4][5][6][7][8]

参考文献[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百年老胡同米粮库中的那些名人“住客”. 网易. 2017-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8). 
  2. ^ 名人与北京之古韵京华说胡适. 北京旅游. 2013-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8). 
  3. ^ 钟鼓胡同17号. 北京市规划委东城分局. 2015-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8). 
  4. ^ 伟人出没的景山胡同. 东华流韵. 2015-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8). 
  5. ^ 1:1.25真实还原米粮库胡同5号院. 网易. 2014-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8). 
  6. ^ 我家住在米粮库. 新华网. 2010-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06). 
  7. ^ 卓琳遗体告别仪式初定10日举行. 新浪. 2009-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8). 
  8. ^ 邓家在米粮库胡同设灵堂接受亲友吊唁. 网易. 2009-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