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熊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祁熊佳

大明都察院右都御史
籍贯 浙江绍兴府山阴县
字号 字非熊,又字文载,号师濂
出生 万历三十五年丁未十二月十八日寅时(1608年2月3日)[1]
逝世 康熙十二年癸丑八月十五日〔1673年9月25日(1673岁—09—25)(65岁)〕
墓葬 桑凟
配偶 赵氏
亲属 曾祖祁清(丁未进士陕西布政)、祖祁汝森、父祁承勋(选贡陕西布政司都事)
出身
  • 崇祯九年丙子科顺天乡试十三名
  • 崇祯十三年庚辰科会试易四房三十名
  • 崇祯十三年庚辰科三甲九十七名
著作
  • 《小隐堂文稿》一卷

祁熊佳(1608年2月3日—1673年9月25日),非熊,又字文载,号师濂浙江绍兴府山阴县[2]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生平[编辑]

崇祯九年(1636年)中式丙子科顺天乡试举人[3],崇祯十三年(1640年)登进士,选授福建南平县知县,催收革除火耗,命令民众将税款投入柜中,又淘汰索价守宿的船夫;迁兵科给事中

弘光年间,马士英王之明假冒太子交付三法司审讯,借词诬陷黄澍姜曰广为幕后主使。他当众说:“现在不知道太子真伪,若胡乱施加笞刑,如何令天下信服?如今朝廷老成凋落,又同时罗织冤狱,这样什么意思?”因此马士英终止此事;不久他也在朝廷选采女期间上疏千字奏章反对[2]

左良玉带兵讨伐马士英,征召祁熊佳,他说:“国贼马士英令神人共愤,我当然想亲手杀死他以谢天下,但将军带兵东向出师无名,恐怕难以服众。”左良玉不听,唯这番话令时人传诵。到鲁王朱以海监国,任命他监督张名振军队渡江;隆武帝改任改福建道御史,加尚宝司丞,升任左中允侍读福京沦陷后不再出仕[4]

家族[编辑]

父亲祁承勋[5]

兄长祁豸佳,字止祥,天启七年(1627年)中举人,获授吏部司务;擅长诗歌作画,绍兴沦陷后和王镐出家为僧[6]

堂兄祁彪佳,苏松总督[5]

参考文献[编辑]

  1. ^ 此从《山阴祁氏族谱》,《崇祯十三年庚辰科进士履历便览》作万历42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1615年1月17日)
  2. ^ 2.0 2.1 钱海岳《南明史·卷四十四·列传第二十》:祁熊佳,字文载,绍兴山阴人。崇祯十三年进士。大理寺观政,授南平知县,追征革火耗,令民自投柜中。仕宦往来江干,故例拨船夫守宿,索夫价名折干,悉汰去之。迁兵科给事中。马士英以王之明诈称太子,欲付法司严讯,且因以倾黄、姜,指为主使。熊佳扬言于众曰:“太子真伪未可知,如加笞掠,何以服天下?今老成凋落,而罗织大狱,此何谓也?”士英乃止。会选釆女,抗疏争之,反复千言。
  3. ^ 雍正《山阴县志·卷二十》:崇祯九年丙子科(举人)……祁熊佳……
  4. ^ 钱海岳《南明史·卷四十四·列传第二十》:后左良玉兵东下,檄熊佳,复曰:“国贼士英神人共愤,仆不难手刃之以谢天下,但名义所关,将军悉兵东向,恐无解于道路之口。”不从,而天下传诵之,想其风釆。鲁王监国,监张名振军渡江。绍宗改福建道御史,加尚宝丞,擢左中允、侍读。福京亡归,却聘杜门。
  5. ^ 5.0 5.1 林芷莹. 祁氏家班材料補遺──兼論晚明家班的商業演出. 戏剧研究. 2013, 11: 1–24. :祁豸佳、熊佳为彪佳同祖堂兄弟,乃叔父祁承勋所出……
  6. ^ 钱海岳《南明史·卷四十四·列传第二十》:兄豸佳,字止祥。天启七年举于乡。授吏部司务。工诗文,画入荆、关之室。绍兴亡,与王镐为僧。
  • 钱海岳南明史》·卷四十四·列传第二十
  • 雍正《山阴县志》·卷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