圭亞那華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圭亞那華人
總統鍾亞瑟
總人口
2722人
分佈地區
喬治敦 · 恩特普賴斯英語Enterprise, Guyana
語言
漢語英語圭亞那混合語英語Guyanese Creole
宗教信仰
羅馬天主教英國國教
相關族群
加勒比華人

圭亞那華人群體主要是由在19世紀被帶到英屬圭亞那地區英語British Guiana的華人勞工的後代們構成。

歷史[編輯]

在1853年到1879年間,以廣東人為主的14000名華人勞工來到了英屬加勒比地區英語British West Indies英屬印度),成為了更為大型的契約勞動系統的一部分,為食糖種植園而工作。這些勞工中大多數人的目的地是英屬圭亞那地區(圭亞那)和特立尼達。這兩個地方前者是在拿破崙戰爭中從荷蘭人手中奪來的,後者是在1797年從西班牙人手中奪來的。[1]比起其他的英國在加勒比地區的殖民地來,在英屬圭亞那地區,他們在種植園待的時間要更長得多,這是因為零售貿易、商品蔬菜經營之類的其他的行業都被葡萄牙人壟斷了,因此華人進入不了這些行業。[2]由於幾乎所有的簽約移民的華人都是男子,所以他們有傾向於和東印度人與非洲人進行跨種族結合,因此,圭亞那的華人不像其他群體一樣保留了明顯的身體特徵。[3]這些華人勞工大多數人最初去的是英屬圭亞那地區;不過,在1879年,這樣的輸入結束了,而華人人口也不斷地下降。[4]在20世紀60年代,華人佔了圭亞那800000個總人口中的0.6個百分點(即約4800人)。

在一份詳細介紹荷蘭駐庫尤尼官員的文件中,它提到了圭亞那印第安人出售華人奴隸給生活在埃塞奎博河沿岸的人們,並且這樣的業務被允許實行。[5][6]

文化與宗教[編輯]

圭亞那華人在文化方面被描述為「幾乎沒中國特點」。比如說,在親屬關係領域,儘管他們承認他們間有着很寬範圍的家族聯繫並且家族的各家各戶分散在整個僑居地各處,但是他們沒有宗族,沒有企圖追溯家系或保留住族譜,沒有祖先的牌位或對祖先的崇拜,沒有共用的墓地。這裏沒有中文報紙,也沒有教授漢語和中國文化,或者有着其他的正式的中國教育特徵的中文學校。這裏沒有唐人街,也沒有華人業務集中區。[7]

這些華人,包括那些生於中國的人,很快皈依了基督教。在1891年,多數人已成為了英國國教徒,還有許多人已成為了天主教徒。除了這兩個大型的宗派,還有一些人成為了長老會教徒、衛理公會教徒,等等。[8]

著名人物[編輯]

  • 鍾亞瑟:圭亞那總統。
  • 張有興:香港政治人物、商人,九歲左右從圭亞那移民至香港。曾任立法局議員、市政局主席等職務。
  • 喬納森·傅:板球運動員。

另見[編輯]

參考[編輯]

  1. ^ Chinese in the English-Speaking Caribbean - Orient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說英語的加勒比地區的華人——適應》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英文)
  2. ^ Population of Guyan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圭亞那的種植園》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英文)
  3. ^ Chinese in the English-Speaking Caribbean - Settlement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說英語的加勒比地區的華人——安身》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英文)
  4. ^ Portuguese and Chines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葡萄牙人與中國人》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英文)
  5. ^ Venezuela. Venezuela-British Guiana Boundary Arbitration: Appendix, pts. 1-2: Documents from Dutch sources. Documents from Spanish sources. The Evening post. 1898: 127 [2010-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27). 
    委內瑞拉. 《委内瑞拉-英属圭亚那地区边境仲裁:附件,1-2份:来自荷兰原始资料文件,来自西班牙原始资料文件》. 晚間郵報. 1898年: 127 [2010年7月1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6月27日).  (英文)
  6. ^ United States. Commission to investigate and report upon the true division line between Venezuela and British Guiana. Report and accompanying papers of the Commission appointed by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to investigate and report upon the true divisional line between the republic of Venezuela and British Guiana". Govt. print. off. 1896: 248 [2010-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27). 
    美國,委內瑞拉與英屬圭亞那地區間真實分界線調查與報告委員會. 《美国总统指派的委员会的报告及附属文件 “就委内瑞拉共和国与英属圭亚那地区间的真实分界线的调查与报告”》. 政府印刷辦公室. 1896年: 248 [2010年7月1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6月27日).  (英文)
  7. ^ Chinese in the English-Speaking Caribbean - Kinship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說英語的加勒比地區的華人——親屬關係》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英文)
  8. ^ Chinese in the English-Speaking Caribbean - Religion and Expressive Cultur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說英語的加勒比地區的華人——宗教和有表現力的文化》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英文)

擴展閱讀[編輯]

  • Hall, Laura Jane, The Chinese in Guyana: the making of a Creole community, Ph.D. dissertation,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95, OCLC 34438537 
    勞拉·簡·霍爾, 《圭亚那华人:一个克里奥耳群体的形成》, 哲學博士論文, 伯克利: 加利福尼亞大學, 1995年, OCLC 34438537 
  • Moore, Brian L., The settlement of Chinese in Guyana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Johnson, Howard (編), After the crossing: immigrants and minorities in Caribbean Creole society, Routledge: 41–56, 1988, ISBN 978-0-7146-3357-2 
    布賴恩·L·摩爾, 十九世纪华人在圭亚那的安身, 霍華德·約翰遜 (編), 《穿越之后:加勒比克里奥耳社会的移民与少数民族》, 勞特利奇出版社: 41–56, 1988年, ISBN 978-0-7146-33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