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罰(英語:sanction、penalty)是對觸犯法律行為之惩罚,刑罰的目的主要有應報理論、一般預防理論和特殊預防理論。簡而言之,阻隔或監控、嚇阻再犯及嚇阻欲仿傚者和其他相似行為者與撫慰、補償受損者及其相關人事物。
在藥物治療、基因改造(基因治療)、晶片控制、高精準度測謊技術與儀器等等方法合乎成本效益、高效率、效能,具有準確性、穩定性、方便性、安全性,而且對社會、自然環境不會有太大的負面影響之前,只能以教育、傳播、心理治療、刑罰、儘可能不疏失錯誤的偵察和調查系統(包括偵防科技、鑑識科技與體系、制度和監控記錄設備的佈置)等其他方式來預防、矯治直接或間接影響大眾權益的行為。如果能使違法者戒過從善,變成更有能力、意願有益社會及補償受害相關者的人,更能提升社會效益、減少損失,但為了嚇阻他人再犯,仍必須有需求剝奪或給予不欲之事物的處罰(使不得或減少獲得所需、使失去或增加損失所需、增加或給予其不欲)。對於愈有高僥倖心態或自大妄為的犯行者,愈不能疏漏任何一次其各程度的犯行,皆要以相反於其需求模式的方式處罰。
刑罰的種類[编辑]
刑罰的手段[编辑]
刑罰的性質[编辑]
- 主刑
- 中華民國:死刑、無期徒刑、有期徒刑(2月以上15年以下。遇有加減時,可減至2月未滿,或加至20年)、拘役(1日以上,60日未滿。遇有加重時,可加至120日)、罰金(新臺幣1000元以上,以百元計算之)、緩刑[1]。
- 中华人民共和国: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 澳門:徒刑、罰金(澳門刑法典第三十九條規定不得設死刑,亦不得設永久性、無限期或期間不確定之剝奪自由之刑罰或保安處分)。
- 日本:死刑、懲役、禁錮、罰金、拘留、科料。
- 從刑(中華民國):褫奪公權。
- 附加刑
各地刑罰[编辑]
|
---|
| 主刑 | | |
---|
| 從刑 | |
---|
| 禁止的刑罰 | 死刑 - 永久性、 無限期或期間不確定之剝奪自由之刑罰 |
---|
| |
|
参考文献[编辑]
- ^ 中華民國刑法第74條第5項“緩刑之效力不及於從刑與保安處分之宣告。”
延伸阅读[编辑]
[在维基数据编辑]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祥刑典·祥刑總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