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楊式太極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楊氏太極
线条
线条

楊式太極拳,或称楊氏太極拳太極拳派別之一,始於清朝楊露禪,杨露禪师承河南陈家沟的陈长兴,拳架於其孫楊澄甫手中定型。

在民國初年,楊家太極楊澄甫著《太極拳體用全書》[1]在自序中說:“先大父更詔之日,太極拳創自宋末張三丰,傳之者,為王宗岳陳州同張松溪蔣發諸人相承不絕。陳長興師,乃蔣發惟一之弟子。”

中國武術的早期發展多半缺乏文字記載,僅能靠師徒口耳相傳。而古代的武林人士和現今的武術界大多十分重視武德,並首重「尊師重道」,絕不可「欺師滅祖」,故於傳承武藝時,必先向弟子說明其師承之源流,代代相傳,即使日後另立門戶/門派,亦不可忘本 (祖師源流)。

楊式太極拳有別於陳式太極拳,动作松柔,較能供非練武人士或年邁人士作強身健體之效,故是楊式太極拳成為最廣泛流傳的一個流派,它有三盤四架之分,人們可依據自身條件進行選擇。目前国家体育總局正式公布的88式、24式以及在许多场合表演的,都是杨式太极拳或由其演化而来。

創始人

[编辑]

楊福魁(1799年-1872年),字露禪,河北永年人,就學於陳長興。據杨家、武家及赵堡太极拳後人所言,陳長興原精於砲捶,後來從學於河南蔣發,得太極拳藝。楊露禪久慕太極拳的奧妙,三下陳家溝陳長興太極拳楊露禪藝成後進京(北京),京城武師皆向其挑戰,盡皆敗北。因而聲名大噪,當時武術界均稱「楊無敵」,一時王公貴族從學者眾。後太极拳兼顾養生功效,經楊澄甫修訂後,发展成为国拳,其基礎实为杨澄甫奠定。(有民國武俠小说言:杨露禅久慕陈家沟陈氏长拳,三下陈家沟学的也是陈氏长拳。×Shoreline~zhwiki注:小说家之言无凭无据)

傳子楊班侯楊健侯(1839年-1917年),後其技由其孫楊少侯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楊澄甫(1883年-1936年)傳承。

楊澄甫以大架為本,最後定型為當今流行的「楊家太極大架」。杨家内部仍然有大、中、小和长拳的传授,但是拳架招式是以杨澄甫定型的大架为主。而且这四个架势并不是四套拳,只是一套拳的四种打法。

其他创始人

[编辑]

此說根據民國初年許禹生的說法,許氏推斷數百年前事,未提任何根據,遠不及以俗民誌方式,進行科研考證的唐豪顧留馨二位專家可信。[2]。但此二位專家未上武當山調查,只單收陳家溝一家之言,資料正確性也存疑,故唐豪先生晚年也後悔此事。

在民國初年,楊家太極楊澄甫著《太極拳體用全書》在自序中說:“先大父更詔之日,太極拳創自宋末張三丰,傳之者,為王宗岳陳州同張松溪蔣發諸人相承不絕。陳長興師,乃蔣發惟一之弟子。”

近代,由武漢體育學院武術系主任、教授、著名武術家江百龍先生領導、組織的課題科研組,對國家體委委管課題研究項目《武當拳派源流、拳系及內容研究》,歷時三年的研究,於1992年8月1日,在武當山紫霄飯店宣講論文進行鑒定[3]。 參加鑒定的是由國家體委組織的二十餘名全國武術界著名的專家、學者、教授、武術大師,對該課題的《武當拳派祖師張三丰之生平》、《武當拳派之淵源》、《武當拳派之理論基礎》、《武當拳派之技擊內容》,進行了認真鑒定,一致認為:張三丰確有其人,武當山確有其拳,武當拳派是與少林拳派齊名的中國內家拳。這次對武當拳派的高層次高水準的研究,出了專著《武當拳之研究》[4],併在國家體委獲獎。

國家體委科研課題《武當拳派源流、拳系及內容研究》工作,編撰《武當拳之研究》,發表《武當拳探源》、《武當拳與道教理論的聯繫》等多篇武當武術論文[5],彙集了當前贊同“張三丰的太極拳祖師地位”的武術學者有關“武當武術”和“張三丰”研究的主要觀點,透視出了這些學者的研究方向和學術層面。

楊式太極拳的傳人

[编辑]
  • 楊露禪1799-1872
  • 楊露禪的弟子们
    • 王蘭亭是楊露禪早期的弟子,他傳李瑞東1851-1917,有李氏太極一派。李瑞東原是带艺投师,人称鼻子李。李氏太极拳,也称太极五星锤,分春、夏、秋和冬四个套路。
      • 王蘭亭傳[楊氏太極六十四式老架]於周玉祥,周玉祥原本习八卦掌。周玉祥傳吳錦園,吳錦園傳台灣葉金山,有宗岳門王府皇家太極一派。此派以楊露禪大弟子王蘭亭所傳的楊式太極拳64式老架為依據而創。由於尊奉王宗岳為太極拳創始祖師,故名宗岳門;由於所傳楊式太極拳64式老架套路,為端王府太總管王蘭亭所傳,故名王府皇家太極。該支派創立地點為台灣,創始人為葉金山。其承傳譜系為楊露禪、王蘭亭、周玉祥、吳錦園、葉金山。該支派(宗岳太極)第二代傳25人,為創始人葉金山親授,以嫡傳弟子李健儒為代表,該派依古禮作輩分排序詩"宗承道脈傳絕藝;岳踞龍岡階神明。"以為傳承之依據。葉金山試圖把道家思想和太極拳拳法結合在一起。他在桃園市中壢區龍岡路附近的一座只有數層樓的建築物內設立了'老子講堂'[6]。葉金山本人是聃教的創立者,該宗教宣稱自身保持了著名思想家老聃 沒有被莊子曲解的思想,並且認為現今的道教已經喪失了正統的教義。聃教也對儒教大乘佛教印度教等其他大部份宗教及新儒家等等持負面看法[7]。然而, 葉金山及其追隨者在神學哲學史學政治學等領域上所發表的言論均受到不少批駁[8],被一些人認為缺乏根據性和有不少錯處[9]
    • 富周- 富英- 蕭公卓- 翟英波- 李正1953-府內派太極
    • 杨露禅教導过武禹襄(1812-1880)太极拳,后来武禹襄经过赵堡镇,从学于陈清萍三个月。后来,其兄武汝在清机缘巧合的情况下得到一本《太极拳经》,送给武禹襄。武禹襄刻苦参透《太极拳经》,参照所学,创立武氏太极拳
    • 李亦畬1832-1892 郝為真1849-1920 孫祿堂1861-1932(孙禄堂结合本身八卦掌和形意拳特点,创立孙氏太极拳,其特点就是开合、活步。
    • 杨露禅的满族弟子中以神机(火器)营中的万春凌山全佑受益最佳。
      • 其中全佑(1834-1902)的太极拳善于柔化。其子从汉姓“吴”,所以称为吴鉴泉吴鉴泉开创吴氏太极拳。他的徒弟有王茂斋、郭松亭、常远亭、夏公甫、齐阁臣等
    • 吳鑒泉1870-1942 王茂齋1862-1940 楊禹廷1887-1982 馬岳梁1901-1998 祝大彤1932-
  • 楊班侯(1837-1892)(楊露禪子)杨班候自小在杨露禅的严格教导下,得杨露禅的真传。
  • 楊健侯(1839年-1917年)(楊露禪子)杨健候也是自小在杨露禅的严格教导下,得杨露禅的真传。
    • 楊健侯的弟子们
      • 楊少侯(1862年-1930年)是楊健侯的大儿子,师承楊健侯楊班侯,打拳有楊班侯的冷脆劲。
      • 楊澄甫(1883年-1936年)(楊健侯的三儿子)。楊澄甫先习文,从小刻苦习祖传之拳。杨澄甫在北京、上海教拳,武德高尚,并先后出版两本专著《太极拳体用全书》(1935年与鄭曼青编写)、《太极拳使用法》(1931年与董英傑合著)。1925年,陈微明依据楊澄甫的口述编成《太极拳术》一书,成为杨式太极拳最早的一本教材。其中收录了《太极拳十要》一文是楊澄甫的重要口诀。
    • 楊澄甫的弟子们
      • 楊健侯汪祟祿- 汪永泉(1904-1987) 朱懷元(1911-1999) 朱春煊(1939-)如意太極石明(1939-2000)
      • 汪永泉所传叫老六路,其实是大架的另外一种用法,以练出尺寸分毫诸劲为目的。传说,太极拳本来就有六路,就是把80多个招式,细分为六个段落。
      • 熊養和曾師從劉和、劉仲仿(楊露禪民間外姓徒弟)、殷天禧、胡虎(後改名胡樸安)習練太極拳, 亦曾受教於楊健侯先生(楊露禪次子)。其所傳為修改自楊式太極老架的太極拳,兼具南北方太極之長,現已由其弟子通稱為「熊氏太極拳」或「楊家老架-熊氏太極拳」.
      • 田兆麟
      • 牛春明
      • 武彙川(1890年-1936年)
      • 褚桂亭(1892年-1977年)原本在国术馆教武术,因拜服于楊澄甫的太极拳功夫,带艺投师。
      • 陳微明(1882年-1958年)是清朝官员,兄弟三人同时中举(既考试得到好名次)传为佳话。他原本师从孙禄堂,学习形意拳、八卦掌。后来经孙禄堂介绍拜楊澄甫为师。他文武全才,不但编写《太极拳术》,还编写了《太极拳术、剑术》(书中附录楊澄甫传授的太极长拳59式)、《太极拳、剑问答》。1925年在上海创办致柔拳社,传授杨式太极拳,形意拳和八卦掌。
      • 崔毅士(1892年-1970年)
      • 李雅軒(1894年-1976年)
      • 傅鍾文(1908年-1994年)
      • 赵斌
      • 董英傑(1897年-1961年)。董英傑南傳香港董氏太極拳董英傑在香港和泰国曼谷,这些卧虎藏龙之地,普传董氏太極拳。他的儿子董虎岭得到其父的真传,功架圆浑无间。
      • 鄭曼青把太极拳带到到台灣美国鄭子太極拳鄭曼青為了推廣太极拳,将楊式太極拳簡化成37式,世稱鄭子37式太極拳鄭曼青的徒弟有原习白鹤拳成名带艺投师的黃性賢(1910.2-1992)。黃性賢太極尋中道王輝鈞1955-
      • 曾昭然( 如柏)(1900年-1995年)楊澄甫的華南唯一傳人及关门弟子。畢業於北京大學,繼而留學德國獲法學博士學位。曾任廣東法學院院長。编著《太極拳全書》及《太極拳圖解》,對楊式太極拳的理论、拳技器械,均有精到叙述。弟子只收了廖建開一人,在香港創立雙魚太極拳社,傳承太極拳。编著《楊式太極拳圖冊》。

杨振铎(1926年-)、楊振聲楊振銘(1910年-1985年)又名楊守中楊振基(1921年-2007年)都是楊澄甫的儿子。

  • 楊振鐸把杨式太极拳传遍世界各地。
  • 楊振銘(杨守中)是杨澄甫的长子,功夫绵里透刚。他在二战时,带着一身功夫来到香港,改名杨守中。“守中用中”是太极拳的重要理论。杨守中在香港默默耕耘许多年,培养许多太极拳人才。
  • 楊振基楊澄甫的三儿子,从小学习太极拳,后来编写《楊澄甫式太极拳》,把杨式太极拳的重点公布于世。
  • 杨守中的弟子们
  • 杨振河,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風格與特點

[编辑]

楊式太極拳拳架舒展優美、身法中正、動作和順、平正朴实、由鬆入柔、剛柔相濟,一氣呵成,猶如湖中泛舟輕靈沉著兼而有之。練法簡潔,深受一般大眾的喜愛,故而流傳最廣。

楊式太極拳動作要求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此動作之完成,乃下一動作開端,綿延相續。心法上亦要求一氣呵成。

楊式太極拳的套路

[编辑]
  • 傳統拳套有三路:大架、長拳、中架、及小架(亦稱用架和快架)。
  • 楊澄甫雖然只公開傳授大架,但曾傳一路「太極長拳」與陳微明[10]。此拳單招與大架極為相像,但一些招名有別,亦多出一些大架所無之招式。
  • 楊家支派王蘭亭王府皇家太極拳的太極拳架,為楊氏太極六十四式老架。
  • 楊家支派「府內派」的太極拳架(不包括小九天等套路)有大架、老架、和小架。其中老架可能出自楊家中架。
  • 楊式太極拳還有打手(今人多稱「推手」),大履,散手,太極功等流傳於世。
  • 大架本是楊家太極拳門之入門基本拳架。楊澄甫簡化後之大架更比原本的大架和其他拳架都要柔和簡單得多,故很適合作為健身運動。為了配合現代人的生活習慣,一些人把楊澄甫大架再次簡化,编成更短的拳架流傳下來。8式、13式、24式、46式競賽、及48式等拳架都因此而被廣泛流傳。

楊式太極拳的兵器

[编辑]
  • 太極劍
  • 太極刀楊式太極刀的特點為前劍後刀,與一般的刀不同。刀法也是刀劍合一。)
  • 太極十三槍(自楊班侯被其母令他去掉槍頭後,不少楊家太極門後輩亦隨之。今日所謂太極桿,實際上是太極十三槍。)

太極拳理论

[编辑]
  • 太極拳論
  • 太極拳释名(杨澄甫口述 陈微明笔录)
  • 太极拳十要
    1. 虛領頂勁
    2. 含胸拔背
    3. 鬆腰
    4. 分虛實
    5. 沈肩墜肘
    6. 用意不用力
    7. 上下相隨
    8. 內外相合
    9. 相連不斷
    10. 動中求靜

相關組織

[编辑]

參看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

參考來源

[编辑]
  1. ^ 楊澄甫(口述)著,郑曼青整理《太極拳體用全書》 ,上海大东书局1934年2月初出版。
  2. ^ 許禹生1921年所著《太極拳勢圖解》第五章《太極拳之流派》
  3. ^ 《武当拳系研究成果通过鉴定》,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1992 年04期. [2017-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31). 
  4. ^ 《武當拳之研究》,作者:江百龙,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 ,1992年7月出版. [2017-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31). 
  5. ^ 國家體委科研課題《武當拳派源流、拳系及內容研究》工作研究員之論文 -- 太极拳的源与流 (文/欧阳学忠) -- 转载、原文自 "武谈、太极拳源流之谜"。山西科技出版社.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2月31日). 
  6. ^ 宗岳門王府皇家太極拳,老子講堂,達文西玫瑰藝術工作室/. 加料!生活. [2023-08-23]. 
  7. ^ 不精研《道德經》泛神論神學,不要去參加佛教的「龍華三會」神學論戰,以免被剔光頭送到寺院當僧人的僕役. laotzutao.com. [2023-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8). 
  8. ^ 修正老子講堂【老子道德經ㆍ非金山神學版】: 「老子神學院」被同道批判為「看來有些娛樂效果」. 修正老子講堂【老子道德經ㆍ非金山神學版】. 2013-08-06 [2023-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6). 
  9. ^ 葉金山宗長在思想方面上所犯下的錯誤. Facebook. [2023-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31) (中文(简体)). 
  10. ^ 陳微明所著之《太極劍‧附太極長拳》一書中錄有此拳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