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寶珊
鄧寶珊 (1894年-1968年),原名邓瑜,甘肅省天水市人。中國近代政治人物、地方軍閥派系西北軍將領。
生平[编辑]
16歲之時,在新疆參加同盟會,17歲參加伊犁起義。在陝西參加討伐袁世凱。1918年在陝西三原跟胡景翼創立靖國軍,又参加馮玉祥的國民革命軍,曾經招收共產黨人訓練成幹部,例如鄧小平也曾受他賞識提拔。1932年任新一軍軍長。
1936年西安事變,他支持張學良與楊虎城的八項主張。作為地方實力派軍閥,鄧控制地區與中共所謂陝甘寧邊區控制區接壤。1948年平津戰役時期,鄧寶珊當解放軍與北平傅作義之間的調停人,又當傅作義的全權代表,達成協議,北平開城投降,保住了北京歷史文化都城。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历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委員、國防委員會委員、甘肅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長、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常委,獲一級解放勛章。文化大革命時遭受衝擊,1968年于北京因病逝世于301医院。此後經周恩來努力,鄧寶珊的名字終於位列八寶山革命公墓。
個人生活[编辑]
鄧寶珊雖然出身行伍,只是念過私塾,但是他愛知識,有文學素養,堅持自學,又時常與文化人切磋心得,品詩論畫,所以有儒將之稱。鄧寶珊曾經出資支持天水學者出書,也曾捐資修繕紀將軍祠、麥積山石窟棧道等。兰州邓家花园是其故居。
外部链接[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