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養
外观
(重定向自隔代教養家庭)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2018年9月25日) |
隔代教養(英語:Skipped generation families)又稱為隔代教養家庭,廣義上指的是,祖父母輩乃至任何非孩子父母輩的人於適當的時間點,適度的肩負起對孫子女的教養與照顧責任。[1]至於狹義的隔代教養,指的是祖父母取代孫子女的父母親,擔負起大部分對於孫子女的教養暨照顧責任,孫子女的父母只在少許時候與其孩子接觸,無法落實或幾乎放棄對孩子的照顧。[1][2]
隔代教養早在農業社會就存在,但是其型態與原因與今日有諸多不同。現今社會的隔代教養家庭,許多是因為家庭結構變動所致,例如:父母離異、死亡、工作型態、物質濫用、入獄服刑或是其他個人因素等。[3]
在臺灣的南部地區,此類隔代教養的現象十分頻繁(例如:嘉義縣及雲林縣),主要因為缺乏就業機會,使得父母必須到外縣市討生活,而將其子女托育給孩子的祖父母。[3][4][5]
文獻來源
[编辑]- ^ 1.0 1.1 立仁國小 簡維昌. 危機或轉機?談隔代教養家庭. 教育瞭望台. [2018-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3) (中文).
- ^ 隔代教養現象探討(一). 嬰兒與母親. 1980-01-01 [2018-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2) (中文).
- ^ 3.0 3.1 邱珍琬. 國中生在隔代教養下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與諮商學刊. 2010-06-01, (8): 33–66 [2018-09-24]. ISSN 1992-4461. doi:10.6472/JFEC.201006.003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4) (中文).
- ^ 內政部兒童局網站(2008)。隔代教養、單親家庭戶數及兒童少年人口推估。. [2018-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21).
- ^ 嘉義隔代教養多 盼政府多予協助. PeoPo 公民新聞. [2018-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4) (中文).
延伸閱讀
[编辑]- 王舒芸(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副教授)、張家卉(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研究所博士生)、黃喬鈴(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研究所碩士生)、陳政隆(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研究所碩士生)、王筱筑(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研究所碩士生). 隔代教養家庭生活需求及福利服務研究調查 (PDF). 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2015-12-30 [2022-07-2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