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田公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61.238.19.37留言2020年8月14日 (五) 11:34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Kam Tin Road
錦田公路
錦田公路近羅屋村
道路長度6.4公里(4.0英里)
车速限制50公里每小時
车道数雙程雙線分隔行車道
凹頭交匯處錦田市西端)
雙線不分隔行車道
(錦田市西端至石崗
地點香港新界元朗區
起點元朗凹頭交匯處
終點石崗林錦公路荃錦公路交界

錦田公路(英語:Kam Tin Road),又稱錦田大馬路,是一條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的道路,連接凹頭石崗,穿越錦田市中心和八鄉一帶。道路落成可追溯至20世紀初期,見證着錦田及元朗市的變遷。

為改善石崗軍營和錦田對外交通,1950年代先後修築錦上路粉錦公路林錦公路,和1960年代對外開放荃錦公路,均有助吸引往來新界東、西及市區的車輛使用。唯因道路位於鄉郊地區,路面狹窄多彎,且有大型車輛包括貨櫃車拖頭和雙層巴士使用,行人過路設施亦有不足,故常發生嚴重交通事故。1999年起,政府著實改善錦田公路沿線環境,使之符合現今道路標準。

錦田公路橫貫元朗平原,連繫錦田、石崗和八鄉多條鄉村,村民過去以務農為生,後因大欖引水道築成,截斷了錦田河的水流,遂改種蔬菜和養飼,至1980年代末,棄耕情況日趨普遍,阡陌處處的景象已不復見,土地用作興建住宅貨倉和車場(部分亦是劏車場)等,增加錦田公路的容車量。

改善工程

從前的錦田公路只有兩條行車線供來回方向的車輛使用,預料隨着錦田和凹頭的人口增長和規劃發展,及西鐵(第一期)工程中新建的道路落成啟用後,將加重錦田公路的負荷,政府便於1999年起,分階段進行改善工程。整項工程主要分為3個階段:

  • 介乎凹頭交匯處及錦田市西端一段,由雙線不分隔行車道改建為雙程雙線分隔行車道、興建行人路和單車徑、裝設隔音屏障、改善路口及環境美化工程等。項目在1999年至2002年間進行,是整個改善計劃的首個階段。
  • 介乎錦田市東端及荃錦公路一段,改為符合闊度標準的雙線不分隔行車道,屬改善計劃第二階段。原本預計在2003年至2005年間進行有關工程,但因種種原因而推遲,至今仍未進行改造。
  • 在錦田市以北興建1.3公里長的錦田繞道,使市中心一段錦田公路成為區內的鄉郊道路,而繞道則用作錦田市東、西兩端的錦田公路改善工程完成後的連貫。故此,繞道在規格上,與首階段大同小異,施工期由2001年起至2003年止。

沿線建築物

沿着錦田公路由西向東走,會發現不同路段有着其特色。

凹頭至錦田市西端

  • 此路段為錦田公路最寬闊,亦是有較大發展空間的一段,途經高埔村。除與青山公路直接連繫,亦有支路連接3號幹線港鐵錦上路站,交通四通八達。道路改善工程完成後,沿線騰出的土地背靠蠔殼山,面向畢直寬廣的錦田河,景致怡人,吸引大大小小的地產發展商垂青,擬在附近興建低密度住宅,如已興建的爾巒

錦田市中心

錦田市東端至八鄉警署

八鄉警署至石崗

交匯道路

公共交通

交通路線列表
巴士
專線小巴

巴士站

錦田公路(東行)

停站路線: 九巴54、64K、68E、77K、268M、N269、N368

停站路線: 九巴54、64K、77K、251B

停站路線: 九巴54、77K、251B

停站路線: 九巴54、251B

停站路線: 九巴51、54、251B、251M

錦田公路(西行)

停站路線: 九巴54、251B、251M

停站路線: 九巴54、77K、251B、251M

停站路線: 九巴54、64K、77K、251B、251M

  • 13. 蒙養小學

停站路線: 九巴54、64K、68E、77K、268M、N269、N368

  • 14. 高埔村
  • 15. 下高埔村
  • 16. 凹頭

參見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