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蔭棠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9月18日 (五) 10:17 (补救6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蔡蔭棠(1909年—1998年),是一位出身新竹新埔望族的藝術家,以其繪畫作品為大眾所知。[1][2]

簡介

1909年,蔡蔭棠出生在新埔庄街一帶的富有望族家族中。童年時,他開始對繪畫產生濃厚興趣。就讀新竹州立新竹中學校時,他受教師南條博明啟蒙、賞識及栽培,開始奠定其油畫創作基礎。[1][2]

中學畢業後,他因成績表現優異被保送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在學四年期間,他密集地接受來自鹽月桃甫的指導。畢業後,他原欲前往巴黎深造,但因雙親期望而不得已放棄;最後,他改至京都帝國大學經濟系就讀[3],且在校園生活中時時把握接受美術薰陶的機會。[1][2][4]

1935年,他自京都帝國大學畢業並返鄉任職,同時保持創作興趣。[3]

1946年,他在臺灣省立新竹中學任教導主任,並時常與藝術家陳進交流。1953年,他應聘至臺北市立大同中學任教務主任,並舉家遷居當地,同時開始與當地畫壇建立互動關係,尤其是與同校美術教師張萬傳、吳棟材、陳德旺等;當時,他除密集參加臺灣省全省美術展覽會臺陽展及臺灣省全省教員美展外,也於1955年至1960年間與畫友共同創辦「星期日畫會」(該畫會於1965年改組為「心象畫會」,後又歷經改組成為「世紀畫會」、「世紀美術協會」等[5][6][3]

1977年,他自臺灣移居美國加州費利蒙市[1][2]

在創作生涯中,他不斷地學習觀摩,並積極汲取西洋藝術創作觀念,又與其他志同道合者密切往來,同時到處尋找集創作靈感和題材、舉辦展覽、出版畫冊,且逐步確立個人創作核心理念。尤其,在色彩表現方式上,他自創作歷程中一再反思實驗,建立了脫離學院教條的風格。同時,他也一直與許多臺灣本土藝壇人士保持友好關係。[7][8]

風格

畫面彩度高、色相豐富,對於物體量感及固有色皆有關注,且致力於追求整體統一的視覺效果。[3]

作品

書籍

  • 《老爺車: 遊美瑣語》,正文書局, 1976年。[9]

紀念

故居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蔡蔭棠生平簡介 - 金色年代 ● 風景漫遊─台灣前輩畫家蔡蔭棠百年紀念國際學術研討會. sites.google.com. [2019-01-08]. 
  2. ^ 2.0 2.1 2.2 2.3 蔡蔭棠; 林保堯. 蔡蔭棠. 藝術家出版社. 2002 [2019-01-08]. ISBN 9789867957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8) (中文). 
  3. ^ 3.0 3.1 3.2 3.3 農安街口(中山北路的晨光). 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 臺北市立美術館. [2019-01-08]. 
  4. ^ chen IcK, 學藝有成(台灣前輩畫家蔡蔭棠紀念 1), [2019-01-08] 
  5. ^ 「世紀美術協會」復會. www.nan.com.tw. [2019-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8). 
  6. ^ 自學畫家創作出非制式的生命色彩史博館推出蔡蔭棠創作紀念展. old.ltn.com.tw. 自由時報. [2019-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8). 
  7. ^ chen IcK, 邁向藝壇(台灣前輩畫家蔡蔭棠紀念 2), [2019-01-08] 
  8. ^ chen IcK, 海外異彩(台灣前輩畫家蔡蔭棠紀念 4), [2019-01-08] 
  9. ^ 蔡蔭棠. 老爺車: 遊美瑣語. 正文書局. 1976 [2019-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8) (中文(臺灣)). 
  10. ^ 竹縣蔡屋暨蔡蔭棠故居與竹東甘屋渤海堂 列縣定古蹟. news.ltn.com.tw.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9-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8). 

外部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