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山崩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10月8日 (四) 08:45 (补救1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2006年2月17日早上,菲律賓中部莱特岛經過兩週暴雨後發生山崩,至少300人死亡,1,500人失蹤
臺灣花蓮太魯閣峽谷山崩,交通受阻
山崩

山崩(英語:Landslide),又称山崩山泥倾泻土溜,是指在重力的影響下塊體沿着一段山坡下滑的坍方現象。若是土體坍方時,混和雨水河水則演變成土石流

地滑又稱走山,是融合岩屑和土壤的岩體沿層面滑動或移動,與山崩不同。

原因

山崩最主要的原因是山坡上的岩石或土壤吸收了大量的(例如:由于暴雨或融雪),导致岩石或土壤内部的摩擦力降低,土壤或岩石丧失其稳固性下滑。[1] 當斜坡上的引力較抗力強,斜坡便會變得不穩固,並有倒塌的危險。 其它原因有

圣海伦斯火山
爆发后的圣海伦斯火山

山崩发生的可能性由以下因素决定:

  • 崩壞作用
  • 地表的吸水性和透水性
  • 山坡的坡度
  • 是否有加固土壤稳定性的植被
  • 是否有易滑动(比如粘土)的土壤或岩石层〈順向坡

形式

山崩是一个相當复杂的过程。参加山崩的物质沿山坡向下滚动,在这个过程中它还可能携带坡上其它的物质如树木、冰雪和建筑的部分结构。

导致全球性影响的山崩

山崩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

由于板块运动造成的山崩却可能造成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危害,例如:造成大规模的海啸

參見

参考文献

  1. ^ 國土資訊系統自然環境分組. [2009-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