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十字型大廈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Sth60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1日 (一) 12:20 →‎原規劃興建新十字型大廈而後來放棄的屋苑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新十字型大廈(英語:New Cruciform Block)是香港居者有其屋屋苑及公共屋邨樓宇之一,其設計改良自舊十字型大廈,並於1987年至2005年間落成的居者有其屋屋苑及公共屋邨樓宇中所廣泛使用。

介紹

新十字型大廈原屬居者有其屋屋苑獨有的樓宇,於1983年發表[1],全港首批落成的新十字型大廈是位於葵青區青衣青華苑第二期及沙田區馬鞍山錦鞍苑,於1987年落成。而最後一批落成的新十字型大廈就是位於港島東筲箕灣東濤苑

大廈內部設計

新十字型大廈的設計,原本是居者有其屋屋苑獨有的標準型大廈設計,所以每層的單位數目只有10個及單位的分佈較分散,使光線充足及空氣流通[1];其單位主要是以2房、3房及3房連儲物室的間格設計,其設計與私人發展商的樓宇較接近。在每層四隻翼中,其中兩隻面積較大翼中,每翼擁有2個2房單位及1個3房連儲物室的大單位,其餘兩隻較短的翼每翼擁有2個3房中型單位,早期落成的樓宇中,每個單位的客廳皆設有花槽及於廚房設置露台(如:曉翠苑、廣源紀律部隊宿舍及天逸邨等);而在後期落成的樓宇中,每個單位客廳的花槽已被取消(如:東濤苑、油翠苑及慈康邨等)及到最後期落成的樓宇,甚至連部份單位的露台也被取消(如:海麗邨、葵馥苑及逸東邨等)。此外,大廈的照明、升降機及公用設施都集中於中央部分,對使用者更為經濟和達到高效率的目的[1]

另外,禾輋邨景和樓的新十字型大廈的外型因受到受地形及噪音限制,故略作修改至呈「T」字型,每層的單位數目減至只有6個,長翼擁有4個2房單位,短的翼擁有2個3房中型單位。

各種改良版本及使用狀況

到了1998年尾,香港樓價因為「八萬五政策」大幅下滑,令政府多次減建居屋以及修改申請居民資格,希望能令更多市民投入私人房屋市場,令私人房屋市場復甦。當時更先後兩次宣布停售居屋,至2002年8月再次重售。由於樓市沒有任何起色,政府再次在2002年11月宣告無限期停建及停售居屋,興建中或未發售的屋苑將會改作其他用途。這些樓宇中,除筲箕灣東濤苑油翠苑B、C、D、E座的新十字型大廈維持作居屋出售外,大部分同期建造的2001年版新十字型大廈,由居者有其屋屋苑改作公屋出租,由於新十字型樓宇的設計原本是居者有其屋屋苑獨有的,但近年面對人口老化及出生率偏低的問題,2房及3房單位明顯地與現時公屋單位的需求有分別,所以大部分由居屋屋苑改為公屋出租的屋苑都是讓公屋居民作調遷的選擇。

新十字型大廈其單位佈局由首幢同樣樓宇落成至今沒有大改變,由首幢至1997年前的樓宇的升降機停層方式依高低、單雙層區分;而1998年後的樓宇的升降機停層方式已簡化為高低層區分。另外,從1990年起落成的樓宇每層電梯大堂通風窗由石屎直條護欄改爲鐵窗,之後再改為鋁窗。除天逸邨外,其餘於1998年動工,並於2001年及以後被改為公共屋邨出租、葵馥苑(紀律部隊宿舍)、油翠苑及東濤苑等的新十字型大廈,當中3房單位的露台及所有單位客廳的花槽皆被取消,排水渠設於屋外,原有位置分別用以增加洗手間對出位置及窗戶的面積。所有單位除了客廳外,所有房間的窗戶的面積亦相應增加,是為1998年改良版新十字型大廈

另外,早期落成的新十字型大廈逃生樓梯的窗僅為細小的氣窗,1998年改良版新十字型大廈逃生樓梯的窗採用改良設計,變得與康和型逃生樓梯的窗相似。而在新版新十字型大廈中,油麗邨、逸東邨及海麗邨的單位窗框設計,與其他同類大廈有所不同。

在1987年至2005年期間,新十字型大廈總數為:59(港島及九龍居屋屋苑)+97(新界居屋屋苑)+63(公共屋邨)+4(政府宿舍) = 223座

擁有新十字型大廈的居屋屋苑

港島及九龍
所屬地區 屋苑名稱 數量 樓宇名稱 落成年份
東區 曉翠苑 2 雅翠閣
碧翠閣
1990
杏翠苑 2 翠晶閣
翠瑩閣
1997
悅翠苑 1 悅翠苑 1999
東盛苑 1 東盛苑 2000
東濤苑 2 曉濤閣
旭濤閣
2005
南區 嘉隆苑 4 嘉昇閣
嘉平閣
嘉俊閣
嘉傑閣
1991
鴻福苑 2 鴻澤閣
鴻麗閣
1997
深水埗區 幸俊苑 2 俊禮閣
俊賢閣
2001
黃大仙區 龍蟠苑 1 龍環閣 1992
瓊麗苑 2 瓊泰閣
瓊昌閣
1989
富強苑 6 富裕閣
富寧閣
富康閣
富和閣
富逸閣
富雅閣
1991
天宏苑 3 宏景閣
宏遠閣
宏美閣
1992
鳳禮苑 2 鳳禧閣
鳳欣閣
1997
慈愛苑 6 愛慧閣
愛賢閣
愛勤閣
愛寧閣
愛仁閣
愛聰閣
嘉強苑 2 嘉匯閣
嘉盈閣
1998
德強苑 2 德賢閣
德華閣
2001
盈福苑 1 盈福苑
瓊軒苑 1 瓊軒苑 2002
觀塘區 康栢苑 7 松柏閣
龍柏閣
祥柏閣
瑞柏閣
欣柏閣
榮柏閣
金柏閣
1993
寶珮苑 5 寶珊閣
寶瑚閣
寶瑛閣
寶翠閣
寶瑤閣
1995
康瑞苑 1 康瑞苑 1999
油翠苑 4 沃美閣
漾美閣
溢美閣
泳美閣
2002
合計 59
新界
所屬地區 屋苑名稱 數量 樓宇名稱 落成年份
沙田區 錦鞍苑 3 寶鞍閣
銀鞍閣
玉鞍閣
1987
錦禧苑 3 錦歡閣
錦欣閣
錦榮閣
1989
康林苑 3 山林閣
園林閣
景林閣
1990
錦英苑 10 錦良閣
錦佳閣
錦強閣
錦智閣
錦達閣
錦順閣
錦悅閣
錦雅閣
錦耀閣
錦義閣
1991
錦龍苑 4 龍悅閣
龍欣閣
龍耀閣
龍昇閣
1993
美松苑 6 富松閣
麗松閣
興松閣
盛松閣
康松閣
樂松閣
1996
大埔區 景雅苑 2 景欣閣
景悅閣
1992
怡雅苑 5 怡禮閣
怡順閣
怡厚閣
怡達閣
怡亮閣
1993
北區 欣盛苑 7 欣秀閣
欣麗閣
欣喜閣
欣悅閣
欣耀閣
欣彩閣
欣暉閣
西貢區 景明苑 3 曦景閣
暉景閣
旭景閣
1988
英明苑 5 明遠閣
明亮閣
明達閣
明志閣
明安閣
1989
欣明苑 5 欣松閣
欣竹閣
欣梅閣
欣蘭閣
欣菊閣
1990
頌明苑 5 嘉明閣
輝明閣
賢明閣
翠明閣
冠明閣
1993
葵青區 青華苑 4 華碧閣
華豐閣
華欣閣
華翔閣
1987
青泰苑 7 祥泰閣
寶泰閣
恆泰閣
誠泰閣
俊泰閣
鴻泰閣
1988
葵賢苑 2 葵義閣
葵謙閣
1993
葵俊苑 3 葵昌閣
葵裕閣
葵豐閣
1995
怡峰苑 2 悅峰閣
豪峰閣
1999
屯門區 新圍苑 6 新賢閣
新順閣
新碧閣
新凱閣
新奐閣
新珮閣
1989
兆麟苑 12 銀麟閣
寶麟閣
翠麟閣
耀麟閣
瑞麟閣
嘉麟閣
富麟閣
貴麟閣
詠麟閣
旭麟閣
輝麟閣
華麟閣
1993
合計 97

擁有新十字型大廈的公共屋邨

所屬地區 屋邨名稱 數量 樓宇名稱 落成年份 備註
元朗區 天恆邨 5 恆智樓
恆運樓
恆翠樓
恆輝樓
恆通樓
2001 原稱天恆苑
天逸邨 9 逸池樓
逸浪樓
逸江樓
逸洋樓
逸灣樓
逸濤樓
逸潭樓
逸湖樓
逸海樓
原稱逸天苑[註 1]
黃大仙區 慈康邨 5 康健樓
康秀樓
康德樓
康潤樓
康添樓
2002 原稱慈安苑三期
葵青區 葵芳邨 2 葵歡樓
葵喜樓
原稱葵屏苑
沙田區 禾輋邨 1 景和樓 原稱豐穗苑
觀塘區 油塘邨 1 美塘樓 原為油翠苑澄美閣,但仍與另外四幢油翠苑出售座別在同一地段上
寶達邨 6 達喜樓
達信樓
達佳樓
達顯樓
達貴樓
達安樓
2003 原稱曉琳苑[註 2]
油麗邨 6 雅麗樓
碧麗樓
智麗樓
秀麗樓
逸麗樓
頤麗樓
2005 原稱油麗苑
高翔苑 5 高安閣
高瑞閣
高麒閣
高麟閣
高恆閣
2004 另有四幢康和型樓宇被改為政府宿舍
安田邨 2 安健樓
安麗樓
2005 原本為未命名屋苑
離島區 逸東邨 9 勤逸樓
傑逸樓
寶逸樓
翠逸樓
悅逸樓
瑞逸樓
德逸樓
謙逸樓
信逸樓
2004 原稱逸東苑[註 3]
深水埗區 海麗邨 11 海明樓
海晴樓
海暉樓
海賢樓
海信樓
海雅樓
海禧樓
海健樓
海和樓
海智樓
海慧樓
原稱海麗苑
合計 63
  • 由居屋屋苑改為公屋出租。

擁有新十字型大廈的政府宿舍

所屬地區 屋邨名稱 數量 樓宇名稱(支配部門) 落成年份
沙田區 廣源紀律部隊宿舍 2 怡景閣 (入境處)
海泓閣 (海關)
1990
葵青區 葵馥苑 2 安葵閣 (警務處)
樂葵閣 (消防處)
2005
合計 4
  • 廣源紀律部隊宿舍為房委會按地契條件為政府代建樓宇;而葵馥苑由原居屋屋苑售予政府,並改為政府宿舍。

原規劃興建新十字型大廈而後來放棄的屋苑

所屬地區 所屬項目/屋邨名稱 數量 現址用途
黃大仙區 黃大仙下(二)邨[4] 2 (同一屋邨)
改為興建兩座和諧三型大廈(龍昌樓及龍泰樓)
觀塘區 秀茂坪邨重建第十一期 2 觀塘官立小學(秀明道)
彩雲道1號地盤 9 改爲興建新和諧一型,成爲彩盈邨
彩雲道3B號地盤 8 改爲興建非標準設計大廈,成爲彩福邨
安達臣道發展計劃D、E地盤 19 改爲興建非標準設計大廈,成爲安達邨
前油麗苑往後期數 13 (同一屋邨)
改為興建新和諧一型非標準設計大廈
南區 石排灣邨重建第二期 2 (同一屋邨)
碧蔚樓
碧綠樓
(改為試驗性興建靈活性大廈,後因孫九招改作公屋)
葵青區 青衣第10區第五期 4 長亨邨商場(保留)
西貢區 將軍澳第74區南部 6 調景嶺公共圖書館
(曾擬改為試驗性興建靈活性大廈,後因孫九招令整個項目被腰斬,並更改土地用途)
健明苑第三期 4 (同一屋邨)
改為興建新和諧一型,減少大廈數目,後因孫九招變作公屋[5]
深水埗區 海麗邨第二期 1 (同一屋邨)
改為興建附有家庭單位的小型單位大廈,成爲海瑞樓
合計 66
  • 除黃大仙下邨外,以上屋苑項目在終止前,均按照1998年版新十字型標準設計。

參見

資料來源與註釋

  1. ^ 根據2001年出版的《香港街道大廈詳圖》,天逸邨原本是居屋屋苑「逸天苑」[2],逸字在前,天字在後,而不是「天逸苑」,有別於天水圍區內屋邨屋苑慣用的天字在前。
  2. ^ 因為香港特區政府停售居屋的決定,曉琳苑居屋並無發售,而是併入寶達邨作出租公屋之用[3],並在2003年6月起入伙
  3. ^ 原本屬於居者有其屋的設計,並於入伙前已命名為「逸東苑」
  1. ^ 1.0 1.1 1.2 香港房屋委員會. 1983-1984年度香港房屋委員會工作報告. 香港: 香港房屋委員會. 1984年: 第56頁. 
  2. ^ 《香港街道大廈詳圖》. 通用圖書有限公司. 2001年. 
  3. ^ 居者有其屋計劃剩餘單位的擬議用途 - 第2頁
  4. ^ [1]
  5. ^ 調景嶺環評報告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