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句丽
朝鲜半岛历史系列條目 | ||||||||||||
---|---|---|---|---|---|---|---|---|---|---|---|---|
史前 時代 |
舊石器時代 | |||||||||||
新石器時代(栉文土器) | ||||||||||||
青铜器時代(无文土器) | ||||||||||||
傳說 时代 |
桓国·倍达国·檀君朝鮮 | |||||||||||
古朝鮮 | 辰国 | 箕子朝鮮 卫满朝鮮 | ||||||||||
前 三國 時代 |
三韩 | 漢四郡 樂浪 帶方 |
東 濊 |
沃 沮 |
扶 餘 |
耽 羅 | ||||||
三国 时代 |
伽倻 | 高 句 丽 | ||||||||||
新 罗 |
百 济 | |||||||||||
唐 熊津·安东 | ||||||||||||
统一新罗 | 渤海 屬地 | |||||||||||
後三國 時代 |
新罗 | 後百濟 | 後高 句麗 | |||||||||
高麗王朝 | 遼金 屬地 | |||||||||||
元征东行省 | 元遼陽行省 双城·东宁·耽罗 | |||||||||||
朝鲜王朝 | ||||||||||||
大韓帝國 | ||||||||||||
朝鮮日治時期 | ||||||||||||
盟軍託管時期 | ||||||||||||
駐朝美軍政廳 | 蘇聯政廳·北朝鲜委會 | |||||||||||
大韩民国 (韩国) |
朝鲜民主主义 人民共和国 (朝鲜) | |||||||||||
小高句丽是日本学者日野開三郎在其著述《小高句麗国の研究》中描述的高句丽灭亡后,高句丽王族后代在辽东和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北建立的复兴政权。但是由于史料较少,而日野開三郎的猜测成分太大,所以不被学术界所公认。
考证
[编辑]根据《册府元龟》的这句话:
十三年四月,高丽国进乐器及乐工两部[1]
推断迟至元和十三年(818年),小高句丽已经建国,小高句丽是在唐朝的安东都督府的基础上建立的。根据《新唐书·地理志》[2]和唐朝贞元年间宰相贾耽的《道里记》,在8世纪90年代,仍然存在安东都护府驻于辽东,所以小高句丽建国应在9世纪初。
关于小高句丽何时灭亡以及渤海国何时进入辽东,根据唐太和八年(834年)幽州判官张建章访问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后所著的《渤海国记》,当时渤海国尚未进入辽东。而根据《续日本後纪·卷十一》[3]“日域東遙,遼陽西阻。兩邦相去,萬里有餘”,渤海国在仁明天皇承和九年(842年)已经进入辽东。综上所述,大约在834年—842年,渤海国大彝震执政期间,小高句丽被渤海国吞并。
关于高德武
[编辑]699年,武周册封高句丽宝藏王的三儿子,武则天侄儿建安王武攸宜的外甥高德武为安东都督。
部分历史学家称高德武在安史之乱后,建立了小高句丽,由于安史之乱和渤海国给唐的压力,唐在原高句丽故地危机重重。在此背景下,高德武宣布反唐废除安东都督府创建小高句丽。小高句丽与渤海国保持着很好的关系。大约在820年,渤海国大仁秀执政期间,小高句丽被渤海国吸收。[4]
这种说法是值得怀疑的,因为“明年,以藏子德武为安东都督,后稍自国。至元和末,遣使者献乐工云”这句话并不能证明自国的是高德武,和高德武从699年—755年都是安东都督。《册府元龟·外臣部·封册二》记载了高定傅(713年)[5]和高文简(715年)[6]担任安东都督的事实,所以高德武并不是所谓小高句丽的建立者。
争议
[编辑]一些历史学者认为不存在小高句丽。因为《新唐书》的这句话:
明年,以藏子德武为安东都督,后稍自国。至元和末,遣使者献乐工云
属孤证(《三国史记》只是照抄此句,两书特别是《三国史记》没有再提及高德武。[7]。再没有其他史料证明所谓小高句丽的存在)。在《新唐书》的作者宋祁、欧阳修看来所谓“后稍自国”,就是王氏高丽取代的高丽,即弓裔建立的泰封国——通称后高句丽。[8]金毓黻的《东北通史》认为“元和末,遣使者献乐工”的高丽,应该是渤海国,误抄《册府元龟》之故。
一些历史学者认为渤海国终其始末,也没有控制以辽阳为中心的辽东半岛。[9]然而,一些历史学者还认为渤海国早在715年安东都督高文简西迁辽西之时,就控制了辽东半岛。[10]
相关条目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册府元龟·外臣部·朝贡第五. [2008-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新唐书/卷039. [2022-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3).
- ^ 續日本後紀·卷十一·仁明天皇. [2008-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1).
- ^ [日]日野开三郎:《小高句丽的建国》
- ^ 《册府元龟·外臣部·封册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玄宗先天二年二月拜高丽大首领高定傅为特进”
- ^ 《册府元龟·外臣部·封册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开元三年八月高丽吐浑等诸蕃降附制曰:天亡骄子胡运其终国有忠臣汉封斯在高丽王莫离支高文简都督”
- ^ 《三国史记·高句麗本紀·寶藏王》:“徙其人於河南·陇右諸州。貧者留安東城傍舊城,往往沒於新羅,餘衆散入靺鞨及突厥。高氏君長遂絶。垂拱二年,以降王孫寶元,爲朝鮮郡王,至聖曆初,進左鷹揚衛大將軍,更封忠誠國王,賜{使}統安東舊部,不行。明年,以降王子德武,爲安東都督,後稍自國,至元和十三年,遣使入唐,獻樂工。”
- ^ 《新五代史·高丽传》:高丽,本扶余人之别种也。其国地、君世见于唐,比他夷狄有姓氏,而其官号略可晓其义。当唐之末,其王姓高氏。同光元年,遣使广评侍郎韩申一、副使春部少卿朴岩来,而其国王姓名,史失不纪。至长兴三年,权知国事王建遣使者来,明宗乃拜建玄菟州都督,充大义军使,封高丽国王。建,高丽大族也。
《元史·高丽传》垂拱以来,子孙复封其地,后稍能自立。至五代时,代主其国迁都松岳者,姓王氏,名建。 - ^ 王小甫:新罗北界与唐朝辽东[永久失效連結]
- ^ 《渤海国史》,魏国忠、朱国忱、郝庆云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ISBN 7-5004-52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