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汉服/存档4
本页是以往讨论的存档。请勿编辑本页。若您想发起新讨论或重启现有讨论,请在当前讨论页进行。 |
本条目确实网文博客化,需要从头整理
- 本条目有大量内容引用自报刊杂志,而且是有选择的引用(即只引用符合编者意图的报刊)。立场偏颇,中立性和可靠性都有严重问题。
此类引用需要修正。应当在涉及新闻、事件、视点等非学术内容时,方可引用报刊杂志。凡是涉及学术内容,应当以学术论文和学术出版物为准。 (另外引用报刊杂志应当慎重,毕竟很多内容难以判断是否是商业文章或广告,一旦有此类嫌疑,应当与以删除)
- 本条目中存在大量内容,实为某些编者的原创,偷换了原引用中的原句或原意。文句中掺杂了编者的个人观点。更有甚者,内容纯是编者原创,
却提供虚假引用,混人耳目。
- 条目的编写当然不是资料搬运。但是除非是中立性的描述,否则应当提供有效的引用。注明内容或原意的具体出处。方便其它编者和读者的审查。
以防止不负责任的虚假引用或篡改原意等情况出现。
- 条目中的文辞也很重要。编者的文辞修饰需要被重视。很多描述性文字被以修饰的名义,潜移默化地混入某些编者的感情因素和立场。这也是导致
本条目的文字风格网文博客化的重要原因。
野狐蝉(留言) 2017年12月2日 (一) 21:51 (UTC)
- 同意同意,那位N1真的已经是被所有人讨厌了,它自己竟然还以为改个维基百科很有成就感?难道这个人不用工作不用上班,天天当宅男???--是冏、不是囧(留言) 2018年1月24日 (三) 05:59 (UTC)
- 维基方针并没有禁止使用报刊杂志,但倒是有说不应该用学术价值不高的硕士论文,至于所谓“立场偏颇,中立性和可靠性都有严重问题”也只是某人的主观感觉;
- 那你为设备么要删除我和其他人引用的来源???你又是自打脸。--是冏、不是囧(留言) 2018年1月24日 (三) 05:59 (UTC)
- 方针也从来没有说过“应当在涉及新闻、事件、视点等非学术内容时,方可引用报刊杂志”,这是编者原创的方针;
- 那请你也不要删除那些正面支持汉服的言论,你的行为是在投机取巧,只选择对自己的观点有利的写,其馀的一概不管,甚至还刻意删除。--是冏、不是囧(留言) 2018年1月24日 (三) 05:59 (UTC)
- 在某些人能够证明是所谓商业文章或广告前,一切的所谓嫌疑都不能作为删除的理据;
- 同样的理由,你对汉服运动者的扭曲、抹黑,你也要拿出证据。--是冏、不是囧(留言) 2018年1月24日 (三) 05:59 (UTC)
- “本条目中存在大量内容,实为某些编者的原创,偷换了原引用中的原句或原意。文句中掺杂了编者的个人观点。更有甚者,内容纯是编者原创,却提供虚假引用,混人耳目。”这是完全没有任何理据的指控;
- 这句话....原封不动的换给你。你看那你自己做过的事情!!--是冏、不是囧(留言) 2018年1月24日 (三) 05:59 (UTC)
- 赞成“条目的编写当然不是资料搬运。但是除非是中立性的描述,否则应当提供有效的引用。注明内容或原意的具体出处。方便其它编者和读者的审查。”同时也要注意一些人不负责任地诬蔑他人“不负责任的虚假引用或篡改原意”,并以此为借口删除他个人认为的“立场偏颇,中立性和可靠性都有严重问题”的来源;
- 造成“网文博客化”的重要原因,应由首先提出问题的人去解释,麻烦@Inufuusen:。--No1lovesu(留言) 2017年12月2日 (六) 17:05 (UTC)
- 我知道各位意见不同,但请一切以条目质量为最优先。如果大家意见不一致,很容易导致条目内部缺乏一致性,使条目本身的质量下降,这就本末倒置了。所以我个人建议,现在大家有争议,把无争议的部分先确定下来,做成一个不仅符合维基百科方针,也清晰易读的条目。不要求多,只求清晰准确。然后慢慢地增加有争议的内容,如果使得条目可读性甚至准确清晰程度下降,就停下来。想想办法,找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叙述方式。 --犬风船(你是不是也有“写得多就是写得好”的幻觉?)※时间就是金钱,我的朋友。 2017年12月4日 (一) 02:39 (UTC)
- 无争议的部分我想应该包括定义部分,我会先尝试先将定义和首段合并和简化,至于词源部分我认为可以删减一些内容,毕竟维基不是辞典,加上该部分大多是第一手来源。--No1lovesu(留言) 2017年12月4日 (一) 04:14 (UTC)
- 丁一部分才是最有争议的,否则你之前和那么多不同的人编辑战是为了什么??又想混淆视听???你配吗?--是冏、不是囧(留言) 2018年1月24日 (三) 05:59 (UTC)
- 另外,如果你有空的话,或者你可以帮忙编辑一下日语维基的“支那”和“支那人”条目,我早前在那两个条目的中文版里加入了“学者不赞成继续使用支那一词”、“学者指出支那带有眨意”、“学者说坚持使用支那人一词的日本右翼石原是个麻烦制造者”、“学者说现时还有一些老人和文化程度低的人在使用支那一词”之类的内容,想麻烦你把这些内容翻译后搬运过去,谢谢。--No1lovesu(留言) 2017年12月10日 (日) 04:24 (UTC)
- :我知道你是不是也有“写得多就是写得好”的幻觉?是被你诱骗了,inufuusen的态度非常之好,在日文或者中文维基百科都是这样,反到时你No1lovesu一而再再而三的鼓动好人,让他们来支持你,你用礼貌的言辞宝包装成邪恶的目的,你应该感到羞愧和忏悔。--是冏、不是囧(留言) 2018年1月24日 (三) 05:59 (UTC)
- 同意。我看了很多所谓的‘汉服是汉服运动发起者假造出来的’的那些专家的链接,大部分的链接根本查不到‘他们在说什么’、无法有证据查证,似乎是为了‘故意证明汉服是假的’而引用的链接,很多出处的网址点进去根本找不到维基百科上所说的那些话。甚至有还有一些专家自己就是满族人,那他们当然中国人穿满族人的旗袍马褂而不是汉族人的汉服了。--是冏、不是囧(留言) 2017年12月10日 (日) 03:23 (UTC)
- 你自己找不到不代表没有,不是所有来源都可以在网上找到的;
- 同理,你故意找抹黑汉服的,故意不找对汉服的正面评价,你还怪我?同一个逻辑,用在别人身上就可以,用在你自己身上就不行了?--是冏、不是囧(留言) 2018年1月24日 (三) 05:59 (UTC)
- 有些学者的说话没有原出处,但是他们的评论在网上一些不符合维基要求的来源中实际上有迹可寻,可见并非是“故意制造出来的”,就算是故意的,那也是“汉服支持者”在伪造来源,要不麻烦你看一下引用那些学者言论的网络文章都是出自于哪一类人;
- 你终于承认了‘没有原出处’,谢天谢地,很多被你可以删除的资料也有迹可循啊,你干嘛把他们删除呢??--是冏、不是囧(留言) 2018年1月24日 (三) 05:59 (UTC)
- 那些学者根本没说过“伪造”两字,请不要作出不实指控;
- 我哪里说过那些学者伪造???你上面就说过‘但是他们的评论在网上一些不符合维基要求的来源中实际上有迹可寻’,你在英文维基百科上直接写‘汉服运动人士宣称:汉服是网上的人根据百度百科发明的’,这不就是‘伪造汉服的来源’吗?那么多有‘汉服’一词的历史古籍都被你忽略了?--是冏、不是囧(留言) 2018年1月24日 (三) 05:59 (UTC)
- 民族偏见,麻烦你遵守基本的维基方针(这也是为人处事的基本礼仪),谢谢。
- 哪里有民族偏见?你有遵守维基礼仪吗?符合你的观点的你就默不作声,不符合你的观点的你就说他不遵守维基礼仪?你因为汉服、明朝等等问题,被维基百科管理员封禁了那么多次,你的页面都可以查看,你还说我做人问题?你是不是应该先检讨自己,那么多人编辑维基百科,根据百科的历史记录,你在汉服、汉服复兴运动、汉族、明朝、明清战争中和别人发生的编辑战非常之多,这你难道不用检讨自己吗?如果说我一个人说你,那可能是我的错,如果那么多人都反对你的观点骂你就有必要好好的检讨自己了。--是冏、不是囧(留言) 2017年12月16日 (六) 15:04 (UTC)--No1lovesu(留言) 2017年12月10日 (日) 04:00 (UTC)
- 请勿在不同的讨论页C&P,加连结就好:Talk:汉服运动--No1lovesu(留言) 2017年12月16日 (六) 12:58 (UTC)
- 好的,这个的确是我的错,我承认错误,以后不会这样了。--是冏、不是囧(留言) 2017年12月16日 (六) 15:04 (UTC)
- 请勿在不同的讨论页C&P,加连结就好:Talk:汉服运动--No1lovesu(留言) 2017年12月16日 (六) 12:58 (UTC)
为甚么又搞得这么乱,这次我就不帮你整理了。--No1lovesu(留言) 2017年12月16日 (六) 15:14 (UTC) 不不需要你帮我整理,你整理的时候,还故意把很多东西删除,我为什么要你这种人帮我整理??--是冏、不是囧(留言) 2018年1月24日 (三) 05:59 (UTC)No1lovesu
- 甚么逻辑?用阁下的逻辑别人是不是可以反过来说你偏偏要找你所定义的所谓的‘正面评价’呢,至于你的个人主观感觉我就不回了;
- 语病不同,不回答。--是冏、不是囧(留言) 2018年1月24日 (三) 05:59 (UTC)
- 也还是那一句,你没有资格限制我编辑时用的是哪一些立场的来源,如果有请指出是哪个方针;
- 同样的话换给你。
- 陈教授曾经有一篇关于他的报导,但是那篇报导现在已经找不到了,可是有其他很多文章引用或转了陈教授的文章,我这样说你明白了吗;
- 拿一个教授的研究,来顶替所有汉服的研究,你还敢说你不是可以修改、故意把你的立场加进去???--是冏、不是囧(留言) 2018年1月24日 (三) 05:59 (UTC)
- 你搞错了,英语维基没有这句话‘汉服运动人士宣称:汉服是网上的人根据百度百科发明的’,而且我说你创造了这个定义不等于我说你伪造这个定义,谢
==编辑请求== 请求已拒绝:保护已解除--Xiplus←A2093064 2017年11月22日 (三) 09:48 (UTC)
请求回退到User:草帽老刘编辑前的版本,该用户因不断删除此条目的内容而被封禁,目前的版本依然有被他删除过的痕迹 [1]。--No1lovesu(留言) 2017年11月14日 (二) 04:24 (UTC)
【反对】,草帽老刘删除的是你的东西,所以你就针对他。你只是为了你自己著想,而不是中立性。他在删除币的东西的时候,你有默不作声了。你真的是要符合中立原则的话,1是不可能这样偏袒自己的。--是冏、不是囧(留言) 2018年1月24日 (三) 06:07 (UTC)
备忘录
- [2]
- [3]
- 可以被公众访问的博士学位论文可以被使用,但是使用应谨慎。其中的一部分会经过一个学术同行评审过程,或者是不同级别的严谨交流,但是也有一部分没有这个过程。如果可能的话,使用被别的文献引用的、被权威人士监审、或者是被第三方点评过的。正在撰写中的博士学位论文未被评估过,因此不是可靠来源。如果论文后来被发表为学术评价或者点评,那么通常是比被评估的来源更加合适的来源。硕士学位的论文仅仅可以在有显著学术影响时采用。
- 被学术界审核过的文章、书籍、点评或者研究论文是可靠的。如果内容被有声誉的同行评审期刊或者受人尊重的学术出版社发表,可以认为是被一个或者更多学者审核过的内容。
- 一些出版物看起来像是可靠的期刊,但是实际上是低质量的,简单的交费就可以在这些刊物出版,它们中的一些甚至采用和可靠期刊类似的名字。如果你不确定一个期刊的可靠性,检查编辑部是否基于一个有声誉的高等院校,以及期刊是否被学术研究文献数据库索引。—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No1lovesu(对话|贡献)于2017年11月29日 (三) 10:13 (UTC)加入。
建议从头开始整理这个条目
粗略一看,感受是条目行文已经很不规范了。看起来不像是维基百科条目,而像是个人博客。
建议使用正常的现代汉语书面语写条目。注意语气,注意叙述方式。如果可能,我觉得删去大部分内容重新编写都比现在要好。 --犬风船(条目的编写不是资料搬运)※时间就是金钱,我的朋友。 2017年11月30日 (四) 03:19 (UTC)
同,很多都是No1lovesu可以修改真的令人讨厌。--是冏、不是囧(留言) 2018年1月24日 (三) 06:21 (UTC)
对“汉服”条目修改原则的建议。
本条目非常博客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条目中有太多的评论性和观点性文字。光条目开头的“定义与评论”和“词源”这两节,加起来洋洋洒洒近4000字。如果加上穿插在其余部分的此类文字就更多了。而且今后持不同观点的编者,很可能会继续增加此类文字。实在有碍观瞻。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就在于很多人对“汉服”这一名词有自己的观点。 从文字上来说“汉服”是一个含义非常宽泛的名词,有人认为其为明末以前汉人的传统服饰,有人认为清代满洲化的汉人服饰也可以叫“汉服”。其最宽泛的定义如《服饰大辞典》所说:“泛指一般的汉族服装,有别于各种少数民族服饰”。以这条最宽泛的定义编写本条目,并非是为“汉服”下定义。仅仅是因为它最契合维基的中立原则,维基应该包容不同的观点。
本条目的编写原则应为:立足于服饰本身(如:服制、饰物、衣料、染采、纹样等),而不是没完没了的定性与评论。那些观点性文字完全可以放到相应的条目如“汉服运动”、“剃发易服”等中去。本条目的重点在于描述事实,不在于定性与评论。所有观点性文字都应该删除,如此即可保证词条的客观性,也可避免无休止的编辑战。日语维基“和服”条目可以作为编写本条目的参考。 --野狐蝉(留言) 2017年12月26日 (二) 21:38(UTC)
- 同意上述观点。应该尽量确保事实描述的正确,至于评价,宁缺勿滥。 --犬风船(你是不是也有“写得多就是写得好”的幻觉?)※时间就是金钱,我的朋友。 2018年1月11日 (四) 07:43 (UTC)
- @Inufuusen:基本认同“宁缺勿滥”,但也要注意避免“矫枉过正”,另外可以请你对这一笔编辑以及下列的编辑摘要发表一下意见吗?--No1lovesu(留言) 2018年1月16日 (二) 05:12 (UTC)
- @No1lovesu:我个人倾向于支持那个删除。原因很简单,我自己是删除主义者。那段文字的出处本身并不是什么太可靠的东西(虽然比日文条目里那些博客来源可靠),我觉得删掉是好的。我希望这个条目最好删除大量内容,从头开始。 --犬风船(优良条目评选:同和自动车工业)※时间就是金钱,我的朋友。
- @Inufuusen:抛开该报章来源,我觉得华梅的内容还是挺可靠的,毕竟是相关领域的学者,不过在目前的情况下“遵从删除主义”可能比较好。--No1lovesu(留言) 2018年1月24日 (三) 10:23 (UTC)
- 个人意见是,汉服这个概念本来就不稳定,同样是“汉服”两个字,不同语境下意思完全不同,在我看来都不应该作为同一个词条。所以我的看法是这个条目可以完全删掉,然后基于讨论从头编写。不经讨论的内容可以直接删除。 --犬风船(优良条目评选:同和自动车工业)※时间就是金钱,我的朋友。 2018年1月25日 (四) 01:58 (UTC)
- @Inufuusen:抛开该报章来源,我觉得华梅的内容还是挺可靠的,毕竟是相关领域的学者,不过在目前的情况下“遵从删除主义”可能比较好。--No1lovesu(留言) 2018年1月24日 (三) 10:23 (UTC)
- @No1lovesu:我个人倾向于支持那个删除。原因很简单,我自己是删除主义者。那段文字的出处本身并不是什么太可靠的东西(虽然比日文条目里那些博客来源可靠),我觉得删掉是好的。我希望这个条目最好删除大量内容,从头开始。 --犬风船(优良条目评选:同和自动车工业)※时间就是金钱,我的朋友。
- @Inufuusen:我也同意此观点,但要注意不要被No1lovesu刻意利用。--是冏、不是囧(留言) 2018年1月24日 (三) 06:22 (UTC)
- 多谢,但据我观察你的编辑经验和技能明显不如No1lovesu,可能他也有情绪化的地方,但就事论事希望你也考虑一下他的意见。 --犬风船(优良条目评选:同和自动车工业)※时间就是金钱,我的朋友。 2018年1月24日 (三) 06:28 (UTC)
- @Inufuusen:基本认同“宁缺勿滥”,但也要注意避免“矫枉过正”,另外可以请你对这一笔编辑以及下列的编辑摘要发表一下意见吗?--No1lovesu(留言) 2018年1月16日 (二) 05:12 (UTC)
- 另外@冏:你的编辑经验和技能不足,而且可能没有正确理解别人给你的忠告。你在日文维基百科上的不少编辑,往好了说叫做没有价值,往坏了说叫破坏。日本维基人说话委婉,不意味着他们认为你做得没错。你自己顽固,把别人不愿意和你纠缠当作态度好,我也真是没办法。请知晓,大家都是作为志愿者来编辑维基百科的,别人的时间也是宝贵的,不可能在你固执己见的时候都一直盯着你,毕竟有很多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 --犬风船(优良条目评选:同和自动车工业)※时间就是金钱,我的朋友。 2018年1月24日 (三) 06:36 (UTC)
- @Inufuusen:,不不您如果有看到过@N1lovesu:的所有编辑就会知道了,他真的非常恶心。请您不要把我和您过去的冲突带入,我再次向您道歉。不过,我在日文维基百科上的修改,说实话和@N1lovesu:在英文维基百科上的修改相比,如同九牛一毛。@N1lovesu:说刷是比我礼貌,我承认,但是他可以修改维基百科这是事实。你看这个链接余若海所引用的内容,是在青年新政宣誓风波发生后,由维基人“No1lovesu”所进行的编辑。其编辑包括删除“现时,在香港网络社群上使用‘支那’和‘支那人’来分别称呼中国和中国人已是非常普遍,使用者犹以年轻人为主”、“事实是日本拉面源自中国,所以有日本人称拉面作‘支那面’或‘中华面’”等没有提供任何出处且可被删除的内容(这些没有列出任何来源的内容,被攻击No1lovesu的脸书用户定义为“支那的正面用法”),同时加入中国、日本、美国的历史学者指出“支那”一词是负面意义的内容。[31][32]
- 我当然不可能有看到过No1lovesu的所有编辑。恐怕你也做不到。我也没看明白你想说什么。你是说No1lovesu删除了没有来源的内容,并且加入了有来源的内容吗?那么这看起来没什么不对的。 --犬风船(优良条目评选:同和自动车工业)※时间就是金钱,我的朋友。 2018年1月24日 (三) 07:39 (UTC)
- @Inufuusen:,不不您如果有看到过@N1lovesu:的所有编辑就会知道了,他真的非常恶心。请您不要把我和您过去的冲突带入,我再次向您道歉。不过,我在日文维基百科上的修改,说实话和@N1lovesu:在英文维基百科上的修改相比,如同九牛一毛。@N1lovesu:说刷是比我礼貌,我承认,但是他可以修改维基百科这是事实。你看这个链接余若海所引用的内容,是在青年新政宣誓风波发生后,由维基人“No1lovesu”所进行的编辑。其编辑包括删除“现时,在香港网络社群上使用‘支那’和‘支那人’来分别称呼中国和中国人已是非常普遍,使用者犹以年轻人为主”、“事实是日本拉面源自中国,所以有日本人称拉面作‘支那面’或‘中华面’”等没有提供任何出处且可被删除的内容(这些没有列出任何来源的内容,被攻击No1lovesu的脸书用户定义为“支那的正面用法”),同时加入中国、日本、美国的历史学者指出“支那”一词是负面意义的内容。[31][32]
您好,No1lovesu甚至把触手伸到了英文、日文维基百科中,刻意用定义来混淆视听,在英文和日文维基百科也把它认为的定义加入,并且排在最前面。它还冒冲【凤阳】这个人,实在可恶,我已经去举报了,我相信维基百科会给我一个公正的答复。我马上去英文日文维基百科改正。--是冏、不是囧(留言) 2018年1月24日 (三) 05:09 (UTC)
编辑摘要
对于这篇编辑的编辑理由如下:
1.根据相关维基方针及指引:
- “一般而言,维基百科的条目不能依靠一次文献,而是要依靠于谨慎的采纳了一次文献的、可信赖的二次文献。”
- “文章内容应尽可能基于第二手来源。举例来说,学术评价、点评或者教科书比一篇研究论文更好。在采用第一手来源时,需要极其小心。维基百科不应该对第一手来源进行任何解读。”
2.加入的内容“‘汉服’之词,主要是指区别于少数民族与汉人之服,或相对于其他朝代的汉代服装的一种概念”,与《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中的定义“汉代服饰”、“辽代汉族服饰”、“泛指一般的汉族服装,有别于各种少数民族服饰”的含意是相符的。--No1lovesu(留言) 2018年1月16日 (二) 05:12 (UTC)
- 这些话都原封不动的换给你。另外,除了《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以外,‘陈茂同 中国历代衣冠服饰制、高格 细说中国服饰、黄强 中国服饰画史、李芽 中国历代妆饰、楼慧珍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沈从文 中国服饰史、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杨志谦 唐代服饰资料选、许嘉璐 中国古代衣食住行、中国纹样辞典’的说法呢?为什么那么多来源不找,就偏偏只找一个???--是冏、不是囧(留言) 2018年1月24日 (三) 06:22 (UTC)
《汉族民间风俗》原文
更正2018年1月16日 (二) 18:43的編輯摘要:「解放后,随着我国纺织和服装工业的发展,穿中山装更为风行。成为汉族男子最基本的服装之一。(第126頁)」--No1lovesu(留言) 2018年1月16日 (二) 10:46 (UTC)
对此笔编辑的回应: 1【随着我国纺织和服装工业的发展,穿中山装更为风行。一九八四年元旦开始换装的“中国八三式警服”……”并不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当中“随着我国纺织和服装工业的发展,穿中山装更为风行。一九八四年元旦开始换装的中国八三式警服”出自于百度知道[4];内容与《汉族民间风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雷同,有可能是更新版,也有可能是抄袭; 2【随著我国纺织和服装工业的发展,穿中山装更为风行。成为汉族男子最基本的服装之一,不但党和国家领导人穿,而且许多出国访问,考察学习的工程技术人员,留学生也穿。】这才是《汉族民间风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的原文,因此“应该尊重引用”,改回2版本。--No1lovesu(留言) 2018年1月16日 (二) 13:05 (UTC)
- 也行吧,那么引用应该更正为,1994-03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徐杰舜所编《汉族民间衣食住行风俗》。另外,由于这是争议观点,如果一定要添加进条目的话,那么也应该补充其它观点。当然,我更倾向于删除这些观点文字。--野狐禅(留言) 2018年1月17日 (二) 17:23 (UTC)
- 没错,非常同意,这位No1lovesu先生总是没完没了的把它找的书、它找到的东西加入,又把别人的东西删除,‘为了让自己的观点合理化不择手段’,真不知道他是不是宅男、在家里没事做就只会盯住维基百科改。--是冏、不是囧(留言) 2018年1月24日 (三) 05:12 (UTC)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这里已经吵了起来,我只希望给汉服一个公正的评价。
正面评价、负面评价都要有,这不就完了吗?--カブトカニ(留言) 2018年2月18日 (日) 19:20 (UTC)
(※)注意:楼上被证实是user:冏的傀儡,已被封禁。--No1lovesu(留言) 2018年2月23日 (五) 13:34 (UTC)
先不论发言者使用傀儡的事,仅就观点来说这也是错的。维基百科的中立不是中立的褒贬,而是忠实反映各方观点。维基百科不允许原创研究,各方观点必须是可信的。请这位朋友认真了解一下维基百科的三大方针,不要仗着自己不知道就理直气壮。 --犬风船(“我不认识的字就不是字”)※时间就是金钱,我的朋友。 2018年3月1日 (四) 04:24 (UTC)
应减少直接引用古代文献的比例
历代对于服饰的看法本来就与今日有所不同,直接引用古文恐怕难免原创解释原创研究。应主要引用近现代以来的研究文章。 --犬风船(“我不认识的字就不是字”)※时间就是金钱,我的朋友。 2018年3月1日 (四) 04:14 (UTC)
2018年3月被删除的“汉服列表”条目
“遗体”在此可以看到(脚注除外)。参见Wikipedia:页面存废讨论/记录/2018/03/01#汉服列表。--Mewaqua(留言) 2018年3月8日 (四) 04:25 (UTC),后有修改
很高兴能看到官媒对汉服的定义与解释
官博链接:https://weibo.com/2803301701/C4q4QckPq?type=comment#_rnd1522076806308 --橡木茂(留言) 2018年3月26日 (一) 15:09 (UTC)
应多加注释及调整首段描述
人民日报定义的意思不应该作为一个整体的描述性内容成为首段的唯二的句子之一。这一类争议性主题就应该在首段就将争议明确点出,下面的章节可以放入更详细的信息。而在上方所说古代文献,其实应该是多加引用,当然是在有注释的情况下。如果说减少直接证据的引用,那么就算现在是加了研究文章也缺失了不少基础性概念(which需要读者自行分辨、思考,而不是把一个笼统的主观概念加进去(也就是经过二手处理的概念))。特别在这样的争议话题上,条目里依旧有大量主观性用词,引用文献过少,研究不足。宋世怡(留言) 2018年3月26日 (一) 15:21 (UTC)
- 请了解WP:原创研究。缺少研究则应该引用研究者的作品,而不是自己去当研究者。这不是维基百科上允许做的事情。 --犬风船(认错不会死,只会让你进步)※自我禁制,6月前不在DYK投反对票 2018年4月9日 (一) 01:32 (UTC)
回复楼上
原来的首段的唯二的句子之一是:
“汉服”一词被“汉服运动”参与者解释为“从黄帝到明末清初汉族传统服饰”,并将该具争议性的非官方及非学术的新定义发布在网络如百度百科和民族主义网上论坛“汉网”里.”
换言之,汉服在维基百科的争议点是“没有官方释义”。而人民日报作为中国大陆最权威的的官媒之一,显然该媒体是基于官方的立场发表观点,不可能是个人立场。鉴于本条目的争议点已解决,因此我删除了这段争议内容并更新为官方原话。--橡木茂(留言)
2018年3月26日 (一) 16:07 (UTC)
- 我是想说人民日报作为官媒在微博上发表并不是一个creditable的平台,而现在的中国官媒在微博上的说法应被清楚的在引文前指出,否则这一段未加引号句子就等于站在某个群体的立场说话了。
- 另一方面,首段也应该多加描述,一个大致的来龙去脉读者应该第一眼就看到,具体采纳哪种意见应在条目主体的各种资料中形成。-宋世怡(留言) 2018年3月26日 (一) 17:19 (UTC)
就现版本建议部分修改
请求已拒绝
一
- 现行版本【“汉服”从黄帝“垂衣裳而治”开始,最晚在商朝就已经确定,一直到清以前,都是我们(汉族)的服装主流。】一句为人民日报在微博所发言论,应修改为中国政府官方媒体“人民日报”在微博上提出““汉服”从黄帝“垂衣裳而治”开始,最晚在商朝就已经确定,一直到清以前,都是我们(汉族)的服装主流。”
- 如果每句话都这么改就过分赘述了,可读性会受到影响这是其次,维基百科提供的引用功能也失去了意义。
橡木茂(留言) 2018年3月27日 (二) 19:19 (UTC)- 基于wp:pov所说“当我们讨论观点时,我们应当把观点归属于某个人或某类人,并讨论他或他们持有这一观点的事实。例如,不要断言“披头士乐队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乐队”,而是找到发表这一观点的来源,如《滚石》杂志:“《滚石》杂志认为,披头士乐队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乐队”,并将参考文献以适当的方式在陈述当中注明。”,这里两个叙述可以看出明显区别,引用功能在于对你所编辑的这一段话进行注解,标明你撰述的这句话有来源,而现在这个来源的话语并无法代表一个争议话题在全球的共识,因此需要在正文注明,否则如果没有引号,这会误导他人不但是维基百科支持了某个观点(无论是否是主流观点),由于人民日报的措辞,所谓“我们”一词更是在拉低维基百科条目的中立性,包容性。在这样的前提下,所谓可读性并不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宋世怡(留言) 2018年3月27日 (二) 22:19 (UTC)
- 如果每句话都这么改就过分赘述了,可读性会受到影响这是其次,维基百科提供的引用功能也失去了意义。
中立性立场不会因为人称代词的改变而改变。
什么是立场呢?引用百科百科的定义“认识和处理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所抱的态度”。人民日报虽然使用了第一人称,但该话本身是无感情色彩的,这是对汉服的释义,而不是对汉服的态度。
而您所举的例子,明显是对于某某事物的态度,而不是对某某事物的定义。这与此处的“争议”内容有着本质的区别,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具有可比性。
当然,我同意您的部分观点,所以对于人民日报对汉服的赞美,在本条目被锁定之前,这种感情表达被我置于社会评价并注明了中国大陆官媒人民日报所述。
橡木茂(留言) 2018年3月28日 (三) 09:34 (UTC)
- 我想说的是人民日报的这句定义也是争议话题,尽管人民日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官方媒体,但是它在微博上发布的这个定义相当于一个态度,这里面需要注意的是在后半部分,其争议在于汉服的一个大的范围,清代服饰有的争论说不是汉服,有的说是,各有各的立场和观察角度,比如说从边疆史地和主体族群人文的变迁来看,到底是从所谓的汉族服饰转变成所谓的满族服饰,还是满族的服饰并入了汉族的传统服饰(如同胡服骑射最后反而有部分代表性特点成为汉服中的服制那样),这样的争论依旧相对混乱。另一方面,在叙述中使用第一人称本就是一个很明显的问题,这种叙述我相信是WP:POV"维基百科描述争议,维基百科不参与争议。要对争议进行中立的描述,就应始终以公正的语调来表现观点,否则即便表现了所有相关观点,条目看上去也只会是一篇支持者的评论文。即使主题是以事实而不是以观点来表述的,同样可以因为对事实的挑选、表现或组织形式而导致不恰当的语调。要让条目达至中立,语调应该公正、准确、成比例地将所有方面收纳于条目中。"这段话内所说的不恰当的语调。除开在证据的展现上,描述出这个条目内容的语句是同等重要的,人民日报这一句话是一整句话,是一个总的观点,是它的态度,并没有对汉服做了具体的解释,而是对汉服在时间上做了限定,再结合最后半句话,这就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观点。因此无论放在首段还是放在社会评价,这里面的主观成分都需要去除,除非为这句话加注引号,说明提出的人是谁。-宋世怡(留言) 2018年3月28日 (三) 16:52 (UTC)
人民日报的“我们”明显代指的是汉族,此处的含义就是对汉族的传统服饰下定义。这句话有无争议是其次,判断这句话是否主观的依据是该语句是否具有感情色彩。再谈谈“争议”,本条目所介绍的内容总体与人民日报给出的定义是吻合的。若存在争议,更适合建立一个消歧义的条目来描述汉服的其它解释而非在本条目中介绍其它概念,毕竟“争议”内容与本条目的总体相悖,如果这些“争议”被证明为真,本条目大部分内容就作废了。此外,人民网给出56个民族传统服饰的定义也与本条目的总体内容相吻合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75c32a379b2bd40742c7d3f54b889e9c/03d2d258ccbf6c81fced98f7b03eb13532fa40a3.jpg
橡木茂(留言) 2018年3月29日 (四) 05:56 (UTC)
- 无论多么的“明显”,使用“我们”这个词就代表了你的编写不中立。要么把写着“我们”的去掉,要么就加引号。-宋世怡(留言) 2018年3月29日 (四) 14:34 (UTC)
- 我添加该段话的原因是为了解决本条目的原有的争议点→无官方定义。为了避免转述过程中的个人情绪,因此原封不动的复制了过来,可以考虑在不改变原义的情况下按照您的想法修改。--橡木茂(留言) 2018年3月31日 (六) 07:09 (UTC)
囧rz……:人民日报是可靠来源,人民日报微博也是可靠来源吗? --犬风船(认错不会死,只会让你进步)※自我禁制,6月前不在DYK投反对票 2018年4月9日 (一) 01:35 (UTC)
- @犬风船:当然没问题,参考维基百科:可靠来源的定义。“在采用观点内容时,作者的身份可被用来评估可靠性一个被广为尊敬的专家更有可能发表可靠的、能够反映有显著支持的主张(注意特别的断言需要特别的来源,这是方针)”,尽管大家对我引用的权威内容的中立性存在异议,但我的做法是完全遵守维基规则的。 --橡木茂(留言) 2018年4月9日 (一) 01:59 (UTC)
- 当然有问题。人民日报微博作者是谁?请告诉我。发微博时经过谁评审?如果内容出了问题,谁会出面道歉?首段竟然引用微博当来源,不丢人吗?您参加过维基百科的任何条目评审吗?你所说恰恰证明你不了解维基百科三大基本方针。 --犬风船(认错不会死,只会让你进步)※自我禁制,6月前不在DYK投反对票 2018年4月9日 (一) 02:05 (UTC)
二
- 现行版本【中国古代服饰的特点主要有交领右衽、大襟、宽衣博带、系带隐扣等[53]。虽然历代各有变化,但在礼仪服装中一直传承这些特征[7]。】一句描述略有误导性错误,以中国古代服饰一词为主语的话,则交领右衽、大襟、宽衣博带、系带隐扣并不符合很多形制,哪怕中国一词限制在现代网络所流传的概念中,有很多服饰不是在这样的特点范围内的,而这些特点是现在网络汉服圈的常用标准,所以应该先删去,如果有更多的详细的概述再放上来,而鉴于中国的定义争议,在汉服条目中最好不要用中国古代服饰为主语。—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宋世怡(对话|贡献)于2018年3月27日 (二) 16:34 (UTC)加入。
- 此句不应删除,部分读者或许会因自身的立场而误解,但它本身是无歧义的,主要一词非全称量词,未涵盖所有的中国古代服饰。可以考虑略微介绍一下其它特征,毕竟是汉服条目,不相关的资料能省则省。
橡木茂(留言) 2018年3月27日 (二) 22:05 (UTC) - 中国古代服饰经历过多变化,而中国一词在多个时期是具有极大争议的话题,其中所牵涉到的专门史研究也非常的繁复,服饰作为古代文化的重要部分,非常有必要对具体事项有具体解释。我重新再解释一遍我上段所说的意思,我认为把【交领右衽、大襟、宽衣博带、系带隐扣】作为“主要”特点在纵观中国古代服饰这个大项的角度上是不符合既有证据的,在传统礼制、不同政权、时期的朝廷改革的整合局面中,此类特点是无法占有代表性地位的,而现代网络作为催化剂,对这类在服制上非常讲究的问题使用了很多夸张叙述,那么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针对在占据主流的几种“汉服”观点(包含了正史、杂史、网络圈、学界的研究)中所拥有的形制,需要对原句进行一定的更改,这样才能更加贴切维基百科的原则,为读者提供更为全面的消息。-宋世怡(留言) 2018年3月27日 (二) 22:19 (UTC)
- 此句不应删除,部分读者或许会因自身的立场而误解,但它本身是无歧义的,主要一词非全称量词,未涵盖所有的中国古代服饰。可以考虑略微介绍一下其它特征,毕竟是汉服条目,不相关的资料能省则省。
我重新刷了一遍,此处的标题是“中国古代服饰的部分特点”,简介中却变成了“主要特点”。这本来就是介绍汉服的条目,把该标题和简介中主语删除,保留“主要特点”即可,按照语境很容易明白省略的主语是汉服。目前的这段话未免冗余了。
橡木茂(留言) 2018年3月28日 (三) 09:54 (UTC)
三
裁剪结构、类型应被合并,特点所章也应附于类型之中,配饰、领形应分解,对应并入服制,宗教、艺术表演服饰应转移到服制下。另在具体的服制上描述过少,来源更少,需要进一步改进、增加内容。-宋世怡(留言) 2018年3月28日 (三) 16:52 (UTC)
按照目前的状况争议是不可能解决的,除非封了No1lovesu
No1lovesu这种人能在维基百科扎根生存,只能证明维基百科的规则是有漏洞的。该用户完全把维基百科当成了自己家开的,滥用私人借口屡次撤销他人来源可信的新增内容,诸如“微博不是有效来源”、“评价只限学者研究”。此外,该用户对待同一个问题十分的双标:汉服条目的评论被置于页面顶部,我在康乾盛世的条目中遵循他的意愿对结构进行了调整,结果遭到此人“你见过哪个条目是这样的”为由撤销……汉服不就是吗?合则用不合则弃,我对您的记忆力真是不服也不行。
还有,在我指出定义与评论两个概念无逻辑上的关联并进行分离后,为什么No1lovesu要把评论改为学者研究并撤销我的版本呢?评论不正是No1lovesu坚持添加的吗?这些内容真的符合研究的定义吗?事实是这些话都是这些人随口一提,研究是什么?引用维基百科的定义“利用有计划与有系统的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的方法,获得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偷换概念的把戏您玩够了没?
再来谈谈维基百科的中立原则,我完全赞成这句话“维基百科的中立不是中立的褒贬,而是忠实反映各方观点”,我对各方的看法是支持方和反对方,维基百科曾提到“不应让某一个观点具有不合理的比重”,但是,为什么在汉服的评论一栏下反对方的比重达到100%呢?为什么在我新增支持方的观点后No1lovesu要删除呢?这是所谓的“忠实反映各方观点”吗?读者看到这些片面的观点后显而易见会对汉服形成不良的印象,想必这就是No1lovesu的目的!一个人要诡辩,无非是偷换概念、以偏概全,这两点在No1lovesu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鉴于管理员不可能对每个词条都做细致的检查,我也只能在讨论区发发牢骚,望某人自重。
注:关于新浪微博的内容是否可以作为可信资料被引用,我就此在qq群里咨询了中文维基百科管理员。管理员的原回答是“看情况,如果确信是该机构的公众账号,可以引用”。
橡木茂(留言) 2018年3月27日 (二) 22:06 (UTC)
- @橡木茂:感谢阁下对中文维基百科的贡献,维基百科将因有您而更美好。另提醒阁下,千万谨记善意推定,切勿有任何恶意推定的内容,且于QQ群回答阁下该问题的是Eyewitness Tsai君,该用户仅是QQ群的管理员,而非维基百科的管理员,是一名热心于回答新手疑问的维基人,感谢阁下的谅解。--NHC、才不是NPC呢哼!。:.゚ヽ(*´∀`)ノ゚.:。 2018年3月27日 (二) 23:14 (UTC)
- 就我的原意再解释一遍吧:“可以引用”当然也有适用范围。如果是XXX这个机构在它的微博上面发表了某某观点,那么我当然可以引用它用以表现XXX公众号发表了某某观点。摘这里的话:“一些资料来源,虽然不明确,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可靠资讯的提供者。”就我认为,引用这段文字用来说明人民日报的观点的做法是正确的。我记得上次也有人把NHC认成管理员来着--Simon Choi 2018年3月28日 (三) 17:19 (UTC)
@NHC:对于一个多次使用维基百科不存在的规则撤销他人新增内容的用户,我仍要以善意推定吗?
此外,我曾完全按照该用户的私人标准去编写汉族的维基百科,该用户实在是找不到借口撤销,但在之后的几次修改中他悄悄地抹除了我添加的关键性内容,只保留下书籍资料的引用。他的所作所为,是真的令我难以找到一个借口来说服自己他是出于善意……
橡木茂(留言) 2018年3月28日 (三) 10:10 (UTC)
- 请问这位橡木茂朋友,您在维基百科的条目空间编写记录不超过30次,也未参与过条目评审活动,请问你为何这么有信心自己对维基百科的基本方针理解是正确的?而且您近期的编写内容非常集中,请问你真的不是傀儡账号吗? --犬风船(认错不会死,只会让你进步)※自我禁制,6月前不在DYK投反对票 2018年4月9日 (一) 03:20 (UTC)
- 请拿出我是傀儡的证据。此外,您似乎在影射您是维基百科元老,我作为新手无权对你们这些“元老”提出质疑。我看到您的封禁日志中您是被封禁过一次的,您自己作为一个“元老”都无法完全保证对维基百科规则的遵守,真是可笑之极的质问。 --橡木茂(留言) 2018年4月9日 (一) 07:59 (UTC)
- 指点你呢,你不听就算了,还试图挑些没道理的毛病。是不是还要让我教你什么叫3RR?被封禁并不意味着不遵守规则。你不能仗着自己不知道就理直气壮啊。更重要的是,你在试图跑题。你显然并不了解维基的三大方针,请认真学习一下。如果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问人。至于说你像傀儡,原因很简单:哪有你这样的新人。 --犬风船(认错不会死,只会让你进步)※自我禁制,6月前不在DYK投反对票 2018年4月9日 (一) 13:10 (UTC)
- 哈哈,笑看明显偏袒No1lovesu又一次诬陷人,我‘冏’的正宗傀儡在此,你们不去检讨No1lovesu的罪行,还责怪别人?这种逼良为娼,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行为,和独裁国家有什么区别??--2001:B011:E:12BA:ACFC:3172:EF1D:9FFA(留言) 2018年6月14日 (四) 14:21 (UTC)
编辑请求
请求已拒绝
请求回退到前版本,目前版本【“汉服”从黄帝“垂衣裳而治”开始,最晚在商朝就已经确定,一直到清以前,都是我们(汉族)的服装主流。】明显是非中立且主观的编辑。
--No1lovesu(留言) 2018年4月7日 (六) 11:23 (UTC)
- (-)反对,invalid request. 依据WP:PP,“对某个版本实施保护,并不意味着支持该版本,所以不应该继续请求回退到另外一个版本。因内容争议而保护的页面应当有明确的共识才可以进行修改”,请取得共识再行修改。--Antigng(留言) 2018年4月7日 (六) 11:25 (UTC)
- 建议解锁条目,此条目明显错误过多,上面的仅仅是一处而已,建议解开条目,以利于逐条修改。飞贼燕子(留言) 2018年4月8日 (日) 03:12 (UTC)
- 反对,建议在讨论区大家对修改内容达成共识后提交管理员进行修改,否则编辑战只会继续发生,问题并不会解决。 --橡木茂(留言) 2018年4月9日 (一) 00:19 (UTC)
- 维基百科上乱七八糟的内容也并不少,不急于修正这么一个。如果连基本的三大方针都不能遵守,这个条目不如就这么挂着模板锁定的好。不过当前挂的模板是不是少了点?当然了我个人认为应该永久保持锁定状态,砍到小作品的规模,再慢慢通过管理员添加内容。虽然这是很浪费人工的,但是维基百科编写者水平就是低到不能遵守三大方针还要狂写嘛。 --犬风船(认错不会死,只会让你进步)※自我禁制,6月前不在DYK投反对票 2018年4月9日 (一) 01:38 (UTC)
- 最起码都是我们(汉族)的服装主流这段得修饰一下吧。。--飞贼燕子(留言) 2018年4月9日 (一) 11:33 (UTC)
- @飞贼燕子:那段话建议直接删除,第一,相关内容已经被写在“对汉服的记载”部分,而且已经被充分修饰过:[2015年,人民日报网博发表文章,说汉服指从黄帝“垂衣裳而治”开始,最晚在商朝确定,一直到清以前的汉族主流服装[51]。2017年,人民日报微博有文章说汉服“起源于远古,定型于春秋战国,兴盛于明朝,经手绘纹饰、裁剪、缝制、熨烫等工艺,集独特的染、织、绣于一身,历经千年仍是爆款。真正的中国风和东方美学,都藏在这一袭汉服中”[52]。];第二,正如其他用户所言,这条微博来源并不可靠(但在某程度上可用),就算要用也是用于“说明人民日报的观点”。--No1lovesu(留言) 2018年4月9日 (一) 11:48 (UTC)
- 这两条内容虽然同出自人民日报的微博帐号,但两条内容的性质是有区别的。第一条是无感情色彩的定义。第二条是充满了感情色彩的赞美。两者不应被合并。第一条内容的定义符合本条目的主体内容,若该定义是极具争议的,则本条目的主体内容同样是极具争议的。因此对于汉服的其它解释更适合新建一个条目以消除歧义(欢迎阁下去这么做,我绝不会阻挠),而非加入一些不符该条目主体内容的观点,否则本条目的主题内容也应删除,因为这些观点已经偏离本条目了。而且这段内容也有保留的必要,因为本条目的争议点之一就是无官方定义,而该内容恰恰是对该争议点最好的反驳。 --橡木茂(留言) 2018年4月9日 (一) 12:47 (UTC)
- @飞贼燕子:那段话建议直接删除,第一,相关内容已经被写在“对汉服的记载”部分,而且已经被充分修饰过:[2015年,人民日报网博发表文章,说汉服指从黄帝“垂衣裳而治”开始,最晚在商朝确定,一直到清以前的汉族主流服装[51]。2017年,人民日报微博有文章说汉服“起源于远古,定型于春秋战国,兴盛于明朝,经手绘纹饰、裁剪、缝制、熨烫等工艺,集独特的染、织、绣于一身,历经千年仍是爆款。真正的中国风和东方美学,都藏在这一袭汉服中”[52]。];第二,正如其他用户所言,这条微博来源并不可靠(但在某程度上可用),就算要用也是用于“说明人民日报的观点”。--No1lovesu(留言) 2018年4月9日 (一) 11:48 (UTC)
- (&)建议:微博不是可靠来源,另外叙述过于个人或地方色彩,--飞贼燕子(留言) 2018年4月9日 (一) 13:43 (UTC)
- @橡木茂:把我们二字删掉,改成一直到清以前的汉族主流服装这样如何?--飞贼燕子(留言) 2018年4月9日 (一) 15:16 (UTC)
- @飞贼燕子:同意,楼下有人提出了新的修改方案,按楼下来也可以。 --橡木茂(留言) 2018年4月9日 (一) 23:36 (UTC)
修改建议(二)
请求已处理千村狐兔(留言) 2018年4月10日 (二) 10:08 (UTC)
一、首段
原句: 汉服,泛指汉人服饰[1][2],是一种中国朝代服饰的观念,也是一种相对于少数民族服饰的汉人服饰的概念[3]。 “汉服”从黄帝“垂衣裳而治”开始,最晚在商朝就已经确定,一直到清以前,都是我们(汉族)的服装主流。[4]
修改(引用来源不变): 汉服,泛指汉人服饰,是中国的一种服饰观念,也是一种相对于少数民族服饰的汉人服饰的概念。汉服从黄帝垂衣裳而治开始,于商朝基本确定,直至近代都是中国地区汉族的主要服制。
二、定义
原句: 二十一世纪初,有人认为传统上被认为代表中国人服饰的长衫、马褂、唐装、旗袍,以及中山装等与真正的汉民族传统服饰没有正常的演变衔接过程
修改: 二十一世纪初,有人认为长衫、马褂、唐装、旗袍,以及中山装等服饰不属于汉服体系,与原有的汉族服饰之间没有足够的演变及衔接过程
三、中国古代服饰部分特点
原句: 中国古代服饰部分特点
修改: 汉服部分特点
原句: 中国古代服饰的特点主要有交领右衽、大襟、宽衣博带、系带隐扣等[53]。虽然历代各有变化,但在礼仪服装中一直传承这些特征[7]。
修改: 汉服拥有多个特点,其主要有交领右衽、大襟、宽衣博带、系带隐扣等。汉服体系延伸于中国历代各类服制,多种汉服式样没有包括这几个特点,然而在祭服、礼服等正式服装中被保留下来,与其他民族的特色服饰相比有明显的区别。
原句: 古代贵族“二十而冠”,平民戴巾,只有异族是披发为常。
修改: 建议移除,与章节无关。
原句: 此外,在中原古代文化中,“左”与“右”暗示着在社会中的地位的等级意识,分为“尊左卑右”与“尊右卑左”两种。前者主要体现在乘车、官职封号、宫室、陵墓等设置上,后者则包舍服饰的衣襟、出身、官制等
修改: 建议移除,左右之尊卑在礼记上就有很明显的分歧之处,如果对十三经注疏进行左、右的检索,就会发现更多与此句相违的语句,尊左、尊右与体现在什么方面无关,如果抛开经籍,单纯用历史官制为例子,明初相国由尊左转尊右,也可体现这句话的不严谨、不正确性。 -宋世怡(留言) 2018年4月9日 (一) 23:10 (UTC)
- 暂时就这样吧。--No1lovesu(留言) 2018年4月10日 (二) 00:06 (UTC)
- @Antigng:之前争执的人全部同意了修改了,这算不算达成共识?如果算,就请修改那些病句,谢谢。--飞贼燕子(留言) 2018年4月10日 (二) 02:12 (UTC)
- (+)支持,如此,同意修改这一部分。--Antigng(留言) 2018年4月10日 (二) 02:14 (UTC)
- 已根据这个请求修改-千村狐兔(留言) 2018年4月10日 (二) 10:08 (UTC)
- (!)意见此条目建议重新扩充一下,条目内的图片似乎比字数还多。--飞贼燕子(留言) 2018年4月12日 (四) 10:26 (UTC)
- 支持增加可靠来源。--No1lovesu(留言) 2018年4月13日 (五) 14:00 (UTC)
- No1lovesu,你所谓的可靠来源只不过是符合你心意的可靠来源罢了,做了那么多冒充好人的事情,你的良心难道就不会有一点不安吗?MY GOOD BOY(狞笑)。--2001:B011:E:12BA:ACFC:3172:EF1D:9FFA(留言) 2018年6月14日 (四) 14:26 (UTC)
- 支持增加可靠来源。--No1lovesu(留言) 2018年4月13日 (五) 14:00 (UTC)
编辑请求
{{Editprotected}}
请求在“定义”部分增添学术研究的内容:
现版本
《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将汉服定义为[2]:
遼代服制中的漢族服飾; 漢代服飾; 泛指一般的漢族服裝。
二十一世纪初,有人认为长衫、马褂、唐装、旗袍,以及中山装等服饰不属于汉服体系,与原有的汉族服饰之间没有足够的演变及衔接过程,不能够代表汉文化,于是发起“汉服运动”[5][6][7]。他们认为汉人的民族服装有一套自己的完整传统,“汉服”是“以华夏汉族的礼仪文化为基础,通过历代汉人王朝推崇周礼、象天法地而形成的具有独特华夏民族文化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它民族传统服装的服装体系。”[8][9]
新版本
【新增内容】
《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将汉服定义为[2]:
遼代服制中的漢族服飾; 漢代服飾; 泛指一般的漢族服裝。
二十一世纪初,有人认为长衫、马褂、唐装、旗袍,以及中山装等服饰不属于汉服体系,与原有的汉族服饰之间没有足够的演变及衔接过程,不能够代表汉文化,于是发起“汉服运动”[5][6][7]。他们认为汉人的民族服装有一套自己的完整传统,“汉服”是“以华夏汉族的礼仪文化为基础,通过历代汉人王朝推崇周礼、象天法地而形成的具有独特华夏民族文化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它民族传统服装的服装体系。”[8][9]【有學者指出,該運動在2003年起源於中國[[廣東]]一帶,由[[民族主義]]網站「漢網」所帶起<ref>{{cite book|author1=Thomas Mullaney|author2=Eric Armand Vanden Bussche|author3=Stéphane Gros|coauthors=James Patrick Leibold|title=Critical Han Studies|date=2012|publisher=Univ of California Press|isbn=9780520289758|page=40-41}}</ref>。
[[愛知大學]]教授、[[文化人類學]]家周星說,所謂「漢服」一詞在古代並不常用,「漢服」是漢服運動參與者所想像的一種傳統服飾<ref name ="zhou2012">{{Cite journal|last=周|first=星|date=2012|title=汉服运动:中国互联网时代的亚文化|url=|journal=ICCS 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Studies|volume=4|pages=61-67|via=}}</ref>。他認為學術用語中的「漢服」和「漢服運動」中的「漢服」含義並不相同,前者主要把「漢服」理解為漢族的服裝,但認為並不存在所謂純粹的'漢服'學術用語中的「漢服」和「漢服運動」中的「漢服」含義並不相同,前者主要把「漢服」理解為漢族的服裝,但認為並不存在所謂純粹的「漢服」<ref>{{cite journal|author1=周星|title=新唐装、汉服与汉服运动——二十一世纪初叶中国有关“民族服装”的新动态|journal=《开放时代》|date=2008|issue=3}}</ref>。
對於「漢服」一詞被「漢服運動」參與者解釋為「從[[黃帝]]到明末清初漢族傳統服飾」,[[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張跣在2009年發表文章說,現代漢服運動倡導者所宣傳的漢服概念無論是在中國傳統文化還是在現代漢語中都不存在,這是漢服運動倡導者為宣揚自己的思想和觀念,總結了明代以前漢族服飾傳統而形成的一個「類概念」。這個「類概念」不僅假定了「漢服」在發展過程中的「血統」的純正性,對漢族服裝本身的發展流變存而不論,而且試圖將這種「純正的血統」實體化、固定化、本質化。他亦提到有學生在網上(如[[漢網]]和[[百度百科]])發布「既非官方又非學術漢服標準」,認為是屬於「漢服」實體化的一個起點<ref name="張2009"/>
專門研究漢服運動的[[澳大利亞]][[麥覺理大學]][[漢學]]教授凱大熊(Kevin Carrico)說:「事實上,漢服是一種被發明的擁有寬袖、輕飄長袍、腰部束帶和鮮艷顏色特徵的服飾。它的現代倡導者聲稱它是黃帝所發明的,並且被中國人穿了千年。」<ref name="carrico">Kevin Carrico, [http://chinaheritage.net/journal/chinas-state-of-warring-styles/?lang=zh A State of Warring Styles], "In reality, ''Hanfu'' is an invented style of dress that features broad sleeves, flowing robes, belted waists and vibrant colours. Its modern-day proponents claim it was the invention of the mythical Yellow Emperor and was worn for millennia by the Chinese people."</ref>,一直到有人第一次將自己穿著漢服上街的照片上傳到網上後,「這一『特別』的照片在網民中造成轟動,整個中國到處都有人模仿他這誇張的行為。在這一過程中,漢服也從想像中的、被發明的傳統轉變為螢幕上遙遠的圖像,最後成為中國街上可實際穿著和辨認的物理存在」<ref>{{Cite book|title=The Great Han: Race, Nationalism, and Tradition in China Today|last=Carrico|first=Kevin|publisher=Univ of California Press|year=2017|isbn=978-0-520-29549-0|location=|pages=37–39}}</ref>。
凱大熊說,儘管漢族佔中國92%的人口,並且在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佔據主導及統治地位,但漢服運動支持者認為漢族是被壓迫和被邊緣化的受害者,認為當今的中國不是「真正的中國」。為了應對和解決他們所認為的困境和拉近與「真正的中國」的距離,他們使用的其中一個手段就是推廣一種聲稱是古老但實際上是近年來被發明的[[民族服裝]]風格<ref>{{cite web|author1=Kevin Carrico|title=Make the Han Great Again|url=https://www.ucpress.edu/blog/33498/make-han-great-again-carrico-china/|websit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ref>。】—No1lovesu(对话|贡献)于2018年4月13日 (五) 15:55 (UTC)
- 接受指点并作出对Carrico来源的翻译上的修改。--No1lovesu(留言) 2018年4月15日 (日) 00:57 (UTC)
引用相关方针及他人意见(非修改内容)
“为了规避中立方针的限制,而创建一篇其主题已在其他条目中讨论过的新条目,往往用于避免或突出有利或不利的观点或事实。这一般都被认为是不可接受的。通常接受的做法,是只在一篇条目中讨论某一主题的所有事实及其重要观点。”
--No1lovesu(留言) 2018年4月13日 (五) 08:08 (UTC)
- user:Eyewitness Tsai:就我的原意再解释一遍吧:“可以引用”当然也有适用范围。如果是XXX这个机构在它的微博上面发表了某某观点,那么我当然可以引用它用以表现XXX公众号发表了某某观点。摘这里的话:“一些资料来源,虽然不明确,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可靠资讯的提供者。”就我认为,引用这段文字用来说明人民日报的观点的做法是正确的。
- user:宋世怡:我想说的是人民日报的这句定义也是争议话题,尽管人民日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官方媒体,但是它在微博上发布的这个定义相当于一个态度……人民日报这一句话是一整句话,是一个总的观点,是它的态度,并没有对汉服做了具体的解释,而是对汉服在时间上做了限定。
- user:飞贼燕子:微博不是可靠来源,另外叙述过于个人或地方色彩。
- WP:ASF:要创作一篇中立观点的条目,还离不开对可靠来源的精挑细选。在讨论一个观点所基于的事实时,引入竞争观点所基于的事实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样可帮助读者独立评判相互竞争观点的可信度。切不可暗示某一观点的正确性。明确谁人持有这些观点也非常重要。最好的做法,一般是举出观点中的某一个典型代表来说明。
- WP:SCHOLARSHIP:如果当前存在学术共识,则应该采用,但是应注意这样的共识可能并不存在。可靠的非学术来源可以在学术主题的文章中采用,特别是来自于高质量的主流出版物。判断哪个来源合适则取决于上下文。在来源有争议的场合,必须在文内注明观点的持有者……被学术界审核过的文章、书籍、点评或者研究论文是可靠的。如果内容被有声誉的同行评审期刊或者受人尊重的学术出版社发表,可以认为是被一个或者更多学者审核过的内容。
--No1lovesu(留言) 2018年4月13日 (五) 12:13 (UTC)
(-)反对
- 关于汉服的定义从黄帝到明末清初的汉族传统服饰学术界曾经存在争议,如今已得到包括人民网在内的众多中国官方媒体的肯定与支持,阁下若有疑问我待会儿贴上截图或链接便是。除非阁下认为来自中国官方的媒体不具备对中国某类服饰的最终解释权。此外,大家对于新浪微博的引用是否可以作为可靠来源存在分歧。基于维基百科:可靠来源的第七条采用在线或者作者自行发表的来源中针对不可靠来源的判断原则:①个人网站、个人博客和其他自己发表的或出于虚荣个人出版的材料不能作为二级来源。②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建立一个网站或是自己花钱来发行一本书,并且自称是某领域的专家。③对于政治和宗教派别(包括反宗教的派别)的来源,要谨慎对待。人民日报首先它是一个公众机构,不是一个人的私有财产,与上述①②的个人行为不符。作为已认证的微博账号有着真实的法人负责(其微博简介中已说明),其所发言论具有重复性与可查证性。此外,基于③,人民日报虽然中共的政治部门,对于部分政见确实有着不中立的立场,但是,汉服不是政治概念,而且中国官方一直大力反对民族沙文主义,不可能对汉人的服饰有着偏见。因此我认为人民日报微博的内容完全可以作为可信来源被引用。
- 《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我不会完全否定该书籍对于汉服的定义,世界的发展是动态的,该书不仅定义了一个极具争议的概念且该定义遭到了中国官方的否定,而且我查阅资料该书自1996年出版以来未经任何二次修订,对于具有时效性的争议内容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失效。我建议对于该书的引用内容,强调一下出版年份更合适。
- 对于阁下提及的周星、张跣、KevinCarrico三位的言论,此类内容应当归类至本条目的社会评价,因为这些内容不仅仅是作者的一己之见且未曾得到任何官方组织的书面肯定且未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归类至定义一栏,名不副实。
回应犬风船对我是傀儡用户的质疑:作为新手我之所以对维基百科的编辑如此熟悉,不仅因为我是计算机专业学过HTML编写网页。由于长年浸泡贴吧等论坛,我习惯性的每到一处都会优先了解此处的规则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因此我不可能像已被封禁的某位用户毫无根据的,仅凭主观臆测去指控一个人。阁下若仍有疑问,欢迎发起用户查核。
橡木茂(留言) 2018年4月13日 (五) 11:29 (UTC)
- 加了一下patch.-- Stang 2018年4月13日 (五) 11:50 (UTC)
- @橡木茂:我有权利怀疑你是傀儡。我可能是对的,可能是错的,这是我的看法。只要没人证明你是傀儡,你就不是傀儡。不过更重要的事情您并没有回应,我就再提一下。您既然说自己有习惯了解规则,请问您是否了解Wikipedia:可供查证#可靠来源。 --🐕🎈(翻译不是编写的捷径)※自我禁制,6月前不在DYK投反对票 2018年4月27日 (五) 07:41 (UTC)
- 从其他维基人跟他的对话可以看出,答案是否定的。我很奇怪某些喜欢自创规则的人(例如在条目加上“我们”这种连新手也甚少会犯的自我提及错误、企图在康乾盛世条目以一手来源作原创总结推翻无数学术来源,以及主张所谓“中国官方的媒体具备最终解释权”)为何明明是自己从未搞清楚规则,却有那个自信反过来去指责他人。--No1lovesu(留言) 2018年4月27日 (五) 07:51 (UTC)
宋世怡的意见
- “汉服”这个词语在不同时期有完全不同的定义,而现在处于互联网时代,在所谓“汉服运动”的带领下,汉服所代表的服饰范围反而越来越狭隘。知网上多篇相关论文的简介(我没看全文里面具体分析)中提出了汉服和现在崛起的沙文主义的关系,而这样的情况下,人民日报官博的解释不如说是一种政治上的举措,所谓最终解释权,更是不归于政府主导,其中理由我相信我不需要强调了吧。在条目中所引用的话并没有牵涉到此中最争议的部分,因此我在之前的修改中并没有建议移除。
- 在新增修改中所使用的来源,经过我的个人检索,《新唐装、汉服与汉服运动——二十一世纪初叶中国有关“民族服装”的新动态》一文是可靠的学术来源而且被其他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引用次数至少数十次,单纯就此来源所描述的观点是需要保留的。另一方面,此段本身在条目早期就存在着,而它的多次删除是由某(被现在已经封禁的)用户在编辑战中所删除。从我的角度,这一段话是相对客观、中立的叙述,表达了这方面的学者(并非自称)的一种研究和论点。
- 《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解释的汉服的定义本身首先没有被官方否定。官方可有在哪里否认辽国的汉族穿的服饰特点?可有否认汉代的服饰不是汉服?可有否认汉族服饰不是汉服?
- 学术中汉服和汉服运动中的汉服不一致是没有毛病的。如果学界存在着的是将汉服运动中的汉服为背景体系的,那么他肯定不是学界的人。如果你对如何分析此类问题有不同意见,可以试着了解一下《史学概论》,《中国史学史》,《史学引论》等书籍,在分析事例上,我相信国内高中课程都有选修,详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第四章第三节。
- 就Kevin Carrico、张跣两人而言,他们在学术上是值得参考的,周星我不做评价,建议你不要为了反对而反对。
-宋世怡想和她谈笑风生不怕被查水表么 2018年4月13日 (五) 15:23 (UTC)
待我整理一下资料,明天我会列举搜集到的人民网对中国56个民族的传统服饰的定义、中共部分官媒对汉服的定义,这些定义已经形成了统一,几乎都与《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无关,“泛指一般的汉族服装”或许有那么一点关系。我转述成官方否定《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何错之有?当然,您可以看到我举证的内容之后再做结论。
“所谓最终解释权,更是不归于政府主导”,对于一件中国内部的服饰,中国的执政者竟然丧失了最终解释权?若我曲解了您的言辞,望指出。即使是学术界的意见,作为一个无关政治、不具有利害冲突的意见,如果没有被官方采纳,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也建议阁下不要为了反对而反对 --橡木茂(留言) 2018年4月13日 (五) 17:50 (UTC)
- 长话短说,官方没有提出和《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所列出观点相反的任何观点,此为没有否定;政府的定义的最终解释权是这个政权的不代表在知识层面有权威。
- 另外,我并没有为了反对你而反对你,我看到了你对于拥有学术信誉的内容做了没有可靠价值的反驳所以我才有此一说。-宋世怡想和她谈笑风生
不怕被查水表么
- 即使瑞士政府亦不能权威地定义瑞士服饰,政府只提供其中一种说法。全球最大党机关报说法可并列。 ——CommInt'l(留言) 2018年4月13日 (五) 22:08 (UTC)
- 相对于服饰问题,中国政府对于自己的历代领导人的解释才根据权威性,看来维基百科中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习近平、以及达赖喇嘛等等词条都要依照中国官方的说辞进行编辑,任何和中国官方说辞不同的的内容都得要删除,你的意思是这样吗?我伤处提到的中国政治人物的评价,可都是中国政府通过政府公告、红头文件发布的,够权威吧?而你却硬要那一个官媒的微博代表官方,是不是层次太低呢?凤阳(留言)
凤阳的意见
- “关于汉服的定义:“从黄帝到明末清初的汉族传统服饰”学术界曾经存在争议”。答:在学术界不存在争议,因为没有任何一个服饰学专家认同过这个“汉服”定义,如果有的话,请指出这个学者是谁好吗?
- 姑且不讨论人民日报微博账号是代表了人民日报的立场、还是代表了人民日报微博账号小编的立场、还是人民日报微博账号小编在搞营销(新浪微博各种官媒搞营销做广告是公开的秘密),就算新浪微博的内容是可以引用当参考资料的,但是又怎么可以用时间靠后的资料来否定时间靠前的资料?至少也要两者并存,又怎么能把前者删除呢?维基百科承认的最权威的“第一手史料”的标准没听说过不是看时间最早的史料是第一手史料、而要是看是不是官方媒体的说过的话为第一手史料啊!
- 如果以时间靠后资料否定时间靠前资料、现在官方资料否定历史资料作为编辑标准,现在已经被各种维基百科承认可以引用的媒体已经承认同志是男同性恋的意思,那么是否就可以删除以前同志是指志同道合的人的内容呢?如果以中国官媒的论述为唯一、最终的标准,和这个标准不同的内容就要删除,那么维基百科上有关中国历代领导人、西藏、新疆历史和人物条目得有多少内容要删除?
- 况且你使用的新浪微博资料,人家根本没说过否定了本词条原本引用的历史更早的资料,更没法否认“汉服是指从黄帝到明末清初汉族传统服饰”的概念是2003年才由“汉服运动”参与者首先提出、之前从来没有任何人说过的事实,你怎么可以用人民日报新浪微博的说辞来否定真实存在的历史?人民日报纸媒2017年3月21还公开说“汉服是想象出来的古代服饰、是食古不化的典型表现”呢,那别人是不是可以依据这个论述删除词条内所有内容相左的部分?凤阳(留言)
- 《中国衣冠大辞典》对汉服的解释在当时没有任何争议,因为本词条原本提到的资料早已证明“汉服是指黄帝到明末清初的汉族传统服饰”的定义是2003年才出现的。就算是一直到现在的学术界也毫无争议,因为没有任何知名服饰学者认同过“汉服是指黄帝到明末清初的汉族传统服饰”这句话。而且,《中国衣冠大辞典》对汉服的解释没有遭到官方否定,你不要偷换概念,拿官媒一个新浪微博账号提到的新内容来否定历史上的旧内容。
- 《中国衣冠大辞典》虽然没有更新个新版本,但是不断更新版本类似工具书数不胜数,比如辞海、辞源、大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等等工具书,请问有哪个新版本的工具书收录过“汉服是指黄帝到明末清初的汉族传统服饰”的定义?
- 我赞同世界的发展是动态的,一个词随着时代的发展会产生新的含义,但是有谁会因为一个词的新的含义的产生就去否定这个词原本的含义?甚至企图遮掩抹杀这个词原本的含义?可不可以因为“同志”一词现在可以指同性恋就否定同志是指志同道合的人的含义?可不可以因为“菊花”一词现在可以指肛门就可以否定菊花是指一种花卉名称的含义?可不可以因为“小姐”现在可以指妓女,就否定小姐是对年轻女性尊称以及更早指大家闺秀的含义?本词条原来记载的有关汉服的定义,是不是历史真实存在的?如果是,你凭什么要删除真实历史?凤阳(留言)
- 你好,我擅自把阁下的留言集中在一起并加上标题,以便阅读。--No1lovesu(留言) 2018年4月15日 (日) 09:36 (UTC)
宋世怡的意见(二)
问题
在这个编辑请求中,有如下几个争议话题:
一、《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定义的问题。
二、在这个具体情况下的经过认证的“人民日报”在微博平台所发表言论的引用及可信程度问题。
三、以周星等人为例的引用来源及条目叙述内容,被删除并现在请求重新恢复的问题。
三(一)、以“橡木茂”所提出的周星等人是“社会评价”所引出的争论问题。
三(二)、接上具体引用来源的可信及维基百科编辑者、被编辑条目立场问题。
而其中相对主要的主题如下:
一、如何判定引用来源是否适合引用于本条目。
二、编辑者如何在符合维基百科相关方针及社群共识的情况下叙述所拥有的资料并记录于本条目。
评论
首先从第一个问题开始说起,《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在上面多段讨论中占用了很多段落。条目中引用此文本原始文字,未经过除了空行、标点外任何修改,其三种定义如下:“辽代服制中的汉族服饰”;“汉代服饰”;“泛指一般的汉族服装”。此三种定义是否被否认?如果拥有否认情况,哪一条被否认,否认文本原句是什么,此文本发布平台是什么,此平台学术信誉度如何,是谁撰写的文本,撰写者的学术背景及政治背景是什么。在我的个人意见中,我认为,这个辞典的定义没有任何一条不符合汉服的概念的,换一句话说,此辞典的定义的汉服没有任何地方超出本条目所叙述的汉服的范围。而橡木茂所持观点中有所谓否定的内容,我希望他本人或任何支持他这个具体观点的人就我在本段落的第三、四句话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第二,在本条目中,有编者提供“人民日报”在网络平台“微博”上所发布的对汉服的“态度”言论,其文本原文如下:““汉服”从黄帝“垂衣裳而治”开始,最晚在商朝就已经确定,一直到清以前,都是我们(汉族)的服装主流。”。原网页链接在此刻,北京时间2018年4月15日06时13分,是无效的;本人可以证实在早期讨论时有进入过此页面并确认此文本原句未被第二方篡改。而这里就有多个细节问题需要进行探讨。
- 本条目的最新版本所显示的内容已经是经由本人的修改意见有过修改的描述。重要的问题在于人民日报的可信度及立场问题,我的编辑请求是为符合维基百科的中立性而产生的,那么人民日报是否是中立方,或者其提出的观点是否是不带有主观概念(比如我们是谁,他是什么样的一个人)的观点?这里我个人的意见是人民日报本身不是中立的,这个微博号背后进行操作的具体的文本编辑者、审核人员(编辑、主编等)也不是中立的,他们在发布这篇文章的时候拥有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共产党的立场,从相对狭义的汉族的民族主义为中心出发,所形成的观点。在此具体句子中,含有立场问题的语句为:“一直到清以前,都是我们(汉族)的服装主流”。此为一。
- 从人民日报为中心出发,我们如何判定在本条目中引用来源的可编辑性,这是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希望各位给一个更全面的、更细化的自己的标准,然后在基本观念有共识的情况下再行讨论。此为二。
-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政府,是政治层面的行政管理者,不是学术界甚至人群知识层面的权威者。官方在这种特定情况下的表态,无法成为一个百科全书条目的态度,更加不能用此定义定性某个条目。
第三,在这次编辑请求中,提议者在修改版本中加入了原先被删除的段落。我就具体语句逐一提供一些新的、更具体的见解。
- (一)爱知大学教授、文化人类学家周星说,所谓“汉服”一词在古代并不常用,“汉服”是汉服运动参与者所想像的一种传统服饰。他认为学术用语中的“汉服”和“汉服运动”中的“汉服”含义并不相同,前者主要把“汉服”理解为汉族的服装,但认为并不存在所谓纯粹的'汉服'。
- (二)cite journal|author1=周星|title=新唐装、汉服与汉服运动——二十一世纪初叶中国有关“民族服装”的新动态|journal=《开放时代》|date=2008|issue=3
- (三)对于“汉服”一词被“汉服运动”参与者解释为“从黄帝到明末清初汉族传统服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张跣在2009年发表文章说,现代汉服运动倡导者所宣传的汉服概念无论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还是在现代汉语中都不存在,这是汉服运动倡导者为宣扬自己的思想和观念,总结了明代以前汉族服饰传统而形成的一个“类概念”。这个“类概念”不仅假定了“汉服”在发展过程中的“血统”的纯正性,对汉族服装本身的发展流变存而不论,而且试图将这种“纯正的血统”实体化、固定化、本质化。他亦提到有学生在网上(如汉网和百度百科)发布“既非官方又非学术汉服标准”,认为是属于“汉服”实体化的一个起点
- (四)“汉服运动”:互联网时代的种族性民族主义--《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 (五)專門研究漢服運動的[[澳大利亞]][[麥覺理大學]][[漢學]]教授凱大熊(Kevin Carrico)說:「漢服是一套被(漢服運動支持者)發明出來的以寬袖、輕飄長袍、腰部束帶和鮮豔顏色等特徵作為特色的穿著形式,漢服運動支持者聲稱這衣裳形式是[[神話]]人物[[黃帝]]的[[發明]],並且已被[[中國人]]穿著了數千年」<ref name="carrico">Kevin Carrico, [http://chinaheritage.net/journal/chinas-state-of-warring-styles/?lang=zh A State of Warring Styles], "In reality, ''Hanfu'' is an invented style of dress that features broad sleeves, flowing robes, belted waists and vibrant colours. Its modern-day proponents claim it was the invention of the mythical Yellow Emperor and was worn for millennia by the Chinese people."</ref>
先从第一条说起,在这里一条内,周星,根据我个人检索,是博导级别的教授,曾在北京大学开设过课程,这在某些程度上可以证明其学术信誉度。他所描述的意思在于“汉服”这两个字所组成的词语在古代文献中没有以相对密集的程度出现在相应文本中,而现代网络中使用的“汉服”在内在含义上与文献中所用“汉服”不一样。就我的个人理解,首先,这句话拥有其立场;其次,这句话在开头就表明这是某个人的立场,而没有单纯的加入在条目中成为百科的立场。
再看第二条,这是第一条内容的引用来源,根据我的检索,这是知网上可以支付并下载的论文【此为万方平台链接:[5]】。此引用来源就我观察符合百科的方针,因此总结两条内容,我建议条目保留此条内容。
第三、四条,与前者同理,这是有学术信誉的学者,论文发布平台相对权威,引用、下载次数在论文平台可见、可信。他的言论立场被注明,并在论文文本内有可靠参考来源,在论文平台也可进行浏览。【此为知网链接:[6]】
第五条,Kevin Carrico经过我的检索,出版过书籍《The Great Han: Race, Nationalism, and Tradition in China Today》经加州大学出版社发行,可在亚马逊官网购买,他也是大学教授,并拥有足够的关注度及可靠度。在我的意见中是可以列于本条目的。然而这句话的意思在我的眼中被编者篡改了,其原句为:“In reality, Hanfu is an invented style of dress that features broad sleeves, flowing robes, belted waists and vibrant colours.Its modern-day proponents claim it was the invention of the mythical Yellow Emperor and was worn for millennia by the Chinese people”,直接翻译为:“事实上,汉服是一种被发明的拥有宽袖、轻飘长袍、腰部束带和鲜艳颜色特征的服饰。它的现代倡导者声称它是黄帝所发明的并被中国人穿了千年。”。原句有误导嫌疑,因此我特意重新翻译一遍。然而无论编者如何描述此来源,在我的概念中它是应该被保留的意见。具体理由也可以参考上面几条相关叙述。
总结
我认为这个编辑请求需要进一步的改善,而后再通过并由管理员帮忙修改条目。但是在这个编辑请求中体现的问题是我们参与此条目讨论的编者更需要注意的,我们要理解各自的基础概念,扩大我们各自处理问题的视角,取得更加全面的分析、认知。在汉服这样一个争议条目中,我们需要的是有最基础的共识并努力增加相关记载、体现百科的根本性质,而非站立在某一个立场。就拿我个人为例,我从小开始有穿着汉服的经验,但是我不会因此就认为支持汉服运动的人改动此条目,专门说汉服好话就是可以存在的。
如果对我的任何评价有任何话要说,请在此段下方留言并注明具体语句,不要中间插入【默默看向某同志,那样随意插楼简直害死我的阅读了】。
- 宋世怡想和她谈笑风生不怕被查水表么 2018年4月14日 (六) 23:24 (UTC)
- 你好,我擅自改动了一下阁下的标题(为免与另一名用户混淆),并且在Kevin Carrico的来源的翻译上作出了修改。--No1lovesu(留言) 2018年4月15日 (日) 00:58 (UTC)
修改建议(三)
请求已处理千村狐兔(留言) 2018年4月22日 (日) 11:08 (UTC)
个人对上一个请求版本进行部分改进,请求修改。
将“定义”此段所有内容替换为:
《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将汉服定义为: 辽代服制中的汉族服饰; 汉代服饰; 泛指一般的汉族服装。 二十一世纪初,有人认为长衫、马褂、唐装、旗袍,以及中山装等服饰不属于汉服体系,与原有的汉族服饰之间没有足够的演变及衔接过程,不能够代表汉族文化,于是在网络上发起“汉服运动”。他们认为汉人的民族服装有一套自己的完整传统,“汉服”是“以华夏汉族的礼仪文化为基础,通过历代汉人王朝推崇周礼、象天法地而形成的具有独特华夏民族文化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它民族传统服装的服装体系。”有学者指出,该运动在2003年起源于中国[[广东]]一带,由[[民族主义]]网站“汉网”所带起。<ref>{{cite book|author1=Thomas Mullaney|author2=Eric Armand Vanden Bussche|author3=Stéphane Gros|coauthors=James Patrick Leibold|title=Critical Han Studies|date=2012|publisher=Univ of California Press|isbn=9780520289758|page=40-41}}</ref> [[爱知大学]]教授、[[文化人类学]]家周星研究指出“汉服”一词在古代并不常用,现代“汉服”是由汉服运动参与者所想像的一种传统服饰<ref name ="zhou2012">{{Cite journal|last=周|first=星|date=2012|title=汉服运动:中国互联网时代的亚文化|url=|journal=ICCS 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Studies|volume=4|pages=61-67|via=}}</ref>。他认为在学术用语中,“汉服”和“汉服运动”中的“汉服”含义并不相同,前者主要把“汉服”理解为汉族的服装,但认为并不存在所谓纯粹的“汉服”。<ref>{{cite journal|author1=周星|title=新唐装、汉服与汉服运动——二十一世纪初叶中国有关“民族服装”的新动态|journal=《开放时代》|date=2008|issue=3}}</ref>。 对于“汉服”一词被“汉服运动”参与者解释为“从[[黄帝]]到明末清初汉族传统服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张跣在2009年发表文章说,现代汉服运动倡导者所宣传的汉服概念无论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还是在现代汉语中都不存在,这是汉服运动倡导者为宣扬自己的思想和观念,总结了明代以前汉族服饰传统而形成的一个“类概念”。这个“类概念”不仅假定了“汉服”在发展过程中的“血统”的纯正性,对汉族服装本身的发展流变存而不论,而且试图将这种“纯正的血统”实体化、固定化、本质化。他亦提到有学生在网上(如[[汉网]]和[[百度百科]])发布“既非官方又非学术汉服标准”,认为是属于“汉服”实体化的一个起点<ref name="张2009"/> 研究汉服运动的[[澳大利亚]][[麦觉理大学]][[汉学]]教授凯大熊(Kevin Carrico)说:“事实上,汉服是一种被发明的服饰,它拥有宽袖、轻飘长袍、腰部束带和鲜艳颜色为特征。它的现代倡导者声称它是黄帝所发明的,并且被中国人穿了千年。”<ref name="carrico">Kevin Carrico, [http://chinaheritage.net/journal/chinas-state-of-warring-styles/?lang=zh A State of Warring Styles], "In reality, ''Hanfu'' is an invented style of dress that features broad sleeves, flowing robes, belted waists and vibrant colours. Its modern-day proponents claim it was the invention of the mythical Yellow Emperor and was worn for millennia by the Chinese people."</ref>,一直到有人第一次将自己穿着汉服上街的照片上传到网上后,“这一『特别』的照片在网民中造成轰动,整个中国到处都有人模仿他这夸张的行为。在这一过程中,汉服也从想像中的、被发明的传统转变为荧幕上遥远的图像,最后成为中国街上可实际穿着和辨认的物理存在”<ref>{{Cite book|title=The Great Han: Race, Nationalism, and Tradition in China Today|last=Carrico|first=Kevin|publisher=Univ of California Press|year=2017|isbn=978-0-520-29549-0|location=|pages=37–39}}</ref>。 凯大熊指出,尽管汉族占中国92%的人口,并且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占据主导及统治地位,汉服运动支持者却认为汉族是被压迫和被边缘化的受害者,认为当今的中国不是他们理想中的“真正的中国”。为了应对和解决他们所认为的困境和拉近与“中国”的距离,他们所使用的一种手段就是推广这种声称古老,实际上是近年来被发明的[[民族服装]]风格<ref>{{cite web|author1=Kevin Carrico|title=Make the Han Great Again|url=https://www.ucpress.edu/blog/33498/make-han-great-again-carrico-china/|websit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ref>
-宋世怡想和她谈笑风生不怕被查水表么 2018年4月19日 (四) 16:30 (UTC)
编辑请求
请求已拒绝
请求修改条目中的两部分:
【导读】
'''漢服''',泛指[[漢人]]服飾<ref name="Twitchett2008"/><ref name="中國衣冠服飾大辭典"/>,是一種[[中國朝代]]服飾的觀念,也是一種相對於[[中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服飾的漢人服飾的概念<ref name="华梅2007">华梅《汉服堪当中国人的国服吗?》,〈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06-14</ref>,該詞在[[中國]]古代並不常用<ref name ="zhou2012"/>。歷史上,[[日本]]的[[和服]]、[[朝鮮半島]]的[[韓服]]、[[越南]]的[[越服]]、[[琉球]]的[[琉裝]]等皆受到[[中國王朝]]服飾體制及漢人服飾的影響<ref name="Evenson" />。 2003年,[[中國大陸]]民間出現了「[[漢服運動]]」,「漢服」一詞被該運動的參與者解釋為「從[[黃帝]]到[[明朝明]]末[[清朝清]]初的漢族傳統服飾」。有學者指出,學術用語中的「漢服」和漢服運動中的「漢服」含義並不相同,前者主要把「漢服」理解為漢族的服裝,但並不存在純粹的「漢服」,現代「漢服」是由漢服運動參與者所想像的一種傳統服飾,是被發明的[[民族服裝]]風格,且由漢服運動參與者將該非官方及非學術的「漢服」標準發表在[[民族主義]]網上論壇[[漢網]]和[[網絡百科全書]][[百度百科]]裡<ref name="carrico"/><ref name="张2009"/><ref name ="zhou2012"/>。
【对汉服一词的记载】
==对汉服一詞的记载== <br> 「漢服」一词在中國古代并不常用,古籍記載中出現的「漢服」一詞,主要是指區別於少數民族的漢人之服的一種概念<ref name="华梅2007" /><ref name ="zhou2012"/>。 ===古籍中的記載===
《[[新唐书]]》记载[[吐蕃]]和[[南诏]]軍穿着「漢服」(唐人服裝)冒充唐軍进行破壞和抢掠:「结赞以羌、浑众屯潘口,傍青石岭,三分其兵趋陇、汧阳间,连营数十里,中军距凤翔一舍,诡汉服,号邢君牙兵,入吴山、宝鸡,焚聚落,略畜牧、丁壮,杀老孺,断手剔目,乃去。」<ref>{{cite book|title=《新唐书》卷222中|publisher=中华书局|year=2000|page=4639頁|language=zh|quote=「结赞以羌、浑众屯潘口,傍青石岭,三分其兵趋陇、汧阳间,连营数十里,中军距凤翔一舍,诡汉服,号邢君牙兵,入吴山、宝鸡,焚聚落,略畜牧、丁壮,杀老孺,断手剔目,乃去。」|author=}}</ref><ref>{{cite book|title=《新唐书》卷216下|publisher=中华书局|year=2000|page=4639頁|language=zh|quote=「蛮攻黎州,诡服汉衣,济江袭犍为,破之。裴回陵、荣间,焚庐舍、掠粮畜。」|author=}}</ref>。
南蠻列傳中則記載南方有所謂的漢裳蠻:「漢裳蠻,本漢人部種,在鐵橋。惟以朝霞纏頭,餘尚同漢服」。[[唐代]][[敦煌]]被[[吐蕃]]占领,當地唐人被迫跟從吐蕃人的習俗,只有祭祖时才忍悲含恨穿上唐人衣服:“遗衣整巾潜泪垂,誓心密定归分记”<ref name="《唐书》第216卷下">《唐书》第216卷下</ref><ref name="翟理斯,《东方和非洲研究学院通报》第7卷第559页">翟理斯,《东方和非洲研究学院通报》第7卷第559页</ref>。
[[北宋]]官修军事著作《武经总要》描述契丹入侵[[河北]],德清軍失守,俘虜人民在當地置城居住,多穿「漢服」<ref>(宋)曾公亮:《武经总要》前集卷22·中京四面诸州:“初契丹入寇河北,德清军失守,俘虏人民于此,置城居之。城方二里,至低小,城内有瓦舍仓廪,人多汉服。”,《中国兵书集成》第3-5册,解放军出版社、辽沈书社1988年,第1105页</ref>。《宋朝事实类苑》记载当时幽州人與外國人混居的现象,除契丹、[[渤海]]婦女穿「胡服」外,其餘皆穿「漢服」<ref>(宋)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77:“幽州……居民棋布,巷端直,列肆者百室,俗皆汉服,中有胡服者,盖杂契丹渤海妇女耳。”,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1011页</ref>。在《續資治通鑑長編》中則有紀載[[遼國]]的朝廷裡「其衣服之制,國母與蕃官國服,國主與漢官即漢服」<ref>《續資治通鑑長編》,卷97</ref>。
[[元朝|元]]修《[[辽史]]》中記載[[遼朝]]皇帝服飾及汉式官服為「汉服」,並稱之為「[[後晉|晉]]之遗制」(當中的晉指[[沙陀]]人所建立的後晉政權)<ref>脱脱,元代,《辽史·仪卫志二·汉服》</ref>。宋代《契丹官仪》记述宋朝庆历年间余靖出使辽国的见闻,當時領燕中職事者稱為「漢官」,不論是胡人還是漢人皆穿漢服。<ref>(宋)余靖:《契丹官仪》:“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蕃)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武溪集》卷18,《丛书集成续编》第101册,上海书店,第174页</ref>
《[[明实录]]》记述[[蒙古]][[鞑靼]]士兵诈穿明人服飾骗开城门后突入进行劫掠:“虏数千骑突入延绥黄甫川关城,焚劫城内外凡四日,攻堡不克而去。虏之初至也,以数骑汉服扣关,诈称为大同镇奉公役至者,阍人启扉,千众奄至,把总高尚钧中流矢死。”<ref>《明世宗实录》卷546:,民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第8823页</ref>。
清初刘城於《峄桐文集》记述1645年抗清[[吴应箕]]被捕后堅持不脫去「汉服」[[巾幘]],不屈而死<ref>(明)刘城撰:《峄桐文集》卷10·吴次尾先生传:“次尾叱曰:‘我不死卒手,尔官自持刃,且巾帻汉服也,吾不去此,不得无礼我。’”,《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21册,北京出版社影印光绪十九年养云山庄刻本,第500页</ref>。
清人[[倪在田]]的《续明纪事本末》记载1649年[[金声桓]]反正后遭清军攻击,全家着「汉服」自焚<ref>{{cite book|title=《续明纪事本末》|publisher=台湾大通书局|year=1957|page=214页|language=zh|quote=「(金)声桓预作数十棺,全家汉服坐其中,自焚死。」|author=倪在田|coauthor=}}</ref>。[[徐珂]]的《清稗类钞》中记述[[乾隆帝]]在深宫穿「冕旒袍服」<ref>{{cite book|title=《清稗类钞》第13册·服饰类|publisher=中华书局|year=1984|page=6146页|language=zh|quote=「高宗在宫,尝屡衣汉服,欲竟易之。一日,冕旒袍服,召所亲近曰:‘朕似汉人否?’一老臣独对曰:‘皇上于汉诚似矣,而于满则非也。’乃止。」|author=徐珂|coauthor=}}</ref>。
乾隆曾表示反对改穿前朝服飾,認為會導致「武備浸弛」:「及继世之孙,不数年而遂易汉服,又不数十年而遂以屋社。吁,可不畏哉,可不怀哉!」<ref>(清)乾隆:《金世宗论》,《御制文二集》卷3,《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01册,台湾商务印书馆,第305页</ref><ref>“《清稗類鈔》:「我輩若寬衣大袖,則左佩弓,右挾矢,忽遇碩翁科羅巴圖魯勞薩,挺身突入,能御之乎?我國士卒初有幾何,因嫻於騎射,所以野戰則克,攻城則取,天下盛稱我兵,曰立則不動搖,進則不回顧也」</ref>。史載,所謂[[金熙宗]]「循汉俗,服汉衣冠,尽忘本国言语」。清朝統治者以此为鉴,諭旨对「服汉衣冠」、「效他国衣冠」、束髮以及[[裹足]]者治重罪<ref>《清史稿》:“昔金熙宗循汉俗,服汉衣冠,尽忘本国言语,太祖、太宗之业遂衰。”“有效他国衣冠、束发裹足者,治重罪。”</ref>。
[[朝鲜王朝|朝鲜]]《仁祖大王实录》记载朝鲜君臣对话,朝鲜史载明朝平辽将军总兵官[[毛文龙]]令投降的後金人换穿「漢服」<ref>吴晗辑:《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第9册卷55·《仁祖实录》仁祖九年闰十一月壬戊:「凡虜之來投者,使其養子毛有見主之,卽換着漢服,人不得識別矣」”,中华书局1980年,第3487页</ref>。[[祖大壽]]兵败,[[张春堅]]与[[朱之蕃]]之弟被俘,坚决不剃发,着「汉服」居長興寺<ref>朝鲜《仁祖實錄》:「朱之蕃之弟亦被執,終始不屈,張、朱兩人,不爲剃頭。城外有長興寺,張、朱着漢服,居於寺中云。」上曰:此可嘉矣。」</ref>。
清朝《成都通覽》記載:「羅、郭二姓,原籍[[雲南]],均漢服頂戴,滿口京腔,亦少蠻氣,皆行漢官禮節……土千總二,皆漢服。」<ref>傅崇矩《成都通覽》,巴蜀书社,1987版</ref>。《黔南职方纪略》及《黔南识略》記載清廷在苗人地區實行文治教化政策,建立學校,鼓勵苗民學習漢文化、改「漢裝」:「内辖既久,蛮俗渐更。今男子多有汉装者」;「薙髮而易汉服者已过半」;「习华风,编姓氏,妇女有改汉装者,多与军联姻」<ref>古永继,李和《清代外来移民对黔东南苗疆习俗变化的影响研究》,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4年第2期</ref><ref>清.光緒 《大通縣乘帙稿》:「土人無土司,有土民。俗尚亦朴實,說土話,俱通漢語。男服大領長袖,亦有漢服者。」</ref><ref>匡國鑫,汪洪亮,任羽中《民國時期邊疆教育文選》,第80-81頁:「 [[民國]]時期[[史學家]][[張廷休]]:『今日苗夷的男子大都是穿漢服能說漢話。』</ref><ref>《馬關縣志·風俗志》:「男子衣褲用棉布係以腰帶,有鈕扣與漢服略同者,稱之為漢苗」</ref><ref>劉成剛著《桑熱嘉措傳》,青海人民出版社,西宁,1994年:「藏族學者[[桑熱嘉措]]:「……但我從民國28年進入馬步芳省政府工作以來,逐漸學著穿漢服……」</ref>。
===近現代的記載===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國民政府]]強迫南方一些[[中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改用「漢服」:「[[苗族|苗]]、[[瑶族|瑶]]、[[侗族|侗]]之衣裙应一律改用汉服……」;「男子衣褲用棉布係以腰帶,有鈕扣與漢服略同者,稱之為漢苗」<ref>《馬關縣志•風俗志》</ref><ref>杨筑慧《中国侗族》,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年</ref><ref>《廣州市黃埔區志》:「清末民初時期,大多數人都是以穿漢服(唐裝)為主。」,1999年10月</ref>。[[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人民日報]]》在1954年報道敗退到台灣的民國政府對當地「[[台灣原住民|土著]]」實行同化政策,導致「不少高山族婦女被迫改穿漢服」<ref>{{Cite news|url=|title=台灣高山族人民在蔣賊壓迫下生活悲慘|author=|date=1954年9月5日|work=人民日報|accessdate=}}</ref>,1993年,《人民日報》報道[[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建城1000週年之際,中國北京市代表團給布魯塞爾標誌性塑像「[[尿尿小童|撒尿頑童]]」送上一套「漢服」(對襟衣)<ref>高愛民《"西歐首都"-布魯塞爾》人民日報1993年5月8日第7版:「中國北京市代表團送上了專門為他設計的一套漢族對襟衣衫。傳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時,小于蓮便身著漢服(對襟衣)迎接四面八方客人"」</ref>。
--No1lovesu(留言) 2018年4月22日 (日) 01:50 (UTC)
- 增加二手来源以帮忙读者理解不同时期的“汉服”的大概定义;
- 修饰语句;
- 删除部分一手来源以及对一手来源的疑似原创解读,以及根据以往的讨论逐步减少使用一手来源;
- 移除失效连结的来源及内容。
--No1lovesu(留言) 2018年4月22日 (日) 01:54 (UTC)
- 失效连结应先查看internet archieve。 ——CommInt'l(留言) 2018年4月22日 (日) 10:49 (UTC)
- @CommInt'l:未见有存档 https://archive.org/search.php?query=https%3A%2F%2Fweibo.com%2Fsorry%3Fpagenotfound 。
- 搜狐有存档 https://m.sohu.com/a/156197060_120299 ——CommInt'l(留言) 2018年4月22日 (日) 11:48 (UTC)
- 既然那个搜狐连结连结是非有效来源,那个微博文根据上面的讨论也不属于可靠来源,所以应该还是要删除。--No1lovesu(留言) 2018年4月22日 (日) 12:30 (UTC)
- 搜狐有存档 https://m.sohu.com/a/156197060_120299 ——CommInt'l(留言) 2018年4月22日 (日) 11:48 (UTC)
- @CommInt'l:未见有存档 https://archive.org/search.php?query=https%3A%2F%2Fweibo.com%2Fsorry%3Fpagenotfound 。
- @Jimmy Xu:谢谢,也请删除导读中〖“汉服”从黄帝“垂衣裳而治”开始,于商朝基本确定,直至近代都是中国地区汉族的主要服制。〗部分和附带的已失效的不可靠来源,这部分内容在上述编辑请求中是要求删除的。--No1lovesu(留言) 2018年12月4日 (二) 15:54 (UTC)
编辑请求
请求已拒绝
请求修改“定义”部分的错误格式:
- 【但认为并不存在所谓纯粹的“汉服”】多了一个句号;
- 在【认为是属于“汉服”实体化的一个起点】后的来源修改为<ref name="張2009">>{{cite journal|author1=张跣|title=汉服运动:互联网时代的种族性民族主义|journal=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date=2009|issue=04}}</ref>,并加上句号;
- 【实际上是近年来被发明的民族服装风格】加上句号。
--No1lovesu(留言) 2018年4月22日 (日) 11:12 (UTC)
请求更新来源
当前此条目的第四个来源(人民日报(官方微博). 长知识!9图让你了解汉服. 2015年2月15日.)现在已经无法访问,可能是被删除或被转移,请求找到一个可以访问的(可能是原网页的备份)来源地址。陈宇恒(留言) 2018年4月30日 (一) 03:27 (UTC)
- 应当移除而非“修复链接”。那个来源本身就挺愁人的。确实是人民日报微博号发的不假,然而并非多么可靠的内容。其内容,描述汉服的图转载自微博昵称“一袄裙控”的“【汉服科普】7张图让你了解汉服~ 学习涨知识。”;而文字的内容来自百度贴吧汉服吧的【整理+填坑】现代汉服体系2.1版。两者都非可靠来源,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转载一下,就成可靠来源了?微博镀金?
- 如果非要保留那句话,也应该写成“网上有观点认为……”因为没有可靠来源。--🐕🎈(维基百科不是一言堂,是零言堂) 2018年6月1日 (五) 02:59 (UTC)
- 我觉得微博镀金挺那啥的,对。姑且当不可信来源好了。顺带人民日报微博会转发很多不可靠来源的东西。---云间守望 2018年6月22日 (五) 04:52 (UTC)
我的一些看法
- 满族人亦有人权、言论自由。 ——CommInt'l(留言) 2018年8月14日 (二) 16:21 (UTC)
编辑请求
请求已拒绝
有三处地方需要修改:
一,修改“定义”部分的错误格式:
- 【但认为并不存在所谓纯粹的“汉服”】多了一个句号;
- 在【认为是属于“汉服”实体化的一个起点】后的来源修改为<ref name="張2009">{{cite journal|author1=张跣|title=汉服运动:互联网时代的种族性民族主义|journal=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date=2009|issue=04}}</ref>,并加上句号;
- 【实际上是近年来被发明的民族服装风格】加上句号。
二,增加“导读”部分的二手来源:
'''漢服''',泛指[[漢人]]服飾<ref name="Twitchett2008"/><ref name="中國衣冠服飾大辭典"/>,是一種[[中國朝代]]服飾的觀念,也是一種相對於[[中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服飾的漢人服飾的概念<ref name="华梅2007">华梅《汉服堪当中国人的国服吗?》,〈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06-14</ref>,該詞在[[中國]]古代並不常用<ref name ="zhou2012"/>。歷史上,[[日本]]的[[和服]]、[[朝鮮半島]]的[[韓服]]、[[越南]]的[[越服]]、[[琉球]]的[[琉裝]]等皆受到[[中國王朝]]服飾體制及漢人服飾的影響<ref name="Evenson" />。 2003年,[[中國大陸]]民間出現了「[[漢服運動]]」,「漢服」一詞被該運動的參與者解釋為「從[[黃帝]]到[[明朝明]]末[[清朝清]]初的漢族傳統服飾」。有學者指出,學術用語中的「漢服」和漢服運動中的「漢服」含義並不相同,前者主要把「漢服」理解為漢族的服裝,但並不存在純粹的「漢服」,現代「漢服」是由漢服運動參與者所想像的一種傳統服飾,是被發明的[[民族服裝]]風格,且由漢服運動參與者將該非官方及非學術的「漢服」標準發表在[[民族主義]]網上論壇[[漢網]]和[[網絡百科全書]][[百度百科]]裡<ref name="carrico"/><ref name="张2009"/><ref name ="zhou2012"/>。
三,增加“对汉服一词的记载”部分的二手来源,删除部分一手来源以及对一手来源的疑似原创解读,以及根据以往的讨论逐步减少使用一手来源和移除失效连结的来源及内容:
==对汉服一詞的记载== <br> 「漢服」一词在中國古代并不常用,古籍記載中出現的「漢服」一詞,主要是指區別於少數民族的漢人之服的一種概念<ref name="华梅2007" /><ref name ="zhou2012"/>。 ===古籍中的記載===
《[[新唐书]]》记载[[吐蕃]]和[[南诏]]軍穿着「漢服」(唐人服裝)冒充唐軍进行破壞和抢掠:「结赞以羌、浑众屯潘口,傍青石岭,三分其兵趋陇、汧阳间,连营数十里,中军距凤翔一舍,诡汉服,号邢君牙兵,入吴山、宝鸡,焚聚落,略畜牧、丁壮,杀老孺,断手剔目,乃去。」<ref>{{cite book|title=《新唐书》卷222中|publisher=中华书局|year=2000|page=4639頁|language=zh|quote=「结赞以羌、浑众屯潘口,傍青石岭,三分其兵趋陇、汧阳间,连营数十里,中军距凤翔一舍,诡汉服,号邢君牙兵,入吴山、宝鸡,焚聚落,略畜牧、丁壮,杀老孺,断手剔目,乃去。」|author=}}</ref><ref>{{cite book|title=《新唐书》卷216下|publisher=中华书局|year=2000|page=4639頁|language=zh|quote=「蛮攻黎州,诡服汉衣,济江袭犍为,破之。裴回陵、荣间,焚庐舍、掠粮畜。」|author=}}</ref>。
南蠻列傳中則記載南方有所謂的漢裳蠻:「漢裳蠻,本漢人部種,在鐵橋。惟以朝霞纏頭,餘尚同漢服」。[[唐代]][[敦煌]]被[[吐蕃]]占领,當地唐人被迫跟從吐蕃人的習俗,只有祭祖时才忍悲含恨穿上唐人衣服:“遗衣整巾潜泪垂,誓心密定归分记”<ref name="《唐书》第216卷下">《唐书》第216卷下</ref><ref name="翟理斯,《东方和非洲研究学院通报》第7卷第559页">翟理斯,《东方和非洲研究学院通报》第7卷第559页</ref>。
[[北宋]]官修军事著作《武经总要》描述契丹入侵[[河北]],德清軍失守,俘虜人民在當地置城居住,多穿「漢服」<ref>(宋)曾公亮:《武经总要》前集卷22·中京四面诸州:“初契丹入寇河北,德清军失守,俘虏人民于此,置城居之。城方二里,至低小,城内有瓦舍仓廪,人多汉服。”,《中国兵书集成》第3-5册,解放军出版社、辽沈书社1988年,第1105页</ref>。《宋朝事实类苑》记载当时幽州人與外國人混居的现象,除契丹、[[渤海]]婦女穿「胡服」外,其餘皆穿「漢服」<ref>(宋)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77:“幽州……居民棋布,巷端直,列肆者百室,俗皆汉服,中有胡服者,盖杂契丹渤海妇女耳。”,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1011页</ref>。在《續資治通鑑長編》中則有紀載[[遼國]]的朝廷裡「其衣服之制,國母與蕃官國服,國主與漢官即漢服」<ref>《續資治通鑑長編》,卷97</ref>。
[[元朝|元]]修《[[辽史]]》中記載[[遼朝]]皇帝服飾及汉式官服為「汉服」,並稱之為「[[後晉|晉]]之遗制」(當中的晉指[[沙陀]]人所建立的後晉政權)<ref>脱脱,元代,《辽史·仪卫志二·汉服》</ref>。宋代《契丹官仪》记述宋朝庆历年间余靖出使辽国的见闻,當時領燕中職事者稱為「漢官」,不論是胡人還是漢人皆穿漢服。<ref>(宋)余靖:《契丹官仪》:“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蕃)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武溪集》卷18,《丛书集成续编》第101册,上海书店,第174页</ref>
《[[明实录]]》记述[[蒙古]][[鞑靼]]士兵诈穿明人服飾骗开城门后突入进行劫掠:“虏数千骑突入延绥黄甫川关城,焚劫城内外凡四日,攻堡不克而去。虏之初至也,以数骑汉服扣关,诈称为大同镇奉公役至者,阍人启扉,千众奄至,把总高尚钧中流矢死。”<ref>《明世宗实录》卷546:,民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第8823页</ref>。
清初刘城於《峄桐文集》记述1645年抗清[[吴应箕]]被捕后堅持不脫去「汉服」[[巾幘]],不屈而死<ref>(明)刘城撰:《峄桐文集》卷10·吴次尾先生传:“次尾叱曰:‘我不死卒手,尔官自持刃,且巾帻汉服也,吾不去此,不得无礼我。’”,《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21册,北京出版社影印光绪十九年养云山庄刻本,第500页</ref>。
清人[[倪在田]]的《续明纪事本末》记载1649年[[金声桓]]反正后遭清军攻击,全家着「汉服」自焚<ref>{{cite book|title=《续明纪事本末》|publisher=台湾大通书局|year=1957|page=214页|language=zh|quote=「(金)声桓预作数十棺,全家汉服坐其中,自焚死。」|author=倪在田|coauthor=}}</ref>。[[徐珂]]的《清稗类钞》中记述[[乾隆帝]]在深宫穿「冕旒袍服」<ref>{{cite book|title=《清稗类钞》第13册·服饰类|publisher=中华书局|year=1984|page=6146页|language=zh|quote=「高宗在宫,尝屡衣汉服,欲竟易之。一日,冕旒袍服,召所亲近曰:‘朕似汉人否?’一老臣独对曰:‘皇上于汉诚似矣,而于满则非也。’乃止。」|author=徐珂|coauthor=}}</ref>。
乾隆曾表示反对改穿前朝服飾,認為會導致「武備浸弛」:「及继世之孙,不数年而遂易汉服,又不数十年而遂以屋社。吁,可不畏哉,可不怀哉!」<ref>(清)乾隆:《金世宗论》,《御制文二集》卷3,《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01册,台湾商务印书馆,第305页</ref><ref>“《清稗類鈔》:「我輩若寬衣大袖,則左佩弓,右挾矢,忽遇碩翁科羅巴圖魯勞薩,挺身突入,能御之乎?我國士卒初有幾何,因嫻於騎射,所以野戰則克,攻城則取,天下盛稱我兵,曰立則不動搖,進則不回顧也」</ref>。史載,所謂[[金熙宗]]「循汉俗,服汉衣冠,尽忘本国言语」。清朝統治者以此为鉴,諭旨对「服汉衣冠」、「效他国衣冠」、束髮以及[[裹足]]者治重罪<ref>《清史稿》:“昔金熙宗循汉俗,服汉衣冠,尽忘本国言语,太祖、太宗之业遂衰。”“有效他国衣冠、束发裹足者,治重罪。”</ref>。
[[朝鲜王朝|朝鲜]]《仁祖大王实录》记载朝鲜君臣对话,朝鲜史载明朝平辽将军总兵官[[毛文龙]]令投降的後金人换穿「漢服」<ref>吴晗辑:《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第9册卷55·《仁祖实录》仁祖九年闰十一月壬戊:「凡虜之來投者,使其養子毛有見主之,卽換着漢服,人不得識別矣」”,中华书局1980年,第3487页</ref>。[[祖大壽]]兵败,[[张春堅]]与[[朱之蕃]]之弟被俘,坚决不剃发,着「汉服」居長興寺<ref>朝鲜《仁祖實錄》:「朱之蕃之弟亦被執,終始不屈,張、朱兩人,不爲剃頭。城外有長興寺,張、朱着漢服,居於寺中云。」上曰:此可嘉矣。」</ref>。
清朝《成都通覽》記載:「羅、郭二姓,原籍[[雲南]],均漢服頂戴,滿口京腔,亦少蠻氣,皆行漢官禮節……土千總二,皆漢服。」<ref>傅崇矩《成都通覽》,巴蜀书社,1987版</ref>。《黔南职方纪略》及《黔南识略》記載清廷在苗人地區實行文治教化政策,建立學校,鼓勵苗民學習漢文化、改「漢裝」:「内辖既久,蛮俗渐更。今男子多有汉装者」;「薙髮而易汉服者已过半」;「习华风,编姓氏,妇女有改汉装者,多与军联姻」<ref>古永继,李和《清代外来移民对黔东南苗疆习俗变化的影响研究》,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4年第2期</ref><ref>清.光緒 《大通縣乘帙稿》:「土人無土司,有土民。俗尚亦朴實,說土話,俱通漢語。男服大領長袖,亦有漢服者。」</ref><ref>匡國鑫,汪洪亮,任羽中《民國時期邊疆教育文選》,第80-81頁:「 [[民國]]時期[[史學家]][[張廷休]]:『今日苗夷的男子大都是穿漢服能說漢話。』</ref><ref>《馬關縣志·風俗志》:「男子衣褲用棉布係以腰帶,有鈕扣與漢服略同者,稱之為漢苗」</ref><ref>劉成剛著《桑熱嘉措傳》,青海人民出版社,西宁,1994年:「藏族學者[[桑熱嘉措]]:「……但我從民國28年進入馬步芳省政府工作以來,逐漸學著穿漢服……」</ref>。
===近現代的記載===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國民政府]]強迫南方一些[[中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改用「漢服」:「[[苗族|苗]]、[[瑶族|瑶]]、[[侗族|侗]]之衣裙应一律改用汉服……」;「男子衣褲用棉布係以腰帶,有鈕扣與漢服略同者,稱之為漢苗」<ref>《馬關縣志•風俗志》</ref><ref>杨筑慧《中国侗族》,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年</ref><ref>《廣州市黃埔區志》:「清末民初時期,大多數人都是以穿漢服(唐裝)為主。」,1999年10月</ref>。[[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人民日報]]》在1954年報道敗退到台灣的民國政府對當地「[[台灣原住民|土著]]」實行同化政策,導致「不少高山族婦女被迫改穿漢服」<ref>{{Cite news|url=|title=台灣高山族人民在蔣賊壓迫下生活悲慘|author=|date=1954年9月5日|work=人民日報|accessdate=}}</ref>,1993年,《人民日報》報道[[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建城1000週年之際,中國北京市代表團給布魯塞爾標誌性塑像「[[尿尿小童|撒尿頑童]]」送上一套「漢服」(對襟衣)<ref>高愛民《"西歐首都"-布魯塞爾》人民日報1993年5月8日第7版:「中國北京市代表團送上了專門為他設計的一套漢族對襟衣衫。傳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時,小于蓮便身著漢服(對襟衣)迎接四面八方客人"」</ref>。
谢谢。--No1lovesu(留言) 2018年11月8日 (四) 11:37 (UTC)
- 提案修改之内容已逾相当长的时间无新的讨论意见,经已完成。--Jimmy Xu 论 2018年12月4日 (二) 15:21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