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玛亚王朝
倭玛亚王朝 بَنُو أُمَيَّةَ الأمويون | |
---|---|
母王朝 | 古莱什的阿卜杜—萨姆斯家族 |
国家 | 奥玛亚哈里发国 (661年至750年) 安达鲁斯 (756年至1031年) |
发源地 | 阿拉伯麦加 |
创立 | 661年 |
创立者 | 穆阿维亚一世 |
头衔 | 哈里发(奥玛亚哈里发国) 埃米尔(哥多华埃米尔国) 哈里发(哥多华哈里发国) |
历史上的阿拉伯国家和王朝 |
---|
奥玛亚王朝(英语:Umayyad dynasty、阿拉伯语:بَنُو أُمَيَّةَ,罗马化:Banū Umayya,直译:奥玛亚之子),又称奥米雅王朝、仵麦耶王朝、伍麦雅王朝、倭玛亚王朝、艾尔奥玛威茵(英语:Umayyads、阿拉伯语:الأمويون,罗马化:al-Umawiyyūn),源自领导古莱什的阿拉伯氏族,先后曾统治奥玛亚哈里发国(661 年至750年)及安达卢斯地区(756年至1031年)。王朝名称来自于家族的始祖,奥玛亚·本·阿布德·沙姆斯。在前伊斯兰时期,奥玛亚家族曾是麦加古莱什的著名氏族。虽然该家族于阿布·苏富扬早年领导时曾坚决反对伊斯兰教及先知穆罕默德,但其仍于653年逝世前皈依伊斯兰教。奥玛亚王朝建立前便担任许多要职,如做为先知穆罕默德的早年伙伴的奥斯曼便曾于644年至656年间担任第三任正统哈里发,而其他家族成员亦担任过多任总督。当中担任沙姆地区艾尔乌旦总督的穆阿维亚一世,在656年至661年间的第一次菲特纳中反对第四任正统哈里发阿里·本·阿比·塔利卜,而建立奥玛亚哈里发国,定都大马士革,成为奥玛亚王朝之始,同时也成为伊斯兰教历史上首个世袭王朝,以及当时唯一统治整个伊斯兰世界的王朝。
奥玛亚王朝的权威于第二次菲特纳中受到挑战,期间中穆阿维亚一世创立的苏富扬支系被马尔万一世篡夺并建立奥玛亚哈里发王朝的马尔万支系,重新确立了该王朝在整个哈里发国的统治地位。萨拉森帝国在奥玛亚王朝时期达到最大的疆界,[1]同时奥玛亚王朝也推动早期的穆斯林征服运动,并征服马格里布、西班牙、外索克萨尼亚、信德和中华突厥斯坦的部分地区,[2]然而国家的军事能力已在长年的战争中大幅耗损,并在阿利德兹和哈瓦利吉派的叛乱和部族竞争等内忧中耗尽国力。最终王朝于750年阿拔斯王朝发动的阿拔斯革命中遭到推翻,哈里发马尔万二世遭废黜并与其家族成员一同遭大规模屠杀。该家族的幸存者希沙姆·本·阿卜杜勒-马利克之孙阿卜杜拉赫曼一世,成功逃往西班牙并建立哥多华埃米尔国,并于929年由阿卜杜拉赫曼三世自立为哈里发国。在奥玛亚王朝的统治下,安达鲁斯成为伊斯兰黄金时代的科学、医学、哲学和发明中心。[3][4]1031年随著哥多华哈里发国于分裂为数个各自独立的泰法国,从而使奥玛亚王朝走入历史。
历史
[编辑]前伊斯兰起源
[编辑]奥玛亚家族原为古莱什的一支氏族,并在前伊斯兰时代统治著麦加。[5]古莱什人透过保护和维护阿拉伯神话中作为最神圣避难所的克尔白,而获得在阿拉伯半岛上多神信仰阿拉伯部落的声望。[5]5世纪末,随著阿卜杜·马纳夫·宾·库赛伊出任古莱什领袖一职,该家族负起维护和保护克尔白及其朝圣者的责任,[6]其逝世后将该职位传予其子阿卜杜·沙姆斯、哈希姆等人,[6]当中阿卜杜·沙姆斯之子奥玛亚·本·阿布德·沙姆斯便为奥玛亚家族支系的先祖。[7]
倭马亚接替阿卜德-沙姆斯成为麦加人的战时指挥官(qa'id)。这个职位很可能是一个临时性的政治职位,其任职者在战时负责指挥麦加的军事事务,而不是实际的战地指挥官。事实证明,这种早期的军事领导经验对倭马亚家族很有帮助,因为后来的倭马亚王朝以拥有相当高的政治和军事组织能力而闻名。历史学家乔治-列维-德拉维达(Giorgio Levi Della Vida)认为早期阿拉伯语文献中有关倭马亚的信息,就像所有阿拉伯部落的古代祖先一样,"应谨慎接受",但 "对传统过于怀疑与绝对相信其陈述一样不明智"。德拉维达认为,在 7 世纪初伊斯兰历史开端出现的倭马亚王朝不晚于倭马亚家族的第三代后裔。
到大约 600 年时,古莱什人建立了横跨阿拉伯的贸易网络,组织商队前往北部的叙利亚和南部的也门。倭马亚人(Banu Umayya)和另一个著名的古莱什部族马赫祖姆人(Banu Makhzum)主导了这些贸易网络。他们与控制阿拉伯沙漠北部和中部的阿拉伯游牧部落建立了经济和军事联盟,在阿拉伯获得了一定的政治权力。
反对伊斯兰教和接受伊斯兰教
[编辑]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是古莱什部族巴努-哈希姆(Banu Hashim)的成员。哈希姆家族与倭马亚家族的共同的祖先是阿卜杜-马纳夫。当穆罕默德在麦加开始传教时,他遭到了大多数古莱什人的反对。他得到了麦地那居民的支持,并于 622 年与他的追随者迁往麦地那。阿卜杜-沙姆斯的后裔,包括倭马亚家族,是古莱什人中穆罕默德的主要反对者。在 624 年的巴德尔战役中,巴努-马赫祖姆家族的领导层在与穆斯林的战斗中损失惨重,因此倭马亚家族取代了阿布-贾赫尔领导的巴努-马赫祖姆家族。此后,倭马亚首领阿布-苏富扬成为麦加军队的首领,在武侯德战役和堑壕之战中与穆罕默德领导的穆斯林作战。
在穆罕默德晚年,穆斯林征服麦加后,阿布-苏富扬父子和大多数倭马亚家族的人都信奉了伊斯兰教。为了确保包括阿布-苏富扬在内的倭马亚家族主要领导人的忠诚,穆罕默德向他们赠送了礼物,并让他们在新生的穆斯林国家中担任要职。他任命另一位倭马亚人阿塔卜-伊本-阿西德为麦加首任总督。虽然麦加仍是宗教中心,但麦地那仍是穆斯林的政治中心。阿布-苏富扬和倭马亚家族迁移到麦地那,以保持其日益增长的政治影响力。
穆罕默德于 632 年逝世,阿拉伯各地信奉伊斯兰教的游牧部落纷纷脱离麦地那的统治,由此引发了一场继承危机。穆罕默德的老朋友之一、早期皈依伊斯兰教的阿布-伯克尔当选为哈里发(穆斯林社区最高政治和宗教领袖)。阿布-伯克尔对倭马亚家族示好,让他们在穆斯林征服叙利亚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他任命倭马亚人哈立德-伊本-萨伊德-伊本-阿斯(Khalid ibn Sa'id ibn al-As)为远征军指挥官,但又用其他指挥官取代了他,其中包括阿布-苏富扬的儿子亚兹德(Yazid)。阿布-苏富扬已经在叙利亚拥有财产并维持着贸易网络。
阿布-伯克尔的继任者哈里发欧麦尔(在位时间:634-644 年)虽然积极削弱古莱氏精英的影响力,在行政和军事方面更倾向于穆罕默德早期的支持者,但并没有阻碍阿布-苏富扬的儿子们在叙利亚日益增长的势力。到 638 年,叙利亚几乎已全被征服。639 年,欧麦尔在该省的总司令阿布-乌拜达-伊本-贾拉赫去世后,任命雅兹德为叙利亚大马士革、巴勒斯坦和约旦地区的总督。雅兹德不久后去世,欧麦尔让他的弟弟穆阿维叶取代了他的位置。欧麦尔对阿布-苏富扬的儿子们的特殊待遇可能源于他对这个家族的尊重,也可能源于他们与强大的巴努-卡尔布(Banu Kalb)部落结成的新兴联盟,以制衡在征服期间进入希姆斯地区的希姆亚部落的影响力,也可能是因为当时缺乏合适的人选,尤其是当阿布-乌拜达和亚兹德都丧生于当时流行的阿姆瓦斯瘟疫。
哈里发奥斯曼的授权
[编辑]644 年,哈里发欧麦尔去世,由倭马亚富商、早期皈依伊斯兰教者、穆罕默德的女婿和亲密伙伴奥斯曼-伊本-阿凡继位。奥斯曼起初保留了前任哈里发任命的省级总督要员,但逐渐用倭马亚家族的人或他来自倭马亚母系亲属--巴努-阿卜杜-沙姆斯家族--的人取代了许多总督职位。被欧麦尔任命为叙利亚总督的穆阿维叶继续留任。两名倭马亚人--瓦利德-伊本-乌克巴(al-Walid ibn Uqba)和萨伊德-伊本-阿斯(Sa'id ibn al-As)先后被任命为伊拉克两大阿拉伯驻军和行政中心之一--库法的长官。奥斯曼的堂兄马尔万-伊本-哈坎(Marwan ibn al-Hakam)成为他的首席顾问。尽管奥斯曼也是倭马亚家族的杰出成员,但他的统治并不被视为倭马亚王朝的一部分,因为他是通过穆斯林领导层内部的协商一致选举出来的,并且从未试图提名一位倭马亚人作为他的继承人。尽管如此,由于奥斯曼的政策,倭马亚家族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他们在穆斯林征服麦加后失去的权力。
656 年,奥斯曼遇刺身亡,哈希姆家族的阿里-伊本-阿比-塔里卜继位为哈里发,他是穆罕默德的堂兄兼女婿。奥斯曼的遇刺成为古莱什派反对阿里的号角。古莱什精英们并不认为阿里有什么责任,只是反对他在奥斯曼去世的情况下继位。他们在巴士拉附近的骆驼之战中战败,其领袖塔尔哈-本-乌拜德-阿拉和祖拜尔-本-阿瓦姆(两人都是哈里发的潜在竞争者)也在战斗中死去。反对阿里的衣钵也由穆阿维叶继承。起初,穆阿维叶没有公开宣称自己为哈里发,而是以替奥斯曼报仇为名,专注于削弱阿里的权威和巩固自己在叙利亚的地位。穆阿威亚和阿里率领各自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支持者,在 657 年的锡芬战役中打成了僵局。这场战役导致了一次举棋不定的仲裁,削弱了阿里对其党羽的指挥,同时也提高了穆阿维亚与阿里平起平坐的地位。659 年或 660 年,一边阿里在与被称为哈瓦里吉派的其前支持者的斗争中陷入困境,另一边穆阿维亚被其核心支持者叙利亚阿拉伯部落承认为哈里发。661 年,阿里被哈瓦里吉派暗杀,穆阿维亚进军库法,迫使阿里的儿子哈桑让出了哈里发的权力,并获得了该地区阿拉伯部落贵族的承认。因此,穆阿威亚被广泛承认为哈里发,尽管来自哈瓦里吉派以及阿里的拥趸的反对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8]。
对哈里发的王朝统治
[编辑]苏富扬分支统治时期
[编辑]穆斯林社会在穆阿威亚的领导下实现重新统一,标志着倭马亚哈里发政权的建立[8]。根据传统穆斯林文献的记载,霍廷写道:
“......倭马亚家族曾是反对先知 [穆罕默德] 的人的主要代表,他们反对先知直到最后一刻。然而他们在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后的三十年内重新确立了自己的地位,以至于他们现在已成为先知[穆罕默德]所建立的穆斯林社区的首领。”[8]
与奥斯曼对倭马亚王朝的授权不同,穆阿维叶的权力并不依赖于部族。除了少数例外,他没有任命倭马亚家族的人到主要省份或他在大马士革的宫廷任职。他在很大程度上将倭马亚家族的影响力限制在麦地那,大多数倭马亚家族的总部仍设在那里。政治权力的丧失使麦地那的倭马亚家族的人对穆阿维亚心怀怨恨。穆阿维亚可能对奥斯曼所属的倭马亚家族下属的阿布阿斯分支产生了戒心,这个分支现在在马尔万-伊本-哈坎的领导下势力比穆阿维叶的苏富扬分支势力更大。穆阿维叶试图通过挑起内部分裂来削弱该部族分支。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在 668 年用倭马亚家族的另一位领袖赛义德-伊本-阿斯取代马尔万担任麦地那总督。后者被命令拆除马尔万的宫殿,但他拒绝了这一命令。马尔万于 674 年复位总督,同样拒绝了穆阿里亚命令他拆除赛义德宫殿的命令。678 年,穆阿维叶任命自己的侄子 al-Walid ibn Utba ibn Abi Sufyan 代替马尔万的位置。
676 年,穆阿维叶立他的儿子雅兹德一世为继承人。此举在穆斯林政治中是史无前例的--以前的哈里发都是通过麦地那的民众支持或穆罕默德的高级同伴的协商选举产生的。穆阿维叶在麦地那的倭马亚亲信,包括马尔万和萨伊德,都接受了穆阿维亚的决定,尽管他们并不内心赞同。反对派主要来自侯赛因-伊本-阿里、阿卜杜拉-伊本-祖拜尔、阿卜杜拉-伊本-欧麦尔和阿卜杜勒-拉赫曼-伊本-艾比-伯克尔,他们都是早期哈里发或穆罕默德亲密同伴在麦地那的杰出后辈。
雅兹德于 680 年继位,三年后,麦地那人民和麦加的伊本-祖拜尔发动了叛乱。雅兹德的堂兄乌斯曼-伊本-穆罕默德-伊本-阿比-苏菲扬和以马尔万为首的居住在麦地那的倭马亚家族的人被叛乱分子驱逐。雅兹德派遣他的叙利亚军队在赫贾兹重新行使权力,并解救他的亲族。[9]麦地那的倭马亚家族与叙利亚人一起进攻麦地那的叛军,并在哈拉战役中击败了叛军。[9]叙利亚人继续围攻麦加,但在雅兹德死后撤退。之后,伊本-祖拜尔宣布自己为哈里发,并第二次驱逐了希贾兹的倭马亚家族。他们迁往帕尔米拉或大马士革,雅兹德的儿子和继任者穆阿维叶二世在那里统治,当时整个哈里发国内的大部分省份都脱离了倭马亚王朝的统治。[9]
马尔万分支统治时期
[编辑]穆阿维叶二世于 684 年去世后,巴勒斯坦、霍姆斯和金纳斯林的首领承认了伊本-祖拜尔,而大马士革和乌尔敦的忠实部落则争相提名一位倭马亚人担任哈里发。巴努-卡尔布部落是苏富扬分支得以统治倭马亚王朝的中坚力量,他们提名了亚齐德的依然在世的儿子哈立德和阿卜杜拉-阿拉,但其他大多数效忠的部落都认为他们过于年轻且缺乏经验。马尔万主动提出参选,并获得了各部落的一致同意,于 684 年在贾比亚召开的一次大会上加冕哈里发。根据各部落商定的安排,马尔万死后哈里发将由哈立德继任,再之后由赛义德-伊本-阿斯的儿子阿姆尔-阿什达克继任。马尔万和以卡尔布部落为首的部落联盟击败了伊本-祖拜尔在叙利亚的支持者(由大马士革的古莱什派总督达哈克-伊本-盖斯-菲里和金纳斯林的盖斯部落率领),之后他们又夺回了埃及。在 685 年去世前,马尔万废除了继承安排,安排他的儿子阿卜杜勒-马利克和阿卜杜勒-阿齐兹为接下来的两位哈里发继承人。阿卜杜勒-阿齐兹被任命为埃及总督,马尔万的另一个儿子穆罕默德被任命去打败杰济拉的盖斯部落。阿卜杜勒-马利克继位后不久,当他外出执行军事任务时,在大马士革遇到了阿姆鲁-阿什达克(Amr al-Ashdaq)的未遂政变。阿卜杜勒-马利克镇压了叛乱,并亲自处死了他的亲戚。 到 692 年,他击败并杀死了伊本-祖拜尔,并在整个哈里发国内恢复了倭马亚王朝的权威。
阿卜杜勒-马利克将权力集中到了倭马亚王朝手中。他的兄弟或儿子们一度几乎掌握了国内各省和叙利亚地区的所有总督职位。阿卜杜勒-阿齐兹一直掌管着埃及,直到705 年他在阿卜杜勒-马利克去世前不久去世。 阿卜杜勒-马利克任命他自己的儿子苏莱曼管理巴勒斯坦,此前他的叔叔叶海亚-伊本-哈坎和兄弟阿班-伊本-马尔万也曾在那里任职。在伊拉克,他任命自己的兄弟比什尔(Bishr)管理库法(Kufa),任命远房表兄哈立德-伊本-阿卜杜拉-伊本-哈立德-伊本-阿西德(Khalid ibn Abdallah ibn Khalid ibn Asid)管理巴士拉(Basra),然后将两座城市合并,由他的亲信将军哈杰杰-伊本-优素福(al-Hajjaj ibn Yusuf)管理。阿卜杜勒-马利克在大马士革的宫廷中,倭马亚家族的成员数量要比之前苏富扬王朝分支统治时期多得多。马利克通过婚姻关系和官员任命与苏富扬分支保持密切联系,比如让亚兹德的儿子哈立德在宫廷和军队中担任要职,并将女儿阿依莎嫁给他。阿卜杜勒-马利克还娶了哈立德的妹妹阿提卡为妻,后者成为他最宠爱和最有影响力的妻子。
在他的兄弟阿卜杜勒-阿齐兹死后,阿卜杜勒-马利克指定长子瓦利德一世为继承人,次子苏莱曼为瓦利德之后的继承人。瓦利德于 705 年继位。他让苏莱曼继续担任巴勒斯坦总督,同时任命他自己的儿子们担任叙利亚其他郡的郡守,其中阿卜杜勒-阿齐兹(Abd al-Aziz)负责大马士革,阿巴斯(al-Abbas)负责霍姆斯(Homs),欧麦尔(Umar)负责约旦,并让他们在与安纳托利亚拜占庭人的边境战争中担任指挥官。他让他的叔叔穆罕默德-伊本-马尔万从贾兹拉退位,改由他的同父异母兄弟马斯拉马接任。瓦利德一世试图用自己的儿子阿卜杜勒-阿齐兹取代苏莱曼,从而使父亲的继承安排无效,但这一企图最终失败,苏莱曼于 715 年继位。苏莱曼没有提名自己的儿子或兄弟,而是任命自己的堂兄、阿卜杜勒-阿齐兹-伊本-马尔万的儿子欧麦尔二世为继承人。虽然传统资料显示这一选择与宫廷神学家拉贾-伊本-海瓦(Raja ibn Haywa)的劝说有关,但也可能与欧麦尔二世的资历及其父亲之前作为马尔万一世第二继承人的地位有关。[10]阿卜杜勒-马利克的家族对这一举动提出抗议,但最终被迫达成妥协,阿卜杜勒-马利克和阿提卡的儿子,也即后来的雅兹德二世,将作为欧麦尔二世的继承人。[11]
雅兹德二世于720年继位哈里发。他即位后不久,伊拉克又发生了反对倭马亚王朝统治的大规模起义,这次起义者是杰出的政治家亚齐德-伊本-穆哈拉布(Yazid ibn al-Muhallab)。后者宣布对倭马亚王朝发动圣战,控制了巴士拉和瓦西特,并获得了库凡精英的支持。哈里发的叙利亚军队击败了叛军,追击并几乎消灭了有影响力的穆哈拉比德人,标志着伊拉克最后一次反对倭马亚王朝的大规模起义被镇压。
阿卜杜勒-马利克最后一个成为哈里发的儿子是希沙姆(724-743年在位),他在位期间军事扩张多次受到重挫。希沙姆在位期间,阿拉伯军队在 732 年的图尔战役中被法兰克人击败,从而结束了在西部的扩张。 739 年,北非爆发了柏柏尔人的大起义,这可能是哈里发希沙姆统治时期最大的军事挫折。由此产生了一些最早的不受哈里发统治的穆斯林政权。它也被视为摩洛哥独立的开端,因为直到 20 世纪,摩洛哥再也没有受到过东方哈里发或任何其他外国势力的统治。随后,倭马亚王朝在安达卢西亚的权力崩溃。在南亚,倭马亚王朝的军队被南部的查鲁凯王朝和北部的普拉提哈拉王朝击败,阿拉伯的进一步东扩停滞不前。[12][13][14]
第三次内战(菲特纳)
[编辑]希沙姆743年死后,雅兹德二世的儿子瓦利德二世继位。 据说瓦利德对世俗享乐的兴趣超过了对宗教的兴趣,所谓 "沙漠宫殿"(包括 Qusayr Amra 和 Khirbat al-Mafjar)的装饰也证实了这一点。他很快就招致了许多人的敌视,他处决了一些反对他登基的人,并迫害卡达里亚人。
744 年,瓦利德一世的儿子雅兹德三世在大马士革自立为哈里发,他的军队追击并杀死了瓦利德二世。雅兹德三世因虔诚而获得了一定的声誉,并可能同情卡达里耶(Qadariyya)。他在位仅六个月就去世了。
雅兹德任命他的弟弟易卜拉欣为继承人,但马尔万一世的孙子马尔万二世(744-50 年)率领一支军队从北部边境出发,于 744 年 12 月进入大马士革,并在那里被宣布为哈里发。马尔万立即将首都北迁到哈兰(今土耳其境内)。也许是因为对迁都的不满,叙利亚很快爆发了叛乱,746 年,马尔万夷平了霍姆斯和大马士革的城墙,以示报复。
马尔万在伊拉克和伊朗也遭到了哈里吉派的强烈反对,他们先是推举达哈克-伊本-盖斯(Dahhak ibn Qays),后又推举阿布-杜拉夫(Abu Dulaf)为对立的哈里发。747 年,马尔万设法重新控制了伊拉克,但此时呼罗珊出现了更严重的威胁。
阿拔斯革命与倭马亚王朝的衰落
[编辑]统治安达卢斯
[编辑]分支
[编辑]奥玛亚统治者列表
[编辑]叙利亚的奥玛亚哈里发
[编辑]奥玛亚哈里发国 | |
哈里发 | 在位时间 |
---|---|
穆阿维亚一世·宾·阿比·苏菲亚尼 | 661年7月28日至680年4月27日 |
雅季德一世·宾·穆阿维亚 | 680年4月27日至683年11月11日 |
穆阿维亚二世·宾·雅季德 | 683年11月11日至684年6月 |
马尔万一世·宾·哈卡姆 | 684年6月至685年4月12日 |
阿卜杜勒-麦立克·宾·马尔万 | 685年4月12日至705年10月8日 |
韦立德一世·宾·阿卜杜勒-麦立克 | 705年10月8日至715年2月23日 |
苏莱曼·宾·阿卜杜勒-麦立克 | 715年2月23日至717年9月22日 |
欧麦尔二世·宾·阿卜杜勒-阿齐兹 | 717年9月22日至720年2月4日 |
雅季德二世·宾·阿卜杜勒-麦立克 | 720年2月4日至724年1月26日 |
希沙姆·宾·阿卜杜勒-麦立克 | 724年1月26日至743年2月6日 |
韦立德二世·宾·雅季德 | 743年2月6日至744年4月17日 |
雅季德三世·宾·韦立德 | 744年4月17日至744年10月4日 |
伊布拉欣·宾·韦立德 | 744年10月4日至744年12月4日 |
马尔万二世·宾·穆罕默德 | 744年12月4日至750年1月25日 |
王朝于阿拔斯王朝征服奥玛亚哈里发国后覆灭 |
哥多华的奥玛亚埃米尔、哈里发
[编辑]安达卢斯统治者 | |
哥多华埃米尔国 | |
埃米尔 | 在位时间 |
---|---|
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宾·穆阿维亚勒—奥玛维 | 756年5月15日至788年9月30日 |
希沙姆一世·宾·阿卜杜勒—拉赫曼勒—奥玛维 | 788年10月6日至796年4月16日 |
哈卡姆一世·宾·希沙姆勒—奥玛维 | 796年6月12日至822年5月21日 |
阿卜杜勒—拉赫曼二世·宾·哈卡姆勒—奥玛维 | 822年5月21日至852年 |
穆罕默德一世·宾·阿卜杜勒—拉赫曼勒—奥玛维 | 852年至886年 |
蒙迪尔·宾·穆罕默德勒—奥玛维 | 886年至888年 |
阿布杜拉·宾·穆罕默德勒—奥玛维 | 888年至912年10月15日 |
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宾·穆罕默德勒—奥玛维 | 912年10月16日至929年1月16日 |
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自立为哥多华的哈里发 | |
哥多华哈里发国 | |
哈里发 | 在位时间 |
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纳赛尔·立—丁·阿拉 | 929年1月16日至961年10月15日 |
哈卡姆二世·穆斯坦绥尔·比—拉 | 961年10月15日至976年10月16日 |
希沙姆二世·穆阿亚·比—拉 | 976年10月16日至1009年 |
穆罕默德二世·马赫迪·比拉 | 1009年 |
苏莱曼·穆斯塔因·比拉 | 1009年至1010年 |
希沙姆二世·穆阿亚·比—拉 | 1010年至1013年4月19日 |
苏莱曼·穆斯塔因·比拉 | 1013年至1016年 |
阿卜杜勒—拉赫曼四世·穆尔塔达·比—拉 | 1017年 |
王朝遭汉穆迪德王朝篡夺(1017年至1023年) | |
科尔多瓦哈里发国(复辟) | |
阿卜杜勒—拉赫曼五世·穆斯塔芝希尔·比—拉 | 1023年至1024年 |
穆罕默德三世·穆斯塔基非·比—拉 | 1024年至1025年 |
汉穆迪德王朝空位时代(1025年至1026年) | |
科尔多瓦哈里发国(复辟) | |
希沙姆三世·穆塔德·比—拉 | 1026年至1031年 |
王朝覆灭 |
奥玛亚王朝谱系图
[编辑]奥玛亚王朝、哈希姆氏族、先知穆罕默德家族、阿利德兹家族和阿拔斯王朝的关系 | |||||||||||||||||||||||||||||||||||||||||||||||||||||||||||||||||||||||||||||||||||||||||||||||||||||||||||||||||||||||||||||||||||||||||||||||||||||||||||||||||||||||||||||||||||||||||||||||||||||||||||||||||||||||||||||||||||||||||||||||||||||||||||||||||||||||||||||||||||||||||||||||||||||||||||||||||||||||||||||||||||||||||||||||||||||||||||||||||||||||||||||||||||||||||||||||||||||||||||||||||||||||||||||||||||||||||||||||||||||||||||||||||||||||||||||||||||||||||||||||||||||||||||||||||||||||||||||||||||||||||||||||||||||||||||||||||||||||||||||||||||||||||||||||||||||||||||||||||||||||||||||||||||||||||||||||||||||||||||||||||||||||||||||||||||||||||||||||||||||||||||||||||||||||||||||||||||||||||||||||||||||||||||||||||||||||||||||||||||||||||||||||||||||||||||||||||||||||||||||||||||||||||||||||||||||||||||||||||||||||||||||||||||||||||||||||||||||||||||||||||||||||||||||||||||||||||||||||||||||||||||||||||||||||||||||||||||||||||||||||||||||||||||||||||||||||||||||||||||||||
---|---|---|---|---|---|---|---|---|---|---|---|---|---|---|---|---|---|---|---|---|---|---|---|---|---|---|---|---|---|---|---|---|---|---|---|---|---|---|---|---|---|---|---|---|---|---|---|---|---|---|---|---|---|---|---|---|---|---|---|---|---|---|---|---|---|---|---|---|---|---|---|---|---|---|---|---|---|---|---|---|---|---|---|---|---|---|---|---|---|---|---|---|---|---|---|---|---|---|---|---|---|---|---|---|---|---|---|---|---|---|---|---|---|---|---|---|---|---|---|---|---|---|---|---|---|---|---|---|---|---|---|---|---|---|---|---|---|---|---|---|---|---|---|---|---|---|---|---|---|---|---|---|---|---|---|---|---|---|---|---|---|---|---|---|---|---|---|---|---|---|---|---|---|---|---|---|---|---|---|---|---|---|---|---|---|---|---|---|---|---|---|---|---|---|---|---|---|---|---|---|---|---|---|---|---|---|---|---|---|---|---|---|---|---|---|---|---|---|---|---|---|---|---|---|---|---|---|---|---|---|---|---|---|---|---|---|---|---|---|---|---|---|---|---|---|---|---|---|---|---|---|---|---|---|---|---|---|---|---|---|---|---|---|---|---|---|---|---|---|---|---|---|---|---|---|---|---|---|---|---|---|---|---|---|---|---|---|---|---|---|---|---|---|---|---|---|---|---|---|---|---|---|---|---|---|---|---|---|---|---|---|---|---|---|---|---|---|---|---|---|---|---|---|---|---|---|---|---|---|---|---|---|---|---|---|---|---|---|---|---|---|---|---|---|---|---|---|---|---|---|---|---|---|---|---|---|---|---|---|---|---|---|---|---|---|---|---|---|---|---|---|---|---|---|---|---|---|---|---|---|---|---|---|---|---|---|---|---|---|---|---|---|---|---|---|---|---|---|---|---|---|---|---|---|---|---|---|---|---|---|---|---|---|---|---|---|---|---|---|---|---|---|---|---|---|---|---|---|---|---|---|---|---|---|---|---|---|---|---|---|---|---|---|---|---|---|---|---|---|---|---|---|---|---|---|---|---|---|---|---|---|---|---|---|---|---|---|---|---|---|---|---|---|---|---|---|---|---|---|---|---|---|---|---|---|---|---|---|---|---|---|---|---|---|---|---|---|---|---|---|---|---|---|---|---|---|---|---|---|---|---|---|---|---|---|---|---|---|---|---|---|---|---|---|---|---|---|---|---|---|---|---|---|---|---|---|---|---|---|---|---|---|---|---|---|---|---|---|---|---|---|---|---|---|---|---|---|---|---|---|---|---|---|---|---|---|---|---|---|---|---|---|---|---|---|---|---|---|---|---|---|---|---|---|---|---|---|---|---|---|---|---|---|---|---|---|---|---|---|---|---|---|---|---|---|---|---|---|---|---|---|---|---|---|---|---|---|---|---|---|---|---|---|---|---|---|---|---|---|---|---|---|---|---|---|---|---|---|---|---|---|---|---|---|---|---|---|---|---|---|---|---|---|---|---|---|---|---|---|---|---|---|---|---|---|---|---|---|---|---|---|---|---|---|---|---|---|---|---|---|---|---|---|---|---|---|---|---|---|---|---|---|---|---|---|---|---|---|---|---|---|---|---|---|---|---|---|---|---|---|---|---|---|---|---|---|---|---|---|---|---|---|---|---|---|---|---|---|---|---|---|---|---|---|---|---|---|---|---|---|---|---|---|---|---|---|---|---|---|---|---|---|---|---|---|---|---|---|---|---|---|---|---|---|---|---|---|---|---|---|---|---|---|---|---|---|---|---|---|---|---|---|---|---|---|---|---|---|---|---|---|---|---|---|---|---|---|---|---|---|---|---|---|---|---|---|---|---|---|---|---|---|---|---|---|---|---|---|---|---|---|---|---|---|---|---|---|---|---|---|---|---|---|---|---|---|---|---|---|---|---|---|---|---|---|---|---|---|---|---|---|---|---|---|---|---|---|---|---|---|---|---|---|---|---|---|---|---|---|---|---|---|---|---|---|---|---|---|---|---|---|---|---|---|---|---|---|---|---|---|---|---|---|---|---|---|---|---|---|---|---|---|---|---|---|---|---|---|---|---|---|---|---|---|---|---|---|---|---|---|---|---|---|---|---|---|---|---|---|---|---|---|---|---|---|---|---|---|---|---|---|---|---|---|---|---|---|---|---|---|---|---|---|---|---|---|---|---|---|---|---|---|---|---|---|---|---|---|---|---|---|---|---|---|---|---|---|---|---|---|---|---|---|---|---|---|---|---|---|---|---|---|---|---|---|---|---|---|---|
|
参见条目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Nardo, Don. The Islamic Empire. 12 September 2011 [2023-12-05]. ISBN 9781420508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4).
- ^ Clot, André. Harun al-Rashid: And the World of the Thousand and One Nights. February 2014 [2023-12-05]. ISBN 978086356558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4).
- ^ Simon Barton. A History of Spain. Macmillan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30 June 2009: 44–5. ISBN 978-1-137-01347-7.[失效链接]
- ^ Francis Preston Venable. A Short History of Chemistry. Heath. 1894: 21.
- ^ 5.0 5.1 Watt 1986,第434页.
- ^ 6.0 6.1 Hawting 2000a,第21–22页.
- ^ Della Vida 2000,第837页.
- ^ 8.0 8.1 8.2 Hawting, Gerald R. The first dynasty of Islam: the Umayyad caliphate AD 661 - 750 2. ed. London: Routledge. 2000. ISBN 978-0-415-24072-7.
- ^ 9.0 9.1 9.2 Bosworth, C.E. Marwān I b. al-Ḥakam. The encyclopaedia of Islam. 6. Mahk - Mid. 1991: 621–623. ISBN 978-90-04-08112-3.
- ^ Eisener. The Encyclopaedia of Islam, Second Edition. Volume IX: San–Sze. Leiden: E. J. Brill.. "Sulaymān b. ʿAbd al-Malik". 1997: 821–822. ISBN 978-90-04-10422-8.
- ^ Shaban, M. A. Islamic History: Volume 1, AD 600–750 (AH 132): A New Interpret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1. ISBN 978-0-521-08137-5.
- ^ Edgerton, Franklin. The Cambridge Shorter History of India. J. Allan , T. Wolseley Haig , H. H. Dodwell. The Journal of Modern History. 1935-12, 7 (4). ISSN 0022-2801. doi:10.1086/236272.
- ^ Thapar, Romila. Early India: from the origins to AD 1300. Early India: from the origins to AD 1300.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4. ISBN 978-0-520-24225-8.
- ^ Schmidt, Karl J., An atlas and survey of South Asian history, M.E. Sharpe, 1995, ISBN 978-1-56324-333-2
延伸阅读
[编辑]- Ahmed, Asad Q. The Religious Elite of the Early Islamic Ḥijāz: Five Prosopographical Case Studies. Oxford: University of Oxford Linacre College Unit for Prosopographical Research. 2010. ISBN 978-1-900934-13-8.
- Bacharach, Jere L. Marwanid Umayyad Building Activities: Speculations on Patronage. Muqarnas Online (Brill). 1996, 13: 27–44. ISSN 2211-8993. JSTOR 1523250. doi:10.1163/22118993-90000355.
- Becker, C. H. ʿAbd Allāh b. ʿAbd al-Malik. Gibb, H. A. R.; Kramers, J. H.; Lévi-Provençal, E.; Schacht, J.; Lewis, B.; Pellat, Ch. (编). The Encyclopaedia of Islam, New Edition, Volume I: A–B. Leiden: E. J. Brill: 42. 1960. OCLC 495469456.
- Bosworth, C.E. Marwān I b. al-Ḥakam. Bosworth, C. E.; van Donzel, E.; Pellat, Ch. (编). The Encyclopaedia of Islam, New Edition, Volume VI: Mahk–Mid. Leiden: E. J. Brill: 621–623. 1991. ISBN 978-90-04-08112-3.
- Crone, Patricia. Slaves on Horses: The Evolution of the Islamic Polit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0. ISBN 0-521-52940-9.
- Donner, Fred M. The Early Islamic Conquest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1 [2023-12-04]. ISBN 0-691-05327-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9).
- Della Vida, Giorgio Levi. Banu Umayya. Bearman, P. J.; Bianquis, Th.; Bosworth, C. E.; van Donzel, E.; Heinrichs, W. P. (编). The Encyclopaedia of Islam, New Edition, Volume X: T–U. Leiden: E. J. Brill: 837–838. 2000. ISBN 978-90-04-11211-7.
- Donner, Fred M. Muhammad and the Believers, at the Origins of Islam.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2010] [2023-12-04]. ISBN 978-0-674-05097-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10).
- Eisener, R. Sulaymān b. ʿAbd al-Malik. Bosworth, C. E.; van Donzel, E.; Heinrichs, W. P.; Lecomte, G. (编). The Encyclopaedia of Islam, New Edition, Volume IX: San–Sze. Leiden: E. J. Brill: 821–822. 1997. ISBN 978-90-04-10422-8.
- Gibb, H. A. R. ʿAbd al-Malik b. Marwān. Gibb, H. A. R.; Kramers, J. H.; Lévi-Provençal, E.; Schacht, J.; Lewis, B.; Pellat, Ch. (编). The Encyclopaedia of Islam, New Edition, Volume I: A–B. Leiden: E. J. Brill: 76–77. 1960. OCLC 495469456.
- Hawting, G. R. The First Dynasty of Islam: The Umayyad Caliphate AD 661–750 2nd.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0a. ISBN 0-415-24072-7.
- Hawting, G. R. Umayyad Caliphate. Bearman, P. J.; Bianquis, Th.; Bosworth, C. E.; van Donzel, E.; Heinrichs, W. P. (编). The Encyclopaedia of Islam, New Edition, Volume X: T–U. Leiden: E. J. Brill: 841–844. 2000. ISBN 978-90-04-11211-7.
- Kennedy, Hugh. Muslim Spain and Portugal. A Political History of al-Andalus. London: Longman. 1996. ISBN 0-582-49515-6.
- Kennedy, Hugh N. Al-Walīd (I). Bearman, P. J.; Bianquis, Th.; Bosworth, C. E.; van Donzel, E.; Heinrichs, W. P. (编). The Encyclopaedia of Islam, New Edition, Volume XI: W–Z. Leiden: E. J. Brill: 127–128. 2002. ISBN 978-90-04-12756-2.
- Kennedy, Hugh. The Prophet and the Age of the Caliphates: The Islamic Near East from the 6th to the 11th Century Third. Oxford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16. ISBN 978-1-138-78761-2.
- Kennedy, Hugh N. The Prophet and the Age of the Caliphates: The Islamic Near East from the 6th to the 11th Century 2nd. Harlow: Pearson Education. 2004 [2023-12-04]. ISBN 0-582-40525-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6).
- Lewis, Bernard. Arabs in Histor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2023-12-04]. ISBN 978-0-19-164716-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09).
- Madelung, Wilferd. The Succession to Muhammad: A Study of the Early Caliphat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2023-12-04]. ISBN 0-521-561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1).
- Poonawala, Ismail (编). The History of al-Ṭabarī, Volume IX: The Last Years of the Prophet: The Formation of the State, A.D. 630–632/A.H. 8–11. SUNY Series in Near Eastern Studies. Albany,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0. ISBN 978-0-88706-691-7.
- Scales, Peter C. The Fall of the Caliphate of Córdoba: Berbers and Andalusis in Conflict. Leiden, New York and Koln: Brill. 1994. ISBN 90-04-09868-2.
- Shaban, M. A. Islamic History: Volume 1, AD 600–750 (AH 132): A New Interpret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1. ISBN 978-0-521-08137-5.
- Watt, W. Montgomery. Kuraysh. Bosworth, C. E.; van Donzel, E.; Lewis, B.; Pellat, Ch. (编). The Encyclopaedia of Islam, New Edition, Volume V: Khe–Mahi. Leiden: E. J. Brill: 434–435. 1986. ISBN 978-90-04-07819-2.
- Wellhausen, Julius. The Arab Kingdom and its Fall. 由Margaret Graham Weir翻译. Calcutta: University of Calcutta. 1927. OCLC 752790641.
奥玛亚王朝
| ||
---|---|---|
当选为正统哈里发 | 哈里发王朝 661年至750年8月6日 |
继任者: 阿拔斯王朝 |
前任者: 奥玛亚王朝成为哈里发王朝 |
哥多华埃米尔国埃米尔 756年5月15日至929年1月16日 |
埃米尔当选哈里发 |
新头衔 |
哥多华哈里发国哈里发 929年1月16日至1017年 |
继任者: 汉穆迪德王朝 |
前任者: 汉穆迪德王朝 |
哥多华哈里发国哈里发 1023年至1025年 |
继任者: 汉穆迪德王朝 |
前任者: 汉穆迪德王朝 |
哥多华哈里发国哈里发 1026年至1031年 |
哈里发国解体为泰法诸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