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信達雅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信、達、雅,由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嚴復提出的翻譯理論,又稱「三難原則」。出自嚴復譯著《天演論》中的「譯例言」,其講到:「譯事三難:信、達、雅。求其信已大難矣,顧信矣不達,雖譯猶不譯也,則達尚焉。」[1]

  • 「信」(faithfulness)指意義不悖原文,即是譯文要準確,不偏離,不遺漏,也不要隨意增減意思;
  • 「達」(expressiveness)指不拘泥於原文形式,譯文通順明白;
  • 「雅」(elegance)則指譯文時選用的詞語要得體,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簡明優雅。

錢鍾書在書《管錐編》說,嚴復「三難原則」是三國時期佛教譯經大師支謙所譯《法句經里的「雅、嚴、信、達」來的。有學者像伍蠡甫鄒振環皆指出,蘇格蘭法學家亞歷山大·弗雷澤·泰特勒(Alexander Fraser Tytler)在1791年出版的《翻譯原理論》(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的「三條翻譯通律」(the Three General Laws of Translation)對嚴復的影響很大。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托馬斯·亨利·赫胥黎嚴復 譯. 天演论. [2020-1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1) (中文). 譯例言:譯事三難:信、達、雅。求其信已大難矣,顧信矣不達,雖譯猶不譯也,則達尚焉。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