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諸侯年表
外觀
十二諸侯年表是司馬遷所作《史記》的卷十四,位於三代世表和六國年表之間,是自西周共和元年(前841年)至東周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之間周和魯、齊、晉、秦、楚、宋、衛、陳、蔡、曹、鄭、燕、吳十三個諸侯國的年表。
定名爭議
[編輯]十二諸侯年表雖然記載了除周以外的十三個諸侯國,但年表只以「十二諸侯」為名,究竟排除了哪一個諸侯國,有殊吳說、殊秦說、殊魯說等不同學說。
殊吳說認為,十二諸侯不包含吳國,因為吳為夷狄,而且在這一時期的晚期才崛起,因此司馬遷將這一部分以其餘的十二個諸侯國為名。[1]
殊秦說認為,因秦國後來統一六國,地位特殊,所以十二諸侯並不包含秦國。[2]
殊魯說認為,十二諸侯不含魯國,因為年表中魯國被排在周之後,為十三諸侯之首,這是為了獨尊作《春秋》的魯國的孔子。[3]
年表收錄諸侯
[編輯]以下按年表順序(除周以外):
國名 | 國姓 | 建立時間 | 滅亡時間 | 開國君主 | 開國君主身份 | 滅於何國 | 史記出處 | 爵位 |
---|---|---|---|---|---|---|---|---|
魯 | 姬姓 | B1043 | B256 | 魯伯禽 | 周武王四弟周公旦之子 | 楚 | 《史記.魯周公世家》 | 侯爵 |
齊 | 姜姓 | B1045 | B386 | 齊太公 | 開國功臣 | 田齊 | 《史記.齊太公世家》 | 侯爵 |
晉 | 姬姓 | B1033 | B376 | 唐叔虞 | 周武王三子 | 韓、趙、魏 | 《史記.晉世家》 | 侯爵 |
秦 | 嬴姓 | B905 | B207 | 秦非子 | 惡來五世孫 | 西楚 | 《史記. 秦本紀》 | 伯爵 |
楚 | 羋姓 | B1042 | B223 | 楚熊繹 | 帝顓頊後裔 | 秦 | 《史記.楚世家》 | 子爵 |
宋 | 子姓 | ? | B286 | 宋微子 | 商帝辛庶兄 | 田齊 | 《史記.宋微子世家》 | 公爵 |
衛 | 姬姓 | ? | B209 | 衛康叔 | 周武王少弟 | 秦 | 《史記.衛康叔世家》 | 侯爵 |
陳 | 媯姓 | B1045 | B478 | 陳胡公 | 帝舜後裔 | 楚 | 《史記.陳杞世家》 | 侯爵 |
蔡 | 姬姓 | B1045 | B447 | 蔡叔度 | 周武王五弟 | 楚 | 《史記.管蔡世家》 | 侯爵 |
曹 | 姬姓 | B1045 | B487 | 曹叔振鐸 | 周武王少弟 | 宋 | 《史記.管蔡世家》 | 伯爵 |
鄭 | 姬姓 | B806 | B375 | 鄭桓公 | 周宣王之弟 | 韓 | 《史記.鄭世家》 | 伯爵 |
燕 | 姬姓 | B1045 | B222 | 燕侯克 | 周武王族人召公奭之子 | 秦 | 《史記.燕召公世家》 | 侯爵 |
吳 | 姬姓 | 西周初年 | B473 | 吳泰伯 | 周太王長子 | 越 | 《史記·吳太伯世家》 | 伯爵 |
參考來源
[編輯]- ^ 司馬貞《史記索隱》:「篇言十二,實敘十三者,賤夷狄不數吳,又霸在後故也。不數而敘之者,闔閭霸盟上國故也。」
- ^ 李景星(1876年–1934年),《史記評議》:「『十三』而名『十二』,非不數吳,乃不數秦也。何以不數秦?殊之也。何殊乎?爾十二國皆世家,獨秦本紀,故殊之。」
- ^ 傅占衡(1606年–1660年):「其不數者蓋魯也。吾嘗並《六國表》而觀之,按表首周次魯,而後齊晉秦楚次之,宋衛陳蔡曹鄭燕吳又次之。其曰十二者,以魯為主也。猶《六國表》首周次秦,而後曰魏曰韓、曰趙曰楚、曰燕曰齊繼之,其不曰七國者以秦為主也。夫《十二諸侯表》,據《春秋》而次者也。《六國表》據《秦紀》而次者也。《春秋》詳於魯,故序皆言《春秋》。」參見:許勇強、李浩淼、劉曄,「論《史記·十二諸侯年表》之『十二』」,《樂山師範學院學報》2006年 第2期。
延伸閱讀
[編輯][在維基數據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