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里希·弗賴赫爾·馮·霍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弗里德里希·弗賴赫爾·馮·霍茨
出生1739年4月20日 (1739-04-20)
逝世1799年9月25日 (1799-09-26)(60歲)
參與戰爭七年戰爭
第五次俄土戰爭
奧土戰爭
巴伐利亞王位繼承戰爭
法國大革命戰爭

弗里德里希·弗賴赫爾·馮·霍茨(1739年4月20日-1799年9月25日),是法國大革命戰爭戰爭期間奧地利軍隊中的瑞士籍將領。他分別於第一次反法同盟戰爭時在萊茵蘭第二次反法同盟戰爭期間在瑞士帶領軍隊對抗法軍,最著名的戰役是1799年5月下旬的溫特圖爾戰役和1799年6月上旬的第一次蘇黎世戰役。他在第二次蘇黎世戰役林斯河戰役中陣亡。

霍茨於1739年4月20日在瑞士聯邦蘇黎世州里希特斯維爾出生。他畢業於蘇黎世的卡萊羅納學院,並在圖賓根大學繼續深造。1758年他加入了符騰堡公爵的軍隊,並升任騎兵上尉;接着他參加了七年戰爭,但沒有直接參戰。後來,他在俄羅斯與土耳其的戰爭中服役於俄羅斯軍隊(1768-74年)。

他對約瑟夫二世的支持使他獲得了奧地利帝國軍隊的青睞,並在短暫的巴伐利亞王位繼承戰爭 (1778–79) 中在奧軍服役。作為一名勤奮而富有創造力的指揮官,他在部隊中迅速崛起。他參與了第一次反法同盟的維爾茨堡戰役,他出色的軍事才能使他獲得了瑪麗亞·特蕾莎的騎士十字勳章,並於1798年獲得了指揮官十字勳章。1799年的第一次蘇黎世戰役中,霍茨成為了奧地利中央防線的總指揮官。他於9月25日在聖加侖州舍尼斯附近被法軍步槍兵擊斃。

童年和早年生活[編輯]

弗里德里希·霍茨 (Friedrich Hotze) 是約翰內斯·霍茨 (Johannes Hotze) 和妻子朱迪莎·格斯納 (Juditha Gessner) 的次子。約翰內斯·霍茨 (Johannes Hotze) 是來自黑森州軍隊的醫生和外科醫生。霍茨家族一個古老的瑞士家庭,他還是是教育家和教育改革家海因里希·裴斯泰洛齊的堂兄。年輕時,霍茨就讀於著名的卡萊羅納學院[1]畢業後他前往圖賓根大學深造。[2]1758年10月,霍茨參與了符騰堡公爵的部隊,在一個輕騎兵團中擔任軍官學員(少尉)。[3]1759年,他被提升為中尉,並於1761年提升為騎兵上尉。在符騰堡公國維持常備軍的財務存在問題時,他離開了符騰堡,並在普魯士部隊任職,直到七年戰爭結束。在普魯士服役後,他曾回到瑞士短暫休假。 [4]

1768年5月,霍茨在俄羅斯軍隊效忠俄羅斯沙皇凱瑟琳二世,但只是作為一個龍騎兵團的中尉。[5]在此期間他參加了俄羅斯與奧斯曼帝國的幾場戰鬥,他的能力在多瑙河下游的久爾久戰役中引起了陸軍元帥亞歷山大·蘇沃洛夫的重視。蘇瓦羅夫稱讚他的勇敢,並提拔他為少校[4]

哈布斯堡部隊[編輯]

俄羅斯與奧斯曼帝國之間的戰爭以1775年7月21日簽署的庫丘克凱納爾卡條約而告一段落。1776年,霍茨回到自己在蘇黎世附近的家中。在回程中,他在維也納停留,並向皇帝約瑟夫二世毛遂自薦,並尋求在奧地利帝國軍隊中擔任少校。1777年,當約瑟夫前往巴塞爾附近的於南格時,霍茨再次試圖加入,這一次他終於在哈布斯堡軍中獲得了少校的職位。在巴伐利亞王位繼承戰爭 (1778–79) 期間,他在戰場上指揮一個騎兵團。1784年,他被提升為中校

霍茨在軍事準備和組織方面的經驗使他認識到槍兵作為奧軍主力的重要性,於是他開始了一項組織和培訓計劃。約瑟夫二世隨即任命他為新組建兵團的指揮官,擁有上校軍銜。1787年,他暫時返回俄羅斯,這一次在葉卡捷琳娜大帝的軍隊中也組建了類似的部隊。奧斯曼帝國與奧地利的邊境戰爭爆發後,他回到奧地利,指揮自己的部隊。 [4]

Square shaped cross.
瑪麗亞特蕾莎勳章的勳章。霍茨因其在維爾茨堡戰役中的出色表現而獲得該勳章。

法國大革命戰爭[編輯]

  最初,歐洲的統治者將法國的革命視為法國國王與其臣民之間的事件,而不是他們應該干涉的事情。1790年,利奧波德接替他的兄弟約瑟夫成為皇帝,到1791年,他對他姐姐瑪麗·安托瓦內特(Marie Antoinette) 和她的孩子們的人身安全表示擔憂。1791年8月,他與法國流亡貴族和普魯士的腓特烈威廉二世協商,發表了皮爾尼茨宣言,宣布歐洲君主的利益與路易及其家族的利益是一體的。他們威脅說,如果法國王室發生任何不測,後果將會相當嚴重。 [6]

隨着國際關係逐漸複雜,法國革命黨人的處境變得越來越危險,再加上法國移民一直在國外試圖推翻新組建的共和國。其中最主要的領導人是孔代親王、他的兒子波旁公爵和他的孫子德恩吉恩公爵。他們一直尋求歐洲王室對法國的軍事干預,並組建了一支自己的軍隊。1792年4月20日,法國國民公會向奧地利宣戰。在第一次反法同盟(1792-1798 年)中,法國與大多數與她共享陸地或水域邊界的歐洲國家以及葡萄牙和奧斯曼帝國展開對抗。 [7]

第一次反法同盟[編輯]

1793年初,霍茨和他的團被分配到上萊茵軍,隸屬於達戈伯特·西格蒙德·馮·伍爾姆瑟將軍,當時霍茨被提升為少將。作為第三縱隊的指揮官,他在對法軍的威森堡和勞特堡防線的突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此他被授予了瑪麗亞·特蕾莎軍事勳章的騎士十字勳章。次年,即1794年,他被分配到萊茵河左岸的馮·霍恩洛厄-基希貝格親王的陸軍軍團,後來從5月至9月在艾利根施泰因、施魏根海姆、韋斯特海姆和蘭道附近對抗由路易·德賽將軍指揮的法國軍隊。 [8]

在每一次作戰任務中,霍茨都證明了自己是一位自信而勇敢的將軍。作為表彰,他被提升為少帥(Feldmarschall-leutnant) ,對於一個非貴族家庭出生的人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軍銜。他也被皇帝弗朗西斯二世提升為男爵(Freiherr) 的等級。在1795年的戰役中,他再次在伍爾姆瑟將軍的部隊中服役;他的部隊保護了曼海姆附近萊茵蘭的陣地,後來參加了埃迪霍芬和凱澤斯勞滕的交戰。 [9]

在內雷斯海姆戰役(1796年8月11日)中,霍茨指揮了13個步兵營和28個騎兵中隊,共計13,300人,形成了以查爾斯大公的防線為中心的防禦陣地。[10]儘管霍茨的部隊成功地將法國人趕出了幾個村莊,但其部隊的戰鬥力不足以擴大已有的優勢。[11]在內雷斯海姆戰役之後,他的部隊參加了9月3日的維爾茨堡戰役。在這些戰役中,霍茨出色的組織及其擁有的戰場主動權導致了法軍的潰敗。由於他在這次戰役中的表現,他於1797年4月29日獲得晉升,並獲得了瑪麗亞·特蕾莎勳章的指揮官十字勳章。 [4]

和平與拉施塔特大會[編輯]

反法聯軍——奧地利、俄羅斯、普魯士、英國、撒丁島等——在凡爾登、凱澤斯勞滕、尼爾溫登、美因茨、安貝格和維爾茨堡取得了多次勝利。雖然在北部取得了更大的成功,但在意大利,聯盟的戰果卻更為有限。儘管最有經驗的奧地利將軍達戈伯特·伍爾姆瑟在場,但奧地利人無法解除對曼圖亞的圍困。法軍的新星拿破崙在意大利北部一路將奧地利軍隊追趕到哈布斯堡領地的邊界。拿破崙於1797年4月17日在萊奧本停火,目的是與奧地利簽署和平條約,即坎波福爾米奧條約,該條約於1797年10月17日生效。[12]

該條約要求有關參戰各方舉行聯合會議,以確定領土的劃分和賠償的細節。這些會議將在萊茵蘭中部靠近法國邊境的拉施塔特小鎮召開。在會議中,法國和奧地利對彼此的動機皆表示懷疑,使得和平會議很快就陷入陰謀的泥潭中。法國人要求的領土比最初分割的要多,而奧地利人不願再割讓更多的領土。拉施塔特的奧地利代表明確表示奧地利不能,也不會,轉讓商定的領土,以補償德國諸侯的損失。使會議的問題更加複雜的是,法國與第一同盟的大多數盟友之間的緊張局勢持續加劇。那不勒斯的斐迪南拒絕向法國支付商定的貢品,他的臣民隨後發動了叛亂。法國人入侵那不勒斯並建立了帕台諾斯共和國。在法蘭西共和國提供軍事支持的鼓勵下,瑞士各州的共和起義導致瑞士聯邦被推翻並建立了赫爾維蒂共和國[13]

其他因素也導致緊張局勢加劇。1798年,在前往埃及的途中,拿破崙馬耳他島停留並強行將醫院騎士團從他們的領地上驅逐。這激怒了騎士團的名譽領袖,俄羅斯沙皇保羅一世。此外,法國督政府確信奧地利人正在縱容發動針對法國的另一場戰爭。事實上,法蘭西共和國的確看起來很弱,奧地利人、那不勒斯人、俄羅斯人和英國人私下都在認真地討論發起另一場戰爭。 [14]

A population celebrates while soldiers escort secured wagon of material through the city. A pair of twin spires tower above the city, indicating the city is Zurich, Switzerland.
1798年5月8日。蘇黎世人民圍着象徵自由和革命的樹跳舞。作為哈布斯堡軍隊的一名軍官,霍茨在瑞士革命後失去了瑞士公民身份。

1799年戰爭爆發[編輯]

1797年10月17日,隨着坎波福米奧條約的簽署,霍茨離開了奧地利,回到了他在瑞士的家。在法國督政府的協助下,伯爾尼的瑞士聯邦政府被推翻。也是他回到奧地利,繼續擔任指揮官。[15]1799年戰爭再次爆發時,他的部隊在瑞士、奧地利和列支敦士登之間的邊境地區駐紮。奧地利大公查爾斯哈布斯堡家族最優秀的指揮官之一,於1月下旬接管了奧地利軍隊。儘管查爾斯對他的兄弟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西斯二世提出的戰略方針不太滿意,但他默許了弗朗西斯和他的顧問奧利克委員會的不那麼雄心勃勃的計劃:奧地利將打一場防禦性戰爭,並將構築一條從多瑙河南岸穿過瑞士各州並進入意大利北部的防線。[16]

隨着1799年冬天的到來,3月1日,讓-巴蒂斯特·儒爾當將軍和他指揮的25,000人的多瑙河軍隊,在凱爾渡過了萊茵河[17]其任務是阻止奧地利人進入瑞士阿爾卑斯山口,儒爾當計劃將德國的聯軍與意大利北部的部隊分割,並阻止他們相互協助。於是3月初穿越萊茵河時,儒爾當就已經採取了行動,以免查理的軍隊得到俄羅斯軍隊的增援,後者同意派遣60,000名經驗豐富的戰士和著名的總司令亞歷山大·蘇沃洛夫前往前線援助奧軍。此外,如果法國人在瑞士持有內陸通道,他們不僅可以阻止奧地利人在意大利北部和德國西南部之間轉移軍隊,而且可以利用這些路線在兩個戰區之間移動自己的部隊。[18]

多瑙河軍隊在行軍路上幾乎沒有遇到抵抗,部隊分三個縱隊穿過黑森林,途徑霍倫塔爾(霍勒河谷)、奧伯基希弗洛伊登施塔特;第四縱隊沿着萊茵河北岸前進,最終占據了博登湖北岸的陣地。儒爾當越過多瑙河平原,占據了羅特維爾圖特林根之間的位置,最終向上施瓦本普弗倫多夫自由市推進。[19]與此同時,在安德烈·馬塞納(André Masséna) 指揮下的瑞士軍隊向格勞賓登 (Grisons) 挺進,意在切斷奧地利在的交通和補給線。由路易斯·約瑟夫·謝勒(Louis Joseph Schérer)指揮的意大利第三軍已經進入意大利北部,以對付斐迪南和頑固的那不勒斯人。 [20]

第二次反法同盟[編輯]

當霍茨在瑞士準備與法軍交戰時,伯爾尼的瑞士革命政府撤銷了他的瑞士公民身份。然而,對於反法同盟來說,他的瑞士血統使他成為維也納和瑞士反革命者之間的理想使者。他與威廉·威克姆和一名在奧地利服役的英國人威廉姆斯上校合作,建立了博登湖(博登湖)艦隊[21]作為少帥,他在福拉爾貝格州指揮着15,000名士兵,對抗由安德烈·馬塞納(André Masséna) 指揮的法國和瑞士聯軍。在加固菲爾德基希的防線後,他占領了位於聖魯基斯騰的堡壘,這是一個連接瑞士聯邦和列支敦士登格勞賓登州的重要關口。在意識到法軍主力已經越過萊茵河並正在向康斯坦茨湖以北移動是,霍茨重組了在費爾德基希的防禦工事,並將指揮權交給了能幹的軍官弗蘭霍·耶拉契奇。霍茨從15,000人的部隊中抽調10,000人前往福拉爾貝格組織防禦工事,並準備支援卡爾大公在奧斯特拉赫的戰鬥。儘管他的部隊沒有及時到達參加戰鬥,但他們帶來的威脅影響了法國的計劃。[22]在他缺席的情況下,耶拉西奇的5,500名士兵獨自面對由讓-約瑟夫·德索勒 (Jean-Joseph Dessolles)和克洛德·勒古爾 (Claude Lecourbe)將軍指揮的12,000名法軍。耶拉西奇的部隊給法國人造成了約3000人的傷亡,而他們自己的損失則只有900人。 [23]

第一次蘇黎世戰役[編輯]

1799年5月中旬,由於霍茨和海因里希·馮·貝勒加德伯爵的軍隊將他們趕出了格勞賓斯,奧地利人從法國人手中奪取了瑞士的控制權。在將讓-巴蒂斯特·茹爾丹的軍隊推回萊茵河後,查理大公約 110,000人的奧地利軍隊越過萊茵河,並準備在蘇黎世附近的平原上與霍茨和貝勒加德的軍隊會合。由馬塞納元帥指揮的法國赫爾維蒂亞軍和多瑙河軍試圖阻止奧地利軍隊的合併。在溫特圖爾的初步行動中,奧地利人成功地將法軍趕出了溫特圖爾,儘管他們自己也傷亡慘重。 [4]

在奧軍成功會合後,查爾斯大公在霍茨的帶領下,襲擊了蘇黎世的法軍陣地。[24]在1799年6月4日至7日的第一次蘇黎世戰役中,霍茨指揮了查理大公軍隊的整個左翼,包括20個步兵營、支援炮兵和27個騎兵中隊,共計19,000人。儘管在戰鬥中負傷,霍茨仍然堅持留在戰場上。這次戰役中,他的部隊不僅將法軍擊退,還襲擊了撤退的法軍,迫使他們渡過利馬特河,並在河對岸建立防禦陣地。 [25]

第二次蘇黎世戰役[編輯]

A baroque-style church, white walls with tile roof, and a set of grave stones in front of it.
夏尼斯的鄉村教堂,霍茨最初被埋葬在這裡

1799年8月,查理大公接到皇帝的命令,要求其帶領的奧地利軍隊從萊茵河防線撤退。[26]查爾斯認為這非常不合理,因為亞歷山大·蘇沃洛夫率領的俄軍還沒有到達瑞士中部,而且事實上亞歷山大·科薩科夫的30,000人和霍茨的20,000人的軍隊在沒有支援的情況下完全無法守住整個防線。[27]查理大公儘可能地拖延撤軍的指令,但在8月下旬,他還是命令他的部隊跨過萊茵河,返回菲利普斯堡。當蘇沃洛夫聽說這違反軍事常識的命令時,他說道「貓頭鷹[指皇帝]要麼失了智,要麼就是從來沒有腦子。」[28]該命令最終被撤銷,但已經為時已晚。 [29]

與科薩科夫不同,霍茨具有出色的戰略眼光,於是他在科薩科夫的左翼組織的聖加倫地區組建了有效防禦,這一舉動非常正確,因為蘇沃洛夫的部隊需要聖加侖作為通過施維茨的安全港。[30]9月25日,霍茨和他的參謀長馮·普羅克特上校,前往舍尼斯附近的林特河偵查,該地距離他出生的地方里希特斯維爾只有32公里。在濃重的晨霧中,他們遇到了躲在樹籬後面的法國偵察兵。在被法軍勸降後,霍茨轉過身去,拍打他的馬並試圖逃離,最終他和普羅克特上校都被法軍槍殺。[4] [31]最初,霍茨的遺體被埋在沙尼斯的教堂。1851年,他的遺體被移至布雷根茨,並在那裡建立了一座紀念碑。 [32]

來源[編輯]

引文和注釋[編輯]

  1. ^ Established during Zwingli's 16th century school reform, the gymnasium provided classical instruction. It also was one of the compon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Zurich, founded in the mid-19th century. (德語) University of Zurich. Klassiches-Philologisches Semina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b 13 November 2009. Accessed 14 December 2009.
  2. ^ His older brother, the doctor Johannes Hotze (1734–1801), studied medicine at Tübingen and the University of Leipzig. Johannes Hotze was one of the first professional doctors to practice medicine in the Zürich countryside. He also treated the emotionally disturbed, and offered in-house medical care for women in labor. He married Anna Elisabetha Pfenninger. (德語) Christoph Mörgeli. Hotz (Hotze), Johann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Historisches Lexikon der Schweiz. 29 October 2007 edition. Accessed 18 October 2009.
  3. ^ (德語) Jens-Florian Ebert. Friedrich, Freiherr von Hotz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Die Österreichischen Generäle 1792–1815. Napoleon-online (German Version). Accessed 15 October 2009; (德語) Katja Hürlimann. Johann Konrad (Friedrich von Hotze)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7-12-01.. Historisches Lexikon der Schweiz, 15 January 2008 edition, accessed 18 October 2009.
  4. ^ 4.0 4.1 4.2 4.3 4.4 4.5 (德語) Ebert. Freiherr von Hotz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Freiherr von Hotze」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5. ^ Joseph Lins. "Saint Petersburg."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he Catholic Encyclopedia. Vol. 13. New York: Robert Appleton Company, 1912. Accessed 17 October 2009.
  6. ^ Timothy Blanning. The French Revolutionary War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ISBN 0-340-56911-5, pp. 41–59.
  7. ^ Blanning, pp. 44–59.
  8. ^ (德語) Ebert. Freiherr von Hotz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德語) Hürlimann, Historisches Lexikon der Schweiz.
  9. ^ (德語) Ebert, Freiherr von Hotz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德語) Hürlimann, Hotze, in Historisches Lexikon der Schweiz.
  10. ^ Smith. "Neresheim." Data Book..
  11. ^ Rickard, John. Battle of Neresheim, 11 August 1796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History of War, Peter Antill, Tristan Dugdale-Pointon, and John Rickard, editors. Accessed 14 February 2009.
  12. ^ Blanning, pp. 41–59.
  13. ^ Blanning, pp. 230–232.
  14. ^ John Gallagher. Napoleon's enfant terrible: General Dominique Vandamme, Tulsa: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2008, ISBN 978-0-8061-3875-6, p. 70.
  15. ^ (德語) Hürlimann, Hotze, in Historisches Lexikon der Schweiz.
  16. ^ Blanning, p. 232; Rothenberg, Gunther E. Napoleon's Great Adversaries: Archduke Charles and the Austrian Army 1792–1914. Stroud, Gloucestershire: Spellmount. 2007: 74. ISBN 978-1-86227-383-2. ; Ramsey Weston Phipps. The Armies of the First French Republic, volume 5: The armies of the Rhine in Switzerland, Holland, Italy, Egypt and the coup d'etat of Brumaire, 1797-1799,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39, pp. 49–50.
  17. ^ John Young, D.D. A History of the Commencement, Progress, and Termination of the Late War between Great Britain and France which continued from the first day of February 1793 to the first of October 1801, in two volumes. Edinburg: Turnbull, 1802, vol. 2, p. 220.
  18. ^ Rothenberg, pp. 70–74.
  19. ^ Rothenberg, pp. 49–50.
  20. ^ Blanning, p. 232.
  21. ^ David Hollins. Austrian Commanders of the Napoleonic Wars, 1792–1815. London: Osprey, 2004, pp. 18–19.
  22. ^ Ramsey Weston Phipps. The Armies of the First French Republic, volume 5: "The armies of the Rhine in Switzerland, Holland, Italy, Egypt and the coup d'etat of Brumaire, 1797–1799."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39, pp. 49–50.
  23. ^ The third action at Feldkirch, 23 March 1799. Digby Smith. The Napoleonic Wars Data Book. London: Greenhill, 1998. ISBN 1-85367-276-9 pp. 147–148.
  24. ^ Lawrence Shadwell. Mountain warfare illustrated by the campaign of 1799 in Switzerland : being a translation of the Swiss narrative, compiled from the works of the Archduke Charles, Jomini, and other...London: Henry S. King, 1875, p. 110; Blanning, p. 233.
  25. ^ (德語) Ebert, Freiherr von Hotz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德語) Hürlimann, Hotze, in Historisches Lexikon der Schweiz; and Blanning, pp. 233–34.
  26. ^ Blanning, p. 252.
  27. ^ Blanning, pp. 253–53.
  28. ^ Philip Longworth. The art of victory: the life and achievements of Generalissimo Suvarov. London: Constable, 1965 ISBN 978-0-09-451170-5. p. 270.
  29. ^ Blanning, p. 253.
  30. ^ Blanning, p. 254; Longworth, pp. 269–271.
  31. ^ Shadwell Mountain Warfare p.207
  32. ^ (德語) Ebert. Freiherr von Hotz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德語) Hürlimann, Hotze, in Historisches Lexikon der Schweiz.

參考書目[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