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爛柯山

座標28°52′43″N 118°55′09″E / 28.87861°N 118.91917°E / 28.87861; 118.91917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8°52′43″N 118°55′09″E / 28.87861°N 118.91917°E / 28.87861; 118.91917 爛柯山又名石室山、石橋山,位於中國浙江省衢州市城東南約10公里處,毗鄰烏溪江。爛柯山海拔164米,山巔的天生石樑如一座巨大的石橋,屬丹霞地貌,石樑下為青霞洞,即是傳說中王質遇仙之處。現為浙江省級風景名勝區,古時在「洞天福地」中被列為「第卅福地[1]

爛柯山的傳說

[編輯]
爛柯山的傳說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申報地區或單位浙江省衢州市
山西省陵川縣
分類民間文學
序號1050
編號項目Ⅰ-106
登錄2011(第三批)
王質觀棋爛柯

晉·虞喜《志林》:「信安山有石室,王質入其室,見二童子對棋,看之,局未終,視其所執伐薪柯已爛朽,遽歸鄉里,已非矣。」晉末劉敬叔的《異苑》,載有人騎馬時遇到兩位老者在玩樗蒲便下馬觀看,中途無意間撇見馬鞭已腐,馬已成枯骨,回家時發現親屬居然都已去世[2]。後來,鄭緝之的《東陽記》,故事改為一名叫王質的人去石室山伐木,聽到四名童子唱歌而留下。童子給他像棗核的食物。王質吃了就不餓,之後童子唱完歌後離去,他才發現斧頭柄爛去,回家才知道過了數十年。《東陽記》版本的故事被酈道元水經注》所引用[3]。更後來的任昉述異記》改成邊下棋邊唱歌,但沒說是下圍棋[4]。信安,即今衢州,西晉太康元年改名。

後人便把石室山稱為爛柯山,如唐朝詩人孟郊〈爛柯山石橋〉:「樵客返歸路,斧柯爛從風,唯餘石橋在,猶自凌丹紅。」於是後來爛柯便作為圍棋的別稱。

另一更早的記載見於《尚書·洪範》中「唯十有三祀,王訪於箕子」的故事,雖未出現爛柯的情節和語詞,但主旨與爛柯故事相類,可能是爛柯傳說之棋子山版本的濫觴。相傳箕子(本名胥余)為殷紂王的叔父,反對殷紂王的荒淫與暴虐,幾次諫阻後卻被紂王囚禁起來,貶為奴隸,後來周武王滅了紂王,箕子便逃往山西陵川隱居。箕子在陵川的棋子山上,用那裡的天然黑白石子擺卦占方,藉以觀測天象、星象、授時制歷,卻於不知不覺中創造了圍棋,並且經常與人對壘,使圍棋日益成熟。清雍正版《山西通志·山川》、清武彭齡《箕山履跡考》、清光緒版《陵川縣誌》中也都有關於箕子山及箕子隱居陵川謀棋的記載。[5]

參考文獻

[編輯]
  1. ^ 衢州市烂柯山景区. [2009-11-15] (中文(簡體)). [永久失效連結]
  2. ^ 劉敬叔異苑》:「昔有人乘馬山行,遙岫里有二老翁,相對樗蒲。遂下馬,以策注地而觀之。自謂俄頃,視其馬鞭,漼然已爛,顧瞻其馬,鞍骸骨朽,既而至家,無復親屬,一慟而絕。」
  3. ^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引鄭緝之《東陽記》:「信安縣有懸室坂,晉中朝時,有民王質,伐木至石室中,見童子四人彈琴而歌,質因留,倚柯聽之。童子以一物如棗核與質,質含之便不復饑。俄頃,童子曰:其歸。承聲而去,斧柯漼然爛盡。既歸,質去家已數十年,親情凋落。」
  4. ^ 任昉述異記》「信安郡石室山,晉時王質伐木,至見童子數人,棋而歌,質因聽之。童子以一物與質,如棗核,質含之不覺饑。俄頃,童子謂曰:『何不去?』,質起,視斧柯爛盡,既歸,無復時人。」
  5. ^ 烂柯山的传说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www.ihchina.cn. [2022-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6). 

外部連結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爛柯山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