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希區考克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Alfred Hitchcock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爵士
Sir Alfred HitchcockKBE
希區柯克(約1955年)
導演
本名阿爾弗雷德·約瑟夫·希區柯克
Alfred Joseph Hitchcock
暱稱Hitch
別名緊張大師
懸疑大師 (Master of Suspense)
懸疑電影大師
懸念大師
驚悚大師
國籍 英國
 美國
出生(1899-08-13)1899年8月13日
逝世1980年4月29日(1980歲—04—29)(80歲)
職業電影導演、電影製片人
母校倫敦大學金匠學院
宗教信仰羅馬公教[1]
配偶阿爾瑪·雷韋爾(1926–1980;至他逝世)
兒女帕翠霞·希區柯克
活躍年代1921–1976
簽名
Alfred Hitchcoc」的各地常用譯名
中國大陸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
臺灣亞佛烈德·希區考克
港澳亞弗列·希治閣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爵士[註 1]KBE(英語:Sir Alfred Hitchcock,1899年8月13日—1980年4月29日)是一位英國電影導演製片人,作品以其獨特的風格和技巧而聞名,他善於利用緊張的情節、出色的攝影、巧妙的編輯和引人入勝的角色發展來吸引觀眾,華文社會人稱「緊張大師」。1920、30年代希區柯克在英國拍攝大批默片和有聲片,之後他前往美國好萊塢發展並在美國拍了很多電影。他1956年加入美國國籍,同時保留英國國籍。

美國電影學會評選的AFI百年百大電影名單上,希區柯克的作品有四部入選(《迷魂記》、《驚魂記》、《後窗》、《奪魄驚魂》);在AFI百年百大愛情電影名單上,他有三部電影入選(《迷魂記》、《捉賊記》、《美人計》),在AFI百年百大驚悚電影名單上,希區柯克主導了最多的九部電影(《驚魂記》、《奪魄驚魂》、《》、《後窗》、《迷魂記》、《火車怪客》、《美人計》、《電話謀殺案》、《蝴蝶夢》),在前七名囊括了三部,包括榜首的影片。

在長達六十年的藝術生涯中,希區柯克共拍攝了逾五十部電影,成為著名的電影藝術大師,他的作品經受住了歲月的考驗。

生平

[編輯]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於1899年8月13日生於英國倫敦一個天主教家庭,是家中第二個兒子。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因為過度肥胖,希區柯克並沒有被徵召入英國軍隊

1922年,希區柯克導演了他的第一部電影《第13號英語Number 13 (1922 film)[3],但這部電影的發行卻因為財務問題而被取消。隨後幾年希區柯克執導的幾部電影均在製作或發行過程中不如意。1926年,希區柯克執導了《怪房客英語The Lodger: A Story of the London Fog[4],這部電影於1927年1月發行,在英國獲得了商業上的成功。20世紀30年代時,希區柯克拍出了《擒凶記英語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 (1934 film)》(本片在1956年被再次拍攝)和《三十九級台階》等著名電影。

1939年,應美國電影家大衛·O·塞爾茲尼克的邀請,希區柯克來到美國發展,1940年,希區柯克拍攝的《蝴蝶夢》贏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這也是希區柯克所獲得的唯一一個奧斯卡最佳影片獎。1941年,希區柯克執導了《深閨疑雲》,這是他與加里·格蘭特第一次合作。在隨後的40年中,希區柯克在美國執導了不少著名電影,如《意亂情迷》、《美人計》、《後窗》、《擒凶記》、《迷魂記》、《西北偏北》等。

1956年,希區柯克入籍美國,但保留英國國籍。1967年,希區柯克獲得了艾文索伯紀念獎

1980年新年,因其對電影的貢獻,伊麗莎白二世授予希區柯克KBE勳銜頭銜,希區柯克成為了爵士。雖然希區柯克在1956年獲得美國國籍,但仍有資格使用爵士稱號,因為他保留了他的英國國籍。希區柯克在受封四個月之後的4月29日由於腎功能衰竭在洛杉磯家中去世,享壽80歲,他沒有來得及參加女王正式的封爵儀式,他的妻子和女兒在他臨終時陪伴在身邊。

電影主題

[編輯]

清白的中產階級男士

[編輯]

希區考克擅用清白的中產階級男士無端捲入國防、間諜、謀殺等事件闡述他一貫的道德辯證立場。在其傑作之一《西北偏北》,羅傑·索荷(英語:Roger Thornhill加里·格蘭特飾)原本只是一位多金的生意人,卻因為招了一下手,自己就被兩位穿西裝的男人綁架架走。他被綁架之後依然擔憂他母親,彷彿在他遇見金髮女郎伊芙·坎多(英語:Eve Kendall愛娃·森特飾)之前他從未有過男女感情生活,完全被勢力龐大的家族佔住大半時間。

金髮女郎

[編輯]

希區考克對金髮女郎情有獨鍾,特別是自從他採用彩色底片拍片之後,他採用的女演員都是金髮女郎。

麥高芬

[編輯]

麥高芬(MacGuffin,也稱麥胡言)是希治閣電影中一個重要的概念,指一些在劇情中有很大重要性,卻子虛烏有的東西。根據1966年出版的杜魯福(François Truffaut)對阿爾弗雷德·希治閣的經典訪談錄,希區考克親自解釋:「在英格蘭的一列火車上面,兩位旅客互相交談。
其中一位問:『對不起,先生,請問在您頭上的奇怪包包是什麼東西?』
『喔,這個呀,這是一個麥高芬。』
『有甚麼作用的呢?』
『是用作設陷阱補抓一些蘇格蘭高原的獅子。』
『啊??但是蘇格蘭高原沒有獅子呀!』
『喔,那就沒有麥高芬了。』
所以你看,一個麥高芬即什麼都不是。」[5]

蒙太奇

[編輯]

希區考克後期最成熟的影片幾乎都使用蒙太奇剪接風格[6],例如《北西北》、《驚魂記》、《》。

  • 《北西北》:羅傑·索荷(英語:Roger Thornhill加里·格蘭特飾)單獨一人被誘騙到廣闊的玉米田,從高空臨下拍攝的鏡頭中,公車從遠處緩緩駛來,下車的男主角在畫面中只是一個小點,顯得渺小與徬徨,接著是關於他的鏡頭以及他的主觀鏡頭互相剪接;再來則是他遭到飛機噴灑農藥攻擊,全部過程被拆解成羅傑·索荷他一人以及飛機的互相剪接;最後則是羅傑·索荷發現到遠方來了一輛大卡車,他誘使飛機撞上那輛大卡車,將觀點轉移到經過的路人,趁此時大家都不注意的時候加里·格蘭特偷開走另外一人的轎車。此段落不僅是電影語言的經典示範,並已收納進無數本電影教科書中當作範例。
  • 《觸目驚心》(浴室謀殺案):珍妮特·利(英語:Janet Leigh)在浴室內淋浴,整個過程被拆解成浴室內的不同物品並且用不同角度拍攝。例如淋浴用的蓮蓬頭,可以用水平的角度拍攝它,也突然可以用超級仰角的角度讓蓮蓬頭對著攝影機的方向噴水。珍妮特·利的人體也被選擇性拍攝,不僅製造出她獨自一人渾然忘我的情境,當然也避免過度拍攝裸露的人體導致引起電影檢查的麻煩。突然浴室門被打開,一把刀的特寫出現,然後攝影機從珍妮特·利的角度拍攝到防水塑膠布後面的人影,預告接下來的謀殺。整個謀殺過程也被拆解成動刀的動作跟珍妮特·利驚嚇吼叫的特寫,最後結束在血水流向出水口的特寫畫面。
  • 《鳥》:一群人躲在餐廳裡面,望著加油站那邊遭到鳥群攻擊的段落。由於汽油不慎流出,餐廳裡面的人順著汽油的流向產生出「餐廳裡面的人」以及「餐廳裡面的人的主觀鏡頭」互相剪接,最後結束在一不知情男士為了點香菸不慎將流出來的汽油點燃,導致加油站大爆炸的畫面。

影視作品

[編輯]

電影

[編輯]
年份 片名 備註
原名 譯名
1922年 Number 13 第十三號英語Number 13 (1922 film) 又譯為《皮博迪夫人》
1923年 Always Tell Your Wife 無秘密的丈夫英語Always Tell Your Wife
1926年 The Mountain Eagle 山鷹英語The Mountain Eagle
The Pleasure Garden 歡樂園英語The Pleasure Garden (film)
1927年 Downhill 下坡路英語Downhill (1927 film)
The Ring 拳擊賽場英語The Ring (1927 film)
The Lodger: A Story of the London Fog 怪房客英語The Lodger: A Story of the London Fog
1928年 Champagne 香檳英語Champagne (1928 film)
The Farmer's Wife 農家婦英語The Farmer's Wife 又譯為《農人之妻》
Easy Virtue 水性楊花英語Easy Virtue (1928 film) 又譯為《放浪》
1929年 Juno and the Paycock 裘諾與孔雀英語Juno and the Paycock (film) 又譯為《朱諾與佩考克》
Blackmail 敲詐英語Blackmail (1929 film) 英國首部有聲電影;並推出有聲版與無聲版
The Manxman 男人島的男人英語The Manxman 又譯為《曼島人》
1930年 Elstree Calling 愛爾斯特的呼聲英語Elstree Calling
Murder! 謀殺者英語Murder! (1930 film) 又譯為《謀殺》
1931年 Rich and Strange 奇怪富翁英語Rich and Strange
Mary 瑪莉英語Mary (1931 film)
The Skin Game 欺詐英語The Skin Game (1931 film)
1932年 Number Seventeen 第十七號英語Number Seventeen
1934年 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 擒凶記英語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 (1934 film) 本片在1956年被希區柯克再次拍攝
Waltzes from Vienna 維也納之舞英語Waltzes from Vienna
1935年 The 39 Steps 三十九級台階 又譯為《三十九階》
1936年 Sabotage 破壞英語Sabotage (1936 film) 又譯為《怠工》
Secret Agent 間諜末日英語Secret Agent (1936 film)
1937年 Young and Innocent 天真與無知英語Young and Innocent 又譯為《少女》
1938年 The Lady Vanishes 貴婦失蹤案 又譯為《貴婦失蹤記》
1939年 Jamaica Inn 牙買加客棧英語Jamaica Inn (film)
1940年 Foreign Correspondent 海外特派員
Rebecca 蝴蝶夢 本片獲第13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攝影
1941年 Suspicion 深閨疑雲英語Suspicion (1941 film)
Mr. & Mrs. Smith 諜網情深英語Mr. & Mrs. Smith (1941 film)
1942年 Saboteur 海角擒凶英語Saboteur (film)
1943年 Shadow of a Doubt 辣手摧花英語Shadow of a Doubt
1944年 Aventure malgache 歷險記英語Aventure Malgache 紀錄片
Bon voyage 旅途愉快英語Bon Voyage (1944 film) 紀錄片
Lifeboat 救生艇英語Lifeboat (1944 film) 本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提名
1945年 Spellbound 意亂情迷 本片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提名和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提名
1946年 Notorious 美人計
1947年 The Paradine Case 疑兇英語The Paradine Case
1948年 Rope 奪魂索
1949年 Under Capricorn 風流夜合花英語Under Capricorn
1950年 Stage Fright 慾海驚魂英語Stage Fright (1950 film)
1951年 Strangers on a Train 火車怪客 本片獲美國導演工會獎電影類最佳導演獎提名
1953年 I Confess 懺情恨英語I Confess (film)
1954年 Rear Window 後窗 本片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提名和美國導演工會獎電影類最佳導演獎提名
Dial M for Murder 電話謀殺案 本片獲美國導演工會獎電影類最佳導演獎提名
1955年 The Trouble with Harry 怪屍案英語The Trouble with Harry 本片獲美國導演工會獎電影類最佳導演獎提名
To Catch a Thief 捉賊記
1956年 The Wrong Man 伸冤記英語The Wrong Man
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 擒凶記 本片獲美國導演工會獎電影類最佳導演獎提名
1958年 Vertigo 迷魂記 本片獲美國導演工會獎電影類最佳導演獎提名
1959年 North by Northwest 西北偏北 本片獲美國導演工會獎電影類最佳導演獎提名
1960年 Psycho 驚魂記 本片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提名和美國導演工會獎電影類最佳導演獎提名
1963年 The Birds
1964年 Marnie 艷賊
1966年 Torn Curtain 衝出鐵幕英語Torn Curtain
1969年 Topaz 黃寶石
1972年 Frenzy 狂凶記 本片獲金球獎最佳導演提名和金球獎最佳戲劇類影片提名
1976年 Family Plot 大巧局

電視

[編輯]
年份 片名 備註
譯名 原名
1955年-1962年 Alfred Hitchcock Presents 希區考克劇場 共7季
1957年 Suspicion 懷疑 共1季
1959年 Startime 開始時間 共1季
1962年-1965年 The Alfred Hitchcock Hour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時刻 共3季

相關條目

[編輯]

注釋

[編輯]
  1. ^ 亞佛烈德·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中國大陸譯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譯亞弗列·希治閣[2]

參考文獻

[編輯]
  1. ^ Hamilton, Fiona. PM hails Christian influence on national life. The Times (London). [25 June 2013]. 
  2. ^ 馬里奧·莫利納; 德伍德·策爾克. 马里奥·莫利纳, 德伍德·策尔克:世界头顶上的定时炸弹. 聯合早報. 2022-09-05 (中文(新加坡)).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舊譯希治閣) 
  3. ^ Donald Spoto. The Art of Alfred Hitchcock. New York: Anchor Books, 1976–1992. p. 3 ISBN 978-0-385-41813-3
  4. ^ Robert A. Harris, Michael S. Lasky. "The films of Alfred Hitchcock". p.6. Citadel Press, 1976
  5. ^ Spoto, Donald. The Art of Hictcock : Fifty Years of His Motion Pictures. Anchor Books. 1992年1月. 
  6. ^ 蒙太奇剪接風格就是運用一連串短時間的鏡頭(通常都是特寫鏡頭)快速剪接起來,製造視覺上凌亂及心理上緊張的感覺。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