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同行評審/德意志帝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德意志帝國[編輯]

德意志帝國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評審期︰2010年11月23日至2010年12月23日

退出前已寫好了,不過沒有入選,且而再求意見,打入GA—Dragoon16c (留言) 2010年11月23日 (二) 15:32 (UTC)[回覆]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 (!)意見:存有以下問題
  1. 現在條目內容多需要引用具可靠來源的資訊(尤其是數據型的資料),該條目僅2個註腳,並非是下面丟上幾本書名就夠的,必須標上這段話從哪裡來...第幾頁的。
  2. 德意志的統一一節:德國統一是漫長而艱辛、血也流的不少,這段過程卻僅用兩三句話帶過?
  3. 一個完整強大民族國家的出現為歐陸均勢帶來何種變化,國際情勢寫得不完整。
  4. 德國戰敗,帝國解體、如何解體?為何解體?是軍事上還是經濟上的失敗?帝國將軍的心態、刀刺在背傳說呢?很多地方都寫得過於簡略。
  5. 德國是最後一批的殖民帝國,他們的殖民政策?民族問題?都寫得不完整或根本沒講清楚。—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11月25日 (四) 04:48 (UTC)[回覆]
  • (!)意見其實我一直不明白特色和優良之間的本質區別是什麼,注釋更詳細、內容更多的優良條目就是特色麼?就這個話題本身,我覺得它是有潛力成為特色條目的。
    • 來源、內容不足。來源就不提了,內容方面:
      • 強烈建議開設背景一段,就當做是德意志帝國誕生的前提。介紹當時的社會背景、世界格局、歷史淵源,特別是成立前一段時間的情況,換句話說就是把德意志統一條目中的內容拿一部分過來,讓讀者知道德意志帝國是在什麼情況下建立起來的。
      • 建議把政區改為地理,交待疆域、首都、行政區劃、氣候環境、動植物、礦產資源等等,特別是這些土地是怎麼得來的。當然還得多談談殖民地,德意志帝國還曾占據過山東地區呢,這方面中文維基實在不能不提。
      • 人口組成,性別比例、民族、使用語言等等。
      • 經濟可以擴充,德國經濟在這一時期發展非常迅速,一躍成為世界強國。化學工業、機械製造的表現都很突出,許多著名企業,像是克虜伯、拜耳都是在這一時期發展壯大的。
      • 科學技術,這一時期產生了許多著名科學家,也有很多重要發明像是阿司匹林。
      • 藝術,音樂、美術、建築,電影藝術也出現了萌芽。
    • 領土損失是什麼意思?理論上來說這個國家已經不存在了,全部國土都失去了吧?藍色的頂夸克-對撞機·氣泡室- 2010年11月25日 (四) 13:43 (UTC)[回覆]
  • (!)意見:班門弄斧,說錯勿怪。
    • 這一條目是一條潛在的特色條目。但目前感覺缺少一條內在主線,來將各個段落有機的串聯起來。我認為這條主線應該是軍事。原因如下:
      1. 神聖羅馬帝國只是一個鬆散的聯盟,普魯士興起後才用戰爭手段統一了德意志大部分,成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國;後來的德意志第三帝國是在其基礎上開始擴張的;
      2. 德意志第二帝國是因戰爭而成立,又因戰爭而失敗的,期間隔也就1871年——1916年,間隔也是以發展軍事為重點。
      3. 德意志的統一對歐洲的影響也是舉足輕重,地理位置位於法,奧,俄之間,軍事上擊敗法國,並從實力上超過法國;瓜分波蘭,從地理上直接與俄國接壤……;對現代世界的形成是很重要的。
      4. 德意志的軍事對於其民族特性也是很具凝聚力的。
      5. 普魯士的軍隊雖經拿破崙的挫敗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但並不是軍事上的潰敗,而被視為是政治上的失敗所導致的,所以弗里德里希的精神始終存在於其軍隊的傳統之中。
    • 建議大幅擴充普奧戰爭,普法戰爭,及其影響
    • 建議大幅擴充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政治和軍事的交互作用。
    • 建議多寫俾斯麥。
    • 建議從軍事方面來談民族,哲學和政治和憲法和政黨,經濟,外交。--CYlanxin (留言) 2010年12月21日 (二) 15:58 (UTC)[回覆]
  • (!)意見:「聯邦議會由各邦君主任命代表而組成,主席由宰相擔任,設58席,普魯士佔17席、巴伐利亞佔6席、薩克森佔4席、符騰堡佔4席,只需14票便可否決議案,因此普魯士在聯邦議會有很大影響力。」這句話有點小問題,58席只交代了31席。--CYlanxin (留言) 2010年12月21日 (二) 15:58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 [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 (!)意見


參考與觀點 [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 (!)意見


其他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