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討論:減少對同一條目連續多次提交編輯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減少對同一條目連續多次提交編輯[編輯]

希望其成為方針。大量低字節編輯常常會造成破壞或侵權悄悄的進行。同時,也造成對破壞和侵權判斷的障礙(中途編輯不一致)。希望能對低字節刷版式編輯進行規定,對單用戶短時間內低字節編輯的數量進行限制。烏拉跨氪 2011年10月9日 (日) 03:03 (UTC)[回覆]

這個很難稱得上是方針吧?最多也就是一個指引或建議。個人認為作為論述就可以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10月9日 (日) 03:20 (UTC)[回覆]
我改完一個錯,然後發現有第二個錯,非得等半天嗎⋯⋯--Ben.MQ 2011年10月9日 (日) 03:34 (UTC)[回覆]
不需要,但希望能對單用戶短時間內低字節編輯的數量進行限制,例如一天內不超過8次或其他。要不然,其條目的歷史會非常的可怕,呈刷屏狀,如三合會
我希望並建議編輯條目時態度謹慎,認真想好且仔細檢查後再提交,畢竟這裡不是MSN或QQ,沒必要一句一句的來。烏拉跨氪 2011年10月9日 (日) 04:06 (UTC)[回覆]
TW不可以一次加多於5個模板,否則就是防濫用的出現,又不可以加了嗎,然後,提出刪除這個防濫用限制,雖然好像離題了卍田卐Justincheng12345✰改名進行中 2011年10月9日 (日) 03:52 (UTC)[回覆]

(+)支持成為指引。--馬呵說年誒多嘩鐸★魔力 (留言) 2011年10月9日 (日) 04:25 (UTC)[回覆]

指引還是可以,但切勿試圖量化。--J.Wong 2011年10月9日 (日) 04:32 (UTC)[回覆]

那就指引吧。烏拉跨氪 2011年10月9日 (日) 04:48 (UTC)[回覆]
這對減少編輯衝突有什麼幫助?Liangent (留言) 2011年10月9日 (日) 06:42 (UTC)[回覆]
如果你在認真編輯一個條目時,有人對該條目進行刷屏編輯,就會知道這是多麼的麻煩了。烏拉跨氪 2011年10月9日 (日) 08:57 (UTC)[回覆]
我感覺總沒有各自寫了一大段內容,然後合併來得麻煩。Liangent (留言) 2011年10月9日 (日) 14:06 (UTC)[回覆]
  • (!)意見:如果技術允許,希望在一個用戶連續編輯多次的情況下,「監視列表」的差異自動顯示最新版本該用戶連續編輯之前的那一次的差異。要不然經常出現,那個用戶在之前的幾次編輯中加入侵權內容,而在監視列表里看不到的情況。 AlexHe34 (留言) 2011年10月9日 (日) 09:04 (UTC)[回覆]
如果能現實將是一個很好的改善。烏拉跨氪 2011年10月9日 (日) 09:14 (UTC)[回覆]
參數設置的最近更改與小作品顯示裡面有啟用增強最近更改(需要JavaScript)。Liangent (留言) 2011年10月9日 (日) 14:06 (UTC)[回覆]
  • (※)注意若您支持該內容成為指引,請留言表示支持。烏拉跨氪 2011年10月9日 (日) 09:14 (UTC)[回覆]
  • (-)反對:這樣做限制編輯自由大於反破壞。另外,如果一定要短編輯,這樣做之後只要編輯同時用<!--...-->加入大量無關內容,下次再移除,就可以逃過了。同意AlexHe34:在一個用戶連續編輯多次的情況下,「監視列表」的差異自動顯示最新版本該用戶連續編輯之前的那一次的差異。--王小朋友 (留言) 2011年10月9日 (日) 11:29 (UTC)[回覆]
如果他同時用<!--...-->添加大量無關內容,該編輯會變成大字節編輯,字節部分字體會加粗。實際上,這樣會引起巡查員等用戶更高的關注,大字節編輯受到巡查的概率遠遠高於小字節編輯,反而更容易被發現。烏拉跨氪 2011年10月9日 (日) 11:33 (UTC)[回覆]
(:)回應:這樣可以直接把多次少量編輯的用戶在列表中着重顯示。--王小朋友 (留言) 2011年10月11日 (二) 10:29 (UTC)[回覆]
請啟用啟用增強最近更改(需要JavaScript)--Ben.MQ 2011年10月9日 (日) 14:33 (UTC)[回覆]
只是對最近更改用戶編輯的歸類麼?烏拉跨氪 2011年10月9日 (日) 14:41 (UTC)[回覆]
是在rc裡面按條目的歸類。Liangent (留言) 2011年10月9日 (日) 15:18 (UTC)[回覆]
了解,但我還是支持將其列入指引,大量小編輯不是編輯的好習慣。烏拉跨氪 2011年10月9日 (日) 15:22 (UTC)[回覆]
這個「不是好習慣」,在我看來就不是什麼大問題。--Ben.MQ 2011年10月9日 (日) 15:50 (UTC)[回覆]
作為建議,有時分好幾次發現到小錯誤才去修改的,當然如果過多的小編輯(字數小,不是掛M的小編輯)是會像刷屏的在條目的歷史記錄中,對於過多連續小編輯是要控制下--Cwek (留言) 2011年10月9日 (日) 15:58 (UTC)[回覆]
強烈反對,最多是個論述表達閣下的個人觀點,升級成指引都不妥。把連續多次編輯統一條目等同於破壞再禁止之,做法簡單粗暴。 --Kuailongwikibreak 2011年10月9日 (日) 16:24 (UTC)[回覆]
我說的是在短時間內對一條目進行大量的小字節編輯,並不是只是連續多次編輯同一條目。烏拉跨氪 2011年10月9日 (日) 16:32 (UTC)[回覆]
作為一個指引,讓大家不會吃出胃病,這也挺好的嘛。烏拉跨氪 2011年10月10日 (一) 08:56 (UTC)[回覆]

(!)意見:我覺得這個作為一個精神上的追求是好的。--馬呵說年誒多嘩鐸★魔力 (留言) 2011年10月10日 (一) 06:51 (UTC)[回覆]

(:)回應,具體標準大家決定,我覺得,一天內8次,500字節以下,可做一個參考吧。但我們也不一定非要作出限制,但應該明確的指出,我們不支持這樣做烏拉跨氪 2011年10月10日 (一) 08:56 (UTC)[回覆]
  • 此提議成為一條指引比較合適。 AlexHe34 (留言) 2011年10月10日 (一) 09:06 (UTC)[回覆]
  • (+)贊成——我反對連續的、多次數的、每一次編輯都是低字節數的編輯。因為如果不反對,用這種方法來刷編輯數根本不是什麼難事。假設有一個動漫條目,角色介紹(基本上都超過6個角色)再加上作品概述和故事簡介,只要一次提交一句好了,這一個條目編輯完,再加上後期對翻譯和錯誤進行修正,50+次編輯不成問題(其實我是想說100+的),而有50句話的條目翻譯所需的時間絕對不會超過48小時,也就是說,最多只要兩天,我就能成為自動確認用戶。類似的問題還有:段落有幾處可以放在一起編輯的問題,只要分幾次編輯,一個月500+次編輯不是夢!Special:活躍用戶里那些個編輯數不超過50的都不好意思出來見人!你要研究那些做維基百科編輯的心理,(下略)。 路人甲™_I.Y. (留言) 2011年10月10日 (一) 14:34 (UTC)[回覆]
  • 講句實在話,如果寫完了非常大一段之後才送出,要修出8個小編輯不是難事。因為難免會有內部連結連到消歧義頁、手誤錯字、維基語法不小心漏一個等等事情,外加想要加個分類什麼的。這些瑣碎的工作一定是見一個改一個,收集好幾個一起改很容易又不小心漏改。另外,同行評審期、優特評選期因為被人抓錯誤,數度修正小錯誤也是常有的事。500字節以下,8次這種數字對大條目來講,實在是太容易犯規了。--Reke (留言) 2011年10月10日 (一) 17:32 (UTC)[回覆]
    • 補充一下實際的數據: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在今天5月1日提交同行評審,5月2日開始一些意見開始進來,由於有些用語問題是通篇性的,所以我是一小節一小節的去抓、做調整。另外當時這個條目已經39k位元組,讀起來並不容易,反覆閱讀中才有一些修正的想法會冒出來,我在5月2日當年至少有20次以上的編輯紀錄,而全部加起來只增加了800位元組,其中還有一大部分是中間協助修改的編者加的。平均下來別說500了,每次編修根本40位元組都不到。但是沒有這樣的字字計較,我想也不會有後來特色條目投票時一致支持的成績。你要說這不是好習慣?還是要說這是追求完美?另外編輯模式下夾雜很多維基語法,會造成閱讀不易,有些語句不順、用詞不夠精確的問題確實要送出編輯後,回到主頁面才容易讀出來。我個人覺得這連作為論述都非常粗糙,何況要形成指引?--Reke (留言) 2011年10月10日 (一) 17:54 (UTC)[回覆]
8次就太少了,應該多一點,20次左右吧--Cwek (留言) 2011年10月10日 (一) 22:54 (UTC)[回覆]
預覽也是會有很多問題無法發現的,例如使用R模版插入腳註的名字是否正確、大多數反覆閱讀之後才決定進行的用語修正,還有同行評審傳來的意見。以條目頁面歷史預設25條來看,我認為Cwek提到的一日20次就可以達成「避免洗歷史」的效果。至於小編輯,500位元組都可以寫100字短文了,50位元組以下還差不多。話又說回來,我還是覺得沒什麼必要對這樣的編輯方式表示不贊成。將一次大編輯拆成數次小編輯的好處有:
  1. 可以小節為單位進行編修,而不用編輯整章甚至整篇條目。一方面傳輸速度會提升,二方面反而減少編輯衝突的機會。
  2. 每次編輯的目的較為明確,編輯摘要可以方便書寫,其實要比較差異也比較容易。例如一次是「調整內部連結」、一次是「修正錯字與文法錯誤」、一次是「調整章節標題與順序」。
  3. 容易回退,避免為了刪除部分遍布全文的小錯誤,要連同其他沒有問題的部分都一併被回退。
  4. 在網路連線或硬體運作不穩時,當然是每編一些就趕緊送出,以免稍後完全斷線無法傳送,或是當機造成工作成果付之一炬,多次小編輯可確保編輯工作進度。
總之我覺得不能只見其弊不見其利,要表達負面的不贊成意見,我個人覺得還需要更謹慎一點。--Reke (留言) 2011年10月11日 (二) 04:29 (UTC)[回覆]
  1. 同意,不過這個似乎和減少低字節數的多次編輯並無太大衝突。
  2. 比較差異有紅字提示,似乎很好認(?)。而為了方便書寫編輯摘要所以要分多次編輯這種想法似乎有點過于謹小慎微了:編輯摘要最多可以寫100個漢字左右,用兩個「|」或其他比較明顯的符號來區分不同的編輯內容就好。
  3. 回退除了點擊編輯歷史中的鏈接,其實還可以直接把先前版本的內容複製、粘貼到需要回退的地方並保存,然後在摘要中寫明。也就是說:一次編輯中包含對多處內容編輯並不會增加多少回退的難度。
  4. 可以藉助記事本程序(notepad.exe)、word或其他的文字編輯軟件,比如把需要增加或修改的內容保存在其他文字編輯軟件中,然後一次性發送。(當然,分成幾次發送應該也不會變成低字節數的多次編輯。)
綜上所述,我個人是覺得把一次或幾次的高字節數的編輯拆成多次的低字節數編輯其實並沒有多少能經得起推敲的理由。只需改變一下自己的編輯習慣,就能避免低字節數多次編輯的情況出現。
PS:500字節似乎是指所有的多次低字節數編輯的總字節數...如果短時間連續編輯8次,累積字節數還不超過500字節,就真的應該考慮一下這些連續的編輯「真的不能放在少於8次的編輯中做完麼」了.... 路人甲™_I.Y. (留言) 2011年10月11日 (二) 16:33 (UTC)[回覆]
破壞者不會遵從指引,指引對編輯者無用。--王小朋友 (留言) 2011年10月14日 (五) 09:00 (UTC)[回覆]

有這個必要嗎?根本不能防止破壞,破壞者把破壞分散到各個條目就更麻煩,最終只會阻礙真正的編者編輯。某生 (留言) 2011年10月11日 (二) 10:33 (UTC)[回覆]

關於此方針的適用性[編輯]

由於維基百科每個條目每天都有人在進行短時間多次連續編輯,目的是為了使條目品質更好或更新內容(比如大事件條目需要時常更新內容),因此「Wikipedia:減少對同一條目連續多次提交編輯」這項方針基本上已不適用。在下覺得此方針是否能廢除?Åå Ƀƀ Ćć Ďď Èè Ḟḟ Ĝĝ Ȟȟ Īī Ɉɉ Ķķ Łł Ḿḿ Ññ Øø Ƥƥ Qq Řř Şş Ŧŧ Üü Ṽṽ Ŵŵ Ẋẋ Ỷỷ Żż 2021年5月13日 (四) 16:41 (UTC)[回覆]

對不起,在下失言了。廢除倒不需要,但是否能做些修改?比如適度的小修改能被接受?Åå Ƀƀ Ćć Ďď Èè Ḟḟ Ĝĝ Ȟȟ Īī Ɉɉ Ķķ Łł Ḿḿ Ññ Øø Ƥƥ Qq Řř Şş Ŧŧ Üü Ṽṽ Ŵŵ Ẋẋ Ỷỷ Żż 2021年5月13日 (四) 16:43 (UTC)[回覆]

關於Wikipedia:快速衝高編輯次數是否應該有一個指導用戶可以作出哪些貢獻的頁面?[編輯]

雖然Wikipedia:快速衝高編輯次數是偽指引,但是其中的一些內容是否能指導無聊的用戶作出貢獻?所以能不能把其中一些內容獨立出來,作為正式指引?現在我沒有發現一個能指導用戶可以作出哪些貢獻的頁面(具體見下面),這可能會影響新人的留存。是否應該有一個?--GUT412454留言2023年1月21日 (六) 03:58 (UTC)2023年1月27日 (五) 16:15 (UTC)[回覆]

對應的正常頁面Wikipedia:減少對同一條目連續多次提交編輯現在仍然不是正式規則,但我感覺如果真有需要的話,整合一下內容倒不是不行。Sanmosa Συ γάρ μοι και μοίρα εί και τύχη 2023年1月21日 (六) 05:37 (UTC)[回覆]
我的意思是,像其中錯漏字修訂、勇於更新、檢查分類這些東西可以指導不知道該編輯什麼的(新)用戶進行一些簡單的建設性編輯。我目前沒有發現類似的東西。
現在的教程好像只告訴人們怎麼編輯,而沒有告訴人們編輯什麼(雖然這不應該由官方規定,但是應該告訴(新)人們「可以編輯什麼、編輯什麼是絕對沒錯的」)。
我感覺這可能是更大問題的冰山一角,現在培養新人的程序似乎不是很成熟(也可能是我不了解)。--GUT412454留言2023年1月21日 (六) 07:57 (UTC)[回覆]
(-)反對 私以為這種內容不足以支撐起指引,但是以其大綱重寫後的內容則可以成為論述。——順頌時祺 ZhaoFJx 2023年1月22日 (日) 15:32 (UTC)[回覆]
好像是的。那麼論述也行。--GUT412454留言2023年1月24日 (二) 03:14 (UTC)[回覆]
(-)反對,@Sanmosa:或許Wikipedia:編輯數會比起Wikipedia:減少對同一條目連續多次提交編輯適合?--SunAfterRain 2023年1月23日 (一) 12:42 (UTC)[回覆]
為什麼反對?--GUT412454留言2023年1月24日 (二) 03:15 (UTC)[回覆]
你看一下你選的這篇真的適合拿來用嗎......--SunAfterRain 2023年1月24日 (二) 15:43 (UTC)[回覆]
當然不是直接用。
可能我最開始的表述有問題(現在還能改標題和上面的討論嗎?我其實是想要一個指導人們編輯的東西,看見這個有點像就用它了,沒考慮到它偽指引的身份對討論的影響)。不是直接提取出來就成新文章,而是要根據其精神進行修改,最後甚至可能會像忒修斯之文章一樣。--GUT412454留言2023年1月25日 (三) 15:25 (UTC)[回覆]
那我懇求你,改寫完再拿出來,不是扔了一個不可能弄成方針與指引的頁面然後說「我覺得有成為方針的潛力」。--SunAfterRain 2023年1月28日 (六) 02:26 (UTC)[回覆]
我發現一個有些相似的東西:meta:Community_Wishlist_Survey_2023/New_contributors/First_edit_tutorial--GUT412454留言2023年1月24日 (二) 03:12 (UTC)[回覆]
WP:參與貢獻。--PexEric 💬|📝 2023年1月30日 (一) 09:19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