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讨论:减少对同一条目连续多次提交编辑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维基百科:减少对同一条目连续多次提交编辑[编辑]

希望其成为方针。大量低字节编辑常常会造成破坏或侵权悄悄的进行。同时,也造成对破坏和侵权判断的障碍(中途编辑不一致)。希望能对低字节刷版式编辑进行规定,对单用户短时间内低字节编辑的数量进行限制。乌拉跨氪 2011年10月9日 (日) 03:03 (UTC)[回复]

这个很难称得上是方针吧?最多也就是一个指引或建议。个人认为作为论述就可以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10月9日 (日) 03:20 (UTC)[回复]
我改完一个错,然后发现有第二个错,非得等半天吗⋯⋯--Ben.MQ 2011年10月9日 (日) 03:34 (UTC)[回复]
不需要,但希望能对单用户短时间内低字节编辑的数量进行限制,例如一天内不超过8次或其他。要不然,其条目的历史会非常的可怕,呈刷屏状,如三合会
我希望并建议编辑条目时态度谨慎,认真想好且仔细检查后再提交,毕竟这里不是MSN或QQ,没必要一句一句的来。乌拉跨氪 2011年10月9日 (日) 04:06 (UTC)[回复]
TW不可以一次加多于5个模板,否则就是防滥用的出现,又不可以加了吗,然后,提出删除这个防滥用限制,虽然好像离题了卍田卐Justincheng12345✰改名进行中 2011年10月9日 (日) 03:52 (UTC)[回复]

(+)支持成为指引。--马呵说年诶多哗铎★魔力 (留言) 2011年10月9日 (日) 04:25 (UTC)[回复]

指引还是可以,但切勿试图量化。--J.Wong 2011年10月9日 (日) 04:32 (UTC)[回复]

那就指引吧。乌拉跨氪 2011年10月9日 (日) 04:48 (UTC)[回复]
这对减少编辑冲突有什么帮助?Liangent (留言) 2011年10月9日 (日) 06:42 (UTC)[回复]
如果你在认真编辑一个条目时,有人对该条目进行刷屏编辑,就会知道这是多么的麻烦了。乌拉跨氪 2011年10月9日 (日) 08:57 (UTC)[回复]
我感觉总没有各自写了一大段内容,然后合并来得麻烦。Liangent (留言) 2011年10月9日 (日) 14:06 (UTC)[回复]
  • (!)意见:如果技术允许,希望在一个用户连续编辑多次的情况下,“监视列表”的差异自动显示最新版本该用户连续编辑之前的那一次的差异。要不然经常出现,那个用户在之前的几次编辑中加入侵权内容,而在监视列表里看不到的情况。 AlexHe34 (留言) 2011年10月9日 (日) 09:04 (UTC)[回复]
如果能现实将是一个很好的改善。乌拉跨氪 2011年10月9日 (日) 09:14 (UTC)[回复]
参数设置的最近更改与小作品显示里面有启用增强最近更改(需要JavaScript)。Liangent (留言) 2011年10月9日 (日) 14:06 (UTC)[回复]
  • (※)注意若您支持该内容成为指引,请留言表示支持。乌拉跨氪 2011年10月9日 (日) 09:14 (UTC)[回复]
  • (-)反对:这样做限制编辑自由大于反破坏。另外,如果一定要短编辑,这样做之后只要编辑同时用<!--...-->加入大量无关内容,下次再移除,就可以逃过了。同意AlexHe34:在一个用户连续编辑多次的情况下,“监视列表”的差异自动显示最新版本该用户连续编辑之前的那一次的差异。--王小朋友 (留言) 2011年10月9日 (日) 11:29 (UTC)[回复]
如果他同时用<!--...-->添加大量无关内容,该编辑会变成大字节编辑,字节部分字体会加粗。实际上,这样会引起巡查员等用户更高的关注,大字节编辑受到巡查的概率远远高于小字节编辑,反而更容易被发现。乌拉跨氪 2011年10月9日 (日) 11:33 (UTC)[回复]
(:)回应:这样可以直接把多次少量编辑的用户在列表中着重显示。--王小朋友 (留言) 2011年10月11日 (二) 10:29 (UTC)[回复]
请启用启用增强最近更改(需要JavaScript)--Ben.MQ 2011年10月9日 (日) 14:33 (UTC)[回复]
只是对最近更改用户编辑的归类么?乌拉跨氪 2011年10月9日 (日) 14:41 (UTC)[回复]
是在rc里面按条目的归类。Liangent (留言) 2011年10月9日 (日) 15:18 (UTC)[回复]
了解,但我还是支持将其列入指引,大量小编辑不是编辑的好习惯。乌拉跨氪 2011年10月9日 (日) 15:22 (UTC)[回复]
这个“不是好习惯”,在我看来就不是什么大问题。--Ben.MQ 2011年10月9日 (日) 15:50 (UTC)[回复]
作为建议,有时分好几次发现到小错误才去修改的,当然如果过多的小编辑(字数小,不是挂M的小编辑)是会像刷屏的在条目的历史记录中,对于过多连续小编辑是要控制下--Cwek (留言) 2011年10月9日 (日) 15:58 (UTC)[回复]
强烈反对,最多是个论述表达阁下的个人观点,升级成指引都不妥。把连续多次编辑统一条目等同于破坏再禁止之,做法简单粗暴。 --Kuailongwikibreak 2011年10月9日 (日) 16:24 (UTC)[回复]
我说的是在短时间内对一条目进行大量的小字节编辑,并不是只是连续多次编辑同一条目。乌拉跨氪 2011年10月9日 (日) 16:32 (UTC)[回复]
作为一个指引,让大家不会吃出胃病,这也挺好的嘛。乌拉跨氪 2011年10月10日 (一) 08:56 (UTC)[回复]

(!)意见:我觉得这个作为一个精神上的追求是好的。--马呵说年诶多哗铎★魔力 (留言) 2011年10月10日 (一) 06:51 (UTC)[回复]

(:)回应,具体标准大家决定,我觉得,一天内8次,500字节以下,可做一个参考吧。但我们也不一定非要作出限制,但应该明确的指出,我们不支持这样做乌拉跨氪 2011年10月10日 (一) 08:56 (UTC)[回复]
  • 此提议成为一条指引比较合适。 AlexHe34 (留言) 2011年10月10日 (一) 09:06 (UTC)[回复]
  • (+)赞成——我反对连续的、多次数的、每一次编辑都是低字节数的编辑。因为如果不反对,用这种方法来刷编辑数根本不是什么难事。假设有一个动漫条目,角色介绍(基本上都超过6个角色)再加上作品概述和故事简介,只要一次提交一句好了,这一个条目编辑完,再加上后期对翻译和错误进行修正,50+次编辑不成问题(其实我是想说100+的),而有50句话的条目翻译所需的时间绝对不会超过48小时,也就是说,最多只要两天,我就能成为自动确认用户。类似的问题还有:段落有几处可以放在一起编辑的问题,只要分几次编辑,一个月500+次编辑不是梦!Special:活跃用户里那些个编辑数不超过50的都不好意思出来见人!你要研究那些做维基百科编辑的心理,(下略)。 路人甲™_I.Y. (留言) 2011年10月10日 (一) 14:34 (UTC)[回复]
  • 讲句实在话,如果写完了非常大一段之后才送出,要修出8个小编辑不是难事。因为难免会有内部链接连到消歧义页、手误错字、维基语法不小心漏一个等等事情,外加想要加个分类什么的。这些琐碎的工作一定是见一个改一个,收集好几个一起改很容易又不小心漏改。另外,同行评审期、优特评选期因为被人抓错误,数度修正小错误也是常有的事。500字节以下,8次这种数字对大条目来讲,实在是太容易犯规了。--Reke (留言) 2011年10月10日 (一) 17:32 (UTC)[回复]
    • 补充一下实际的数据: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在今天5月1日提交同行评审,5月2日开始一些意见开始进来,由于有些用语问题是通篇性的,所以我是一小节一小节的去抓、做调整。另外当时这个条目已经39k字节,读起来并不容易,反复阅读中才有一些修正的想法会冒出来,我在5月2日当年至少有20次以上的编辑纪录,而全部加起来只增加了800字节,其中还有一大部分是中间协助修改的编者加的。平均下来别说500了,每次编修根本40字节都不到。但是没有这样的字字计较,我想也不会有后来特色条目投票时一致支持的成绩。你要说这不是好习惯?还是要说这是追求完美?另外编辑模式下夹杂很多维基语法,会造成阅读不易,有些语句不顺、用词不够精确的问题确实要送出编辑后,回到主页面才容易读出来。我个人觉得这连作为论述都非常粗糙,何况要形成指引?--Reke (留言) 2011年10月10日 (一) 17:54 (UTC)[回复]
8次就太少了,应该多一点,20次左右吧--Cwek (留言) 2011年10月10日 (一) 22:54 (UTC)[回复]
预览也是会有很多问题无法发现的,例如使用R模版插入脚注的名字是否正确、大多数反复阅读之后才决定进行的用语修正,还有同行评审传来的意见。以条目页面历史预设25条来看,我认为Cwek提到的一日20次就可以达成“避免洗历史”的效果。至于小编辑,500字节都可以写100字短文了,50字节以下还差不多。话又说回来,我还是觉得没什么必要对这样的编辑方式表示不赞成。将一次大编辑拆成数次小编辑的好处有:
  1. 可以小节为单位进行编修,而不用编辑整章甚至整篇条目。一方面传输速度会提升,二方面反而减少编辑冲突的机会。
  2. 每次编辑的目的较为明确,编辑摘要可以方便书写,其实要比较差异也比较容易。例如一次是“调整内部链接”、一次是“修正错字与文法错误”、一次是“调整章节标题与顺序”。
  3. 容易回退,避免为了删除部分遍布全文的小错误,要连同其他没有问题的部分都一并被回退。
  4. 在网络连线或硬件运作不稳时,当然是每编一些就赶紧送出,以免稍后完全断线无法传送,或是当机造成工作成果付之一炬,多次小编辑可确保编辑工作进度。
总之我觉得不能只见其弊不见其利,要表达负面的不赞成意见,我个人觉得还需要更谨慎一点。--Reke (留言) 2011年10月11日 (二) 04:29 (UTC)[回复]
  1. 同意,不过这个似乎和减少低字节数的多次编辑并无太大冲突。
  2. 比较差异有红字提示,似乎很好认(?)。而为了方便书写编辑摘要所以要分多次编辑这种想法似乎有点过于谨小慎微了:编辑摘要最多可以写100个汉字左右,用两个“|”或其他比较明显的符号来区分不同的编辑内容就好。
  3. 回退除了点击编辑历史中的链接,其实还可以直接把先前版本的内容复制、粘贴到需要回退的地方并保存,然后在摘要中写明。也就是说:一次编辑中包含对多处内容编辑并不会增加多少回退的难度。
  4. 可以借助记事本程序(notepad.exe)、word或其他的文字编辑软件,比如把需要增加或修改的内容保存在其他文字编辑软件中,然后一次性发送。(当然,分成几次发送应该也不会变成低字节数的多次编辑。)
综上所述,我个人是觉得把一次或几次的高字节数的编辑拆成多次的低字节数编辑其实并没有多少能经得起推敲的理由。只需改变一下自己的编辑习惯,就能避免低字节数多次编辑的情况出现。
PS:500字节似乎是指所有的多次低字节数编辑的总字节数...如果短时间连续编辑8次,累积字节数还不超过500字节,就真的应该考虑一下这些连续的编辑“真的不能放在少于8次的编辑中做完么”了.... 路人甲™_I.Y. (留言) 2011年10月11日 (二) 16:33 (UTC)[回复]
破坏者不会遵从指引,指引对编辑者无用。--王小朋友 (留言) 2011年10月14日 (五) 09:00 (UTC)[回复]

有这个必要吗?根本不能防止破坏,破坏者把破坏分散到各个条目就更麻烦,最终只会阻碍真正的编者编辑。某生 (留言) 2011年10月11日 (二) 10:33 (UTC)[回复]

关于此方针的适用性[编辑]

由于维基百科每个条目每天都有人在进行短时间多次连续编辑,目的是为了使条目品质更好或更新内容(比如大事件条目需要时常更新内容),因此“Wikipedia:减少对同一条目连续多次提交编辑”这项方针基本上已不适用。在下觉得此方针是否能废除?Åå Ƀƀ Ćć Ďď Èè Ḟḟ Ĝĝ Ȟȟ Īī Ɉɉ Ķķ Łł Ḿḿ Ññ Øø Ƥƥ Qq Řř Şş Ŧŧ Üü Ṽṽ Ŵŵ Ẋẋ Ỷỷ Żż 2021年5月13日 (四) 16:41 (UTC)[回复]

对不起,在下失言了。废除倒不需要,但是否能做些修改?比如适度的小修改能被接受?Åå Ƀƀ Ćć Ďď Èè Ḟḟ Ĝĝ Ȟȟ Īī Ɉɉ Ķķ Łł Ḿḿ Ññ Øø Ƥƥ Qq Řř Şş Ŧŧ Üü Ṽṽ Ŵŵ Ẋẋ Ỷỷ Żż 2021年5月13日 (四) 16:43 (UTC)[回复]

关于Wikipedia:快速冲高编辑次数是否应该有一个指导用户可以作出哪些贡献的页面?[编辑]

虽然Wikipedia:快速冲高编辑次数是伪指引,但是其中的一些内容是否能指导无聊的用户作出贡献?所以能不能把其中一些内容独立出来,作为正式指引?现在我没有发现一个能指导用户可以作出哪些贡献的页面(具体见下面),这可能会影响新人的留存。是否应该有一个?--GUT412454留言2023年1月21日 (六) 03:58 (UTC)2023年1月27日 (五) 16:15 (UTC)[回复]

对应的正常页面Wikipedia:减少对同一条目连续多次提交编辑现在仍然不是正式规则,但我感觉如果真有需要的话,整合一下内容倒不是不行。Sanmosa Συ γάρ μοι και μοίρα εί και τύχη 2023年1月21日 (六) 05:37 (UTC)[回复]
我的意思是,像其中错漏字修订、勇于更新、检查分类这些东西可以指导不知道该编辑什么的(新)用户进行一些简单的建设性编辑。我目前没有发现类似的东西。
现在的教程好像只告诉人们怎么编辑,而没有告诉人们编辑什么(虽然这不应该由官方规定,但是应该告诉(新)人们“可以编辑什么、编辑什么是绝对没错的”)。
我感觉这可能是更大问题的冰山一角,现在培养新人的程序似乎不是很成熟(也可能是我不了解)。--GUT412454留言2023年1月21日 (六) 07:57 (UTC)[回复]
(-)反对 私以为这种内容不足以支撑起指引,但是以其大纲重写后的内容则可以成为论述。——顺颂时祺 ZhaoFJx 2023年1月22日 (日) 15:32 (UTC)[回复]
好像是的。那么论述也行。--GUT412454留言2023年1月24日 (二) 03:14 (UTC)[回复]
(-)反对,@Sanmosa:或许Wikipedia:编辑数会比起Wikipedia:减少对同一条目连续多次提交编辑适合?--SunAfterRain 2023年1月23日 (一) 12:42 (UTC)[回复]
为什么反对?--GUT412454留言2023年1月24日 (二) 03:15 (UTC)[回复]
你看一下你选的这篇真的适合拿来用吗......--SunAfterRain 2023年1月24日 (二) 15:43 (UTC)[回复]
当然不是直接用。
可能我最开始的表述有问题(现在还能改标题和上面的讨论吗?我其实是想要一个指导人们编辑的东西,看见这个有点像就用它了,没考虑到它伪指引的身份对讨论的影响)。不是直接提取出来就成新文章,而是要根据其精神进行修改,最后甚至可能会像忒修斯之文章一样。--GUT412454留言2023年1月25日 (三) 15:25 (UTC)[回复]
那我恳求你,改写完再拿出来,不是扔了一个不可能弄成方针与指引的页面然后说“我觉得有成为方针的潜力”。--SunAfterRain 2023年1月28日 (六) 02:26 (UTC)[回复]
我发现一个有些相似的东西:meta:Community_Wishlist_Survey_2023/New_contributors/First_edit_tutorial--GUT412454留言2023年1月24日 (二) 03:12 (UTC)[回复]
WP:参与贡献。--PexEric 💬|📝 2023年1月30日 (一) 09:19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