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討論:繁簡處理/檔案6
本頁是以往討論的存檔。請勿編輯本頁。若您想發起新討論或重啟現有討論,請在當前討論頁進行。 |
能不能把目前的共識寫到Wikipedia:繁簡處理
其實有些人只想知道目前的共識。 沒有必要然所有人都從頭看一遍討論吧。--zy26 17:54 2004年8月4日 (UTC)
- 說得對。可是到目前為止我所看到的共識用兩句就可以說完:
- 最終目的:中文維基百科只維持一個版本(而不分作一個繁體中文維基百科和另一個簡體維基百科),利用程序把條目作機器繁簡體轉換。
- 現時處理方式:盡量維持一題目一版本(繁簡混合)。 --Lorenzarius 18:04 2004年8月4日 (UTC)
- 現在的程序進度如何,有沒有具體細節……--zy26 18:43 2004年8月4日 (UTC)
- 沒有。程序還未開始開發。有很多不同的運作方案(見以前討論),但都沒有進一步的綜合討論。 --Lorenzarius 19:09 2004年8月4日 (UTC)
- 還以為在那裡藏着呢……--zy26 20:22 2004年8月4日 (UTC)
- 我在前面的建議就是先只修改一點點Wiki的程式。讓我們能用人工的方法,大家自願性的為繁體的補充簡體,為簡體的補充繁體。只要能修改到10%,總查閱次數到達50%的熱門網頁(隨便猜的數字),很多人就會比較習慣。先用最笨的方法解決眼前的問題,長遠的解決方案可以等以後再推行。-- Toytoy 06:39 2004年8月8日 (UTC)
- 有個建議,我們是不是該在首頁歡迎詞中,設置一個連結,讓一開始到這邊的人就可以了解我們對於繁簡體問題的共識呢?--16:34 2004年8月7日 (UTC)是我....忘了Log in--虎兒 16:35 2004年8月7日 (UTC)
- IP暴露了不是,準備接受攻擊:)個人感覺還是放到{{welcome}}裏面比較好。--zy26 17:28 2004年8月7日 (UTC)
- 始終我們的介面、首頁內容還是以簡為主。看慣繁體的人一來到,先入為主,不免還是會有疑惑,甚至是對這裡有抗拒(我第一次來的時候(02年10月),看到全是簡體我掉頭就走了)。我想這是這裡台灣用戶不多的原因之一。在當眼的地方解釋清楚也好。 --Lorenzarius 17:03 2004年8月7日 (UTC)
- 我附議這個。--密爾希弗拉雪 17:30 2004年8月10日 (UTC)
- 那就放到導航條里好了……--zy26 17:28 2004年8月7日 (UTC)
繁簡合併
現時處理方式:盡量維持一題目一版本(繁簡混合) 那麼是不是現在就應該開始合併繁簡版條目了?(如:日本/繁 日本/簡合併為日本)不然兩邊要是不同步了,將來會很麻煩的... (而且好像已經不同步了......) 短期內可能會顯得很亂(繁簡混雜),但是只要在顯眼處把繁簡體問題共識解釋清楚,我相信大家還是可以理解的。 -- Ran 17:05 2004年8月10日 (UTC)
- 同意。但想先看看其他維基人的意見。 --Lorenzarius 18:04 2004年8月10日 (UTC)
不如投票吧。
投票
本投票已經停止。
投票結果:
- 全部合併:6票
- 維持現狀:1票
- 有限度的合併:4票
決議:條目名稱繁簡用語相同的合併,其他仍然保留繁簡體兩個版本。(不是條目的頁面暫時維持現狀)
(如有不同意見請繼續討論)
- 繁簡版條目(如中國 中國;日本/繁 日本/簡)應該現在就開始合併,只保留一個版本,另外一個改成重定向。條目里採用繁簡混合的形式,同時在顯眼處把我們現在的共識寫出來(不然新來者一看到繁簡混雜的局面,恐怕也沒有什麼好印象......)。
- 維持現狀
- zhouxiao:個人覺得也是維持現狀比較好——條目並不是大問題,問題是內容,總不能在每個字後面都加個括號吧
當然,如果完全分開的話,也可能在兩個版面各說各話了,可以考慮在比較醒目的地方加上轉換連接 (能即時轉化就更好了,不過對效果實在沒法報太大期望,最多只能參考而已)
- 密爾希弗拉雪的建議(見下)
- 最好是在條目之下,立即註明中港澳台(或日)各種漢字的寫法。但是統一就保持一個版本。版本內初期簡體正體並存無所謂。我那時候寫了「古蹟」之後,一直很驚訝簡體字「古蹟」在網路上資料其少無比,後來才知道名稱是完全不一樣的「文物保護單位」。如果兩者意義其實一樣,就保留一個來永續經營,其他的都redirect。Richy 11:12 2004年8月11日 (UTC)
- 我也投這個有限度的合併方案! Jose Sun 12:16 2004年8月20日 (UTC)
石添小草:我沒完全看懂你的意思:假如我們能夠永遠保證所有的[[條目/繁]]和[[條目/簡]]除了繁簡體以外就沒有分別的話,那不就不用合併了嗎?合併的目的就是保證[[條目/繁]]和[[條目/簡]]的內容一致啊。假如中國和中國的內容不一樣,我覺得這本身就是一種不正常現象,應該儘快合併才對,不然分歧只可能越來越大。 -- Ran 09:41 2004年8月11日 (UTC)
- 我想石添小草主要的意思是指不同語言版本的翻譯名稱有大量且重大的差異時,是否還能順利合併的意思吧?--泅水大象 02:33 2004年8月12日 (UTC)
- 其實條目本身的版本差異不是問題,因為可以在條目開始時詳細說明各種主要版本的稱呼方式,我覺得真正的問題其實是在內文裡面遇到外國的名詞需要翻譯時,各種慣用版本的差異有時會大到簡繁體乃至於香港用戶互相看不懂對方意思的程度,但因為這些名詞可能只佔整個條目裡面的一部分內容,不見得有辦法關連到另一個專門說明其用語差異的條目裡面(畢竟目前中文版維基的已完成條目數量有限),一兩個看不懂的詞彙可以用猜的,但一整串的譯名、用法差異大的詞彙放在一起後,我看大概已足夠讓人打退堂鼓放棄看下去了。為了解決此點,我通常會在第一次使用的譯名後面加註原文用法,至少這可以幫助其他的朋友去關連,想想看這名詞在他們的用法裡是什麼,但有這種習慣的維基人其實有限,再加上如果這樣的作法使用過度的話,會變成整篇條目都是一堆洋文兒,又失去了中文版百科全書的意譯。在原文引用的輕重拿捏之間,其實很不容易找到平衡點。
- 除此之外,如果要合併條目的話,那麼一些既有的模版該如何修正才能符合共用的原則?舉例來說,在『歐洲』模版裡面的『克羅地亞』就是個至少可以讓我困惑三分鐘以上的用語,要不是我對歐洲國家的熟悉度,可以使用消去法過濾的話,可能永遠都無法理解它原來是指『克羅埃西亞』。但如果連模版這種原本是為了要簡化版面讓它整齊好看的工具都弄得花溜溜的放上一堆不同用法的翻譯方式,就失去精簡與美觀的意義了......雖然原則上我贊成簡繁體合併可以減少資源的浪費,但是這些問題也是同時要多加思考想辦法解決的吧?--泅水大象 15:37 2004年8月12日 (UTC)
例子
關於「克羅地亞」和「克羅埃西亞」的問題,我覺得可以這麼解決:
在Croatia這個國家的條目里,第一句話就提到:
- 大陸譯「克羅地亞」,臺灣譯「克羅埃西亞」
在提到Croatia這個國家的其他條目里,儘量這樣寫:
- 歐盟已經同意把克羅地亞(克羅埃西亞)列為候選國。(或者反過來,假如整個句子都是用繁體寫的那麼括號里就用簡體)
模版比較麻煩,我覺得可能可以做一個「對照型模版」,就是分成兩行,一行放簡體,一行放繁體,兩行排在一起,整齊地對照,這樣就解決了模版的美觀問題了。(具體該是什麼樣子,我也沒完全想好,不如我先做一個出來,看看效果如何?) -- Ran 16:25 2004年8月12日 (UTC)
做了一個大概的樣子出來:(假設模版在「法國」條目里)
[[Image:Eunion.png | 30px]] | 歐盟 | |||||
---|---|---|---|---|---|---|---|
1951 | 法國 | 德國(西) | 義大利 | 比利時 | 盧森堡 | 荷蘭 | |
法國 | 德國(西) | 意大利 | 比利時 | 盧森堡 | 荷蘭 | ||
1973 | 英國 | 愛爾蘭 | 丹麥 | ||||
英國 | 愛爾蘭 | 丹麥 | |||||
1981 | 希臘 | ||||||
希臘 | |||||||
1986 | 西班牙 | 葡萄牙 | |||||
西班牙 | 葡萄牙 | ||||||
1995 | 奧地利 | 瑞典 | 芬蘭 | ||||
奧地利 | 瑞典 | 芬蘭 | |||||
2004 | 愛沙尼亞 | 拉脫維亞 | 立陶宛 | 波蘭 | 捷克 | ||
愛沙尼亞 | 拉脫維亞 | 立陶宛 | 波蘭 | 捷克 | |||
匈牙利 | 斯洛伐克 | 斯洛維尼亞 | 馬耳他 | 塞普勒斯 | |||
匈牙利 | 斯洛伐克 | 斯洛文尼亞 | 馬耳他 | 塞浦路斯 | |||
2007 | 保加利亞 | 羅馬尼亞 | |||||
保加利亞 | 羅馬尼亞 | ||||||
候選國 | 克羅埃西亞 | 土耳其 | |||||
克羅地亞 | 土耳其 |
- 其實不難看出,真正會有問題的國家占極少數,所以我覺得可以保留一種字體,同時在會出現問題的地方打一個斜槓(如:克羅地亞/克羅埃西亞)。 -- Ran 17:12 2004年8月12日 (UTC)
- 同意同意,這個模版不錯。ZZZ...很睏 (對話、留言按這裡) 01:42 2004年8月13日 (UTC)
又做了一個,這次是用斜槓分的:
大家覺得哪種辦法比較好?我個人覺得用斜槓比較方便,另外一個做起來實在太麻煩了。-- Ran 17:56 2004年8月15日 (UTC)
繁簡合併實驗
或者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先選幾個條目進行合併,再決定要不要繼續進行,這樣如何? -- Ran 16:25 2004年8月12日 (UTC)
- 好吧,不如現在就開始吧,就用這兩個條目。 -- Ran 12:23 2004年8月13日 (UTC)
從技術上解決才是根本--百無一用是書生 (Talk) 17:26 2004年8月12日 (UTC)
- 同意同意。ZZZ...很睏 (對話、留言按這裡) 01:42 2004年8月13日 (UTC)
- 對呀,只不過我們離那個目標還是太遠... -- Ran 14:26 2004年8月15日 (UTC)
我現在共做完了四個繁簡合併實驗條目:英國/Temp、法國/Temp、加拿大/Temp和日本/Temp。具體方法是一段一段地看哪個版本的內容像原創,哪個像轉換過來的,哪個像是沒更新過,然後一段一段地拷貝到合併條目里。最終結果是:前兩個主要是簡體,第三個主要是繁體,第四個比較混雜。
大家覺得接下來應該怎麼辦?要不要用試驗條目取代原來的繁體、簡體條目?要不要繼續進行合併?-- Ran 11:04 2004年8月17日 (UTC)
我比較擔心的是,會有其他站友在各種情況下(例如:編輯軟體自動轉了碼,又或是看到太多看不懂的文字而不爽),把條目整篇變成繁體或簡體。明成皇后及不少其他條目就多次出現這種情況了。--石添小草 14:24 2004年8月17日 (UTC)
- 可以寫一個《繁簡問題共識》,鏈接放在顯眼處,把我們在繁簡問題上的共識和政策(如:繁簡混雜,互不干擾)解釋清楚。
- 要是還是不行的話,(比如出現比較惡性的「繁簡大戰」),那就只好採取比較強硬一點的政策,比如禁止大面積的繁體改簡體或簡體改繁體。-- Ran 15:00 2004年8月17日 (UTC)
大家還有什麼建議或者意見嗎?
請大家踴躍發言,不然這件事就進行不下去了......-- Ran 11:30 2004年8月18日 (UTC)
- 可以把討論結果放到wikipedia:繁簡處理中--百無一用是書生 (Talk) 11:40 2004年8月18日 (UTC)
- 大致寫了一下 -- Ran 07:18 2004年8月19日 (UTC)
我覺得應該以小草的意見為準。繁簡用語差異不大的條目應該合二為一,用語上差異較大的條目則仍然保持繁簡兩個版本。另外,是不是還可以立這樣的規則:繁簡體一樣的條目名稱全部合併?現在弄個條目/繁、條目/簡,實在讓人看着彆扭--百無一用是書生 (Talk) 12:30 2004年8月18日 (UTC)
- 不如就從那些名稱一樣的條目着手吧。-- Ran 07:18 2004年8月19日 (UTC)
咦,我合併了半天的加拿大/Temp怎麼突然消失了?-- [[User:Ran|ran(留言)]] 16:40 2004年8月23日 (UTC)
技術上解決
從技術上解決到底要不要考慮詞彙的問題?如果考慮,應該怎麽辦?如果不考慮,又應該怎麽辦?--zy26 13:31 2004年8月15日 (UTC)
- 應該解決詞彙的問題。如帕勞/帛硫。從技術角度上來講,這個和乾淨/乾淨、幹活/幹活、乾隆/乾隆的道理一樣。-- Ran 14:26 2004年8月15日 (UTC)
- 其實我們現在就可以先建立詞彙表了,譬如說另開一個 talk,然後大家可以依照詞彙的分類慢慢加入。Jose Sun 12:27 2004年8月20日 (UTC)
- 現在已經有了Wikipedia:中文繁簡體對照表和譯名表,可以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個繁簡體字典--百無一用是書生 (Talk) 17:22 2004年8月23日 (UTC)
- 一詞多義的問題怎麽辦?--zy26 18:02 2004年8月23日 (UTC)
- 我覺得那個繁簡體對照表作用不大,應該用詞語為單位來做,這樣會比較有用。Jose Sun (倫倫) 18:18 2004年8月23日 (UTC)
- 字彙表這裏有個收得頗全的︰[1],見g2p.pl 或 p2g.pl 2004年9月4日星期六 21:42 (UTC)
- 我覺得那個繁簡體對照表作用不大,應該用詞語為單位來做,這樣會比較有用。Jose Sun (倫倫) 18:18 2004年8月23日 (UTC)
- 一詞多義的問題怎麽辦?--zy26 18:02 2004年8月23日 (UTC)
- 現在已經有了Wikipedia:中文繁簡體對照表和譯名表,可以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個繁簡體字典--百無一用是書生 (Talk) 17:22 2004年8月23日 (UTC)
- 一詞多義?可以用消歧義解決--百無一用是書生 (Talk) 18:43 2004年8月23日 (UTC)
- 但是還是要做一個對照表啊?要不然如何消歧異?Jose Sun (倫倫) 18:46 2004年8月23日 (UTC)
- 一詞多義?可以用消歧義解決--百無一用是書生 (Talk) 18:43 2004年8月23日 (UTC)
- Wikipedia-l 上有一個貼子建議一個自動/手工相結合的方案:[2],我覺得很可行。自動轉換,無論做得多仔細,都會有不滿意的情況出現。所以我們可以做一個很簡單的自動轉換程序,比如說只做字一級的轉換,並且在出現一對多的情況下只取最常用的,使的所有的轉換都是一對一的。然後,如果轉換結果有錯,就手工在文章中加特殊的wiki標記表明某個字或詞該如何轉換。比如:「歐盟已經同意把克羅埃西亞列為候選國」,之外的字用程序自動轉換,之內的則根據用戶的語言要求(是zh-cn還是zh-tw)相應顯示。大家覺得如何? Zhengzhu 14:01 2004年9月7日 (UTC)
- oops! 沒有看到以前存檔的討論,原來這個想法也討論過了。不過好象具體編程還沒開始?有誰在作這方面的努力嗎? 我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所以做了個粗略的程序,加到mediawiki的程序里。歡迎大家到http://s87257573.onlinehome.us/wiki/測試測試。我覺得這裡面有很多細節需要考慮,不過如果有一個具體的程序的話可以使得大家的討論更具體化。Zhengzhu 01:26 2004年9月9日 (UTC)
- 可否提供程序的源代碼?另外我覺得這種方法太繁瑣,不適合wiki的精神。最好能夠自動轉換。當然也需要部分的手工操作。我的意見是,根據zh-cn, zh-tw,甚至可以加上zh-hk,zh-sg,建立一個繁簡詞彙的對照表,隨時添加繁簡用詞不同的詞彙。然後用戶瀏覽頁面時,根據要求自動轉換。--百無一用是書生 (Talk) 02:02 2004年9月9日 (UTC)
- 代碼當然可以提供:) 現在作為初步嘗試,所以只有字是自動轉換的,且轉換表也是粗略用程序生成的。詞彙的自動轉換是同樣的道理,只要加入詞彙轉換表就行了,我可以馬上加幾個試試。增加zh-hk,zh-sg也是一樣的道理。Zhengzhu 02:33 2004年9月9日 (UTC)
- 這個方法確實太麻煩了,可能會使編寫條目的人喪失編寫的樂趣;尤其對於新手,還要學習先學習、適應這種寫法,太麻煩。--Xyb 02:40 2004年9月9日 (UTC)
- 可否提供程序的源代碼?另外我覺得這種方法太繁瑣,不適合wiki的精神。最好能夠自動轉換。當然也需要部分的手工操作。我的意見是,根據zh-cn, zh-tw,甚至可以加上zh-hk,zh-sg,建立一個繁簡詞彙的對照表,隨時添加繁簡用詞不同的詞彙。然後用戶瀏覽頁面時,根據要求自動轉換。--百無一用是書生 (Talk) 02:02 2004年9月9日 (UTC)
參看Wikipedia talk:繁簡處理/檔案5#我來提個解決方案,我比較贊同這種方法--百無一用是書生 (Talk) 02:09 2004年9月9日 (UTC)
- 這也是我看到的比較好的方法,已經有一些繁簡轉換的工具在使用這種方法,比如用在Mozilla上的同文堂,和這種方法完全相同。它已經做出了繁到簡、簡到繁的表格,我們修改一下就可以拿過來使用。--Xyb 02:40 2004年9月9日 (UTC)
請到這裡討論Wikipedia:繁簡處理/技術方案相關的技術問題--百無一用是書生 (Talk) 02:25 2004年9月9日 (UTC)
- 好的Zhengzhu 02:38 2004年9月9日 (UTC)
頁面合併
在頁面合併之後,會不會造成編輯歷史的丟失,從而引發一些版權問題?--zy26 06:55 2004年8月24日 (UTC)
- good point. ---Djyang 15:45 2004年8月24日 (UTC)
- 另外有一個問題,可否從爭議較小的頁面開始合併起呢?--虎兒 03:34 2004年8月26日 (UTC)
- 早晚都要合併,現在合併得差不多了吧……--zy26 03:44 2004年8月26日 (UTC)
- 好吧!我把話挑明了講,為什麼台灣、中華民國這些條目是刪繁就簡?我覺得刪簡就繁才比較對吧!(先不論以後技術解決,因為我們今天要解決的是今天的事)今天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些條目刪繁就簡我百分之百贊成,大陸網友一上來,搜這幾個條目,如果是繁體字,大概心中會也覺得有點奇怪。相同的,我找台灣同鄉一上來,無論我跟他們怎麼說這邊大陸網友們多好多好,大家如何想要中立、做交流如同兄弟姐妹一般,看到自己慣常的家鄉條目,用得(本來在想像中)是可能有敵意的簡體字,我想不爽的會居多吧!繁簡體不是用來爭論的,畢竟這邊最主要的是讓大家貢獻自己知識,但是我想如果在行動前能夠更細膩點思考,會讓大家心裡舒坦點。--虎兒 12:30 2004年8月26日 (UTC)
- 先說好我沒有什麼繁簡體的喜好。但是就技術面來看,刪簡就繁才是比較正確的做法吧,以後繁簡轉換也方便不是嗎? -- Jose Sun (倫倫) 12:36 2004年8月26日 (UTC)
- 我開始也感覺從技術上也是應該刪簡就繁,後來想了又想,發現總是多對多的關係,怎麽也不夠方便。--zy26 12:58 2004年8月26日 (UTC)
- 是嗎?不過繁轉簡理論上總比簡轉繁來的容易些不是嗎? -- Jose Sun (倫倫) 13:15 2004年8月26日 (UTC)
- 哪個字體是先寫的,就用哪個字體。關於台灣的詳細資料總不至於都是大陸人寫的吧?-- [[User:Ran|ran(留言)]] 14:45 2004年8月26日 (UTC)
- 先說好我沒有什麼繁簡體的喜好。但是就技術面來看,刪簡就繁才是比較正確的做法吧,以後繁簡轉換也方便不是嗎? -- Jose Sun (倫倫) 12:36 2004年8月26日 (UTC)
- 除了對已經存在的繁簡頁面作合併之外,是不是應該對新建頁面定一個原則:規定無論新頁面是繁是簡就以此為主頁面進行修改,頁面中繁簡併存,另一個語言版本作redirect。不然不斷有新的繁簡頁面出現,合併的工作什麼時候才能做完?--Alexcn 11:34 2004年9月11日 (UTC)
- 一般來說現在已經在這樣做了,但鑑於維基開放的精神,總會有新人來這裡建立新頁面的,那麼總會有重複頁面產生(這也包括比如不同名字的翻譯而造成的重複文章),從這一點來說,這個工作的確是無止境的。--Wing 11:50 2004年9月11日 (UTC)
- 看過目前的測試, 個人認為是不可能成功的, 方向不對. 應該依照之前的想法:
..所有條目以傳統中文為真實的儲存媒介, 以簡體中文瀏覽的人, 網站加以轉換. 所以可以歸納出兩個條件: ..1. 所有條目的撰寫人都要有[以傳統中文撰寫文章]的能力. ..2. 所有[能夠以傳統中文撰寫條目的人]都[願意]只用傳統中文撰寫條目
..若依照目前的情況發展下去, 以簡體中文瀏覽的人沒有問題, 但是長遠來看, 會有大問題 ..1. 以傳統中文瀏覽的人, 經常會看到白字連篇的文章.改不勝改, 因為對照表[不可能]百分之百成功 ..2. 所有條目都不能以文言撰寫, 僅能以口語白話為之. 若引用文言, 極有可能無法理解, 改錯更形困難.
..這是一個謹慎程度的問題, 更有可能影響日後所有華人的學習, 還請各位慎重對待. ...--西貝山人 17:37 2004年10月24日 (UTC)
- 將來繁簡轉換實行後,文章儲存媒介很可能就用繁體,簡體用戶的更改在儲存過程中由程式直接改成繁體。假如要求必須會打繁體字才能撰寫文章的話,那恐怕中文維基也不剩幾個人了,包括我們幾位資深的管理員恐怕都留不住......
- 至於文言撰寫的文章,我覺得沒有什麽大問題,不知道您具體是什麽意思?-- [[User:Ran|ran(留言)]] 18:13 2004年10月24日 (UTC)
- 如果以傳統中文作為儲存的標地, 那辭對照表就可以百分百生效, 因為單向的轉換(正體 -> 簡體)是沒有問題的.
- 其實還是不行,如:
- 瞭解 -> 了解
- 瞭望 -> 瞭望
- 雖然比簡體轉繁體要好得多,但是還會出問題。
- 其實還是不行,如:
- 可以用傳統中文撰寫條目, 不代表一定要會輸入法. 當然, 要求去學, 是有些過份了.
- 文言撰寫的文章, 符合三個條件, 以簡體中文受教育的人來說是沒有問題的:
- 1, 學生時代讀過
- 2, 過去的作品
- 3, 內容中沒有被簡化的字
- 有些人可以用文言文撰寫文章喔, 真的有把握可以看懂? 如果轉成簡體中文字? 試試這個
- 余雲雲乃水之所餘, 不可觸, 面化多端, 近人居謂之煙, 繞峰嚴語之嵐, 昏滯霄名之霞. 及冷聚, 不能浮而成落水. 再進大地. 屬天行矣.
- 落水三日, 漫居. 水去三日大曝, 余氏園中枝腐幹乾. 僅餘泥數石.
這點我可以保證:至少就本人來說是沒太大問題的。 老實說,這純粹是語言習慣的問題,大陸用簡體字不代表大陸不用教古文——打個比方好了,無論一個外國人說的中國話如何糟糕,一般都能聽懂七八成的(何況簡繁對應是有規律的)。 實際上拿出一篇繁體文章來,對本人來說並無太大障礙——並非本人真的認識繁體,只不過習慣中文,半猜半讀而已--zhouxiao 10:32 2004年12月7日 (UTC)
忘記簽名 --西貝山人 19:22 2004年10月24日 (UTC)
拜託別再搞這簡繁合併的計劃,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台灣和中國的文字和語言分歧已經太大,人民的思維也不一樣。 --彰化人
在維持條目中立的情況下,支持簡繁合併編輯。 在尚未尋找出完美的簡繁互轉方案前,只能先希望使用繁體的華人在閱讀時能夠盡量協助注意條目有無錯誤, 例如我發現民初名人嚴復,由於是用簡體字編輯,復原的「復」(彳复),其簡體的「复」字轉成繁體會變成重複的「複」(衣复)字;另外一些姓余的人,在繁體介面看到的全變成了姓「餘」(食余)。 在有好的解決方案前,要解決這些比較明顯的問題,可能得請繁體使用者將原文貼至word作取代, 再貼回原來的內容;至於條目標題,就需要使用「移動」選項重新命名了。
--Wikimania 12:18 2005年1月6日 (UTC) Abel Cheung 22:10 2005年4月15日 (UTC)
又或者,像我更改上面幾行的討論所用的方法,如果肯定轉換有問題時,直接用 HTML entity 來避免轉換。例如:
HTML entity | 表示 |
---|---|
余 | 余 |
餘 | 餘 |
這種方法顯示絕不應轉換的字。不過這種方法需要有將中文字轉成 HTML entity 的工具才能使用。 Abel Cheung 22:17 2005年4月15日 (UTC)
繁簡合站與分站的優劣
郵件列表上 Stirling Newberry 明確地在這裡比較了繁簡合站與分站的優劣:
The advantage of a technical fix to the character problem to have one version is that the problems don't grow with time, where as diverged versions do. The problem set of making two characters sets work isn't a fast moving target, where as keeping up with two sets of wikipedians is.
翻譯過來大意就是:繁簡統一在一個網站中對繁簡字符進行轉換,程序員的工作量是不隨時間增長的;反之,繁簡分在兩個網站後再想統一它們,要作的工作量就是隨時間增長的了。作兩個字符集轉換的工作是一個固定的目標,而在兩個分開的網站間轉換就是不斷變動的目標了。
這個對比很清楚。一旦分站再想合代價就會很大。--Mountain(Talk) 10:32 2004年9月11日 (UTC)
同名不同意
有些詞彙在繁簡體中或不同地區中可能同樣一個詞彙,具有不同的含義。例如中國大陸稱非洲一個國家為突尼斯,其首都也叫突尼斯,而台灣則國家稱做突尼西亞,首都叫突尼斯。像類似這種問題我們如何處理呢?--百無一用是書生 (Talk) 06:51 2004年9月14日 (UTC)
像上面的情況,同一條目包含兩塊內容如何--冷玉 07:29 2004年9月14日 (UTC)
還是:
國家條目放到突尼斯 (國家)(簡)或突尼西亞(繁),然後另一條目成重定向。 城市條目放到突尼斯 (城市)(簡)或突尼斯(繁),然後另一條目成重定向。
重要的是在文中說明各地稱呼不同。 --Lorenzarius 08:09 2004年9月14日 (UTC)
- 明白。那末就把突尼斯變成消歧義頁。然後突尼斯 (國家)自動轉換成突尼西亞。 --Lorenzarius 08:34 2004年9月14日 (UTC)
- 關於突尼斯的問題比較特殊點,我強烈地懷疑將該國翻譯為突尼斯其實是官方標準翻譯錯誤(因為沒有看過哪種語言裡面,是將這個國家發為接近「突尼斯」的音),類似的狀況有點像是以前台灣這頭正式的參考書將美加邊境的Niagara Falls翻譯為「尼加拉瓜大瀑布」,但事實上,尼加拉瓜是中美洲的一個國家,兩者根本沒關係也不知為何會翻成那個音。後來不知曾幾何時教科書已經偷偷地改為「尼加拉大瀑布」,很顯然終於有人發現到官方標準也翻錯了......--泅水大象 08:42 2004年9月14日 (UTC)
- 建議引入「#簡繁/突尼斯/突尼西亞#」之類的機制。目前的簡繁轉換已經能夠處理大多數情形,但例外情況都讓轉換工具去做並不現實。
- 上面的問題應歸結為「#簡繁/突尼斯(國家)/突尼西亞#」、「#簡繁/突尼斯(城市)/突尼斯#」,沒有注釋的簡體「突尼斯」不能確認對應哪一個。另外我說的是一種補充機制(以前也有人提過這樣的想法),所謂有備無患:)--冷玉 09:25 2004年9月14日 (UTC)
同文堂繁簡轉換程式
同文堂可用於Mozilla Firebox但非Internet Explorer作繁簡轉換,但還不會換詞,只會換字,也不會換有時要換但有時不要換的字。例如:「標準」繁換簡是「標準」,但「標準」簡換繁卻是「標准」,而「紐西蘭」和「新西蘭」不會自動互換。雖然功能還不萬能,但請大家試試看。
同文堂及其一切附件是以自由軟件形式的 GNU 通用公共許可證第二版 (GPL) 發布的。 Jusjih (Talk) 09:11 2004年9月19日 (UTC)
可以參考此網站提供的簡體繁體轉換程式, http://artvinedata.com/images/uu2.htm, 沒有「標準--標準--標准」的問題。 -- 2005/3/05
可以參考"新同文堂",可以在Fireofx1.0以上執行,不但可以簡單正體簡體轉換,還可以用自定詞彙表,或指定外部轉換程式 http://forum.moztw.org/viewtopic.php?t=4359 PTC 13:18 2005年3月19日 (UTC)
不用參考"新同文堂"的詞彙轉換表,基本上"新同文堂"只得兩位作者和討論區網友校對詞彙,所以詞彙轉換表不會比Wikipedia眾人校對的轉換表準確。passerbyhk
閩南語
能不能自動轉換?--[[User:Zy26|zy26 (Talk)]] 20:46 2004年9月24日 (UTC)
- 我完全沒有概念。那裡有比較詳細的介紹嗎? -- Zhengzhu 21:14 2004年9月24日 (UTC)
- 有點不懂,閩南語需要轉換成什麼嗎?--Jose Sun (倫倫) 11:45 2004年10月16日 (UTC)
- 應該滿難的吧。那就像是把漢語拼音自動轉成漢字,或是智能型輸入法一樣難啊。--密爾希弗拉雪 19:02 2004年10月24日 (UTC)
- 而且閩南話的語法也和北方話有相當大的出入...... -- [[User:Ran|ran(留言)]] 23:20 2004年10月24日 (UTC)
這個似乎離譜了點——要是全中國所有持不同方言的人都來作這類要求的,管理員必死無疑-_-b--zhouxiao 10:32 2004年12月30日 (UTC)
建議將zh-cn和zh-tw改成zh-sc和zh-tc
建議將連接中的zh-cn和zh-tw改成zh-sc和zh-tc
前面兩個有強烈的地域暗示性,況且簡體中文也不止在cn在用,繁體中文也不只是在tw在用,繼續使用這兩個名稱將很容易造成中文版的分離。建議改成zh-sc和zh-tc,使簡體中文和繁體中文的意思,請儘快着手修改,謝謝!
VipUser 15:55 2004年10月26日 (UTC)
ISO的標準不是zh-sc和zh-tc,而是zh-CHS和zh-CHT,要改也應該改成後者。 - Yaohua2000 16:21 2004年10月26日 (UTC)
但是我不能確定zh也不是ISO的標準,如果是的話那遵照好了,但這件事我覺得應該必須做,至於改成什麼樣子還是次要的.--VipUser 02:09 2004年10月27日 (UTC)
zh-cn zh-tw 均為事實標準, 應該也是iso標準, 無須多此一舉別出心裁. 心在蛤蟆囤的果醬 02:53 2004年10月27日 (UTC)
請Jamguo解釋一下別出心裁?你是否調查過是不是iso標準呢,我如果用zh-hk如何,按照你的說法,這是否也是事實標準呢?--VipUser 14:37 2004年10月27日 (UTC)
在IE的語言選擇之中,確實是分成zh-tw(台灣)及zh-cn(中華人民共和國),此外還有zh-hk(香港)、zh-sg(新加坡)跟zh-mo(澳門),這也是目前我們在進行繁簡體轉換所使用的模式,讓將來從不同地方上來的人可以選擇語言,然後系統就可以自動進行繁簡體轉換,除非VipUser兄能請Microsoft這種語言分類給改掉,否則沒有必要在這邊過度聯想它的地域暗示性,因為它本來就是要分辨不同地方上來的人,然後找到最適合的閱讀方式而已。順帶一提,英文就有十幾種分類。--[[User:Theodoranian|虎兒 (留言)]] 14:46 2004年10月27日 (UTC)
贊同虎兄不要過度聯想的觀點,但是從技術上還要進一步討論。有的事情只要大家討論才會有結果,我也會繼續為維基努力的。--VipUser 15:27 2004年10月27日 (UTC)
- 傳統上常常使用zh-cn/zh-tw的區別,不過這不是好的language-tage,IANA有定義新的tag, zh-hans/zh-hant (http://www.iana.org/assignments/lang-tags/zh-Hant, http://www.iana.org/assignments/lang-tags/zh-Hans) ,使用Hans,Hant 來區別繁體字和簡體字,如果要區別地方語言差異(Language variant)則可以在加上 -cn, -tw,-hk,-sg,比如說 zh-hans-cn, zh-hant-tw, and zh-hans-sg, zh-hant-hk. IE/Microsoft Windows 常常使用自己的標準,不跟IANA,W3C走,這裡建議還是盡量照 ISO/IANA 走Pektiong 15:51 2004年10月27日 (UTC)
zh 是 ISO 639 的語言代號,CN/HK/MO/SG/TW 是 ISO 3166 的地區代號,各位對於這方面還有沒有懷疑的地方?還有兩個問題:
- CHS 和 CHT 是哪個 ISO 標準?可以說出來嗎?
- 哪個系統或者 browser 在用 zh-hans 和 zh-hant? 恕我見識淺薄,目然為止還未見過。
Abel Cheung 21:18 2005年4月15日 (UTC)
建議用繁體編輯所有關於中華民國及臺灣的人、事、物的條目
中華民國自1912年成立以來,不論是以前統治中國大陸,還是現在統治臺灣,一直以繁體中文爲標準,雖然教育部曾在1935年公佈《簡化字表》。爲了一貫性,建議用繁體編輯所有關於中華民國的人、事、物的條目,不論是以前統治中國大陸,還是現在統治臺灣的時候,否則可能不連貫。即使不會寫繁體,仍可先寫簡體,再繁體化。
這是我的看法,歡迎討論。中國清代或以前的人、事、物的條目,用繁體或簡體,歡迎編者自選。我偏好繁體,但也看得懂簡體。Jusjih 09:16 2004年11月13日 (UTC)
- 我想以下的東西應用繁體字來寫:香港、澳門、台灣所有事物、1949年前中國發生的所有事情;以下的東西應用簡化字來寫:中國內地(不包括港、澳、台)地理、1949年之後中國發生的所有事情、與年份或地區無關的事物(例如我要寫文介紹什麼叫收音機或什麼叫氧氣) Hello World! 09:58 2004年11月17日 (UTC)
- 我覺得這樣並不可行。限制繁體或簡體來編寫某一條目,可能會帶來不必要的關於中立性的爭論;另一方面,關於同時涉及兩岸三地的人、事、物又該如何處理呢? 目前的轉換技術方案只考慮顯示頁面時使用的字體,其背後假設是,任何文章都可以用繁體和簡體混合編寫,在顯示頁面是由程序自動轉換成單一的繁體或簡體。加上必要時的手工轉換標記,我覺得這個方案可以解決大多數連貫性問題。其缺點當然是在編輯文章時,作者仍需面對繁簡混排的情況。但是這也可以最大限度地讓更多人參與條目的寫作。 -Zhengzhu 18:42 2004年11月17日 (UTC)
- 如果作者的編輯本章的時候,可以選擇用簡體或者繁體面對文章怎麼樣,程序在作者編輯之後應該會同樣的自動轉換。畢竟還是有用戶不能容易的面對繁簡混排。--[[User:Zy26|zy26 (Talk)]] 02:55 2004年11月18日 (UTC)
- 我同意可用電腦程序進行繁簡體轉換,使不同用戶可使用他熟悉的繁體或簡體文字來編寫。我最關注的是條目名稱的問題。就在最近,我便被一個「黃」字考起了。Unicode內同時有一個「黃」字(上部分是廿字加一劃)及「黃」字(上部分是卄字加一劃)。如不考慮條目名稱應該用「黃」字或「黃」字,將會混亂到極。這裡極可能有兩篇文章,一篇叫「黃大仙」(香港地名),一篇叫「黃大仙」(道教神祇)。Hello World! 06:32 2004年11月18日 (UTC)
- 如果使用簡體中文,應為「黃」,另外的視為異體。--[[User:Zy26|zy26 (Talk)]] 12:12 2004年11月18日 (UTC)
- 但香港地名的文章多數會用繁體字寫的,這就是出現我上述說會撞名的原因。有沒有解決方法? Hello World! 16:33 2004年11月18日 (UTC)
- 同中國和中國解決方式一樣。--[[User:Zy26|zy26 (Talk)]] 16:50 2004年11月18日 (UTC)
- 兩個條目的三個字都一樣,但是有不同意思。現在我於黃大仙一條放了消歧義字樣,把道教黃大仙連往他的原名黃初平。Hello World! 00:44 2004年11月19日 (UTC)
- 同中國和中國解決方式一樣。--[[User:Zy26|zy26 (Talk)]] 16:50 2004年11月18日 (UTC)
- 但香港地名的文章多數會用繁體字寫的,這就是出現我上述說會撞名的原因。有沒有解決方法? Hello World! 16:33 2004年11月18日 (UTC)
- 如果使用簡體中文,應為「黃」,另外的視為異體。--[[User:Zy26|zy26 (Talk)]] 12:12 2004年11月18日 (UTC)
- 我同意可用電腦程序進行繁簡體轉換,使不同用戶可使用他熟悉的繁體或簡體文字來編寫。我最關注的是條目名稱的問題。就在最近,我便被一個「黃」字考起了。Unicode內同時有一個「黃」字(上部分是廿字加一劃)及「黃」字(上部分是卄字加一劃)。如不考慮條目名稱應該用「黃」字或「黃」字,將會混亂到極。這裡極可能有兩篇文章,一篇叫「黃大仙」(香港地名),一篇叫「黃大仙」(道教神祇)。Hello World! 06:32 2004年11月18日 (UTC)
- 我早放棄了,現在我不管是舍文章,我都以繁體字編輯。--Wshun 00:52 2004年11月18日 (UTC)
- 用自己習慣的方式,程序做剩下的,應該不錯。--[[User:Zy26|zy26 (Talk)]] 12:12 2004年11月18日 (UTC)
其他計劃的繁簡體問題
我們是否也應該同樣方式合併其他計劃中的繁簡體頁面?例如維基資源等?--百無一用是書生 (☎) 13:14 2004年11月22日 (UTC)
- 如果程序能保證同現在一樣的方便的話。--[[User:Zy26|zy26 (Talk)]] 13:41 2004年11月22日 (UTC)
希望有保持頁面原樣的選項
其實,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對於簡繁體的閱讀都不存在太大問題的 現在一律轉成一種的話,閱讀上反倒出問題了——比如那段關於「台灣」二字的簡繁體問題的討論,現在根本就沒法看了……--zhouxiao 10:32 2004年12月30日 (UTC)
- 試過了「不轉換」了嗎?XD--密爾希弗拉雪 03:49 2004年12月31日 (UTC)(另外,幫您把行首輸入的「;」改掉囉,如果要縮排的話應用「:」才是!:))
- 或者在個人選項里將字體設為「zh」。-Zhengzhu 04:18 2004年12月31日 (UTC)
- 多謝兩位,現在沒問題了
- 另外,關於「;」,其實我一開始也不是為了縮排啦——主要是,不加符號的話,在顯示時「硬回車」是無效的,因為也不知道別的方法,暫時用它當回車起始符號了^_^Zhouxiao 09:51 2005年1月3日 (UTC)
早就已經停止編輯的http://closed-zh-tw.wikipedia.org
http://closed-zh-tw.wikipedia.org 是主張繁體版獨立的維基百科,但早就已經停止編輯,僅能查看源文件。
本維基百科中文版的繁簡條目幾乎完成合併。也許closed-zh-tw所有的內容這已都有了(希望如此)。見http://mail.wikipedia.org/pipermail/wikipedia-l/2004-September/016933.html
轉換範圍
繁簡轉換的範圍應該有一個限制,比如繁簡體用語相差很大,雙方很難了解的詞,以及翻檢轉換出錯的詞。至於日常用語,如果不妨礙理解,應該儘量不轉換。我們的目標應該是儘量不轉換,而不是有一點差異就轉換。漢語還在一直發展,兩岸三地的交流也使這些差異在減小--百無一用是書生 (☎) 07:16 2005年1月18日 (UTC)
反對正體轉換
請到 wikibook 中文去看一看 論語。
詩云的正體不能是詩雲! 真不知所謂! 請大家對繁簡的問題看得深入些, 想透一些. 某些文字, 如名字, 法律條文等, 是不允許自動轉換的。如果你真的看不懂, 從正體用機器轉到簡體是可以接受的。但用機器自動轉成正體, 就不是那麼簡單的啦.
雖然, 目前仍留了不轉換的一種選擇, 但一日這正體的自動轉換存在, 我們就沒法保證我們寫的對的東西會自動變成不對的東西。
大家都很熱心, 對技術抱有很大的希望, 想利用技術來解決問題. 這非常好. 但請尊重語言的多樣性和複雜性. 請不要誇大技術的能力, 讓機器做一些它不能做的.
- 這個我們已經考慮到了,只需在文章頂部加上__NOCC__標記,就可以禁止對該文章進行任何轉換。參見Wikipedia:繁簡處理-Zhengzhu 20:46 2005年3月19日 (UTC)
因為不知道大家看不看wikisource的討論頁,我還是在這裡提出好了:
大家覺不覺得,wikisource根本就不應該進行自動的繁簡轉換?尤其是像古文、詩詞這類的東西,用電腦進行正確的轉換簡直就是不可能,還不如把繁簡版本分開。而且這些古代的原文都只有一個版本,不會有多少人去反覆編輯,所以不會出現不同步的問題。-- ran(留言) 21:00 2005年3月19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