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縣
外觀
吉安縣 | |
---|---|
縣 | |
吉安縣在江西省及吉安市的位置 | |
坐標:27°01′37″N 114°38′10″E / 27.0269°N 114.6361°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隸屬行政區 | 江西省吉安市 |
設立 | 廬陵縣: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 |
語源 | |
面積 | |
• 總計 | 2,117 平方公里(817 平方英里) |
人口(2020年)[1] | |
• 常住 | 469,513人 |
• 密度 | 222人/平方公里(574人/平方英里) |
• 城鎮 | 249,544人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郵政編碼 | 343100 |
車輛號牌 | 贛D |
行政區劃代碼 | 360821 |
本地生產總值(2007) | ¥38.53[2] |
• 人均 | ¥8505 |
網站 | www |
吉安縣(古稱廬陵城)是中國江西省吉安市下轄的一個縣,地處江西省中部,橫跨贛江兩岸。縣人民政府駐敦厚鎮廬陵大道。
吉安縣,是中國革命老區,有「將軍縣」之稱。曾獲全國文明縣、全國綠化模範縣。
歷史沿革
[編輯]歷代變更 | |
---|---|
設立 |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 |
使用狀況 | 江西省吉安市轄縣 |
秦朝 | 廬陵縣 |
西漢 | 廬陵縣 |
新朝 | 桓亭縣 |
東漢 | 廬陵縣 |
三國 | 高昌縣|石陽縣 |
西晉 | 高昌縣|石陽縣 |
東晉/十六國 | 高昌縣|石陽縣 |
南北朝 | 高昌縣 |
隋朝 | 石陽縣→廬陵縣 |
唐朝 | 廬陵縣 |
五代十國 | 廬陵縣 |
北宋/遼朝 | 廬陵縣 |
南宋/金朝 | 廬陵縣 |
現代 | 吉安縣 |
吉安縣古稱廬陵縣。《水經注》說它是因瀘水而得名。
秦朝前
[編輯]- 夏、商時代(約前21世紀~前1066),地域處揚州西境
- 周朝(前1066~前221)地屬吳、越、楚。[3]
秦朝
[編輯]漢朝
[編輯]- 漢高祖元年(前206年),秦亡,楚漢爭霸,英布為九江王,廬陵縣屬九江王國。
- 高祖五年(前202年),穎陰候灌嬰渡江平定楚地,分九江郡立豫章郡,領18縣,廬陵縣屬揚州豫章郡。廬陵縣治在今泰和縣城西北三十里。[4]:37
- 新始建國元年(9年),改豫章為九江郡,改廬陵為桓亭縣。
- 建武元年(25年)。桓亭縣復名廬陵。
- 永元八年(96年),新淦縣南部和廬陵縣地劃出置石陽縣(治所在今江西吉水縣北十五里固洲)。[5]
- 東漢末,豫章郡分立廬陵郡治西昌,廬陵縣分置西昌縣(三國吳分廬陵縣置,屬廬陵郡。治所在今江西泰和縣西三里。隋開皇十一年(591)改為泰和縣。)[6]和高昌縣(治所在今江西泰和縣西北三里)[7],均屬廬陵郡。
三國
[編輯]- 三國時高昌縣為吳廬陵郡治[7]
晉朝
[編輯]南北朝
[編輯]隋朝
[編輯]- 隋開皇十年(590年),改廬陵郡為吉州,改石陽縣為廬陵縣。
- 次年,撤銷吉陽(今吉水)、興平(今永豐)、陽豐(今永豐)三縣,併入廬陵縣,隸屬吉州。
- 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改吉州為廬陵郡。廬陵郡領四縣:廬陵、泰和、安福、新淦。[9]
唐朝
[編輯]- 唐武德五年(622年),復置吉州,廬陵仍為附廓縣。
-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江南道分東、西二道,廬陵縣屬江南西道吉州。
- 天寶元年(742年),改吉州廬陵郡為吉州,縣屬不變。
五代十國
[編輯]- 吳天祐六年(909年),廬陵縣屬楊吳領地;
- 南唐保大八年(950年),析廬陵水東11鄉置吉水縣,廬陵縣仍為吉州附廓縣。
宋朝
[編輯]- 宋元祐七年(1092年),廬陵的同水鄉與吉水的順化鄉互易(順化鄉即純化鄉);
- 景炎二年(1277年),忽必烈設立江西宣慰司,改吉州為吉州路,廬陵縣隸屬如故。
元朝
[編輯]- 元元貞元年(1295年),改吉州路為吉安路,吉安之名始於此,相傳意取「吉泰平安」之義,廬陵縣仍屬之。
-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朱元璋兵取江西,改吉安路為吉安府,廬陵縣屬吉安府。
明朝
[編輯]- 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江西行省為承宣布政使司,廬陵縣屬江西布政使司湖西道吉安府。
清朝
[編輯]-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湖西道廢,吉安府直屬省;
- 雍正九年(1731年),廬陵縣隸屬贛南道吉安府。
民國
[編輯]-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廢吉安府,撤道,
- 民國三年(1914年),改廬陵縣為吉安縣,設廬陵道於宜春,吉安縣屬江西省廬陵道。
- 民國十五年,廢廬陵,吉安縣直屬江西省。
-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江西省劃分13個行政區,吉安縣隸屬第九行政區。
-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江西省縮編為8個行政區,吉安縣隸屬第三行政區。
-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江西省劃為9個行政區,吉安縣仍屬第三行政區。[10]
新中國
[編輯]- 1958年11月,吉安縣併入吉安市。
- 1959年6月,縣、市仍分治。
- 1968年,吉安縣專區改名井岡山地區,吉安縣屬井岡山地區。
- 1979年,改井岡山地區為吉安地區,吉安縣仍屬吉安地區。
- 1979年11月,吉安縣治所從吉安市區徙新縣城敦厚鎮。
- 2000年,吉安地區改為吉安市,吉安縣屬之。
行政區劃
[編輯]高新街道、金雞湖街道、敦厚鎮、永陽鎮、天河鎮、橫江鎮、固江鎮、萬福鎮、永和鎮、桐坪鎮、鳳凰鎮、油田鎮、敖城鎮、梅塘鎮、浬田鎮、北源鄉、大沖鄉、登龍鄉、安塘鄉、官田鄉、指陽鄉、吉安縣工業園區和井岡山經濟技術開發區。
縣治變遷
[編輯]吉安縣縣城的變遷較為複雜,大致在前221年設立廬陵縣時,縣治在今泰和縣西北附近。96年劃廬陵縣地新設石陽縣,縣治在今吉水縣北。東漢末豫章郡分立廬陵郡治所西昌縣,廬陵縣分置西昌縣(治所在今泰和縣西)和高昌縣(治所在今江西泰和縣西北)。廬陵郡在三國時期從西昌縣移至高昌縣,291年廬陵郡移治石陽縣(今吉水縣城東北)。342年廬陵郡治移於今吉安市區附近,石陽縣隨徙。502年高昌縣併入石陽縣。
590年,改廬陵郡為吉州,新建州城於今市區趙公塘一帶,本境屬廬陵縣,為吉州首府。682年廢趙公塘(堂)舊城,新建州城於今市區北門街道轄區內,並將廬陵縣治從石陽古城遷入。[13]自此廬陵郡郡城固定下來,之後廬陵郡變遷為吉州、吉安府此地也一直為治所同城。
新中國時期縣治設立石陽鎮後改為吉安市,與吉安縣多次合併分治,後為適應發展吉安縣治所從吉安市區五嶽觀遷至新縣城敦厚鎮。[11]
公元1868年(清穆宗同治七年)《吉安府城圖》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具體變遷如下:
-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始設廬陵縣,隸屬九江郡,縣治在今泰和縣西3里。
- 高祖五年(前202年),廬陵縣屬揚州豫章郡。廬陵縣治在今泰和縣城西北三十里。[4]:37
- 永元八年(96年),新淦縣南部和廬陵縣地劃出置石陽縣(治所在今江西吉水縣北十五里固洲)。[5]
- 東漢末,豫章郡分立廬陵郡治西昌,廬陵縣分置西昌縣(三國吳分廬陵縣置,屬廬陵郡。治所在今江西泰和縣西三里。隋開皇十一年(591)改為泰和縣。)[6]和高昌縣(治所在今江西泰和縣西北三里)[7]
- 三國時高昌縣為吳廬陵郡治[7]
- 晉惠帝元康元年(291年),廬陵郡移治石陽縣(今吉水縣城東北8千米處)。[8]
- 咸康八年(342年),廬陵太守孔倫移廬陵郡治於今吉安市區附近,石陽縣隨徙。
- 梁天監元年(502年),武帝滅齊,高昌縣併入石陽縣,隸屬廬陵郡,郡縣同治所。
- 隋開皇十年(590年),改廬陵郡為吉州,新建州城於今市區趙公塘一帶,本境屬廬陵縣,為吉州首府。[13]
- 唐永淳元年(682年),廢趙公塘(堂)舊城,新建州城於今市區北門街道轄區內,並將廬陵縣治從石陽古城遷入。[13]
- 1947年於縣治置石陽鎮,1949年升鎮置吉安市。1952年撤市,名吉安鎮,1953年復為吉安市。[13]
- 1979年11月,吉安縣治所從吉安市區徙新縣城敦厚鎮。[11]
人口
[編輯]根據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吉安縣常住人口為46.95萬人。
交通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Sta2008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吉安县人民政府-历史沿革. www.jianxian.gov.cn. [2024-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8).
- ^ 4.0 4.1 泰和县志.
- ^ 5.0 5.1 石阳县_石阳县在哪里_历史地名_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 [2024-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6).
- ^ 6.0 6.1 西昌县_西昌县在哪里_历史地名_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 [2024-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6).
- ^ 7.0 7.1 7.2 7.3 高昌县_高昌县在哪里_历史地名_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 [2024-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6).
- ^ 8.0 8.1 《宋書 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
- ^ 《隋書 卷三十一 志第二十六》
- ^ 10.0 10.1 历史沿革. [2024-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8).
- ^ 11.0 11.1 11.2 吉安县历史沿革. [2024-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5).
- ^ 2023年吉安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
- ^ 13.0 13.1 13.2 13.3 吉州区历史沿革. [2024-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