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坎門鰲龍魚燈舞

這是一篇優良條目,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坎門鰲龍魚燈舞,簡稱鰲龍魚燈鰲龍魚燈舞,又稱西台魚燈,是一種流行於浙江玉環坎門一帶的舞龍,是一種群體性的舞蹈藝術,參舞者身穿漁家特色的表演服裝,憑藉造型的燈彩道具和舞蹈,表達漁民征服海洋的意志與對豐收的祈求。主要有燈塔魚燈和紅旗魚燈兩類,分別歸屬於今天的坎門街道燈塔社區和坎門街道紅旗社區。

坎門鰲龍魚燈舞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清朝,原只是單純的魚燈,後來龍、龍珠等元素逐漸加入增強了表演的觀賞性。全舞的高潮在「鰲龍搶珠」環節,龍、珠有分有合,有別於其他舞龍的戲龍珠環節。該舞蹈氛圍熱烈,歡快奔放,具有一定藝術價值。坎門鰲龍魚燈舞成為玉環海洋文化的象徵,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歷史

[編輯]

玉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14個海島縣之一[1],境內島嶼林立、海礁棋布,有50多個島嶼[2]。而坎門則是該國東南沿海遠近聞名的海島漁港[3]。相傳,坎門前台(今坎門街道燈塔社區)社廟里的蔡王是掌管一方水土的神靈,保佑當地的風調雨順和漁民滿載而歸,深受靠海謀生的當地漁民崇拜。為了表達敬意和感激,祈求平安豐收,燈塔漁民在每年農曆十二月廿五舉行儀式祭拜蔡王,其中魚燈表演就是儀式中最主要的部分。清朝初年,坎門就盛行魚燈巡遊。[4]:110據清朝《玉環廳志》風俗篇記載,玉環沿海島嶼春節期間,民間「制禽獸鱗魚花燈入人家串演戲陣,笙歌達旦,環觀如堵」,可見鱗魚花燈的串演,已有一百多年的傳承歷史[5]。現今的鰲龍魚燈是原先的燈塔魚燈和紅旗魚燈的合稱。前者主要在今坎門街道燈塔社區,後者主要在今坎門街道紅旗社區。[6]兩者原本只是單純的魚燈,一支魚燈隊由12條魚燈組成。後來,人們逐漸加入了龍、龍珠等,增強表演的觀賞性。[4]:111第二次國共內戰文化大革命期間,蔡府聖王廟曾被毀壞,舞龍也一度停止。廟重新修建之後,舞龍才得以繼續。1971年,燈塔成立鰲龍魚燈隊,製作鰲龍魚燈等活動由蔡府聖王廟牽頭改為村民自發組織。[3]

內容

[編輯]

鰲龍魚燈舞活動過去一般以社廟的名義出面組織,由當地士紳、船主等操持。1949年後,一般由等組織置辦。[4]:110坎門鰲龍魚燈舞的表演者,除了舞鰲龍和龍珠等運動量較大的活,通常由訓練有素的成年健壯勞動力擔任外,其餘一般都是由漁家的青少年來表演[4]:110-111。表演者身穿漁家特色的表演服裝,系腰帶,男子扎頭巾,女子則將頭髮梳成兩個髮髻盤在左右。魚燈隊的各種燈具都備雙數。[4]:110燈具為「T」形木架式,上橫樑為燈座,下直檔為手柄。用竹篾扎制輪廊,外用白漂布蒙住,用墨筆勾圖上色,並裝潢修飾。製作一隻魚燈需要12天[3]

舞燈人執一具魚燈,分成兩個順序對應的隊列。排在最先的是鰲,金色鰭是鰲,銀色鰭是鰲,均由成年男子扮演。繼而是各種魚,有鮫魚黃魚鮸魚、紅帶魚鯧魚墨魚等。隨着輕鬆熱烈的吹打樂聲,各隊列中的海豚先登場,然後在龍珠導引下的鰲龍登場,接着是黃魚和其他各種魚燈。全舞的高潮在「鰲龍搶珠」環節。音樂節奏逐漸加快,經過幾番交接後,龍頭已經銜住了龍珠,舞珠人躺倒在地繼續逗引,而龍頭緊追不捨。在環繞的其他魚燈推波助瀾之下,氣氛變得緊張起來。這時,正在喝彩的圍觀者會把鞭炮煙花等射向場中。龍、珠有分有合,有別於其他舞龍的戲龍珠環節。[4]:111-112有專家認為,鰲龍魚燈舞最與眾不同的就是咬龍珠,稱「在全國都沒有看到過」[3]

鰲龍魚燈有雙元寶[3]、流水陣(又稱流水[3])、跳龍門、出龍門、四鰲戲珠、八卦陣、梅花陣、四角迴環(又稱四方迴環[3])、五路梅花、十字交叉等十種舞步陣法。主舞者是持鰲龍和持龍珠燈具的成年人,基本步法是小跑,並在馬步弓步間跳轉騰身,步步向前。雙手高舉過握杆,大幅度、力度地迴環舞動。其他表演者腳踏碎步或小跑步,進三退一,舉燈具及肩,以肘、腕轉動為主,模仿魚游動的姿勢,搖頭擺尾。[4]:112魚燈表演的陣式和步法,隨鑼鼓的音樂節奏而變換。音樂在表演過程中有指揮、控制魚燈隊舞蹈、隊形變化和節奏的作用。器樂主要由大、小鑼、木魚等吹打樂器組成,主要採用《將軍令》《馬燈調》等曲。[4]:112

特色

[編輯]

鰲龍魚燈舞憑藉鰲龍魚蝦造型的燈彩道具和舞蹈,以翻、滾、騰、躍的大幅度動作,展示五彩繽紛的海洋世界。寓有漁民對鰲龍、對大自然的敬畏,對大海的情感記憶和共鳴,也表現了漁民們敢於駕馭大海、爭勝好強、頑強拼搏的台州式性格和精神面貌。氛圍熱烈歡快奔放,闡發了漁民對大海的情感記憶,表達漁民征服海洋的意志與對豐收的祈求。坎門鰲龍魚燈舞流傳至今,具有一定藝術價值。[4]:112-114[6]

保護及榮譽

[編輯]

到2015年,坎門鰲龍魚燈舞的師徒傳承教學活動仍在有序開展,但熟練道具製作的現存傳承人所剩無幾,且均年過七旬,該技藝瀕臨消失[3]。2006年6月,坎門鰲龍魚燈舞以「坎門燈塔魚燈」之名,被列入第一批台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009年6月22日,坎門鰲龍魚燈舞被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坎門鰲龍魚燈舞傳承團體以燈塔鰲龍魚燈隊最具代表性。2010年,坎門燈塔鰲龍魚燈隊在浙江省龍舞大賽摘得金獎。同年6月端午節,赴北京參加首屆中國農民藝術節,獲得最高獎「精粹獎」和最佳組織獎,他們也是唯一由文化部選送的浙江民間表演團隊。2011年10月,該隊應邀參加第八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開幕式演出。2014年6月赴台灣彰化參加第十屆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增進兩岸傳統文化交流。坎門紅旗鰲龍魚燈隊則2012年12月參加台州市舞龍大賽並獲得金獎。[4]:113[5]

2012年6月,家族第五代舞龍人李孫謙被評為第一批玉環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7]。同年6月7日,玉環縣坎門第二初級中學因「將魚龍燈舞傳承與教學實踐課程相結合,致力培育年輕一代傳承人,使玉環漁區特色民俗文化得以有效傳播與弘揚,為我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鄉土文化教育作出了示範」,而被玉環縣教育局、玉環縣文廣新局命名為首家玉環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學基地[8]。2013年11月,浙江省文化廳公佈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李孫謙入選[9]。2020年6月5日,玉環市坎門街道燈塔社區居民委員會和玉環市坎門街道紅旗社區居民委員會被列為第二批玉環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10]

參考來源

[編輯]
  1. ^ 王慧敏. 全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浙江玉环市——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海洋生态. 人民日報. 2018-08-25. 
  2. ^ 尚清, 主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 浙江省卷 玉环县. 北京: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5-03: 1885–1886. ISBN 978-7-5087-4991-4.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李孫謙口述 曉叢整理. 鳌龙鱼灯代代传. 今日玉環·榴島周末. 2015-05-29 [2020-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3).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李枝霞編著. 坎门鳌龙鱼灯舞. 榴島風華 玉環非物質文化遺產紀錄 (杭州: 西泠印社出版社). 2016-01: 110–114. ISBN 978-7-5508-1424-0. 
  5. ^ 5.0 5.1 方興. 坎门鳌龙鱼灯舞亮相农民艺术节. 中國漁業報. 2010-07-13. 
  6. ^ 6.0 6.1 汪小倩編著. 坎门鳌龙鱼灯舞. 台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通俗讀本 (杭州: 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 2016-12: 67. ISBN 978-7-5178-1842-7. 
  7. ^ 第一批玉环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今日玉環. 2012-06-08 [2020-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3). 
  8. ^ 玉環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玉環縣教育局. 关于命名玉环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的通知. 玉環市人民政府網站. 2012-06-07 [2020-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2). 
  9. ^ 梁建. 我县又添两名省级“非遗”传承人. 今日玉環. 2013-11-22 [2020-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3). 
  10. ^ 玉環市文廣旅體局. 关于公布第二批玉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的通知. 玉環市人民政府網站. 2020-06-05 [2020-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7). 

延伸閱讀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