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宜興窯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宜興窯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地址江蘇省宜興市
分類古遺址
時代晉至清
編號6-78
認定時間2006年5月25日

宜興窯址,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無錫市宜興市境內發現的一系列古代窯址[1]

概述

[編輯]

當地考古隊在張渚鎮歸徑駱駝墩、唐南村以及丁蜀袱東螻里村、元帆村(下層)發現以細泥制的紅衣陶缽、夾砂粗紅陶鼎、釜及牛鼻式耳罐為特徵的陶器。它們與磨光的石斧、石錛共存於新石器時代遺址中陶器的主要特點,均與太湖流域錢塘江流域馬家浜文化特點相一致,這些地區均發現大量的殘陶碎片[2]

宜興窯業區域與南宋以來的變遷有關:自宋朝遷都南京後,受軍政影響,宜興西部地區的製陶業也投入軍需服務,以「韓瓶」為代表;但宋朝結束後並未明顯發展。直到明朝,陶業逐漸由宜興西部山區向東南方向轉移。明朝初期宜興窯址多分佈於沿山一帶,以袱東白泥場、川埠查林大嶺一線為主。明朝中晚期以後,南北窯、勝相互靠攏,逐漸在丁蜀鎮形成新的中心[3],其所產陶器多為粗陶,以缸、壇、盆、罐、壺、砂鍋、碗等日用陶瓷為主,以紫砂壺最為知名[4]

保護

[編輯]

2006年5月25日,宜興窯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分別包括[5]

2010年,宜興市制定宜興窯址保護規劃通過了江蘇省文物局的論證[6]

參考

[編輯]
  1. ^ 葉呣民著. 中国陶瓷史纲要. 輕工業出版社. 1989.04: 73. ISBN 7-5019-0255-0. 
  2. ^ 趙岳,徐貞著. 紫音希声 顾景舟紫砂艺术研究.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5.10: 622–623. ISBN 978-7-108-05398-5. 
  3. ^ 馮其庸著. 剪独集. 青島:青島出版社. 2014.01: 379. ISBN 978-7-5436-9468-2. 
  4. ^ 吳光榮著. 天下收藏 第2辑 茶具鉴藏. 北京:印刷工業出版社. 2013.03: 167. ISBN 978-7-5142-0536-7. 
  5. ^ 江蘇省宜興市史志辦公室編. 宜兴年鉴 2007 总第19卷. 北京:方志出版社. 2007.06: 215. ISBN 978-7-80238-048-6. 
  6. ^ 《江蘇文化年鑑》編纂委員會編. 江苏文化年鉴 2010. 廣陵出版社. 2011.01: 208. ISBN 978-7-80694-6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