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大皇宮
巴黎大皇宮 | |
---|---|
Grand Palais | |
成立 | 1900年世界博覽會 |
地址 | 法國巴黎溫斯頓丘吉爾大道 |
坐標 | 48°51′58″N 2°18′45″E / 48.866161°N 2.312553°E |
類型 | 展覽場所 |
參觀人數 | 每年150萬人[1] |
館長 | Jean-Paul Cluzel |
公共交通 | 香榭麗舍-克列孟梭站 富蘭克林·D·羅斯福站 |
網站 | www.grandpalais.fr |
地圖 | |
香榭麗舍大皇宮(法語:Grand Palais des Champs-Élysées,法語發音:[ɡʁɑ̃ palɛ de ʃɑ̃z‿elize]),通稱大皇宮(法語:Grand Palais),位於香榭麗舍大道,是為了舉辦1900年世界博覽會所興建的展覽館,現為巴黎美術博物館所在地,由建築師亨利·德格拉納、阿爾貝·盧韋、阿爾貝-費利克斯-泰奧菲勒·托馬和夏爾·吉羅共同建造,正面長240公尺、高43公尺。和小皇宮及亞歷山大三世橋修建於同一時期。
雖然中文譯名有「皇宮」一詞,但巴黎大皇宮及小皇宮並非皇家宮殿。2024年巴黎奧運會的劍擊與跆拳道比賽在此舉行。
歷史
[編輯]1900年巴黎世界博覽會的舉辦決定,使法蘭西共和國揭露其內部的深刻分歧。批評者認為該項目耗費巨大,佔用了地方政府的資源,並質疑其對法國整體經濟的效益。這些擔憂也蔓延到了大皇宮的規劃和建設。[2]
與夏樂宮或加尼葉歌劇院的方案不同,該項目只考慮讓法國建築師參與。最終決定於1896年4月22日宣佈,合同授予了四人,每人負責一個不同的領域:亨利·德格拉納、阿爾貝·盧偉、阿爾貝·托馬和夏爾·吉羅。
大皇宮於1900年5月1日盛大開幕。從一開始,除了預定的藝術展覽外,這裏還舉辦了各種展覽。其中包括1901年至1957年每年舉辦的騎馬比賽,但主要致力於創新和現代性:汽車、航空、家用電器等等。藝術展覽的黃金時代持續了大約三十年,最後一次展覽於1947年舉行。亨利·馬蒂斯去世後的第一個大型回顧展在大皇宮舉行。
主空間長近240米,採用鐵、鋼和玻璃桶形拱頂建造,是受倫敦水晶宮啟發下建造的最後一個大型透明結構,在電力時代來臨之前,這樣的結構是大型集會的必備條件。主空間最初通過一個融合了古典風格和新藝術運動風格的大樓梯,沿着東西軸線與宮殿的其他部分相連,但內部佈局後來有所修改。
這座宏偉宮殿的外觀融合了雄偉的古典石材立面和繁複的新藝術運動鐵藝,以及一些寓言雕像群,包括保羅·加斯克、卡米耶·勒費弗爾、阿爾弗雷德·布歇、Alphonse-Amédée Cordonnier和拉烏爾·韋爾萊等雕塑家的作品。喬治·雷朋創作的巨大青銅駟馬戰車雕塑位於主立面兩翼的頂部。香榭麗舍大街側的雕塑以不朽戰時間,塞納河側的雕塑以和諧勝分歧。
這座建築甚至在完工之前就出現了問題,主要是由於地下水位下降造成的沉降。由於施工不能延遲,建築商試圖通過將支撐柱下沉到更堅固的土壤中來彌補這種沉降和地面移動的趨勢。這些措施只取得了部分成功。建築物投入使用後,又出現了進一步的損壞。在安裝某些展覽(如巴黎國際航空航天展)期間,對結構構件施加過大的力造成了損壞,同樣的還有馬展中流出的酸性液體。
隨着時間的推移,建築本身的建造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例如,鑄鐵和鋼構件之間有不同的膨脹和收縮率。問題產生的間隙導致有水滲入,造成腐蝕,進一步削弱了結構。1993年,一塊玻璃天花面板墜落,主空間終於被迫關閉進行修復工作,直到2007年才重新向公眾完全開放。
戰時的大皇宮
[編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大皇宮曾被用作軍事醫院,僱用未被送往前線的當地藝術家,來粉飾病房及製作義肢模具。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佔據法國期間,納粹德軍曾將之用作卡車倉庫,後來在那裏舉辦了兩個納粹政治宣傳展覽[3]。
巴黎解放期間,巴黎抵抗運動將大皇宮作為總部。1944年8月23日,他們於一扇面向塞爾維斯大道的窗戶對一支前進中的德軍縱隊進行射擊,德軍以坦克射向大皇宮作為回應。這次襲擊點燃了宮內為馬戲表演準備的乾草,在接下來的48小時,大火產生的濃煙對建築物造成了嚴重破壞。8月26日,美軍的吉普車停泊在在中殿,法國第2裝甲師的坦克緊隨其後,才解決了這次衝突[4][5]。
戰後
[編輯]1960年代,法籍建築師勒·柯布西耶屬意拆卸大皇宮,在那裏興建由時任文化部長安德烈·馬爾羅所提倡的20世紀藝術博物館。1965年8月27日,建築師過世,計劃告終[6]。中殿於1975年6月12日獲頒令為歷史古蹟。2000年11月6日大皇宮獲法令全面保護。
今日之大皇宮
[編輯]大皇宮的地下室設有一個主警察局,其警員負責保護大皇宮國家美術館展出的展品,特別是繪畫展覽「沙龍」:法國國家美術協會沙龍、秋季沙龍和比較沙龍。該建築的西翼還設有一個科學博物館,即發現宮。
它是2010年世界劍擊錦標賽的主辦場地。
在2011年的Monumenta展覽(5月11日至6月23日)上,雕塑家安尼施·卡普爾受委託創作了臨時室內特定場域裝置作品「利維坦」,這是一個巨大的(約77.5萬平方英尺)結構,佔據了大皇宮主展廳的一半。[7]
在2017年環法自行車賽的最後階段,它被用作巴黎2024年夏季奧運會申辦宣傳活動的一部分。騎手們騎車穿過大皇宮,前往香榭麗舍大街。
大皇宮於2021年3月暫時關閉,進行重大翻修。於在2024年巴黎奧運會前重新開放,用於舉辦劍擊和跆拳道比賽。大皇宮計劃於2025年春季重新向公眾開放。[8] 在關閉期間,原定舉辦的展覽將在其他地點舉辦,例如巴黎的臨時大皇宮和盧森堡博物館,以及馬賽的交易所宮。
相關條目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The Grand Palais. Salon International du Livre Ancien au Grand Palais à Paris. [2010-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13).
- ^ SWIFT, ANTHONY. "World's Fairs." Europe 1789–1914: Encyclopedia of the Age of Industry and Empire, edited by John Merriman and Jay Winter, vol. 5, Charles Scribner's Sons, 2006, pp. 2493–2506. Gale In Context: World History. Accessed 20 January 2022.
- ^ Wartime. GrandPalais.fr. [15 August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5 December 2017).
- ^ Dans la tourmente des deux guerres. GrandPalais.fr. [15 August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17 May 2012).
- ^ Collection des FFL (Forces Françaises Libres). Collection des FFL (Forces Françaises Libres). – ECPAD. Ecpad.fr. [15 August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4 January 2019).
- ^ Paris : ce dont rêvait Le Corbusier pour la rive droite. Geo.fr. 18 July 2016 [21 June 2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5) (法語).
- ^ "Anish Kapoor: Leviathan for Monumenta 201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t designboom.com; Lauren Houssin, "Kapoor’s 『Leviathan』 Fills Grand Palais in Pari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he New York Times (31 May 2011); Mark Hudson, "Anish Kapoor: Leviathan, Monumenta 2011, Grand Palais, Paris, review"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he Telegraph (11 May 2011). Retrieved 21 September 2014.
- ^ Le Nouveau Grand Palais. grandpalais.fr. 2021 [11 July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