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經濟史
外觀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
德國歷史 |
---|
歷史系列條目 |
德國在19世紀初期仍是是一個由眾多不同規模和發展的國家組成的邦聯,其保留了前工業化社會的特徵[1],其中貿易以許多自由城市為中心。在1840年代鐵路網的廣泛發展之後,快速的經濟增長和現代化引發了工業化進程。到1900年德國已成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其在幾個關鍵部門確立了主導地位,如化學和鋼鐵工業[2][3][4]。德國工業以其高產能、持久的競爭力著稱,它隨後與美國和英國展開了保護主義的貿易戰。
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德國的經濟基礎設施被完全摧毀。西德在馬歇爾計劃提供的財政支持下開始了重建計劃,並在經濟部長路德維希·艾哈德的經濟原則的指導下,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創造了經濟奇蹟。作為戰爭賠款計劃的第一步,東德最後剩下的經濟設施被蘇聯佔領軍拆除。該國融入了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東方集團體系[5]。它在生活水平方面遠遠落後,工業污染非常嚴重,直到1990年被西德吸收並在資本主義下重建。當代德國在最大的幾個經濟體中擁有高技能勞動力,是歐洲最大的高品質商品出口國,它出口的商品主要是汽車、機械、醫藥、化工和電氣產品等,2020年德國的GDP 為3.806萬億美元[6][7][8][9][10]。
參考資料
[編輯]- ^ Allan Mitchell. The Great Train Race: Railways and the Franco-German Rivalry, 1815-1914. Berghahn Books. 2006 [2021-10-03]. ISBN 978-1-84545-136-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03).
- ^ Fred Aftalion, Otto Theodor Benfey. A His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Chemical Industry.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019-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1).
- ^ Haber, Ludwig Fritz, The chemical industry during the nineteenth century, 1958
- ^ James, Harold. Krupp: A History of the Legendary German Fir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2.
- ^ The U.S. State Department Analyzes the Soviet Note on Berlin. German History in Documents. [2019-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16).
- ^ Germany. CIA World Factbook.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2011-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9).
- ^ Anna M. Cienciala. LECTURE NOTES 17. EASTERN EUROPE 1945-1956: Population Shifts; The Cold War and Stalinization; the Balkans; Poland and Hungary in 1956; Czechoslovakia 1968.. Web Ku Edu. [2019-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17).
- ^ THE ECONOMIC HISTORY OF GERMANY. Sjsu Edu. [2019-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0).
- ^ Jaap Sleifer. Planning Ahead and Falling Behind: The East German Economy in Comparison with West Germany 1936-2002. De Gruyter. 2014-07-07: 49– [2021-10-03]. ISBN 978-3-05-008539-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8).
- ^ Germany's capital exports under the euro | vox. Voxeu.org. [2014-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