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新興凱恩斯學派(英語:New Keynesian economics)又譯為新興凱恩斯學派,是產生於20世紀70、80年代並至今仍在發展一個宏觀經濟學理論,相對於傳統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第一代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只進行「價格剛性假設」下的分析,它把「價格為什麼是剛性的」也作為分析對象引進了宏觀經濟分析領域。第二代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是新凱恩斯學派的後繼者,與第二代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形成競爭關係。

起源[編輯]

20世紀70年代美國和部分歐洲國家的經濟出現了「停滯性通貨膨脹」現象,第一代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由於無法解釋該現象受到了懷疑,小羅伯特·盧卡斯羅伯特·巴羅米爾頓·佛利民等人提出了第二代新古典主義經濟學(英語:New classical economics)對第一代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發出挑戰[1],針對該挑戰,勞倫斯·鮑爾N.格里高利·曼昆戴維·羅默奧利維爾·布蘭查德喬治·阿克洛夫珍妮特·耶倫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發展出了第二代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2]

內容[編輯]

第二代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主要特色是基於工資粘性和價格粘性展開分析[3],它假設名義工資和產品價格是可以調整的,但是調整速度十分緩慢,另外,它採用了第二代新古典主義經濟學(英語:New classical economics)的分析框架。

第二代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與第一代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區別體現在第二代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更尋求微觀基礎。在第二代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中,原先事先假定了的東西被得到了更多的微觀深化,使得邏輯更加完整。

與第二代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的關係[編輯]

新興凱恩斯學派雖然與第二代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存在競爭關係,但目前兩者的發展趨勢卻在朝着難以辨別的方向邁進。由於大家有了建立在微觀基礎上進行政策爭論的前提,使得以前不能討論的問題變得可能。第二代新古典主義經濟學承認了市場的失敗,而新興凱恩斯學派也承認了市場調節的重要性。由此,爭論由學派之爭,轉變為互相承認、互相切磋,隨之政策爭論更向細部延伸。在很多問題上,如果不加以強調,已經很難辨認哪些是第二代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哪些是新興凱恩斯學派。

參考文獻[編輯]

引用[編輯]

  1. ^ 金融危机:为何不能完全预测和防范. [2013-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2). 
  2. ^ 经济学派:新凯恩斯主义. [2013-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8). 
  3. ^ 经济自由与经济干预理论的历史演进. [2013-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1). 

書籍[編輯]

  • Greenwald, B. and Joe. Stiglitz, 1993, ``New and Old Keynesians,"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Vol. 7, No. 1, pp. 23-44, (Winter 1993).
  • Greenwald, Bruce and Joseph E. Stiglitz. ``Keynesian, New Keynesian and New Classical Economics," Oxford Economic Papers, Vol. 39, 1987, pp. 119-132.(or NBER Working Paper 2160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外部連結[編輯]

參見[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