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叔衡
何叔衡 | |
---|---|
性別 | 男 |
出生 | 光緒二年五月五日 1876年5月27日 大清湖南省寧鄉縣 |
逝世 | 1935年2月24日 中華民國福建省長汀縣 | (58歲)
國籍 | 中華民國 |
教育程度 | 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 |
職業 | 政治家 |
活躍時期 | 19世紀 |
政黨 | 中國共產黨 |
獎項 | 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 |
經歷
|
何叔衡(1876年5月27日—1935年2月24日)[1],字玉衡,號琥璜,湖南寧鄉人。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
生平
[編輯]1913年,何叔衡就讀於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後在長沙楚怡小學堂和第一師範附小任教。1918年,與毛澤東、蕭瑜、蔡和森等發起成立新民學會,曾任執行委員長。1920年,與毛澤東組織發起長沙共產主義小組。後被湖南省教委派為省通俗教育館館長,主辦《湖南通俗報》。
1921年7月,他與毛澤東作為長沙代表參加在上海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大會召開之前,幾位主要代表認為何不應出席大會,以某項工作緊急為理由,請何先行返湘處理,未實際出席大會。詳張國燾《我的回憶》),時年45歲。1921年8月,與毛澤東創辦湖南自修大學。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任中國國民黨湖南省黨部執行委員和監察委員、湖南省法院陪審員、懲治土豪劣紳特別法庭成員、《湖南民報》館館長等職。1927年5月,長沙「馬日事變」後,赴上海轉入地下工作,與謝覺哉、徐特立等創辦中共印刷機構「聚成印刷公司」,任經理。1928年6月,赴蘇聯莫斯科,參加在那裏舉行的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9月入莫斯科中山大學,與徐特立、吳玉章、董必武、林伯渠等編在特別班學習。1930年7月回上海,任共產國際救濟總會和全國互濟會主要負責人。
1931年秋,何叔衡進入江西中央蘇區,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臨時中央工作檢察人民委員、內務人民委員部代理部長、臨時最高法庭主席、工農監察部部長等職。1934年中央紅軍主力突圍長征後,留守贛閩根據地繼續進行游擊鬥爭。1935年2月24日,何叔衡在福建長汀水口被國民黨部隊包圍,於突圍中跳崖身亡[2]:16,終年58歲。
家庭
[編輯]何叔衡和妻子袁娥沒有子女。何新九是何叔衡弟兄過繼的。[3][4][5]
何新九一生育有4子3女,二兒子名叫何霞飛,何霞飛的大兒子名字不詳,大兒媳名叫李小良,是一名鄉村教師,何霞飛的二兒子名叫何光華,二兒媳名叫李國輝,何叔衡故居由李國輝負責看管,沙田鄉人民政府每月支付給她800元,何盛明則是何叔衡的曾孫,何叔衡是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作為中國共產黨創黨元老,由於他1935年2月24日在福建長汀跳下懸崖摔死,其後人五代並沒有享受到父蔭,仍然居住在寧鄉縣沙田鄉,曾孫何盛明曾是煤礦和鋼廠的礦工,年紀大了之後回鄉種田,何盛明的2個兒子也是靠賣苦力掙錢,大兒子是海爾空調的安裝工人,二兒子是中聯重科機床工人。[3][4][5]
1928年,何叔衡遠赴蘇聯留學深造,其中1929年給兒子何新九寫的家書寫到:「我的人生觀,絕不是想安居鄉里以求善終,絕對不能為一家一身升官發財以愚懦子孫。此數言請你注意。」後來這句話成了何家的家訓。[3][4][5]
參考文獻
[編輯]- ^ 《何叔衡》“何叔衡1876年5月27日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杓子冲一个农民家庭。”. [2017年8月1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2月1日).
- ^ 鄧子恢. 邓子恢自述. 人民出版社. 2007年. ISBN 9787010058092 (中文(簡體)).
- ^ 3.0 3.1 3.2 "一大"代表何叔衡:后人三代皆务农.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3年6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6月16日) (中文(簡體)).
- ^ 4.0 4.1 4.2 “一大”代表何叔衡:后人三代皆务农. 紅色旅遊網. [2013-06-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9) (中文(簡體)).
- ^ 5.0 5.1 5.2 "一大"代表何叔衡:后人三代皆务农. 鳳凰網. [2013年6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0月29日) (中文(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