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互聯網/存檔1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命名

應該用互聯網還是互聯網作條目名稱? --Lorenzarius 12:48 2003年12月3日 (UTC)

中國大陸的官方名稱是互聯網--Shizhao 13:06 2003年12月3日 (UTC)
雖然是官方名稱,但此詞彙已經瀕臨死亡。可以用google搜索對比,查詢結果數目相差1個數量級。同樣值得一提的是「電子函件」與「電子郵件」,由於詞條數目相差2個數量級,可以認爲「電子函件」一詞已經死亡。但官方名稱是「電子函件」
在最新版,「電子郵件」為主要術語。--zy26 was here. 03:30 2005年9月2日 (UTC)

但實際上互聯網屬於互聯網。條目和內容的安排還可以調整。 Burea 14:54 2004年8月20日 (UTC)

互聯網(Internet),首字母大寫,專有名詞。 互聯網(interconnection network),與internet(普通名詞)同義。--zy26 was here. 03:01 2005年9月2日 (UTC)

Internet,用互聯網比較符合中國外來名詞的引入慣例。專有名詞用直譯當然是很可笑的,比如上面互聯網被直譯成「互相連接的網」(interconnection network),就好像互聯網被直譯成「原因特別的網」(reason speical network)。按這種說法,自行車,「自己行走的車」(self(automatically)-travel vehicle),沒法表示Bicycle(雙輪)了,汽車(Automoblie)才能自己行走,Bicycle沒有人的力量自己不能走。由於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和獨特優勢,科技名詞的引入一般不像日本那樣用假名音譯一下就行了,就像Internet說成互聯網,官方違背慣例這樣說也得不到大家的認可。如果廣泛採用音譯,不僅拋棄自己的文化,也會大大增加漢語詞語數量,增加人們的負擔,所以對比起來,有百害而只有一利(利僅在音同外)。日本人特別能感觸中國文字的偉大,「CD」居然也有漢意式的翻譯「光碟」,如果按照互聯網的直譯方法可能就成了「死地」。參考文章「從「信息化」等詞語的翻譯看學術界的責任」 --Nuelite 04:12 2005年9月2日 (UTC)
官方發佈的「互聯網」有關文件指的均可以涵蓋範圍更大的網絡空間internet而不是互聯網(Internet),儘管互聯網「internet」目前只體現在互聯網(Internet)之上。以後如果出現更大規模的互聯網絡,現有的規定將仍然有效,而不僅限於互聯網。互聯網和「太陽」「月亮」一樣都是獨一無二的東西,而互聯網則不然,用詞應講究精準,維基百科也要記錄事實,我麼可以說互聯網往往指互聯網(因為這是事實),當然也可以說互聯網是一種互聯網(這樣精確,必要的學術討論時需要分開)。--zy26 was here. 09:43 2005年9月3日 (UTC)
另外,不要使用複製粘貼的方式來移動頁面,這樣會丟失頁面歷史,如果不能移動,可以請管理員幫忙。--zy26 was here. 09:48 2005年9月3日 (UTC)
在描述歷史等情況下,還是應以互聯網為宜,畢竟是特指,不是泛指,而對目前更加廣泛的互聯網的討論,倒是可以另闢互聯網條目,講述互聯網的內容、現狀、法律……--zy26 was here. 10:08 2005年9月3日 (UTC)
互聯網一詞是事實上大部分人使用的詞語。官方的互聯網其實沒有多少人用。這裏是不是應該反映多數人的使用習慣?所謂internet的廣義用法可能譯成「互聯網絡」更為合適,「互聯網」則是大家天天用的這個網。看英文版的這個討論en:Internet capitalization conventions,近來Internet和internet也不再區分了。Munford 04:24 2006年8月16日 (UTC)
多數人的使用習慣應當反映,但反映的方式不一定是隱蔽的,完全可以也對名詞術語委員會的意見加以反映,明確地解說一下,告訴讀者:你的用法並沒有錯,但如果看到有人說「互聯網不等價於互聯網」,也不要太詫異了。那個委員會的工作還有很多不足——群體智力不足,影響的手段也不足,但對語言加以規範、制定標準的趨勢並沒有錯。先進的國家往往就先進在標準的完備之上,而落後的國家則缺乏各種科學的標準。另外,過於蔑視一切官方意志也並不是社會人應有的態度,要闡述中立的觀點,就不應該故意忽略任何有代表性的意見的存在。當然了,怎樣表達可以討論修改,可以體現維基百科自己的風範。徐清白 01:56 2007年3月27日 (UTC)

台灣使用的「網 際 網 路」是指Internet還是internet呢?

--地球發動機☞☏) 17:07 2005年9月12日 (UTC)

我想現在沒有必要特別區別Internet還是internet,互聯網還是互聯網,這樣一來只能使讀者看得糊塗,反而不如簡單一點,就只用互聯網,不再使用其他的術語.事實上,大部分人只知道一個網,就是他們每天用來收發郵件,上網衝浪的那一個. Xleonzhao 20:31 2006年7月27日 (UTC)

港澳使用「互聯網」

港澳叫 Internet 做「互聯網」,當按"港澳繁體"時,條目名稱為「互聯網「 錯!錯!錯! -- 218.102.139.196 2006年12月4日 (UTC)

為什麼此條目在因特网

為什麼此條目在因特网?台港陸普遍都用“网际网路”或“互联网”。「互联网」的用詞量[1]比「因特网」的用詞量[2]要多近百倍。中國最官方翻譯也是「互联网」,請看中國域名註冊局的名稱[3]

我知道在有些方面要區分Internet和internet,但是請看英文維基是如何分別的:InternetInternetworking。Internetworking是動詞改名詞,大約翻譯成「網絡互聯」。--空向 09:16 2006年12月5日 (UTC)

擴充

建議將互聯網的誕生、互聯網的今天兩項標題的內容擴充為 互聯網的誕生→ 互聯網的演變→ 今日的互聯網

並加入介紹gopher、www、bbs與e-mail等--Jasonzhuocn 15:34 2004年7月29日 (UTC)

這主意不錯,我用過gohper,還有irc,其實你可以幫忙擴充喔。---Djyang 16:13 2004年7月29日 (UTC)

互聯網(7-0)

from Wikipedia:條目質量提升計劃/票選主題

互聯網的出現對於當今社會的各方面都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從互聯網的發展歷程,互聯網技術,到互聯網文化有很多可以寫的內容。--用心閣(對話頁) 16:41 2005年12月6日 (UTC)

支持

  1. 用心閣(對話頁) 16:41 2005年12月6日 (UTC)
  2. Douglasfrankfort(對話頁)
  3. 我可以幫忙寫歷史部分--百無一用是書生 () 01:52 2006年2月16日 (UTC)
  4. 小籃子 13:25 2006年3月7日 (UTC)
  5. 橘子貓 18:57 2006年3月10日 (UTC)
  6. --Stewart~惡龍 (講講講!) 22:33 2006年3月15日 (UTC)
  7. Memes 18:05 2006年3月17日 (UTC)

反對

評論

名字 互聯網聽起來總是怪怪的。從大部分媒體上看,還是互聯網用的更加頻繁。名詞是為我們交流服務的,不應該死板地認為他們一成不變。--qquchn 09:30 2006年7月20日 (UTC)

重新編排主題順序

歷史-〉技術和協議-〉應用-〉文化。 將web2.0放在應用里。 網絡封鎖??這個不要放在這裏吧。最多放在參考里了。或在應用中提一下。 今日的互聯網,拆開到應用中。 互聯網滲透率,放在文化中比較好。 Willzhang 15:55 2006年7月20日 (UTC)

如果提到文化傳播影響,不能不提到網絡封鎖,當然可以只在這裏簡單介紹,然後指向網絡封鎖條目。但完全不提似乎是不完整的。 大米 18:57 2006年7月20日 (UTC)
提到文化傳播影響,我想色情內容,垃圾郵件借互聯網大肆泛濫,對人們,尤其是青少年的影響更值得關注. 網絡封鎖只是個別國家為之,列為個案分析更妥當些,似乎不用提高到這裏. Xleonzhao 20:08 2006年7月27日 (UTC)

關於技術這一部分

本人認為,由於本片主題是互聯網而不是計算機網絡或者計算機網絡技術,沒有必要詳細列舉分層論和其中的協議,而應該集中於與互聯網連接和使用相關的主題。比如,TCP/IP協議,UDP協議,SOCKET,ADSL技術,有線通 (同軸線連入),光纖接入,甚至於電視點播(將來很可能會納入Internet領域),或者HTTP,FTP,WEB2.0,等等。還比如,更為細緻的、面向應用的技術:Internet搜索技術,網絡視頻傳輸技術,等等。

當然有關應用方面的主題可以寫入互聯網應用一節。

Willzhang 16:29 2006年7月20日 (UTC)

完全同意,重點應該在「互聯」上,我認為「網絡協議」部分完全可以去掉,保留互聯協議(TCP/IP,UDP)部分就可以,而且重點應不在技術方面,而在於其應用。正如本條目應着重於歷史、現狀、應用前景、生活文化影響等方面,而不是具體討論網絡分層協議。 大米 18:55 2006年7月20日 (UTC)

優良條目評選

以下內容由Wikipedia:優良條目候選移至

  • 互聯網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計算機科學--桃子娃 & Neversay 16:18 2006年12月28日 (UTC)
    • (-)反對,內容有很大的擴充餘地--百無一用是書生 () 03:20 2006年12月29日 (UTC)
    • (-)反對-1.參考文獻不足,大部分章句無來源可循-2.網絡對世界對國家、社會、個人的多種影響幾無着墨-3.開宗明義之概述段落完全不能給讀者完整概念,還有很多可以努力的部分,這條目內容如何取捨,有待觀察--Droxiang 17:59 2006年12月29日 (UTC)
    • (+)支持--約翰哈博克 02:57 2007年1月1日 (UTC)
    • (-)反對,理由同書生。--長夜無風(風言風語) 05:11 2007年1月1日 (UTC)

互聯網 vs 因特網?

:移自Wikipedia:互助客栈/其他。-下一次登录 14:41 2007年1月6日 (UTC)

目前的類別是Category:互联网,這個好像有點不倫不類,大陸的名稱是「因特网」,香港的名稱是「互聯網」,但是應該是繁體。建議要麼把現在的類別改稱繁體,要麼改為簡體的「因特网」。btw,台灣叫做「網際網路」。-下一次登錄 12:39 2006年12月30日 (UTC)

我剛才google了一下,發現互聯網比因特網通用約1000倍,看來應該把因特网移動至互联网,不知道有沒有大陸的維基人反對。-下一次登錄 13:01 2006年12月30日 (UTC)

大陸也多稱作互聯網,因特網英特網是以前的叫法,你是要改條目的名稱嗎?--Ffn 13:51 2006年12月30日 (UTC)

請善用Wikipedia:移動請求的程序來移動條目。--Shinjiman 19:34 2006年12月30日 (UTC)
是,理由是要同類別名「互聯網」統一,因特網可以作為別名。-下一次登錄 00:09 2006年12月31日 (UTC)

此問題在因特網討論頁有討論,似乎嚴格來說二者並不相同。--lvlLll2cl3rl3l~|留言 22:26 2006年12月30日 (UTC)

  • 「因特網」是政府經過「專家」研究以後確定的官方名詞。咬文嚼字講了一堆道理,其滑稽與前一段北大的英文名翻譯類似。完全不顧事實上一般人都用「互聯網」。維基應該使用常用詞。- Munford 23:54 2006年12月30日 (UTC)
因特網和互聯網分別對應Internet和internet,這兩個詞英文意思也不一樣,這種細微的差別似乎太專業了,但是畢竟還是有差別,在這種時候平民就聽專家的吧。--lvlLll2cl3rl3l~|留言 00:49 2006年12月31日 (UTC)
  • Internet和internet的意思區別在英文也並不是完全固定不變的。請看這裏的介紹:en:Internet capitalization conventions。通常所指的internet的含義,中文有網際網,網絡互聯等詞彙相對應。而Internet則已被普遍接受翻譯成「互聯網」。在這種情況下,生造一個「因特網」,並說這是翻譯常規云云,實屬畫蛇添足。就好比某天有人說太陽一詞不符合星球的命名規則,必須改成「日球」或「日星」。大家一定嗤之以鼻。關於北大名字翻譯的笑話大家也都熟悉,那也是「專家」的意見。 —Munford 01:45 2006年12月31日 (UTC)
  • 我不太在乎大陸到底使用哪一個名稱,關鍵是要統一(條目名和類別名)。我建議使用最通用的「互聯網」一詞。-下一次登錄 03:00 2006年12月31日 (UTC)
  • 應該使用互聯網。實際上在大陸,目前即使是官方媒體也主要使用互聯網這個詞。因特網一詞被隆重推出以後並沒有被大家接受,用的人應該是越來越少了。- Munford 05:18 2006年12月31日 (UTC)

因特網除了是流行詞彙之外還是專業術語,因特網本身技術層面的東西也很多,在這種情況下平民的標準並不完全適用。至於專業人士如何玩弄詞彙應該與此無關,而且所謂生造也不過是猜測吧。--lvlLll2cl3rl3l~|留言 03:12 2006年12月31日 (UTC)

  • 這個詞裏面沒有多少高深的技術問題。互聯網一詞在因特網出來之前和之後都是為中文信息領域的專業人士廣泛使用的。舉個例子,IP即Internet Protocol, 所有因特網/互聯網上的數據都是使用它來傳輸的。中文名是:网际协议 或 互聯網協議,沒有人說因特網協議。再舉個例子,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中國管理域名分配的官方機構都是叫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而不是因特網信息中心。 - Munford 05:18 2006年12月31日 (UTC)
純屬某些全盤西化的土共學者的胡搞。本來很簡單的事情,因特網就是internet的音譯(因特,inter)加意譯(網,net),純粹屬於胡搞,四不像。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字,難道internet這麼簡單的事情都不能表達了嗎?在英文中,一般internet用來泛指互聯網,Internet則用來專指世界範圍的互聯網,The World Wide Web。中文中的互聯網,通常的含義就是這個世界互聯網,上網,通常的含義就是連通上這個互聯網 --人主時代 05:51 2006年12月31日 (UTC)
另外我建議在zh-hk取消把互聯網自動轉成網際網絡,這個名字在香港幾乎沒有人用。 -- Simonlo 13:07 2006年12月31日 (UTC)
這是港澳繁體轉換失效所出現的問題之一。基本上除了Windows裏面之外,香港都見不到其他地方使用「網際網絡」,所以這些錯誤轉換實在令我感到困擾。 -- Kevinhksouth (Talk) 05:03 2007年1月3日 (UTC)

再強調一下,術語就是術語,是否生造胡搞並沒有關係。我看在中文語境下大量使用互聯網代替因特網根本是人們對Internet的誤讀。--lvlLll2cl3rl3l~|留言 15:08 2006年12月31日 (UTC)

把「internet」這字放在英文句子開頭,還不是要寫大寫I......--利用者:Sl 04:50 2007年1月3日 (UTC)
有人提到互聯網是因特網的一種,但在我看來,他們眼中指的互聯網,應寫成廣域網WAN)吧--利用者:Sl 04:55 2007年1月3日 (UTC)

投票吧

目前的因特网條目和Category:互联网類別應該:

  • 統一成「因特網」
  • 統一成「互聯網」
  1. (+)支持。-下一次登錄 12:48 2007年1月2日 (UTC)
  2. (+)支持--- 量子公民talk 13:31 2007年1月2日 (UTC)
  3. (+)支持--小狼 16:20 2007年1月2日 (UTC)
  4. (+)支持--翔風·艾倫·獲加有事找我*^-^* 17:53 2007年1月2日 (UTC)
  5. (+)支持--Munford 01:39 2007年1月3日 (UTC)
  6. (+)支持--利用者:Sl 04:45 2007年1月3日 (UTC)
  7. (+)支持--Iflwlou 16:07 2007年1月5日 (UTC)
  • 保持現狀
  1. (+)支持--不如保持現狀,做一個重定向即可 能整二兩 (留言) 2008年10月28日 (二) 16:31 (UTC)
:移自Wikipedia:互助客栈/其他。-下一次登录 14:41 2007年1月6日 (UTC)

投票結束:0-7-0結論:統一成「互聯網」。據此,我提交了移動請求。-下一次登錄 17:11 2007年1月14日 (UTC)

สำรวจ

ส.ส.ส.ส.ส--115.87.124.28留言2023年4月22日 (六) 08:37 (UTC)